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首次实现屏幕重复卷曲不变形的卷曲屏激光电视,在9月16日正式登场,“升起是电影院,收起是歌剧院”,让屏幕“卷起来”看似简单,背后却需要攻克诸多工业难题。
(文/尹哲 编辑/远方)全柔性OLED显示让折叠屏手机成为可能,将平板、手机的使用场景合二为一。
如果延续了近百年的平面电视也能折叠进电视柜里,客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首次实现屏幕重复卷曲不变形的卷曲屏激光电视,在9月16日正式登场。海信将“升起是电影院,收起是歌剧院”的梦想带进了客厅,还为个性化家装方案打开了想象空间。
“当电视可以隐藏,屏幕可以卷进书柜、衣柜、窗台甚至是隔断,会给设计师释放更大的发挥空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博士陈暄表示,现在电视的尺寸越来越大,在家装设计时就无法忽视这个“大家伙”,海信激光卷屏电视,则让这一切都不再是问题,激光卷屏电视的诞生,会给家居、家装行业带来很大改变。
即便在复杂的结构中塞进了哈曼卡顿双音箱,这款77英寸的卷曲屏激光电视的柜体厚度仅为52.6厘米,与主流电视柜相当。
“未来,卷曲屏产品和产业、设计师、用户的共创,将会带来无法想象的惊喜。”海信集团控股公司副总裁于芝涛激动地说道。
电视、家居新形态
在智能终端创新上,手机、平板等已经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人们的观影选择被迅猛发展的移动设备所改变。
面对尺寸不大的彩电,原本一家人围坐在客厅,一起看电视的满满温情,渐渐被各自抱一部手机、一台平板分割了开来。
如何将家人重新聚拢,成了以海信为首的电视人的新课题。
市场上,传统玻璃基板的液晶电视、LED电视,很难在保证经济性的同时,实现对90英寸以上尺寸的突破。
以此为切入点,2014年,海信在经历了长达7年的摸索后,首发便推出了100英寸的激光电视。
随后的7年,激光电视在尺寸、画质上持续突破:分辨率从2K走到4K,屏幕从100英寸发展到300英寸。在价格上,海信激光电视也已经覆盖了万元至10万元级的多个区间。
能在相对小的空间里面,提供舒适的巨屏体验,这是激光电视近些年崛起的直接原因。
不过,满足了“大”还不够,结构体积更小的激光电视不能止步于平板显示的“拟态”,必须要超越二维平面,改变传统电视的形态。
9月16日,海信全球首发可卷曲激光电视,同时解决了屏幕“可卷曲”与“平整度”的世界级难题。
经严格测试,这款产品的屏幕可重复卷曲2万次以上。以每天卷曲4次计算,屏幕可不间断使用13年以上。
另外,可卷曲激光电视还具备4K分辨率,107% BT.2020超广色域配置,并搭载创视光学引擎和哈曼卡顿剧院音响。
这一色彩表现力不仅远超液晶、OLED 电视,在亮度的保证下,这款产品不需要关灯、拉窗帘,也能实现与传统电视同等的观影体验。
一方面,激光电视在大尺寸、超大尺寸上具有独一无二的性价比优势,有宽广的色域覆盖率及优秀的色彩还原性,采取反射式成像方式让视觉疲劳大大减轻。
另一方面,“使用时升起、闲置时降下”,形态的创新让家装的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为电视与家装的完美融合奠定基础。
“激光显示实际上是一套空间解决方案。”海信集团控股公司副总裁于芝涛指出:“不同于其他卷曲屏电视、卷曲屏手机等概念机实质,我们这次推出的是已经具备量产能力的产品。”
据介绍,可卷曲屏激光电视的主机与屏幕之间的定位精度控制在毫米级,确保电视出厂后的“零安装、零调试”,用户购买后可以即开即用。
而随着智能化、大屏化、个性化消费需求的高速增长,以及5G、VR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卷曲屏激光电视更释放了对使用场景的想象空间。
行业人士提到:“激光显示技术未来在家庭智能、汽车电子、VR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具备技术可能性,未来‘空间皆显示’的场景将会彻底颠覆以往认知。”
