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那些老剧,你有着怎样的回忆?/ 《少年包青天》
那时候的剧像一座大院,左瞧瞧右看看,每一个角落都有流连忘返的景色,而现在的热播剧更像是一条胡同,未必不好,但就是直来直去,看完一遍就没有了。
互联网时代,大众的注意力是种稀缺资源,当短视频已经把我们的耐心压缩到三秒以内,还愿意把一部早已经烂熟于心的老剧翻出来再看一遍,绝对是件奢侈的事情。
但就是有人喜欢这样“挥霍”时间。
小时候,想反复观摩一部电视剧,全要仰电视台鼻息——比如每年寒暑假,黑龙江台准时上线的《甄嬛传》,重庆台几年里几乎滚动播出的《亮剑》,湖南台不见不散的《还珠格格》,当然还有央视雷打不动的《西游记》。
《甄嬛传》必须有姓名。/ 微博@追星狗
上午刚刚在某电视台驾崩的雍正,下午就在隔壁频道奇迹复活、顺利登基,早就见怪不怪了。还有网友吐槽自己的男朋友,一旦听到李云龙的声音,必定忍不住凑到电视前看几眼,并且能准确报出前后剧情以及接下来的台词。
后来,手机给了大家上网自由,看老剧的选择也更加多样。或许是因为热播剧太过辣眼,或许是新剧太烧脑费神,又或许是单纯地想通过重温回到过往的时光——
一边拆外卖,一边打开播放器,随便从哪一集开始看都行,有人描述,那种熟悉的感觉就像“冬天把长的棉袜塞进裤脚”一样,让人安心。
老剧,正成为许多年轻人排遣孤独、遗忘压力的法宝。
老剧,内卷生活的泄压阀。/ 图虫创意
“有的剧,我能看一辈子”
用北京人张承自己的话说,他是“最早的一届”八零后。《我爱我家》1993年播出的时候,他刚上中学。
“就记得那时候爸妈老对着电视乐,我跟着看了两集,很多地方不知道他们乐什么。”少年时期的张承,还不能完全领会这部情景喜剧中的笑点,随着年岁增长,他渐渐开始发现其中的乐趣。看过几遍之后,一些台词变成了肌肉记忆。
比如每次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都忍不住像剧中的和老太太一样加一句地道的北京话回答:“姆(我)们姆们姆们!”
那时候的宋丹丹老师,还不是谐星。
再后来,父母都不再看了,他还是一遍又一遍地看,从谈恋爱看到结婚生子。张承把《我爱我家》的音频版下载下来,上下班开车的时候听,通过台词就能脑补所有角色的动作神情。
张承说:“这是一部讽刺喜剧嘛,听到一些细节,和今天的社会热点对应上了,就还能笑出声,但老婆孩子可能有时受不了,他们坐我车会抱怨,说你怎么又听这个呀。”
从看不懂到沉迷,林越和张承有着类似的经历,不同的是,她是“头一批90后”,最爱的是比《我爱我家》晚了几年、风格截然不同的《大明宫词》。
太平初见薛绍。
“首播2000年,我还在上小学,其实根本看不懂,就单纯觉得剧中人穿的衣服、说的台词都特别美。”林越的表姐是个“女文青”,林越跟着她,也懵懵懂懂地看完了第一遍《大明宫词》。
在遥远的新世纪初,这部典雅绮丽的历史剧让林越久久难忘,以至于从小学到读研,陪伴了她整个学生时代。
繁华背后林海 - 大明宫词 影视音乐原声大碟
直到今天,林越还能准确地背出周迅饰演的小太平公主,初见赵文瑄饰演的薛绍时,那段莎士比亚式的台词:
我从未见过如此明亮的面孔,以及在他刚毅面颊上徐徐绽放的柔和笑容。我十四年的生命所孕育的全部的朦胧的向往,终于第一次拥有了一个清晰可见的形象……
遗憾的是,当林越某一次向表姐说起自己对这部剧的痴爱时,表姐表示已经遗忘了大部分内容。“我觉得她可能人到中年,有点羞于承认自己的文青时代。”林越笑着说。
老剧记录下普通人的青春,也记录下明星的青春。剧中的周迅与胡静。/ 电视剧《大明宫词》
不过,在互联网世界里,任何一部剧都不愁找不到同好。
张承一直关注着一个名叫“我爱我家全球影迷会”的自媒体账号,它发布的大多数微博都与《我爱我家》有关,剧迷们自称“家迷”,喜欢在评论区玩台词接龙。张承隔三差五去这个账号看一看,有几次留言还被网友赞到了前排,带给他小小的成就感。
弹幕量惊人的《三国演义》。
今年六月,央视版四大名著在B站上线,几个月内,《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部的播放量已经达到两三千万,更符合B站用户口味的《三国演义》更是接近八千万。
在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浑厚歌声里,弹幕里飘过一连串“梦开始的地方”。一部年龄甚至比观众还大的电视剧,究竟能勾起怎样的旧梦?
