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11年前的国产剧突然在网上刷屏。
居然是那个「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抗日奇侠》。
这么多年来,这部剧一直被当作是国产雷剧的典型,被大家反复拿来吐槽。
此前在豆瓣上评分也只有3.4。
然而一夜之间,它突然上涨到了6.7!
这是怎么回事?
起因,是东京奥运会上裁判的一系列「选择性眼瞎」,引起了网友强烈不满。
比如,在体操比赛中,给落地出界的日本队员打高分。
在乒乓球赛中,对于不让吹球、不让摸球台的双标。
还有在女子水球比赛中,对于日本选手压在中国选手身上游的恶劣行为毫无反应。
于是,愤怒的中国观众把「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侠》当成了情绪宣泄口。
纷纷跑去豆瓣底下,给这部剧刷五星好评。
没想到。
一场奥运会,没能激发奥林匹克精神,倒是把国人的「抗日精神」给唤醒了。
但话又说回来。
就因为一个手撕鬼子的情节给这部剧打满分,合理吗?
这部剧当真如大家所说是一部可以发泄不满情绪的爽剧?
鱼叔是认真写影评的,不能轻率。
今天,我就带大家重新审视一下这部剧。
武侠,抗日。
这是十多年前国产影视收视率最高的两种类型。
把这两者结合、混搭在一起,不得不说思路很野,很大胆。
它的故事很简单:
五位民间高手组成了一支奇侠部队,活跃在抗日一线,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
先来看一下这五大高手。
王牧风,外号牧神风,八路军营长,太极拳高手。
他也是奇侠部队的老大,打鬼子就跟玩悠悠球一样轻松。
宋无娇,外号女妖,练就神功「化骨绵掌」。
一掌就可以将人打得七窍流血。
廖天生,外号绣花针,善使暗器。
嘴里吐针就可以将人击杀。
偶尔,还扮扮女装大佬。
铁柱,善用鹰爪功。
仅靠五个手指就能够击杀敌人,能在树上抠出深痕。
还能徒手捏爆鬼子的头骨。
杜大鹏是传说中的铁头侠,刀枪不入。
还能徒手将对手的刀拍断。
他们的战斗力已经强大到夸张的地步。
躲子弹是小意思。
还能徒手捏爆钢盔;
追得上自己掷出去的飞镖;
手榴弹能扔两百米远……
与敌军对抗,就像砍白菜一样简单。
2个人就可以轻轻松松把25个人撂倒。
还可以随时随地潜入敌方的司令部,如入无人之境。
还有各种反力学的设定。
看这手榴弹,它竟然能回旋!
说不定子弹拐弯的操作就是跟这学来的。
还有这360度空中转体,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轻功了得。
台词编写得也是相当离谱。
为了突出家仇国恨,廖天生说他爷爷九岁就被鬼子杀害了。
合着你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剧情上的逻辑,更是一团混乱。
在故事的最后,五位奇侠接到任务,要去摧毁日军的油库。
他们想到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
先佯装要攻打敌人的指挥部,使得敌人派驻在油库的军队前去支援,这样就可以趁虚而入。
不过,这五位民间高手的实力太过强大。
佯攻都能差点把敌人的指挥部给摧毁了,而自己毫发无损。
有这条件,咱们和敌军直接硬刚呗。
但奇侠们偏不。
他们选择撤退,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硬生生把自己的优势打没了,自己还各个都身受重伤。
此时,只能想办法与敌军同归于尽,含泪按下起爆器。
没想到,这个电流竟然缓慢地传递。
结果被敌人一刀砍断了线路,没炸成。
最后,还是靠宋无娇用身体将电线连接起来。
炸弹爆炸,他们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样的牺牲,实在看着有点傻,让人感受不到任何悲壮之情。
看完本剧的介绍,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此剧十分荒诞可笑。
可问题是:
这种粗糙、不着调的雷剧,为何能在当时出的来?
