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社科院发布《中国能源前景2018—2050》研究报告。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的能源需求总体已经达峰,并将呈现下降态势。
根据报告预测,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将下降至44.7亿吨标煤,到2030年,将下降至41.8亿吨标准煤,而到2050年,将进一步下降至38.7亿吨标准煤,并基本稳定下来。
看到此报道后,禁不住,大吃一惊,久久地,愣了好半天。
一直想发表一些个人观点,但又觉得自己十分的不配,毕竟那是社科院出的报告。
然而,思考了多天,还是忍不住,要说一说鄙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时,家里第一次通电,在我的一生中,那是第一个灯泡第一次在我家里亮了,结果,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高兴得,又蹦又跳,就像过年,甚至比过年还要激动。
那是我对电最早最早的记忆,估计有三十年了吧。
那时,电费很贵,最贵的时候,1块钱1度电,那可是二十多年前的1块钱,你应该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所以,我养成了随手关灯的“坏习惯”,也养成了喜欢在黑暗中思考、看电子书,而不是在亮灯下思考和看书的坏习惯。
平生,最想去的地方就是三峡大坝,这源于它的雄伟,更源于它那不可思议的年发电量。
这是我们那一代人对电的期盼,以及爱。
这也是90后,00后这两代人所完全无法理解的。
《中国能源前景2018—2050》报告认为,未来30年,电力需求将呈下降趋势。
这点,我不太赞同。因为这基本上承认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停滞,但事实远不是这样的。
愚以为,中国人,将越来越富裕。而富裕了,用电量就会上升。
美国人均年用电量12077度,中国人均年用电量4310度,相差近3倍。
而中国的这个年人均用电量,还是包含了大量的工业用电的平均,实际上,如果只是家用,中国人均用电还会低一倍以上,也就是2000多度,这还是往大了算。
也就是说,国人的年均用电量,还有好多倍的上升空间。
之所以,现在国人用电量还不是那么的大,原因不外乎这一点:
整体收入还偏低,冬天的时候,很多家庭宁可忍一忍严寒,也不会长久地开电炉,寒酸。夏天的时候,宁可去冲凉,也要少开空调,也是寒酸。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电力需求已经达到顶峰,总感觉是怪怪的。
电越是便宜,拉动内需越显著
毫无疑问,如果99%的中国家庭不再心疼每个月的电费,则国内洗衣机、微波炉、空调、洗碗机、超大尺寸液晶电视等等,这些家电的销量还会上涨。
请不要怀疑,有的家庭之所以选择40英寸的电视,而不是65英寸的电视,其中一个原因是,电视太大,耗电量会增加。
请不要怀疑,很多家庭之所以没有安装空调,并不是不知道空调的好,而是不想再增加一个耗能的家电。
请不要怀疑,有的家庭选择100多升的冰箱,而不是400升的冰箱,其中一个原因是耗电量。
…………
所以,很明显了,在国人收入还没有大幅上涨的时候,若想拉动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最给力的一个方式就是降低居民电费。
然而,国内居民电价已经是比较低的,当然这是跟工业用电的电费相比。
工商业用电,据说1元钱1度。
居民用电,在第一阶梯内是0.5元1度。
各行业用电量
查到的数据是,2016年全国总用电量为59198亿度,其中:
农业用电:1075亿千瓦时,占1.8%;
工业用电:42108亿千瓦时,占71.1%;
第三产业用电:7961亿千瓦时,占13.4%;
居民生活用电:8054亿千瓦时,占13.6%(平均年人均用电575度电^_^)。
国内工业用电占大头,而他们的电力成本又是最高,若能采取更有效率的管理,更先进的获能方式,将生产电力的成本不断降低,中间环节收费降低,从而工业用电的电价下降一些,这无疑会给国内工业减负。
《中国能源前景2018—2050》之所以认为电力需求已经达到顶峰,原因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结束,会带来高耗能商品的需求下降,从而电力需求也将呈现下降态势。
从这点来说,这份报告并没有什么问题,这是完全正确的预测。
但问题是,美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早就结束了,可他们的人均耗电量还是那么那么的大,年人均1.2万度,这是相当令人羡慕的。
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希望未来的自己收入不断增加,则,这等价于希望未来的自己增加更多的耗电量。
再一个是,虽然国内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结束,将伴随用电量的下降。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电动车正在越来越普及。
上个月打了个车,从鸟巢到南五环,司机开得挺溜儿,由于堵车,坐了一个多小时,司机着急我们也着急,结果,一路超车,有机会就超,但最后让我惊讶的是,他说他的车是电动车。
顿时,我感到很惊讶。这纯电动车,坐起来感觉跟燃油车,也没多大区别嘛。
所以,不用怀疑,未来的电动车将会越来越普及,往极端设想一下,20年后,当国内所有的家庭用车全换成纯电动车,这是不是会大幅增加用电量?
你说这是扯淡,纯电动车哪能全面普及?在很多方面它还赶不上燃油车呢,这你就错了,技术一直在进步,而你的思维却停滞不前,不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你不需要看各种细节,你只需要看到一个趋势即可,这个趋势就是,电池的储能技术会不断提高,虽然很慢很慢,成本在逐渐降低,这就是趋势。
再科幻一些,若某年技术获得突破,家用智能型高级机器人成为各家各户的标配,那么,这些机器人吃什么?还是电,力气越大,干的活越多,耗电量越大。
未来,需要用到电的地方总是有很多很多,因此: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现在的电力过剩,而在于国民整体收入是否在上升,在于是不是以最低最低的成本生产电,输送电。
如果10元钱1度电,则家家户户的用电量,工厂的用电量将瞬间下降三分之二,这当然会大幅带来电力过剩了,这种过剩,就是有害的过剩。
目前,以及未来,国内电力过剩并不可怕,因为这会逼迫电力企业想办法向周边国家卖电,同时竭尽全力降成本。
欧洲国家,德国向法国购买电是常态。
那么未来,如果东南亚国家常年向中国购买电就是一件很棒的事。而这个事,据报道,已经在准备,特高压输电技术国内独有,这是优势,也是条件。
东南亚国家,以及中亚国家为什么要购买我们的电?因为你的电,生产成本、输送成本低呀。
你生产1度电只要3毛,而东南亚生产1度电的成本是9毛,那么他们8毛购买我们的电,他们是赚的,我们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