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早发明的电视(世界最早的电视出现时间)

美国最早发明的电视(世界最早的电视出现时间)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3-09 07:23:18


“你会飞吗?”

“什么?”

“因为我们在42楼。如果你再多说一个字,就会从窗户出去。”

说这话的,是80年代的罗杰·埃尔斯。那时的他,是服务过尼克松和里根的传奇竞选顾问,擅于以充满攻击性的风格击败竞选对手,有时连他身边人都难逃一劫。几年后,他用同样方式,帮助老布什成功当选总统。

(罗杰·埃尔斯)

话语背后,藏着一个狂妄、表演欲旺盛的权力猎手。凭借这种自大而戏剧化的表达,埃尔斯重塑了美国的政治媒体:既使政治娱乐化,又使娱乐成了一种政治力量。

(罗杰·埃尔斯)

他还一手打造了福克斯新闻的极右翼定位,使其成为美国政治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大加速了美国选民的两极分化进程。

他不仅喜欢把观众带入到某种戏剧化的幻景里,也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投身战斗的统帅。无论是成为竞选顾问、媒体巨头,还是与天生的疾病作斗争,对埃尔斯来说,都是人生舞台上的表演。

残酷的蓝领生存哲学

罗杰·埃尔斯生于1940年的俄亥俄州小城沃伦。当时,那里还不是如今的“铁锈地带”,而是一个繁荣的贸易和制造业中心,当地居民的收入比美国平均水平高出30%。

(罗杰·埃尔斯)

埃尔斯的爸爸罗伯特在当地一家大制造厂上班,是个收入不错的中层管理人员,但生性好强的他,对自己的职场处境并不满意。他学历不高,无法在公司更上一层,而管理人员的头衔,又使得他无法从工会得到福利。不断从欧洲涌来找工作的移民,也让他心生不满。

因此,即便在那个经济繁荣的年代,罗伯特也有种被时代抛弃之感。这种失落感不仅塑造了他的政治观,还被他以一种很强势的方式灌输给了儿子埃尔斯。

(罗杰·埃尔斯)

埃尔斯的童年过得很不易。他天生患有血友病,一旦流血,很难止住。生性调皮的他,曾因在玩耍时撞伤舌头,被紧急送医,经罗伯特的同事们集体献血后,才死里逃生。罗伯特因此告诫埃尔斯:“你身体里有很多蓝领的血。永远不要忘记这件事。”

对于人生的残酷生存哲学,罗伯特不仅言传,还身教。有一次,他向坐在双层床的上铺的埃尔斯张开双臂,示意他跳到自己怀里。等到埃尔斯真的跳下来时,罗伯特却闪开了,并说:“永远不要相信任何人。”

这句话,这个场景,折磨了埃尔斯一辈子,哪怕在他后来功成名就时,仍频繁对别人提起。

埃尔斯是美国最早一批“电视婴儿”。1950年到1951年间,拥有电视的美国家庭数翻了一番,知名政客开始陆续通过电视这个媒介发表重要讲话。埃尔斯热爱电视,亦喜欢舞台剧和广播。

他考上了俄亥俄大学,该校偏右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他从父亲那得来的政治倾向。对学术无甚兴趣的他,在校广播站找到了真正的热情所在。俄亥俄大学的广播站是当时美国为数不多的几家有学生参与运营的电台之一。埃尔斯在播音员的岗位上表现出众,到了大二时被破格提拔为电台经理。他太喜欢广播,以致于在本就繁忙的工作外,还找了一份广播DJ的兼职。

(罗杰·埃尔斯)

早在那时,埃尔斯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控制欲,如果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他会勃然大怒。他对感情亦是如此。19岁那年,他和马巧丽相识,当时后者已与NBC节目总监蔡司订婚。埃尔斯横刀夺爱。一年后的1960年8月,马巧丽成了埃尔斯的第一任妻子。

通过电视,踏入政界

大学毕业后,埃尔斯进入西屋电器旗下的KYW电视台。他工作一如既往地努力,并且刻意表现得比以往更强势。

1966年,26岁的埃尔斯趁着两个制作人闹矛盾的时机,通过向电视台高管施压、巴结节目主持人等手段,出乎所有人意料地成了热门节目《道格拉斯秀》的新制作人。

(《道格拉斯秀》)