海信激光显示公司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刘显荣坦言:“在大屏消费升级、个性家装定制的市场需求下,可卷曲产品将是未来显示行业追求的一大趋势。”
目前,海信已针对卷曲屏激光电视的技术标准进行立项,未来会在普通激光电视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善的标准体系。
未来可以与智能家居深度融合,海信正在同步探索将卷曲屏激光电视进行模块化,屏幕、主机灵活装配,结合用户家装需要,以满足多种需求形态。
“世界级难题”
让屏幕“内卷”看似简单,背后却需要攻克诸多工业难题。
目前,激光电视主要投射在菲涅尔“抗光幕”上,即便在明亮环境下依然可以享受4K高清画质,色彩饱满、细腻真实。
然而,由于传统抗光幕膜片无法同时满足“可卷曲”与“平整度”的要求,很难保证在重复卷曲后,综合观感仍维持高质量水准。
这项技术难点被行业视为“世界级难题”。
因此,海信从结构设计、材料寻源、工装测试等方面多管齐下:
首先,在升降结构屏幕上,海信在研发中先行制定了“残酷”的指标。
然后,在升降屏幕结构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历经两年,先后与10余家机构、企业、高校经过多轮方案设计、样机验证,从六条技术路线中制定最优方案。
对于屏幕材料,海信耗时三年,经过9种技术方案和15轮样机测试后,最终选用了前沿高科技工业材料作为抗光幕膜片背材。
不仅是屏幕,为了让卷曲屏激光电视不占用宝贵的客厅空间,实现电视与家装的完美融合,海信在镜头上也下足了苦功。
传统意义上,业界将投影距离与画面的宽度之比称为投射比。
普通投影机的投射比,通常在1.5-1.9之间;当投射比小于1时,通常称之为短焦镜头;投射比小于0.6时,通常被称为超短焦镜头。
经过对镜头的重新设计,海信将投射比降至史无前例的0.22。
这样,即便配置了主机和哈曼卡顿双音箱,这款卷曲屏激光电视的柜体厚度仅为52.6厘米,与市场主流电视柜厚度相当。
在这些“黑科技”的加持下,卷曲屏激光电视在实现屏幕可升可降的同时,确保了产品的高画质、稳定性、可靠性,让用户可以享受到与超短焦激光电视同等级的沉浸式视觉体验。
“中国能自主可控发展激光显示”
众所周知,液晶显示(LCD)产业化始于日本,OLED显示产业化始于韩国,这些传统显示技术的核心均掌握在日韩手中。
如今,大陆地区液晶面板产量虽已位居全球第一,但在面板上游的材料产业,包括偏光片、玻璃基板、靶材、光掩膜版、光刻胶等产品上,近年来没有一项的国产化率超过20%。
可见,即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也并未摆脱“装配工厂、低端运行”的被动局面,面对日韩企业的“面板霸权”,只能赚取一小部分“辛苦钱”。
与之相比,已形成产业优势的激光显示领域,国产化率已经达到45%-55%的区间。核心器件和部件的国产化已经全面开展,预计3年内国产化比重将提升到75-80%。
取得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激光显示早在80年代就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十二五、十三五时期,激光电视更是以产业方针的方式被支持着。
2007年,海信开始承接国家863计划中的激光显示项目。
整整7年时间,海信摸索出“激光光源 超短焦镜头 抗光屏幕”的激光电视技术路线和产品形态,并在2014年推出了全球首台100英寸超短焦激光电视。
据刘显荣讲述,2014到2021年,海信又进行了5次产品迭代,相继推出了第一台激光电视、第一台三色激光电视、第一台卷曲屏激光电视。
在尺寸、画质、形态上持续突破,从2K到4K,从单色到三色,从100英寸到300英寸再下探到75英寸。如今,海信激光电视覆盖了万元至10万元级多个价格段。
在这期间,激光电视全面开花。根据奥维云网数据,激光电视在2015年至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达181%,成为增长最快的新物种。
2022年,海信激光电视还将推出旗舰级的8K激光电视。
在用实际行动带动激光显示发展的海信眼中,要成为与液晶产业比肩的全球性显示产业,仍然离不开生态链上各企业不懈的努力。
