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9日上午10时,《安阳广播电视报》首发式在市群艺馆广场举行。我市第一张面向家庭的生活服务类报纸正式与市民见面。仪式结束后,军乐队、腰鼓队做了盛大的沿街表演,沿途群众争相传阅试刊《安阳广播电视报》的情景成为街头一景。
创刊以来,安阳广播电视报坚持“立足声屏、引导试听、服务受众”办报宗旨,精挑细选稿件,用心编排版面,每周为读者奉上一份新鲜、实用的文化产品。20年后的今天,《安阳广播电视报》发行量已覆盖城区超10万户家庭,深入千家万户,成为很多市民生活的老朋友、好伙伴。
20年,在人的一生中可谓漫长,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留存。对于《安阳广播电视报》,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过程,是曲折的、艰难的,更是拼搏的、进取的,是奋斗的20年,更是收获的20年。
奋斗篇
砥砺前行 迎难而上
20年前,一群心怀梦想的人会聚到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开启了一段艰难的创业之路。20年容颜易改,岁月变迁,但这个团结、温暖、奋进的集体执著不悔、穿越阵痛、历经坎坷,扫去阴霾,一路收获了喜悦与欢欣。
创刊之初 艰难起步
《安阳广播电视报》创刊之初条件十分艰苦,总编和编辑部合用一间大办公室,排版录入人员借用尚在建设中的市广电大厦二楼的一个房间,广告发行部在广电局临街的三间平房办公。
当时报纸是定在每周二出版,印刷是委托新乡日报印刷厂,所以每周一早上都要提前将制作好的胶片送至新乡。当时报纸的主要内容——电视节目安排最早在周日上午才能到编辑部,这就使得周日成为出版前最忙碌的一天。
报社成立初期,由于工作环节还不熟练,整个团队还处在磨合期,所以每周都要加班到周一凌晨三四点钟编辑工作才能完成,然后便是紧张的照排和胶片冲洗工作,做完这些也就早上六七点了。顾不上吃饭,编辑部还要抽出两位同志,随同司机一道前往新乡。
为了监督报纸印刷质量,随行的同志顾不上饥饿和劳困,强打精神守在机器旁。等报纸刚印完,忙碌一夜的同志往往吃点东西就匆匆往回赶了。几乎两天两夜不能睡觉。
报社刚刚成立之初,并没有严格的部门之分,通常是只要有集体行动,报社全体同志一起上,体现了很好的团队精神。报纸从新乡印刷完毕送回安阳,报社全体同志顾不上出版报纸的劳累,自发赶到广告发行部,主动卸载并分发报纸,之后分头到市区内的各大居民小区推广、征订报纸。1998年除夕,当人们都忙着合家团圆时,报社的班子却拿着报纸走上街头,到每一个书报亭了解广电报的售卖情况,推销印有《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的最新一期报纸。
稳步发展 收获成功
创刊之后,报社围绕如何扩大报纸发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论证,在市广播电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安阳有线电视台的积极配合下,创新推出了广电报与有线网络结合的模式并一直延续多年,被国内同行称之为“安阳现象”。在2001年举行的全国城市广播电视报年会上,安阳广电报作了典型报告介绍发行经验。第二年,专家组来到安阳,写出了调研报告并印发全国。近年来,报社与市益和热力开展合作发行,“送温暖,送文化”,期发行量突破10万份。
2005年之前,《安阳广播电视报》主要委托市邮政局进行投递。2005年4月,报社启动自行投递暨物流配送业务,吹响了市直广电系统改革创新的号角。
2005年后,安阳广播电视报社经营创收每年一个台阶,开始快速发展。2006、2007年连续两年实现新突破,报社开始进入稳步发展时期。
20年前,安阳广播电视报刚一面市就受到群众欢迎和各界好评。创刊以来,报纸广泛听取各方建议,经过多次改版,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服务于读者生活,使内容更加贴近读者需求,并打造了“城事”、“社区”、“那年那事”、“钟鼓楼”等知名栏目。为繁荣我市文化事业,提升市民文化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2006年殷墟申遗成功到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从2009年中国文字博物馆震撼开馆到近年的文明城市创建、大气污染防治……20年来,为更好地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安阳广播电视报加强了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刊发了一大批有深度、有影响的新闻报道,为打造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0年间,报社刊发大批优秀稿件,每年的全国、省、市优秀新闻作品评比都有收获,并多次在河南省广播电视新闻奖及全国广播影视报刊协会新闻奖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报社也取得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集体三等功、创新创优工作先进单位、广电系统先进集体、全市“五好”基层党组织等一系列集体荣誉。