埃尔斯升职后的一系列举动很能反映他的性格。他火速搬到了原制片人的办公室,开除了他不喜欢的人,并挂上了一幅装裱好的、摘自西奥多·罗斯福演讲的话:

“重要的不是那些在一旁指手画脚的人,不是那些对别人的失败评头论足的人,更不是那些指责别人怎样可以做得更好的人。荣耀属于那些真正站在竞技场里打拼的人。他们满面灰尘,浸透着汗渍和血迹;他们英勇无畏;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犯错跌倒,因为唯有犯错才能取得成就。”

埃尔斯的强势,还体现在他从不给别人同情他的机会。他的同事曾在一次会议结束后,才发现他的下半身全是血:埃尔斯在血友病发病的情况下,开完了整场会议。

(罗杰·埃尔斯)

随着权力的增加,埃尔斯对自己的政治野心不再遮遮掩掩。1968年1月,他遇到了改变人生方向的机会。

当时,准备二次竞选总统的尼克松来《道格拉斯秀》做宣传。埃尔斯抓准时机,给自己和尼克松安排了15分钟的单独对谈时间。

(罗杰·埃尔斯与尼克松)

埃尔斯:“尼克松先生,你需要一个媒体顾问。”

尼克松:“什么是媒体顾问?”

埃尔斯:“我。”

“媒体顾问”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概念。埃尔斯的毛遂自荐给尼克松留下了深刻印象。几天后,他受邀前往纽约,担任尼克松的竞选活动的兼职顾问。

这段经历给埃尔斯留下终生影响。他认识到,在这个时代,人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中,即真实存在的世界和屏幕上的世界。99%的选民不会见到真实的候选人,他们只认识屏幕上投射出来的那个人,因此竞选团队要塑造的不是候选人本人,而是他留给民众的屏幕形象。尼克松参加的许多电视节目状似访谈,实际上主持人和尼克松的问答内容全是提前写好的剧本,现场的数百名观众都是群众演员,何时鼓掌、何时发笑都经过了精心设计。这就是一场戏。

(罗杰·埃尔斯)

作为政坛新手,埃尔斯在这场竞选中只是团队的边缘人物,但他对政治的热情已被完全激发。1968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几天,他告别老东家,并在不久后成立了自己位于纽约的新公司REA。

尼克松当选总统后,埃尔斯根本进不去他的核心圈子。经过持续的殷切献媚,埃尔斯只得到零散的为白宫进行顾问的工作。真正让他出名的,是他的好友麦金尼出版的畅销书《推销总统》。在书中,麦金尼把埃尔斯描写为帮助尼克松获胜的功臣。

(《推销总统》封面)

一时间,埃尔斯成了共和党政客争抢的热门人选。他活跃在不同的政客团队和电视台节目中,还曾涉足舞台剧行业,并小有成绩。但他真正梦想的,是打入尼克松的核心圈子,为此,他隔三差五、不请自来地为其编写媒体方案。

长远来看,这种求而不得让埃尔斯躲过一劫,因为尼克松在1974年8月因水门事件下台。之后,埃尔斯除了在电视台和舞台剧界发展之余,还不断参与竞选活动,除为里根的形象公关出谋划策外,还帮助二十多名议员成功当选。

(罗杰·埃尔斯与里根夫妇)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他为如今的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纳拍摄的1984年参议员竞选广告。埃尔斯的个人风格在片中尽显。

埃尔斯为这次竞选,制作了一则被后世称为“改写美国政治竞选游戏规则”的广告片。在片中,一群猎狗从国会山出发,追捕一个麦康纳的竞选对手哈德斯顿模样的人,而画外音的内容,是讽刺哈德斯顿不积极参与参议院投票,只顾出席付费演讲。