首先一点,自然得益于当时的抗日题材热。
老百姓爱看,投资方便想着法子拍出新的花样出来。
而另一点说起来就有些讽刺了,或许也得益于当时的某种「创作自由」。
这不是我说的,是编剧汪海林说的。
他曾发表过一番出圈演讲,说自己特别怀念2010年以前那个煤老板、房地产商投资为主的时代。
他们除了要指定一两个女演员之外,没有任何别的要求。
关键在于,对创作不进行任何干预。
《抗日奇侠》据说就是由一个煤老板投资的。
取景地也大多来自于山西,或许也与之有关。
这个煤老板特别喜欢《射雕英雄传》。
于是,他希望在当时特别火热的抗日剧中当中,融入一个类似于「江南七怪」的侠客团体。
为此,还请来了TVB金牌编导刘仕裕担任本剧的导演。
刘仕裕擅长拍摄神怪仙侠题材。
代表作包括96版的《聊斋》,张卫健版的《西游记》,陈浩民版的《封神榜》等。
从某个层面上看,刘导算是不负期待。
真的将这部抗日战争剧拍成了神怪仙侠的虚构传说。
几位奇侠的塑造算是形色各异,多少有点江南七怪的怪侠风采。
只是,将这种传奇武侠风格融入到抗日题材中,却遇上了诸多不合理的逻辑漏洞。
也没有为此好好处理剧本,干脆就这么瞎拍下去了。
本剧还有另外一个内地的执行导演颢然。
《抗日奇侠》是他拍摄的第一部电视剧。
他原本是艺术顾问,后来不知为何也变成了导演。
但他请求投资方不要署上他的名字,之后又多次出来接受采访,为这部剧辩护。
甚至还专门为此写过一篇文章,内容十分夸张。
据他所言,这部投资了近五千万,采用好莱坞拍摄手法,使用美国后期制作。
他声称,其影像风格接近《兄弟连》和《叶问》结合的感觉,是一部融合了美剧手法的中国式大制作。
恕我无法想象,《抗日奇侠》和这两部剧有什么关系。
《兄弟连》 《叶问》???
不过,这部剧在刚播放时确实很受欢迎。
先后在太原、江苏、上海、北京、广东等地方电视台创下收视奇迹。
单集竟然卖到了200万。
出品方还打算登陆北美电视市场,在美国、加拿大的主流电视台播出。
如此大的成功,引发了出品方争相拍摄抗日神剧的潮流。
统计数字表明,在《抗日奇侠》播出后的两年,就涌现了70多部抗日题材的电视剧。
然而,随着手撕鬼子的名场面在网上传开,这部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吐槽。
甚至还遭到了央视、人民日报等官媒的点名批评。
《抗日奇侠》在豆瓣上的分数长期保持在4分以下,成为人人口中的烂剧代表。
随着广电总局推出种种规范,要求黄金时间内禁止播放抗日传奇剧。
《抗日奇侠》和其他不少抗日神剧也遭到了下架。
这阵风潮也渐渐成了过去时。
《抗日奇侠》的成功,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误解。
在很多人看来,它似乎极大地满足了民间的民族主义情绪。
就像曾经拍摄过多部革命作品《井冈山》《长征》的导演金韬说:
「人民的情绪总要有一个出口。」
而这一点和《抗日奇侠》的主创不谋而合。
为了表达这种仇恨,演员在配音时要「感情饱满,必须表现疯狂的状态」。
在片头处,他还特意加了一句台词:
「中国人凭一双肉掌、一枚绣花针,就远大于我们的飞机大炮啊。」
但实际上,这种架空于历史之上的、近乎于玄幻的故事和场面,与真正植根于现实基础的民族主义观,根本是南辕北辙,两不相干。
它更多的只是拿「抗日」当做一个题材的幌子。
骨子里,依旧是满足观众的一种猎奇心理。
本质上,这是科幻/奇幻剧,不是历史剧。
而抓住猎奇心理的好处在于,不用在乎任何逻辑,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越是奇葩,越是不合理,观众越是想看。
这也是之后频频有抗日神剧拍出的原因。
除了猎奇之外,它还满足了观众一种不受控制的愤怒情绪。
这在最近因为奥运会,本剧被狂刷满分的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刷高分=爱国吗?
抗日题材作品那么多,为何要紧着这部剧刷?
用人民日报的评论来说,这不是表达爱国主义,而是一种过度娱乐。
更有可能,是一种对革命先烈的污蔑。
使得这样的抗战神剧成为口口相传的高分佳作,很容易对年轻一代造成错误认识。
让人们以为抗日战争是一件多么轻松容易的事情。
还有可能,成为国外的笑柄。
日本就有人将中国「抗日神剧」里的奇葩桥段,汇集成了一本书——
《抗日神剧读本:出乎意料的反日·爱国喜剧》。
已经在日本发售。
此书的作者称,《抗日奇侠》堪称抗日神剧中的「金字塔」。
当然,鱼叔这里并非是说,不可以因为奥运赛场上出现的一些不公而愤怒。
而是说,不该将这种愤怒情绪过度宣泄在一部作品的评分上。
将一部实实在在的烂片,提升至佳作的水平,大可不必。
好在,大部分网友还是理性的。
在前几天的疯狂刷分之后,《抗日奇侠》的评分最后又跌了回去。
目前保持在了4.7分。
只有优秀的作品,才能不负历史,弘扬自信。
经此之后,鱼叔也希望大家多一份理性。
别再让烂俗的作品,帯跑了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