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寸电视的观影距离(80英寸的电视观影距离是多少)

88寸电视的观影距离(80英寸的电视观影距离是多少)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07 04:49:59

通用机枪自发明之后便凭借能够较好兼顾轻机枪的轻巧便携和高射速,以及重机枪的远射程、大威力和长时间持续射击而受到各国军队的喜爱,并迅速成为步兵最重要的支援武器之一。美国的M60系列、前苏联的PK/PKM系列,以及德国的MG3便是通用机枪的优秀代表。我国通用机枪的研制并不算晚,不过相比美、苏、德等国的顺风顺水,我国的通用机枪发展堪称曲折,不仅研制了多款,中途还误入了5.8毫米小口径的弯路,直到现在才回到7.62毫米的正确道路上来。

图中红圈处的战士使用的便是新型通用机枪

我国第一款通用机枪——67式通用机枪

我国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通用机枪是67式通用机枪。这款机枪也是我国第一款自行设计研制的机枪,主要用来替代53、57式重机枪和58式连用机枪。值得一提的是,从67式通用机枪开始,我国便将轻武器装备的原则就是以自研为主,这也是后来性能并不出色的67-2通用机器能够战胜性能更加出色的80式通用机枪的重要原因。

67式通用机枪的研制工作开始于1959年,1960年获得国家的正式立项,1967年通过国家定型评审,并被命名为“67式轻重两用机枪”。1970年正式装备部队。67式通用机枪全枪长为1250毫米,枪管长为605毫米,重机枪模式下的空枪全重为25公斤,其中空枪重11公斤,三脚架重14公斤,发射前苏联制式的7.62x54R全威力弹,射速为650-700发/分,轻机枪模式最大射程为800米,重机枪模式最大射程为1000米,重机枪模式下支持对空射击,配上高射瞄准镜能对500米以内的空中目标射击。供弹方式为弹链或100发弹鼓。

由于当时我国工业领域比较薄弱,第一次自行设计如此复杂精密的枪械,相关技术储备很少,再加上当时生产管理混乱因此67式通用机枪存在大量诸如“射击稳定性差、散布大,连续射击时容易卡壳、枪管易过热(这会使已进膛而未闭锁的枪弹自燃,引起膛外爆炸事故),枪机和枪机框频繁出现破损”等问题,部队对其意见非常大,生产了约三万挺后便停产。而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很多部队紧急撤编了该机枪,重新将放在仓库的53式和57式重机枪拿出来使用。 也因此,很多轻武器领域的专家学者甚至将67式机枪评价为20世纪最差的通用机枪之一。

67式通用机枪

针对部队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1977年对其进行了第一次改进,定型型号为67-1式通用机枪,主要提高了可靠性和射击精度。

在可靠性方面,通过增加枪管高温区的内径厚度,改善热处理工艺和强化了散热效果,使枪管更耐高温、高压和子弹长时间连续射击的冲击,从根本上解决了由于枪管热蚀问题造成的子弹初速下降、射程缩短、精度降低以及膛外爆炸的问题;然后通过改良镀铬工艺,将枪管的早期铬脱落寿命从1000发提高到3000发,从而大幅增加了枪管的寿命。通过微调抛壳口的位置,以及增加抛壳口的面积,大幅减少了卡壳故障发生的频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强化了内部管理。通过上述措施,基本解决了67式通用机枪存在的严重的可靠性问题。

而针对精度不高的问题,67-1式通用机枪从三个方面来提高射击精度。首先降低射击时的枪管振幅。67-1式通用机枪的机匣尺寸被加长,这样一来枪机框运动行程就变长了,后座力也就降低了,同时最大射速也从750发/分降低到了650发/分,枪管振动幅度得到了控制,射击时的精度自然也就更高了。其次就是改变了三脚架与枪身之间的连接方式,将机匣、扳机座与枪架之间的连接方式由机械紧固改为焊接,并增加枪架刚度,不仅简化了结构,还有效避免了机匣与扳机座之间的配合间隙以及枪架变形对精度的不良影响。最后就是将刚性枪架改为了弹性枪架,取消了后部的垂直插入式驻锄,加大水平支撑板和两只前脚插入式驻锄的受力面,并将枪架的受力方式由后承力改为了前承力模式。通过大大减轻了子弹散布的缺陷,枪身也更加稳定精度也提升了许多。

67-1式通用机枪

虽然改进了67式通用机枪的大部分缺陷,但与其说是升级改进,倒不如说67-1式通用机枪才是性能达到原始设计要求的完整版67式通用机枪。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改进版其实是的1979年立项,1982年设计定型67-2式通用机枪。

67-2式通用机枪

相比67-1式,67-2式通用机枪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升级。首先是采用了可伸缩式提把的设计。在使用时,只需要按下提把卡销,让提把上的凸起脱离焊接件上的凹槽,这样手柄就可以前后移动。67-2式通用机枪的手柄有两个功能,其中手柄固定在前方位置时,可以更换枪管;固定在后方位置则用于步兵携带转移阵地。然后就是它采用了更加可靠和便于拆卸的圆柱形气体调节器。

