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一定按顺序阅读!)
书接上回。
上回说道,为了不伤害李达康,为了不给汉东省及京州市的政治生态带来混乱,沙瑞金同意继续对李达康可能违法乱纪的问题进行调查,但是在结果出来之前,不宜瞎猜测。
高育良知道自己今天的“小报告”已经达到了目的,所以也表示说自己只向沙瑞金一个人进行了汇报。
这时,沙瑞金说道:
那就到此为止。
这个“到此为止”非常有韵味。
沙瑞金希望高育良不要将今天的汇报宣扬出去,也希望他能将自己对李达康怀疑的讯息限制在二人讨论的范围。
沙瑞金说这句话,是因为:
第一、李达康毕竟还只是有嫌疑,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如果他知道了连沙瑞金都开始怀疑他,那么李达康的工作积极性必然受到严重打击。
第二、官场是个“听风就是雨”的复杂圈子,如果汉东省某个人在一把手那里失去了信任,甚至还被一把手怀疑干了违法乱纪的事。消息一旦传开,用不了多久,关于那个人被查、被处理的谣言就会传得“满城风雨”,那样一来李达康必将名誉扫地、失去威信。
第三、李达康毕竟是“沙李配”汉东省长的“候选人”,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如果出现了“省委书记沙瑞金不信任李达康、怀疑李达康”的传言,这样的传言一旦传到了中央,对李达康的打击将会是致命的,而沙瑞金也不想汉东省失去一位“能干事、肯干事”的好干部。
但是,沙瑞金为了不让高育良认为他是想“保一保”李达康,所以又加了一句:“别误会啊”,意在告诉高育良,他不会违反原则,影响检察院侦查办案。
沙瑞金说完,二人会心一笑。
高育良有没有“误会”沙瑞金是在“保”李达康呢?
他当然不会相信沙瑞金没有“保”李达康的意思。
自沙瑞金上任汉东省委书记后,李达康是第一个旗帜鲜明地“示好”他的省委常委。
为了示好沙瑞金,李达康甚至比理论上的“一把手派”成员组织部长吴春林、纪委书记田国富还要“着急”,竟然无视官场大忌,在常委会上反戈一击,与前任省委书记赵立春同志指定的汉东省政治遗产继承人高育良针锋相对(具体解读见13至16章)。
在高育良看来,虽然李达康没有向丁义珍通风报信,但是他在处置“一一六”事件中所犯的错误,是能够被自己利用,并借此打击李达康的(具体解读见第7章)。
可是,如此一个绝好的机会,却让沙瑞金用一句“事后李达康主动做了自我批评”给揭过去了(具体解读见29章)。
现在,沙瑞金又说“到此为止”,让他不要“误会”,可能吗?
所以二人“会心一笑”:高育良知道沙瑞金其实还是有“保”李达康的意思,而沙瑞金也清楚高育良今天的“汇报”是私心大于公心。
这时,沙瑞金突然问道:
唉?你怎么就没有怀疑过你的得意门生祁同伟呢?
沙瑞金有此一问,显然没有出乎高育良的意料,在侯亮平拜会他的时候,就已经明确提出了对祁同伟的怀疑,不过被高育良用高超的话术给“引导”开了。
现在,沙瑞金对祁同伟的怀疑,高育良已有心理准备,所以立刻回道:
他没动机呀!你想想看,这位同志满脑门心思都是上位副省长,他为什么要冒这个险呢?对吗?
