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视节目(经典电视节目排行榜)

经典电视节目(经典电视节目排行榜)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09 01:56:53

写在前面:本文首发于公号无敌大薇薇,主张通识教育,从语言到全学科,从三观到批判性思维,帮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为积极的终身学习者。

文:Romi妈妈

自从我们《知人论世大语文-100节经典小古文通识课》被广为流传后,越来越多的妈妈都会问到关于大语文和国学的启蒙。

实际上大部分家庭都早早开始给孩子进行国学启蒙了,包括古诗词和古文,不少娃熟读《三字经》、《声律启蒙》等等儿童国学经典读物,也能背诵很多唐诗宋词。

但国学启蒙远不止背诵,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化博大精深,过两周我们也打算给大家专门开讲座来好好聊聊如何做好国学和传统文化启蒙。

其实除了读书和背诵,我们也非常推荐可以带娃一起看优质的传统文化纪录片和电视节目。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娃也能看懂的宝藏节目,直接爱奇艺上就可以搜到。不艰涩,又饱含感情,无需死记硬背,也能真正领略到历史和人物的真正魅力。

这就是央视推出的全新大制作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这个节目采用了舞台剧的表现形式,用穿越时空的讲述方式,带领观众们重读经典,对话先贤,看懂历史,审视当下。

这个节目的深意,其实正好就是我们做《知人论世大语文》系列课程的初衷:

孩子们应该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读懂那些诗词和文章背后的故事,从古代先贤们的身上学习那些可贵的精神,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一个拥有满满正能量的人。

第一集《尚书》,讲述了这本书历经曲折的传承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尚书》被称作“政书之祖,史书之源”。它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文献汇编。

相传《尚书》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

在几千年间,它一度经历伪造、掉包,多次几乎失传。最终在1900年,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被一个姓王道士发现,内藏典籍万卷,沉寂了近千年,这些典籍终于破壁而出!

节目中最让人动容的情景,莫过于倪大红扮演的“古代护书人伏生”以命护书的片段。

伏生(公元前260年-公元前161年),名胜,字子贱,出生于济北郡(今山东滨州邹平县韩店镇苏家村),孔门弟子轌子贱后裔,西汉经学者。

伏生出生于周的末年,在秦朝担任博士一职,项羽打入咸阳时,一把大火烧毁秦宫,所有的书籍典藏也一并付之一炬。伏生家中所存的《书》(也就是今天的《尚书》)成为了世间仅存的唯一一部。

他带着家人和一车竹简,颠沛流离,四处逃难。他的儿子为了阻止士兵抢书而被杀死;沿途难民饥寒交迫,要烧掉书取暖,伏生的妻子拼死护书,最终病死在伏生怀里;就连他的女儿也差点被饿死。这一车书,对于伏生来说,已经不再是一部典籍,而是全家用性命保护下来的文化的传承。

伏生和女儿历经生死,回到山东老家,没想到山东也遭遇战乱,伏生只好将《尚书》藏在家中墙壁里,外出避难,等到汉朝初定,世道太平,他返回家中,却发现因为年久虫蛀烟熏,墙中的《尚书》已经损坏了很多,只剩28篇。

伏生从此一直在山东讲学,汉文帝久闻大名,请他去朝廷讲学,可是当时伏生已经90多岁了,无法长途跋涉了,于是皇帝特意派晁错去山东听伏生讲学,将伏生的讲书记录下来,带回都城,传于天下。

老戏骨倪大红演绎的贯穿全篇的主角伏生,苍老,但是精神矍铄,他的眼神将角色的痴、痛、悔,和最后的欣慰表达地淋漓尽致;

撒贝宁作为穿越时空的读书人,面对先贤时恭敬谦卑中还是带着一如既往的幽默;

还有孔子、晁错、大禹、周文王、姜子牙,小伏生,甚至每一个他们身后的不知名的配角,都是那么地活灵活现。

当撒贝宁身着西服,以一个现代人的身份穿过时空间,满怀敬意地目睹着历史发生在眼前,当他恭敬地向伏生行礼,说:“晚生是来自两千多年后的读书人,特来请教。”