公益篇
甘于奉献 勇于担当
回顾走过的20年,热心公益、传递温暖、承担起媒体社会责任成为安阳广电报一直以来的追求。从引领时代热点的主题征文到服务大众健身的体育比赛,从关注贫困学子的爱心助学到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摄影大赛,20年时间里,报社组织的大大小小各类公益活动在群众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各类活动贯穿报社的整个成长过程,在报纸与读者间架起一座座沟通的桥梁。
系列征文 让才华闪耀
20年来,《安阳广播电视报》开展的一系列征文活动,犹如一方清新的,充溢着真善美的天空,使无数具有写作才华的星辰在这里闪烁,成为古都安阳文化生活中的夺目风景线。
1998年8月,本报与安阳人民广播电台、安阳公路管理总段联合举办了“公路杯”下岗与再就业有奖征文活动。活动历时6个月,收到来稿300余篇。这是本报创刊当年举行的一次时间较长、社会影响较大的征文活动。
1999年初,安阳电视台拍摄的大型专题系列片《京城安阳人》隆重推出,为了集中反映观众观看此片的感受和想法,本报于该片开播的同时,举办了“我看《京城安阳人》”有奖征文。从2月初至3月底两个月时间内,共收到来稿数百篇。稿件的刊发,引起了较大社会反响。
2013年冬季,本报组织了“太行风情杯讲述身边的感动”征文活动,活动持续数月时间,以“讲述心的感动,传递爱的温暖”为主题,刊登数十篇读者投稿,一则则感人的故事温暖着这座城市,让那个冬天不再寒冷。
2014年,本报负责承办了安阳市教育局、共青团安阳市委、安阳广播电视台主办的“交通银行杯安阳市中小学生读书征文大赛”。大赛历时半年时间,共收到全市80多所中小学的3360篇投稿。大赛以“品味书香 诵读经典”为主题,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有助于孩子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得到广大家长、老师的普遍认同。
文娱活动 让生活多彩
征文之外,报社还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1999年“六一”期间,本报与郑州百消丹公司联手,在市工人文化宫广场举办了“庆‘六一’爱心活动”,现场举行了精彩的文艺演出,数百名小朋友挥动画笔,在百米长卷上画出了自己的心声。
2003年、2005年、2006年,本报与安阳卷烟厂、安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举办“红旗渠杯”迎春征联大赛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成为春节前后百姓文化生活中的一个夺目亮点。
2009年,为纪念我市“中国书法名城”命名一周年,本报承办了“爱祖国 爱安阳 提升市民文化素质 万人挥毫泼墨书法大赛”。4000余名选手参赛。6月20日上午的两馆广场比赛现场,从蹒跚学步的幼儿,到头发花白的耄耋老人,选手们在烈日下认真书写。一个个从笔端下流淌出的散发着墨香的方块字,充分表达了大家对祖国、对家乡、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忠诚。
2012年春节期间,本报联合亨达利共同主办了亨达利眼镜杯“春和·家城”摄影大赛,以新春为背景,以和谐为主题,拍出古都安阳的魅力,展现古都人生活的安逸与祥和。活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收到各类参赛作品1126件。对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市民文化素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014年8月,本报组织了安阳市首届婚庆用品博览会暨万人相亲大会,大会挖掘整合婚庆用品行业,展示婚庆文化,在婚庆行业内掀起一股新风潮。
2015年5月31日至6月7日,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我市进行节目录制。受组委会委托,本报承担起招募市民观摩团的任务。节目录制期间,本报组织600多位普通市民现场观摩了这一国家级规模最大、水准最高、影响最广的文化娱乐赛事。
2017年6月汉字风云会在我市举行,本报再次承担起组织市民观摩团的任务,期间还邀请了遭受洪灾的都里镇中心校的孩子来到节目录制现场观摩比赛。