不得不说祁同伟真是“傻人有傻福”,这样一来,沙瑞金还真没理由怀疑祁同伟是那个通风报信的人。
说到祁同伟上位副省长的事,沙瑞金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祁同伟上不上位副省长是组织考虑的事,是中央考虑的事,他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最起码要先把丁义珍抓回来再说。
沙瑞金如此表态其实还是为了给高育良一个面子。
上次常委会上,关于侯亮平的任命问题,高育良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起码还是很配合自己的工作。
尤其是沙瑞金明明违反了议事原则和组织程序,可高育良依然赞同了侯亮平的任命,如果当时高育良和李达康一起反对侯亮平的任命,沙瑞金还真不敢保证常委会能够顺利通过。
所以,为了投桃报李,也为了让高育良今后更好地配合自己的工作,沙瑞金决定还是给祁同伟开一个口子,即做好本职工作,将丁义珍抓回来,不是不能考虑推荐他上位副省长。
高育良当然听出了沙瑞金话里的意思,立刻给祁同伟表了一功,说祁同伟对丁义珍的抓捕一直都在进行,已经查到了丁义珍的下落,并且亲自负责成立了抓捕小组,准备对丁义珍实施抓捕。
高育良如此给祁同伟“表功”,是为了让沙瑞金知道祁同伟是个尽职尽责的“好干部”,不管结果如何,起码能让祁同伟在沙瑞金面前“担负重大责任却正事不干,只会溜须拍马”的印象有所改观,让高育良以后有机会好再次推荐,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时,高育良提了一个建议:关于那一百二十五名干部人事冻结的问题,能不能尽快解决。
高育良说,这些一百二十五名干部的深入考察能不能快点解决,里面有些人的年龄已经快到线了,不能拖下去了。
高育良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一百二四五名干部的考察工作其实在常委会召开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如果再拖下去,必将影响到部分到龄干部的晋升、提拔问题。
不要小看这个问题,首先,这批干部既然要上常委会讨论,那么涉及到的干部就有这样几种情况,分别是:正处升副厅、副厅升正厅、推荐正厅到中央上副省级、厅级干部轮岗,以及即将到龄退休的正处级以上干部在退休前,提升一下级别待遇的问题。
表面上看,高育良后来又特意举了陈岩石的例子,是要沙瑞金先“解冻”那些即将退休的,正处级以上干部的级别待遇问题。
可是,实际上这句话“另有玄机”。
“到龄”在汉东省官场是一个广义词,既可以指即将退休的干部,也可以指“到龄”提拔的普通干部。
在汉东官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是:三年一个台阶、五年一大动。基本上每一个级别都有一个年龄标准,如果超过了年龄标准还在原地踏步,那么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落后。
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可破格提拔或超龄提拔的现象毕竟只是少数,而且还需要“上面”有人帮你说话。
那么,高育良此处的用意就是,借解决即将退休的干部的级别待遇问题,让沙瑞金将常委会上由他拍板决定的人事冻结全部解冻。
可是沙瑞金仿佛有“先见之明”似的,已经批示纪检、组织部门,将年龄“抵线”的老同志优先考察。
沙瑞金这一举动,让高育良的计划“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他只能违心说一句:“那太好了。”
那么,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高育良想要沙瑞金解冻那一百二十五名干部的任用问题?
一、这一百二十五名干部里面不仅有高育良的人,而且估计还不少,高育良此举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二、前面解读过,这一百二十五名干部都是其他常委们的人,沙瑞金虽然用了很多说得过去的理由将这一议案进行了冻结,但也伤害了他们的利益,相当于把其他常委们都给得罪了(解读见16章)。
并且,时间拖得越久,这些常委们的怨言就会越来越大,而沙瑞金也清楚这一点,为了不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他不得不解冻一部分不是特别重要的“抵线”干部,借此缓和一下与常委们的关系。
而高育良想到这点,是因为他想将“解冻”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让其他常委们感激他,欠他一份人情!
三、高育良想借此向沙瑞金表明,他作为省委副书记及政法委书记,应该拥有的地位及权力:即他应该拥有一定的人事话语权。
从赵立春离任至沙瑞金上任,这段时间里,高育良以省委副书记的身份主持省委工作,某种程度上讲,高育良的地位其实已经超过了刘省长。
虽然最终高育良没有接任省委书记,但是作为赵立春同志在汉东省的政治代言人及政治遗产继承人,高育良的地位依然是举足轻重的。
因此,他用“解冻”建议来提醒沙瑞金:他应该拥有一定的人事话语权。
综上所述,高育良将“私心”掺杂进“公心”,不仅猛“踩”了李达康,给祁同伟说尽了好话,还差点解了人事冻结。
总的来说,他基本达到了目的。
那么,后续故事会如何开展呢?
大家也可以购买电视剧的原著进行了解、学习。
下期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