第二个改动的地方就是弹链。67-2式重机枪采用了组合式的半可散弹链,这种弹链由数发子弹(67-2为10发一段)组成不可散弹小弹药链,在由小段组合成一整条可散式长条弹链。这种弹链的优势是在射击后变弹链成一段一段的,不会给射手的射击和转移造成困扰。此外,还保留了不可散弹链方便重复装填的优点,并且可以非常方便地自由组合所需的长度。

伊拉克使用的67-2式通用机枪的半可散弹链,红圈处就是不可散小弹链之间的借口

67-2式通用机枪一般使用两种长度的弹链,一种是250发的长弹链,装在矩形弹箱里面。还有一种是50发的短弹链,装在圆形弹盒内使用。

采用250发弹链供弹的67-2通用机枪

采用50发弹鼓供弹的67-2通用机枪

第三个重大改进就是轻量化。67式和67-1式通用机枪的全枪重量都达到了25公斤,对于体格并不算强壮的我国士兵来说明显是重了。这其中重量最大的就算三角枪架,重量达到了14公斤。

67-2式通用机枪借鉴了前苏联PKM通用机枪的轻量化设计,相比67-1式重机枪减少了9公斤的重量,重机枪状态的空枪全重只有15.5公斤。其它的改进包括枪管使用的合金钢材料铸造,枪管内壁铬层更厚,同时调整了铬层分布,将无铬层的部分和铬层相对较薄的部分都给挪到了枪管尾端,以减少燃气的烧蚀,进一步增加了枪管的寿命。

值得注意的是,67-1/67-2虽说是通用机枪,但是我军绝大部分情况下就是拿它当重机枪用,这也是为什么以前电视和书刊会把他们称为重机枪。因此在编制方式也和重机枪一样,放在摩步营属机枪连,作为营一级的支援火力。

我军一直把通用机枪当重机枪用

墙内开花墙外香80式通用机枪

其实在67-2通用机器研制的过程中,我国还仿制生产了一款通用机枪,那就是80式通用机枪。

这款机枪其实就是我们在缴获的苏制PKM通用机枪基础上仿制而来。仿制工作开始于1979年,1980年设计定型,1983年生产定型。80式通用机枪全枪长1190毫米,比67-1/67-2式通用机枪短了60毫米,重机枪模式下的空枪全重为12.6公斤,比67-1/67-2式通用机枪分别轻了12.9公斤和2.5公斤。最大射速为650发/分,采用100发或200发弹链供弹。

80式通用机枪

该枪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结构紧凑、重量轻等优点。值得一提的是,80式通用机枪与67-2式通用机枪竞标了我国新一代通用机器,在当时各大军区举行的“实战射击”对比测试中,0式机枪的连发射击精度、可靠性均优于67-1式同样机枪,只有在点射的精度稍逊色于67-1通用机枪。所以战士们得出了“80式适合战斗,67式适合考核”的结论。该枪最后由于并非我国自行研制而遗憾败给了性能并不出色的67-2式通用机枪。

最后,由于考虑到其他的问题,最终决定在全军列装67-2式机枪,而80式机枪未被我军正式列装,只在部分空降兵、海军陆战队和特种大队里少量装备。

使用80式通用机枪的我海军陆战队

不过正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80式通用机枪在国外大受欢迎,成为了我国对外军贸的拳头产品。并且推出了使用北约制式7.62×51毫米枪弹的80式通用机枪。

外贸版80式通用机枪

我国通用机枪的弯路——88式小口径通用机枪

88式小口径通用机枪的诞生其实是受当时西方流行的“中口径消亡论”的影响。在研发95式枪族的时候,我国提出了“一大一小一榴”的概念。“一大”指的是轻量化的12.7毫米大口径机枪;“一小”指的是5.8毫米通用机枪;“一榴”指的是轻量化的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可以看到,三者最大的特点就是轻!

空枪全重26.3公斤的89式重机枪是同时代最轻的12.7毫米重机枪。而后又经过20年的精心打磨,成功研制出重量更轻的QJZ171型重机枪,虽然重量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夸张(可能就比89式稍微轻一点),但是这款机枪标配了两脚架,显示其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用轻机枪模式发射,也算是实现了“一大”的目标。“一榴”同样实现了目标,87式和04式自动榴弹发射器是同类别武器里最轻的。

但是“一小”却出了问题。1996年设计定型的88式通用机枪在2000年才开始试制装备部队。然后就与67式通用机枪一样被使用单位疯狂吐槽。由于采用了5.8毫米的小口径弹药,88式通用机枪依然不得不通过采用长枪管来保证达到设计的有效射程和威力。而这导致了88式通用机枪的长度和重量都超标。88式通用机枪的全长为1150毫米,重机枪模式下的空枪全重达到了11.8公斤,比7.62毫米的美国M240H通用机枪长了100毫米,重了0.1公斤。事实上,88式通用机枪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世界最轻的通用机枪,更多还是因为5.8毫米的重量要比7.62毫米轻25%。