这时候,每一个观众都魂穿撒贝宁。

这一期节目一共不到90分钟,但是包括了伏生讲书的主线,又带有伏生年少的的回忆,还包括《尚书》中大禹定九州、武王伐纣的故事。

这样复杂的故事线,都发生在不同的时间甚至不同的时代,现实与回忆相交,故事中又有故事,穿越中还有穿越,简直无法想象怎么能够通过一个舞台剧表现出来。

但是,《典籍里的中国》做到了!整个剧情跨越三个舞台,中间有甬道相连,实现了跨时空对话的全新理念,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几个舞台之间遥遥相望,当主舞台上伏生带领撒贝宁回忆起年少读书的场景时,右侧的舞台灯光亮起,一群少年们朗朗的读书声响起。

伏生和撒贝宁侧头观望,感慨万千。

讲到《尚书》中《禹贡》一篇中大禹定九州的故事时,左侧的舞台出现了大禹慷慨激昂分定九州。

百姓欢呼着从舞台下奔走到台上,从撒贝宁的身边穿梭而过。

当讲到《尚书》中《牧誓》一篇中牧野誓师的故事时,雷电轰鸣,周朝将士齐声高呼,而后齐齐径直走向主舞台,巍然肃穆立于伏生和撒贝宁前方。

这样的场景转换行云流水,几个完全不同的时空就这样环环相扣,早已尘封的历史一幕幕这样出现在我们眼前,哪怕只是一个屏幕前的观众,也仿佛就在舞台的中央,参与了这一场精彩绝伦的穿越时空的旅行。

伏生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给晁错后,将28篇《尚书》也交给他带回国都保存,他感慨:“我这一生,读尚书,护尚书,传尚书,最终将尚书还于天下。”

他问撒贝宁:“你们后来还读《尚书》吗?”

撒贝宁说:“我带您去两千年以后看看我生活的时代吧!”

两人踱步穿过甬道,走出伏生书房,向对面舞台,舞台幕布缓缓上升,露出了后面的图书馆,一群小学生背着书包在参观《尚书》展览,孩子们好奇地问东问西,讲解员告诉孩子们伏生的伟大贡献。孩子们在伏生面前朗朗地齐声背诵起那篇2000多年前的《禹贡》。

故事的最后,年逾90的伏生迈着颤颤巍巍的步子走向代表“过去”的舞台,行至一半,他回望撒贝宁,感慨万千地说:“《书》了你们的传承,我放心了。”

撒贝宁肃然鞠躬:“先生,您护书传书的故事,定当永世铭记!”

在场的观众们全部潸然泪下,屏幕前的我也已经泪流满面。

因为《尚书》,我们才知道了历史长河中发生过的那些故事和那些人,才知道今天的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华夏为何一体?

自古就是一体。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虽然斗转星移,王朝更迭,但是一代又一代大儒、仁人志士救书于水火、于战乱,才让中国文化,不绝如缕,薪火相传。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从未中断,延续至今。

我带着Romi一起看了第一期,本来还担心刚刚5岁的孩子会不会不太明白古代先贤为了文化传承所付出的代价,但是她看得特别专心,当然也少不了提出各种个样的问题。

看到最后,当节目里的孩子们一起朗诵起《禹贡》时,她不由地也跟着一起庄重地诵读了起来:

禹敷土,

随山刊木,

奠高山大川。

其实这个故事的沉重的远远超过孩子的理解范围,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孩子看懂了,书对于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读书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

网上也不乏挑刺的声音,质疑节目的细节设置,比如说为什么要让孩子都挤在楼梯上背书啊,为什么孩子们去博物馆时背景要带上广告赞助商的logo啊......说实话,我个人觉得这些都是细枝末节,完全不必去吹毛求疵。要知道,通过一个舞台这样一个有限的空间去展现一篇这样宏大的国学经典,这绝对是一个突破和创新,能够有勇气做这样的挑战,主创团队的精神就值得我们鼓励和支持。

能够让经典继续成为经典,但是又能够为更多人所熟知,就意味着需要有人努力把晦涩的典籍搬上通俗的荧幕,得到大众的喜爱,在这个目的下,难免需要降低门槛。这样有教育意义同时也接地气的节目,真的多多益善。

大家可以直接通过爱奇艺搜索“典籍里的中国”收看第一期节目。

目前《典籍里的中国》刚刚播出一期,根据网上的信息,这个节目共有11期,会介绍11部典籍,包括《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史记》、《红楼梦》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名著。

目前央视频的节目单显示:3月7日晚上8:06分在央视一套将会播出第二集!

大家速速带孩子把第一集看起来,一起期待精彩的下期!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