这个广告的内容完全是错误的,因为哈德斯顿在参议院的投票参与率为94%,但这个宣传片依旧在选民中掀起了极大影响,帮助麦康纳以五千多票的微弱优势当选参议员。

埃尔斯鲜明的个人风格,吸引了好莱坞的注意。知名导演西德尼·鲁迈特1986年上映的电影《竞选风云》中,饰演男主角的理查·基尔,为演好片中的竞选顾问一角,与埃尔斯一起生活了好几个月,以便更好地揣摩他的一举一动。

(电影《竞选风云》)

埃尔斯很快成了共和党圈子里的传奇人物。春风得意的他,开始把这种权力感蔓延到了其他方面。他的多个女同事表示埃尔斯对她们有过不适宜的骚扰言行。

到了80年代末期时,埃尔斯的影响力已经大到可以自行选择要代理谁。经过几番比对,他看上了准备竞选总统的老布什,并以电影《正午》的男主角为样本,为其设计了公开形象和媒体策略,细致到连衣袖卷起的位置这样的细节,都由他亲自确定。

(罗杰·埃尔斯和老布什)

在埃尔斯的指导下,温和的老布什开始变得强势。埃尔斯不仅让老布什对质问“伊朗门”事件的主播丹·拉瑟反唇相讥、抨击对手杜卡基斯的政策,还拍摄了攻击杜卡基斯曾立法废除鸡X和兽X禁令的广告。

争议更大的广告还在后头。1988年9月,一则以黑人杀人犯威利·霍顿为主角的广告播出,该片画外音对比了老布什和杜卡基斯对罪犯的政策,并称正是因为后者允许罪犯周末出狱,才会导致霍顿再次行凶。

这则充满种族歧视意味的广告,是为了给老布什拉拢白人种族主义者的选票,但由于其引起太大争议,以致于布什团队否认与之有关。外界通过种种线索,把埃尔斯视为幕后黑手之一。

埃尔斯的攻击性不止表现在他为政客和商家设计的广告里,还表现在肢体上。他与抗议人士、媒体人员都产生过肢体冲突,还差点因此坐牢。

种种负面事件,让埃尔斯从事业赢家迅速变成千夫所指。1991年12月,他宣布离开政坛,专注于媒体界。不过,埃尔斯对得之不易的政治影响力自然不会轻易放手,他台面上忙着别的事,但私下一直与共和党人保持联系,并持续给出建议。

塑造了右翼媒体的人

1993年至1996年期间,埃尔斯在CNBC任职总裁。性格强势的他得罪了多名高管,最后被扫地出门。

没多久,埃尔斯听闻媒体大亨默多克因收购CNN未果,因此决定自行创办一个新闻台与之抗衡。他当即向默多克自荐。默多克也素来是个喜欢利用媒体操纵政坛的人,他急需一个强势新闻频道补齐他的短板。埃尔斯是个近乎完美的人选。

(罗杰·埃尔斯与默多克)

双方一拍即合,开始了一段改变美国政治媒体史的故事。

默多克摆平了前期的分销渠道等棘手问题,埃尔斯因此得以全力管理节目制作。他认为现有的新闻媒体太过左派,无法满足大部分美国人的需求。他的目标观众群,是那些不信任左派媒体的人、那些自感被时代遗忘的人、那些像他爸爸一样的人。

埃尔斯的管理风格变得比以往更加极端。他给每个员工进行背调,非共和党一律剔除,核心高管更是只留伴他多年的老相识。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他模仿当年的尼克松,放任下属内斗,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只效忠埃尔斯,而不会密谋反对他。公司内部甚至无人敢直呼埃尔斯姓名,一律以他办公室所在的“二楼”指代他。

(罗杰·埃尔斯)

他还在办公楼保留了一个会议室,只有埃尔斯的核心圈子才能进去开会,力图借此给其他员工留下神秘莫测的印象,实际上他们在里面可能只是在吃披萨闲聊。这种略为幼稚的做法,不仅是埃尔斯加强自己权威感的手段,也是他从小就追求的戏剧感的体现。

开播初期,福克斯新闻表现平平,且为了掩盖自己的政治倾向,埃尔斯连对“拉链门”这样的民主党劲爆丑闻,也是等到同业报道后才加速跟进,以免落下话柄。

不过即便如此,“拉链门”依旧让福克斯新闻受益无穷。埃尔斯在后续的跟踪报道中,创造了形态多样的新闻节目类型,福克斯新闻收视率不断飙高,到1999年底时,已位居黄金时段收视排行的第二名。

