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电视剧中,多次提到“抗联”,周乙的主要任务也是给抗联传递情报。
在之前的解读中,我们也介绍了周乙设计救出了同志,并将药品送到了抗联,顺带挖出了内奸。
那么抗联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为何日本人不惜背负骂名,也要使用生化武器消灭抗联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浴血十四年,可歌可泣的东北抗联1、概述
抗联全称是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
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坚持抗日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
在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中,抗联的英雄们孤悬敌后,坚决与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抗争,消灭了18万日寇,同时牵制了几十万日本关东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
与此同时,东北抗联也付出了阵亡46万将士(日本外务省统计数字)的沉重代价,其中,军长以上将领177位,师级以上101位……
抗战胜利后,到东北主持工作的彭真同志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事最艰苦:第一件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3年游击战争;第三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14年苦斗。”
东北抗日联军的光辉历史,值得每一个人铭记和尊重。
2、抗联的诞生
东三省作为最早沦陷的地区,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对侵略者的抵抗斗争从未停止。
各地的抵抗组织各自为政,力量弱小,犹如一盘散沙,很快就被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打得七零八落。
1932年初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南满、东满、吉东和北满地区建立了十几支抗日游击队,积极配合了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对日作战。
与此同时,在日军全面进攻下,由于国民党政府反对和限制及其自身存在的弱点,东北抗日义勇军纷纷溃败,而抗日游击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3、抗联的发展
1933年9月至1936年1月,抗日游击队相继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和东北反日联合军。
在这段时期,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森林和雪原中与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凭借切实可行的游击战术,多次粉碎了日伪军的围剿,开辟了大片的游击区,也发展壮大了队伍。
1936年,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和东北反日联合军又统一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截止到1937年底,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11个军,人数最多时约为3万人。
部队游击区遍布东南满、吉东、北满,同日伪军进行大小几千次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支援和鼓舞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4、抗联转向低谷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军队急于把东北地区的部队,调往关内作战。
为了尽快南下,日本军队开始大规模增兵,截止1938年,东北地区的日伪军总数,已经超过了70万人。
同时,日本军队推行了严格的保甲制度,并村并乡,凡是与抗联有联系的群众,立刻会监视或残害。
抗战形势严峻,抗联活动区域被大大挤压,战士们只能长期在雪地、丛林里生存,很多战士都因为严寒,被冻伤、牺牲。
同时,与日本军队作战的过程中,由于兵力、武器方面的劣势,抗联官兵的伤亡增大。
在日本军队的封锁之下,部队减员严重,又得不到兵员的补充,日子愈发艰辛。
1940年,由于叛徒告密,杨靖宇将军牺牲;1942年,赵尚志将军牺牲。抗联进入了最灰暗的时期。
部分抗联部队退入了苏联境内,剩余的部队,留在东北地区的北部坚持打游击,等待大反攻的到来。
5、抗联的功勋
从1931年到1945年,东北抗联进行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
据统计,在14年间,抗联总计消灭了18万多日伪军,并牵制了几十万日伪军部队,为全国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日本投降之后,留在东北的抗联部队与开赴东北的八路军成功会师,抗联部队编入了东北野战军的序列,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战役中,再次立下不朽功勋。
与《悬崖》的关系《悬崖》是根据全勇先原创故事改编,由张嘉译、宋佳联袂主演的经典谍战剧,剧中主要故事发生在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五年的东北哈尔滨。
剧中的周乙、老魏、孙悦剑等人具体与抗联哪支队伍联系,我们无从考究,但是他们做出的贡献却是令人钦佩。
通过前文介绍,《悬崖》的时期正是抗联最艰苦的时期。
日本大举增兵围剿,同时对民众严加管控,抗联的活动区域被严重压缩,终日在深山老林和雪原里打游击,兵员、弹药得不到补充,药品、食物严重的亏空,生存都成了难题。
就是这样的背景下,以周乙为代表的地下党员进行了艰苦卓绝、披肝沥胆的斗争。
传递情报、营救同志、运送药品补给……为抗联的坚持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同抗联的英雄们一样,值得尊敬,值得铭记。
关于《悬崖》的“抗联”部分,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