硬件上,激光电视的核心技术包括光源、控制、光机、整机、光学元件等各子系统。
其中,光机是激光电视最为核心的部分,其内部还将显示芯片、光源、散热、光路等设计为一体。
经过漫长且艰辛的发展,中国激光电视产业链企业在核心技术、核心部件等领域相继取得了重大突破:
抗光屏幕膜片已有菲斯特、光峰等多家品牌具备产业化能力,产品性能快速迭代,在某些细分维度超过了曾经领先的日本;
超短焦镜头有包括联合光电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实现量产;
在半导体激光器和显示芯片领域,中科院等科研机构也已进行长期布局并取得了明显进步;
在光学镜片、精密结构件等领域,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配套能力,全产业链体系初步形成。
在行业共同努力之下,中国已逐步建立激光显示技术的主场优势。
根据2020年8月发布的《中国激光电视产业白皮书》,中、日、美、韩占据全球该技术产出量的约90%。其中,中国的专利布局最为充分,以绝对优势领衔激光显示领域的技术产出。
以海信为例,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信在激光显示领域已经累计申请1439项国内外专利,授权575项,在该领域构筑了足够高、足够深的技术护城河。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向观察者网介绍道:在激光显示专利方面,中国专利申请量国际领先,专利布局也最为全面,覆盖光源、控制、光机、整机和光学元件,已初步形成专利池。
他补充道,在核心技术方面,中国还有很多专有技术,如三基色激光模组、散斑抑制、整机集成等,进一步保证了国际领先产品的开发和销售。
“杭州中科极光公司委托北京国知专利预警咨询公司进行了激光显示专利分析,结论是:中国能够自主可控发展三基色激光光源为核心的激光显示产业。”许祖彦强调。
不难看到,在全球显示产业发展史上,这是中国企业一次“变道超车”。
全球化元年
2021年被业内视为激光电视的全球化元年。
在十二五、十三五相继以产业方针的方式获得支持后,2021年,激光显示与新型显示、第三代半导体共同列入科技部“十四五”重点专项;激光显示用芯片被列入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今年6月,中国电子视像协会激光电视产业分会会长高玉岭提出:下一个七年,激光电视将进入全球普及新阶段。
从产品的角度看,之所以如此多的消费者愿意选择激光电视,并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是因为激光电视具备不可替代的观影体验。
根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2021激光显示产业发展及用户体验白皮书》中统计:“在购买激光电视的关键因素中,有54%的用户看重的是其代表新技术的特征。”
相较于液晶电视,激光电视的购买人群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高知、高收入人群为主要消费群体。
在已购买激光电视的人群中,乐于接受和体验新事物的人群占比达到86%。激光电视用户年龄主要集中在26-45岁,年龄在35岁以下的消费者,占比接近8成。
值得注意的是,激光电视的用户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比重达到93%。其中本科学历占比最大,为54%。从收入来看,激光电视用户的家庭收入集中在15-40K,占比达64.3%。
基于激光显示更强的屏价比,在购买激光电视的决策因素中,53%的用户青睐于屏幕更大,另外对于画质、外观、健康护眼、音响效果的追求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
画质上,海信最新推出的三色激光电视新品,覆盖了75-100英寸,采用红、绿、蓝(RGB)三色激光作为光源天然成像,色域覆盖达到业内最高的BT.2020标准。
通俗地说,这一色彩表现力已经超过了人类已知的其他显示方案,更远超液晶电视和OLED 电视。