丑闻的热度消散后,埃尔斯很快找到了第二个发力点,并且,这次他对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再遮掩。

在2000年11月7日的总统选举日,由埃尔斯任命负责福克斯新闻总统竞选转播事宜的,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小布什的堂弟艾力斯。这种有利益关系的任命并不合适,但埃尔斯不在乎。

佛罗里达州的投票结果成了关注焦点。就在计票仍在进行时,CNN、NBC等率先宣布民主党候选人戈尔获胜。福克斯新闻气氛凝重,未做任何反应。

次日凌晨2点10分,艾力斯通过家人的通风报信,得知小布什是赢家。六分钟后,在埃尔斯的授意下,福克斯新闻成了全美第一家宣布小布什胜选的新闻频道。随后,其他电视台纷纷跟进。

虽然后来选举结果又出现了反复,但福克斯全程坚定支持小布什和共和党。事后来看,福克斯新闻在那天的表现,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方向。当时福克斯受到了许多批评,但收视率也随之飙升,进一步缩小了和CNN的差距。

福克斯新闻在911事件发生后,旗帜更鲜明,煽动性更强。埃尔斯亲自掌舵了整个事件的报道。

在第二架飞机失事30秒后,福克斯主播对观众表示本·拉登是头号嫌疑人。在接下来的报道中,福克斯用大量带有冲击性的画面,传达强烈的恐怖主义氛围,并呼吁全美民众团结一致、支持小布什。

(福克斯新闻直播911事件画面)

即便在当时群情激愤的美国电视台里,福克斯的极端程度也是数一数二的。为了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埃尔斯发明了在屏幕下方实时滚动最新信息的推送方式,这一做法后来被许多同业模仿。

(福克斯新闻中的滚动信息)

2002年1月,福克斯收视率超越CNN,成功晋升第一梯队,自此再未离开前几名的位置。

埃尔斯带领下的福克斯,也反过来对共和党和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共和党内的反战人士被边缘化,而其他电视台在收视压力下,开始报道更保守、偏共和党的内容。

埃尔斯非常积极地给小布什出谋划策,鼓励他尽快采取复仇行动,并为其设计了战时总统的形象。福克斯新闻也冲在为发动战争铺平舆论道路的第一线。而当伊拉克被战争摧残得满目疮痍后,福克斯主播的口风则变成了不要关注死亡人数、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好、美国是在拯救伊拉克等无厘头言论。

2006年的福克斯新闻十周年庆典,可谓埃尔斯人生巅峰的一个缩影。当时的他,提前使福克斯新闻实现盈利,斗走了默多克的儿子拉克兰,把广播电台业务纳入自己旗下。宴席出席人不仅有许多小布什政府的高官,连民主党人希拉里都向埃尔斯转达了自己的敬意。

(罗杰·埃尔斯)

剧终人散

埃尔斯一生斗天斗地斗人,但他在一个自己没想到的地方摔倒了。

他有数十年的职场性骚扰恶名。2016年7月,前福克斯主播卡尔森对他提起性骚扰诉讼,并表示自己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在此之后,包括梅根·凯利在内的多名女性纷纷发声,道出自己被埃尔斯骚扰的经历。

(根据此事改编的电影《爆炸新闻》)

在外界的声讨,以及与埃尔斯不和的默多克儿子们的施压下,埃尔斯2016年7月从福克斯离职。

当时,他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的顾问。特朗普当选后,一度有传闻说埃尔斯会在特朗普政府得到任命。

不过,未待传闻成真,埃尔斯便在2017年5月18日因意外摔倒而离世。医检报告表明,他的死因是硬膜下血肿,而他的血友病加速了他的死亡。

埃尔斯对这种落幕方式也许早有预料。他曾在2013年谈及这个话题:“由于我的血友病,我一生都在准备面对死亡。当它来临时,我会很平静。虽然我确实也会怀念我的人生。”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