卫视的浙江台半夜里经常会播有文化的美女主播在朗诵唐诗宋词加上摄像取景胜比天堂的杭州西湖古迹,看的人反而特别想吃杭州消失的冬腌菜。
朗诵的头头是道的卫视美女主播们都是从哪个大学毕业后留在杭州被标注了杭州人,她们哪里晓得杭州那个年代天冷,很多杭州人手上都会生冻疮,杭州的姑娘儿们有的会自打半节路手指毛线手套保暖,有的脖子上还会打个毛线领圈。
近十多年来倒是好,只要居住在杭州的人都不用成本趾高气昂地称各自为杭州人,在异地初次照面就会问的人哭笑不得,用四不像的杭州方言问:住在杭州哪个区的!
杭州冬天的特色之一就是家家户户腌冬菜,通常每户人家会腌一缸,先是把大青菜买来,放在户外的墙边立晒,晒干好后就会选个日子开腌,杭州腌冬菜是杭州市井小巷子里的一景,与节日一样,小孩子们递菜到缸边,大人们就一层菜一层盐再一层菜的铺放在缸底后开始光着脚在菜上踏,就这样一层菜一层盐地加码,记忆里似乎都是男人们在缸里踏,踏到缸里的菜出水后,才算算数,最后会搬块大石头往缸里一放,继续压着缸里的菜服帖为止,来年春天,家家户户就会时不时的从缸里挖两颗冬腌菜出来,有的清炒;有的冬笋炒;有的肉片炒,还有的麻油拌,当然有的孩子没零食吃,嘴馋时会挖家里的冬腌菜取菜芯水里一洗,当零食吃。
有趣的是,好像有了电视机的年代杭州人在没有任何通知的状态下这自做冬腌菜就默契性地放弃。
你说那些半路来到杭州的人与他们怎么聊,又聊啥,又没被根深蒂固地浸染过非杭州出生的人哪里晓得浣纱路过去是河道,后来河道被改建了防空洞上面做了路,浣纱河是连接着涌进门也就是与西湖相连。
西湖也是,整个周边的围堤都是1980年代后的新建,以前西湖是弯弯曲曲的泥围堤,千百年来被人们踩的原生态,西湖水直接与泥围堤交融,那个年代的孩子们都在西湖边挖几条蚯蚓,做个钢丝弯钩,棉纱线一穿,直接钓西湖虾,要么光脚一挽裤脚,翻开湖边的大石头,那是西湖青壳螺狮尽捡,根本不用摸螺蛳。
可能是书本的原因导致了会被哪些非生在杭州的杭州人对杭州对西湖丰富的解说所说懵,与其被说懵到不如选择避之孤芳从前更是一种方式。
杭州昔日冬腌菜消失伴随着腌制冬腌菜的大青菜品种的消失,没人腌冬菜自然腌制冬腌菜的品种没人去种,没考证过但似乎那种大青菜专门是为做冬腌菜而生的。
1984年的春节刚过,杭州电视机厂彩电车间流水线上的调试彩电都播放着“洋装虽然穿在身”的画面歌曲,确确实实那时就很少吃到冬腌菜了,可是过了三十年后的2014年,有次试探性地给在杭州居住过的师母带了点用广东小白菜腌制在小陶罐里的最多只能称暴腌菜炒后放在大开口玻璃瓶里带去,没想到,师母吃了赞不绝口不说,每年都还要在不同的季节炒几瓶送去......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