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有周、汉、隋、唐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老照片,一起回望上世纪四十年代古都西安的真实影像。在当时,那里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
连绵的群山,高大的城墙,护城河绕城而过。河对岸是一片长满了荒草的空地,一头牛站在水边吃草。西安城墙始建于1370年,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
天气晴朗,驻扎在城外的士兵纷纷涌到护城河边,蹲在水边洗衣服。不远处还有当地的老百姓牵着毛驴来到河边饮水刷毛。
站在水边的一名年轻战士,身上的军服非常破旧。强烈的阳光使他眯起了双眼,青涩的脸庞上,没有因为苦难带来沧桑,平静而安详。
当看到小战士的全身照时,才知道他全身都打满了补丁,一双沾满泥浆的布鞋露着脚趾。 这就是那个艰苦年代的中国军人,尽管异常艰苦,依旧坚持着抵御外族的侵略。
小雁塔位于位于西安南门外的荐福寺遗址内,始建于唐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唐、宋时期名“荐福寺塔”,塔高约43.4米,共十五层,为古城西安标志性建筑之一。
钟楼前的街道平整宽阔、车来车往。街道半空中挂着写有“在抗日战线上,军民应切实联合起来”的宣传条幅,条幅下路边有几辆人力车夫在等活。
一架运水的胶轮马车从街头经过,车上坐着两名押车的男子,街边是中国传统式的老房子,墙壁上贴满了斑驳的小广告。
三名男子拉着一车货物前行,对比着上一张图,可以知道,这种相对比较轻便的胶皮轮车辆在当时已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可以人力拉动,套上牲口就成了一辆马车。
西安街头的一个照相点,使用的是很老式的木匣子照相机。世界第一台照相机诞生于1839年,最初的模样就是这样的一个木盒子。
照相师在整理相机,一个小男孩在旁边观看。以上两张照片的拍摄地被收藏者错标为“天津”,多亏旁边的《秦风日报》报栏告诉我们真实的拍摄地。尤其是报栏边框上写着报社地址为“东木头市一五五号”,更确切地表明是在西安。
一群国民党官员列队站在西安城外的路边,似乎在等待一位大人物的到来。坑洼不平的路边因刚刚下过雨变得泥泞不堪。
站在路边的西安童子军队伍,穿着五花八门,衣衫不整,但精神抖擞。和普通男孩的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胸前都缝着童子军的徽章。
小小的年纪,因为战争的磨砺,目光里有着成人般的刚毅与坚定,充满杀气。这些苦难却坚韧着中国少年,是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后备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