88式通用机枪

此外,88式通用机枪在部队使用过程中还暴露了更多的问题。除了可靠性和设计上的一些先天不足,5.8毫米枪弹的穿透力在远距离上也要弱于7.62毫米枪弹弱,尤其是在当前各国对单兵防护日益重视的情况下,88式通用机枪在远距离上根本无法穿透防弹衣和轻型装甲车辆,这使得其火力压制的能力严重不足。如果将其下放到班作为班用机枪,两脚架模式下其远射程的优势将无法发挥,而便携性上的劣势让其无法与95式轻机枪竞争。也因此,88式通用机枪的生产数量只有小四位数,最终没能完成替换67-2式通用机枪的历史使命,在2016年从部队撤编。可以说,88式通用机枪是我国在上世纪80~90年代在轻武器领域走的各种弯路的典型代表。

也正是由于88式通用机枪的失误,在 67-1/67-2式通用机枪退役后部队里也就没有一挺真正意义上的通用机枪了。目前,我军的步兵火力体系只剩下5.8毫米的95式轻机枪和12.7毫米的89式重机枪。前者是班一级支援武器,主要负责600米之内的火力压制/支援任务,后者是连一级支援武器,主要负责1000米~1500米范围内的火力压制/支援任务。很显然,原本应该由通用机枪负责的600米~1000米之间的火力压制/支援出现了空白。

那么能否从95式轻机枪和89式重机枪之中选一款来负责这个区间的火力压制/支援任务呢?如果选95式轻机枪,首先射程达不到要求的1000米,而且5.8毫米弹药的远距离穿透力也弱,压制效果不行。如果选89式重机枪,射程和威力倒是远远超过了,但是89式重机枪的携弹量太少,其标准火力组的待发弹只有400发,远少于排一级火力组1000发的弹药标准,这意味着如果使用89式重机枪,火力支援的持续时间将达不到要求,再加上89式重机枪太重,无法及时提供排一级火力组必需的“行进间火力支援”。

重回中口径的新型通用机枪

所以研制一款中口径的通用机枪势在必行。而随着191新枪族的大规模列装,配套的新型通用机枪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新型通用机枪的外形非常酷炫,做工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准。供弹方式为国内首次采用的全可散弹链供弹和帆布式弹箱,还有可快速更换枪管设计,充分保障火力输出能力。

新型通用机(前)和班用机枪(后)

新型通用机枪还大幅强化了人机功效,枪托采用了可伸缩的,还有可以调节高度的托腮板,枪托尾部还有软质缓冲层,可以有效缓冲全威力步枪弹对射手的冲击,而且枪托底部还加装了一小段皮轨,用来安装枪托支撑,缓解卧姿据枪压力,这种设计同样是国内首次采用。很显然,新型通用机枪将是我国有史以来使用体验最好的通用机枪。

新型通用机枪的枪托

在弹药上,新型通用机枪不仅放弃了5.8毫米小口径弹,而是继续沿用了67-1/67-2通用机枪使用的俄制7.62x54R全威力弹,无论是弹道性能还是威力都要优于5.8毫米弹,可以说是新通用机枪的最佳选择。此外,与191新枪族一样,新型通用机枪在设计之初便将加装各种瞄准具作为硬性条件。不仅标配了光学瞄具,可以根据需要快速更换包括微光和红外在内的各种瞄准具,甚至可以像大口径狙击步枪一样加装带火控的那种瞄准镜。可以肯定的是,新型通用机枪的射击精度将非常高,再加上射速高、弹药威力大,压制效果非常好。

新型通用机枪能否替代班机?

先说结论,不能!因为191新枪族配套的班用轻机枪已经出来了,型号是201式班用机枪,口径是5.8毫米,不仅与191枪族和95式枪族弹药通用,还可以使用它们的弹匣。

201式班用机枪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班一级的人员太少(最多不超过10人)。人越少,通用机枪相对于班用轻型机枪的缺点也就越明显。比如,新型通用机枪本身重量肯定是要比班用轻机枪大的,还多出了一副三脚架,再加上7.62毫米弹重量也要比5.8毫米弹重四分之一,在携带同样基础的弹药的前提下,这势必会占用更多的人员来携带弹药,这对于人本就不多的班组而言显然不是好事。其次,新型通用机枪的弹药与步枪无法通用,一旦出现战场无法修复的损坏,剩余的弹药瞬间成为累赘,不仅班一级的支援火力没了全班的持续战斗力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新型通用机枪只会是排一级的支援火力,由排下辖的火力班装备,负责全排的火力支援。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