屏幕前的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回忆和答案。
时间流逝,对于一些剧集的评价也在发生变化。/ 《三国》
好的影视剧,像一个万花筒
苏东坡读书,有一种著名的读法——八面受敌,也就是反复阅读一本书,每次都有不同的关注点:
“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货之类,每一过专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窍矣。”
每一遍都有不同的侧重,这一点,喜欢看老剧的人也有类似的体会。
“头一遍看的是情节,第二遍品的是人物,第三遍记住的是台词,再往后,就是关心道具、服饰、时代背景、拍摄故事等等因素了。”一位沉迷《潜伏》、潜水在《潜伏》贴吧多年的网友,这样向我们讲述他的心路历程。
孙红雷和姚晨在现场。
作为一部谍战剧,《潜伏》最开始吸引他的当然是跌宕起伏的情节,看完一遍剧还不过瘾,他又找来原著读,发现只是一篇一万字出头的短篇小说,于是更佩服编剧和导演的改编能力。
从原著出发,又不拘泥于原著,小说中只言片语的朦胧爱情,最后衍生成剧中翠平和余则成动人的爱情故事,让老剧迷们且哭且笑。
有人说,《潜伏》的内核其实是一部爱情剧。
值得反复观看的影视剧,当然首先应该具备优秀的品质,横看成岭侧成峰,就像一个万花筒,拥有不断解读的空间,所以每一遍重温,才都有别样的感受和全新的发现。
事实上,《潜伏》连续播出的2009和2010两年,恰恰是国产剧上一个黄金时代的尾声,在那之后的国产剧,才渐渐转向今天所见的单薄。
眺望十年前,头一回展露普通人买房难题的《蜗居》,奠定海清“中国媳妇”地位的《媳妇的美好时代》,折射国产情景喜剧落日余晖的《爱情公寓》,制作精良的历史大剧《大秦帝国》,与《亮剑》齐名的抗战剧《我的团长我的团》……
被“埋没”的神剧太多了。
在这之前,还有《大宋提刑官》《士兵突击》《家有儿女》等等经典,都各自在播出伊始,便吸引了一大批铁杆粉丝。2007年,《新周刊》把年度人物颁给了虚构的影视人物许三多,并对《士兵突击》如此评价:
从物欲时代突围而出的士兵群像,也给了当下盛行的成功焦虑症一记当头棒喝。
李晨、王宝强、段奕宏、陈思诚。/ 《士兵突击》
张承觉得,那时候的剧像一座大院,左瞧瞧右看看,每一个角落都有流连忘返的景色,而现在的热播剧更像是一条胡同,未必不好,但就是直来直去,看完一遍就没有了。
比如不久之前,张承才知道,《我爱我家》中反复调侃的配角名字“沈旭佳”,是作家王朔当时的女朋友,这个编剧和导演埋下的小彩蛋,让他在二十多年后几乎笑了一整天。
老剧的乐趣之一就是寻找彩蛋。/ 《大宅门》里客串李莲英的张艺谋
但时代毕竟匆匆向前,影视行业的生态一变再变,主流受众也变成了一批更年轻的人,只剩下另一群念旧的观众,还在那些“旧故事”中徘徊,并坚信它们是远胜当下的经典——哪怕因此被称为老古董。
今天的热播剧值得看第二遍吗?