因此,中国电子商会发布的《2020中国彩电售后服务和消费者满意度调研报告》显示,激光电视用户忠诚度最高,高出液晶电视16个百分点。
在此基础上,2021年上半年,海信激光显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产品销量同比增长71%,正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家庭应用外,激光电视已经开始渗透至商用,如会议室、餐饮、娱乐、俱乐部、教学等场景。
海信激光显示公司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刘显荣认为,激光显示在家庭、汽车、VR、影院、大屏互动、工业物联等方面还存在着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目前的激光显示产品本质上只是平板显示的‘拟态’,而激光显示的未来一定是超越二维平面显示。”他自豪地说道。
“把单价上万美元的消费电子卖到海外,只有激光电视做到了”
令人欣慰的是,来自中国的激光电视已经顺利出海并站稳脚跟。
海信国际营销新业务拓展部副总经理明兆亮透露,海信激光电视最早在美国主要零售渠道进行了布局,然后又把目光瞄向了欧洲和中东非地区。
在法国,三大家电连锁卖场之一的Boulanger,最初仅在大巴黎区向海信激光电视提供了一家门店的入驻机会。
紧接着,这个不起眼的展位却收获了稳定的客源。
最后,信心大增的Boulanger不仅将13家门店一起向海信激光电视开放,还主动投入了流量资源推广激光电视。
明兆亮介绍,根据上述国家调查的用户数据,公司高管、工程师、教授、商务人士为主力购买人群,大多安装在客厅和影音室,并开始进入会议室。
“这一用户构成与中国用户群体也十分重合。”他指出。
目前,在阿联酋,海信激光电视进入迪拜王室客厅;在西班牙,被足协直接采购用于奖励球员。
在欧洲杯的球场内,“激光电视”的围挡广告频频刷屏。球场之外,销量节节攀升。海信激光电视率先完成了在美国、澳大利亚、南非、阿联酋、法国、德国等重要市场渠道的布局。
对此,于芝涛感慨道:把单价上万美元的中国自主品牌电子消费品销售给海外消费者,这在此前几乎没有中国品牌可以完成。激光电视实现了这一突破。
随着激光电视的前景愈发明朗,全球激光电视产业阵营也在日益壮大。
长江证券认为,假设激光电视对65 英寸及以上尺寸彩电替代率稳步提升,2023年,中国激光电视出货量预计超过50万台。
另外,激光电视主要零部件大多有望实现自主研发,与液晶相比,激光电视成本结构更分散。
如海信已100%掌握光机自主研发设计,大部分制造成本也掌握在其手中;激光电视的核心器件价格波动弱于面板,光源 光调制 镜头成本合计占比在63%左右,低于液晶电视中69%的面板成本。
“若各大头部厂商结合规模优势,激光电视的降本空间或超过传统液晶电视。长期来看,中国激光电视稳态出货量水平将达到600万台。”上述券商指出,激光电视是一个增长快、潜力大的新兴品类,渗透率快速提升。横向对比80英寸以上的产品,激光电视的价格优势十分明显,而在同等价格下,激光电视不断进行亮度提升、分辨率提升、音质提升和尺寸种类的拓展,是当前最具性价比的大屏选择。
与此同时,在中国市场上,2016年以来,市场监测到的激光电视品牌有34家,与液晶的约40家差不多,全球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超过百家。
可以说,激光电视的市场覆盖已经与普通电视相当,索尼、三星、LG、惠普等国际品牌也在不断加入。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统计,去年第四季度,中国品牌在全球激光电视市场的出货量接近60%。
激光电视凭借其超高清显示、色彩真实、高色域、高视觉舒适度等特点,满足了用户消费升级的需求,正成为引领大屏电视市场增长的新引擎之一。
我们不禁期待,激光电视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史上自主研发程度最高的电视产品。在全球显示产业历史上,激光电视将让中国企业真正走在全球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