2017年5月27日本报承办了“端午‘粽’情相送 节日情更浓”活动。比赛吸引500余位选手参加,共用去500斤糯米,100余斤蜜枣以及9000余片粽叶。比赛中选手们争先恐后,分享包粽子的快乐。还有一家幼儿园的数十位小朋友也集体参与,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倡导全民公益的理念,活动中还将“爱心粽子”送往市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教学校的孩子们一同分享节日的快乐。
体育赛事 为全民健身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本报也在尝试通过发挥报纸的影响力,带动更多读者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为全民健身尽一份力,更好服务市民生活,成为报纸一个新的努力方向。
2014年10月,安阳广电报承办“谁是球王”建行车主卡杯2014安阳首届民间羽毛球精英赛。大赛共有30余支团队参赛,报名人数达300余人。
2016年3月至4月,本报组织了华珍国际杯2016安阳市乒乓球精英赛。来自67支队伍的400余名运动员参赛。“谁是球王”成为一项在体育运动爱好者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关注度的品牌活动。
进入2017年,在环保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大背景下,安阳广电报更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将环保与健身结合起来,组织了以“全民健步走 换回安阳蓝”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5月13日,本报承办的“2017安阳市‘中国梦·劳动美’全民健步走”活动在东区举行。活动吸引了全市6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以及爱好体育运动的个人和社会团体共计2000余人参加。活动倡导绿色出行的公益理念,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公益活动 让爱心凝聚
2015年1月,本报发起“我为山区孩子送教具”活动,众多热心组成的爱心团队到林州市桂林镇张家庄小学,带来了孩子们最需要的衣服、教具、体育器材、音乐器材等。
2015年8月,本报发起“奉献一份爱心 播撒一个希望”为贫困地区学生捐赠图书文具活动。活动期间,还促成了“钢二路小学同开信小学手拉手”活动,8月29日,本报和钢二路小学共同将热心市民以及学生同学捐赠的数百册图书捐赠给开信小学。
2016年,本报联合101教育中心、卓尔学校等教育机构,发起了“寒门学子圆梦计划”,帮助那些家庭条件艰苦但心怀梦想,在求学路上艰难前行的孩子提供一个提高学习成绩的机会。
2017年,6月28日至7月4日,浙江卫视《汉字风云会》全国总决赛来到汉字发源地安阳进行录制,本报负责招募部分现场观众。本报向都里中心校发出了邀请,都里小学五年级的20个孩子参与了节目录制。带队班主任王艾凤老师感触颇多:“6月29日,对于都里小学的孩子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天。山沟沟里的孩子能够踏入《汉字风云会》的现场,能够亲耳聆听专家们的指导,能够亲眼目睹全国优秀赛手的对决,这将是孩子们成长史上夺目的一页…… ”
孩子们回去后,向家长讲述了自己一天的见闻,家长也很受触动,学生岳世豪的妈妈专程找到校长请转达谢意:“这次出门对孩子触动很大,孩子回来后很兴奋,一直夸《汉字风云会》非常好看!还自己表示要好好学习,掌握了本领,长大后到大山外面去看看!”殷都区都里镇中心校何文庆校长说:“走出大山,是每个山里孩子的理想。这项活动特别有意义,对孩子是一次很好的激励。”
创新篇
牵老引少 转型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习惯悄然发生着改变,如何加快媒体融合,构建新形势下报纸与读者的关系,更好地服务读者生活成为摆在所有纸媒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们始终坚持将读者需求放在第一位,“面向家庭,服务生活,深耕本土,传播真情”,加快融合发展,“牵老引少做公益”,敢于将读者变用户来真诚服务,紧紧围绕市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喜怒哀乐”,实现由内容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发展。
进入2017年,从健步走到包粽子比赛,从新能源车展到社区公益行……一系列的活动不间断开展起来。依托报纸而不拘泥于报纸,跳出报纸更好地服务读者成为报纸努力尝试的新方向。在大力组织活动的同时,报社还牵头组织成立了读者艺术团和广电小记者部,以老年人和学生这两个群体为发力点,更好地服务全市十万户读者家庭。
读者艺术团:
来自于读者 服务于读者