在老剧迷那里,厚古薄今是一种常见的心态,但这样的评价或许并不够客观。
事实上,老剧也有硬伤,最突出的就是相对粗糙的服化道,眼下的新剧集也不乏精品,比如今年掀起全民讨论的《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等。
更深层的变化,发生在生产模式上。
比如公认的“神剧”《大明王朝1566》,光是剧本创作就花去编剧刘和平数年光阴,电视剧拍摄又用了一年,这种生产效率,很难适应大IP时代的改编热潮。
摄影师出身的张黎,把电视剧拍出了电影感。嘉靖、隆庆、万历祖孙三人,拼成一座山。/ 《大明王朝1566》
再比如刘和平操刀的另一部历史剧《雍正王朝》,尽管受到观众的好评,却招来原著作者二月河的不满:
“我本来对雍正皇帝就有偏爱这种成分,而刘和平比我走得还远,他把偏爱变成了溺爱。有了这样一个溺爱,就不公道了。”
且不论孰是孰非,在当今资本巨头们主导下的影视行业,原著作者和改编作品往往其乐融融、一团和气,类似上面这样真性情的争执,已经不太可能见到了。
今年的《隐秘的角落》几乎无可挑剔。
今天的国产剧未必就不好看,但是更像是在朝美剧靠拢:紧张刺激的新鲜感有余,含蓄留白的玩味空间不足,观众在看完一遍后,也失去了一看再看、反复品咂的兴趣——话说回来,高效运转的影视工业,通常也不奢求观众的“长期陪伴”。
当然,还有一部分观众N刷老剧的初衷,仅仅是纯粹的怀旧。
有时候,韩国家庭和中国家庭在情感上是相通的。
小山是在罗文姬女士的表情包火起来之后,才临时起意,从网上找来《搞笑一家人》的资源,把这部十几年前看过的古早韩剧又看了一遍。
看到一半,小山才猛然发现,剧中青涩的邻居小姑娘,就是前年大热韩剧《金秘书为何那样》的朴敏英。
十四年前的北京一闪而过。 / 《搞笑一家人》
还有很多具有时代感的元素也一点点溢出屏幕: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的2006年,韩国的一家人也习惯坐在沙发上抢电视遥控器;中国人热切期盼北京奥运的2006年,剧中女主人公到北京出差,镜头一闪而过,记录下十三年前街头的自行车上班族……
“想起当时全家聚在一起看这部剧哈哈大笑的时光,还是有点失落。现在网上找到的都是原版,那时候我们看的是央视的普通话配音版。”小山还是有一丝遗憾。
剧中的家人,和剧外的家人。/《搞笑一家人》
就像一个公共的储物间,所有人都来去自由,但每一个储物柜又是私密空间,盛放个体记忆。
张承说,《我爱我家》虚构了一个地址“杨柳北里18号”,实际现实中的取景地是北京西便门外大街10号院。
他和很多剧迷一样,都曾经慕名去这座老小区参观拍照,那次不巧,遇上居委会工作人员阻拦,张承好说歹说,才被放进去。亲眼见到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建筑,无数情节涌上张承心头,“感觉很亲切,好像剧中那一家人就住在楼上”。
时代给老剧又刷上一层色彩,比如还未全秃时期的葛大爷。/《我爱我家》
他还听说,有一个北京剧迷零几年出国,专门带了一套《我爱我家》的光碟。在离家万里的国外,心情好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集,边看边笑,心情不好的时候也拿出来看一集,一边看一边想家。
(文中受访者张承、林越均为化名)
✎作者 | 曹吉利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