2017年7月,安阳广播电视报联手我市部分群众艺术团体成立安阳广播电视报读者艺术团。艺术团以“来自于读者,服务于读者,读者来演,读者来看”为宗旨,为广大的文艺爱好者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服务广电报读者,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目前广电报读者艺术团由12个艺术团队组建而成,分别为:洹河文化艺术团、商韵艺术团、珍缘艺术团、圆梦艺术团、高歌艺术团、文峰旺角艺术团、威武艺术团、文峰中路艺术团、江鹏舞蹈艺术团、长虹舞蹈艺术团、传世雅韵艺术团、红心艺术团。读者艺术团演员总人数已达300人以上,演出节目涵盖了歌舞、小品、情景剧、乐器演奏、少儿、武术等多种形式。
读者艺术团成立以来,节假日走进社区,走进各单位进行演出,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2017年8月1日广电报读者艺术团走进安阳消防给子弟兵送去慰问。拉开了演出活动的序幕。
9月10日广电报读者艺术团来到火车站给旅客们送去温暖;9月29日走进驻安某部参加军民联欢晚会演出;10月26日来到安阳县老干部局进行九九重阳节文艺演出;10月28日在中原宾馆为参加金婚盛典的老人们献上演出、到殷都区铜冶镇南西炉村杨皂故里慰问演出;10月28日、29日安阳广电报创刊20周年情暖社区公益行文艺演出。
广电小记者:让梦想加速
2017年8月,安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安阳市教育局、共青团安阳市委、安阳广播电视台联合下发“关于创办《安阳广播电视报·快乐成长周刊》的实施意见”。按照文件精神,《快乐成长周刊》以“媒体参与教育,构建素质大讲堂”为使命,面向各学校招募安阳广电小记者。
报社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新的团队,为广电小记者们量身定制了新闻采访类、参观城市名片、爱心公益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广电小记者后,可以免费参加全年常规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交能力、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广电小记者招募工作从9月下旬正式启动,短短2个月时间,已经有来自全市各小学的近500名孩子报名参加。已经组织各类活动10余次,参加活动的小记者们充分开阔了视野,打开了另一个精彩的世界。
10月份,小记者们参观安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了解城市的发展变迁;走进袁林,探访历史;参观司母戊鼎埋藏保护遗址——吴家大院,了解当年保护大鼎的抗日传奇故事。
11月,我们又走进安阳广播电视台,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举行新闻素养培训、摄影知识讲座;参观安阳工学院飞行学院,和飞机零距离接触。走进安阳工学院图书馆,参观“安阳文化展馆”。
进入12月,小记者们探访环保一线,走进污水处理厂体验特别“生物课堂”;邀请国家一级播音员、《安阳新闻》主播韩雁峰为大家讲解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主持人。
尝试养老产业:服务银发一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群体不仅物质生活有了保障,而且有足够的时间去追求精神文化享受。参加各种旅游已成为大多数老年人的向往和追求,老年旅游已是现实的需要。
老年群体的生活,不但要吃得好、穿得好,还要玩得好,不仅要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
为了满足老年群体中的各种旅游需求,12月份,安阳广电报联合凤凰旅行社,甄选核心品牌,本着以人为本、情系老人、诚信服务的宗旨,倾心打造了“幸福老人游南国”旅游联谊活动。
12月2日至14日,“幸福老人游南国”旅游联谊活动成功举行。整个旅游行程,大家领略了香港、澳门的繁华璀璨;体会了桂林山水的秀美;瞻仰韶山伟人故居,领略九江庐山神韵。
行程中主办方安排周到,从餐饮、交通到人员统计,行程安排,每一个细节都进行详尽的安排,让出行老人玩得开心、玩得尽兴,整个联谊活动轻松愉悦、圆满顺利。
“我们在一起”, 回首20年,我们深深明白,这份报纸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众多读者的支持与关爱。20年过去,报纸收获了成功也收获了感动,20年,对安阳广电报是一段精彩的篇章,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恢宏的改革时代是报业发展的无垠蓝天,我们坚信只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始终坚持与读者在一起,真诚提供服务,勇于创新,勇于变革,安阳广电报必将健步走入发展新阶段。
20年,时光不老,我们不散!20年,我们再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