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业的发现历程(国内电视的演变过程)

中国电视业的发现历程(国内电视的演变过程)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1-11 06:11:13



广播

(一)“珠江模式”

1986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将听众当做主人,树立一种全新的双向、多向交流的广播模式,被称为“珠江模式”,导致了整个广播宣传方式的改变。地方电台打破过去“”一市一台”的状况,相继成立经济台。

(二)“东广模式”

1992年10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应运而生,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形成一个城市有两家同级别电台平行运作、平等竞争的全新格局,更重要的是它预示着中国广播市场向细分迈出了第一步。

他们倡导以提高节目信息量为标志的开放型改革思路,使广播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开拓。人们因此称之为“东广模式”。

“东广模式”带来了受众市场的细分,广告投放更有的放矢,广播在地区媒体中建立了自己的地位和优势,这些都是广播第二次裂变的表现。

(三)全国各地频率专业化探索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广播开始进入“窄播”和频道专业化的探索实践。

(四)广电集团的组建

1998年底,一个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各省级台为依托,遍及全国的广播宣传网逐步形成。

2000年8月,全国广电厅局长会议上,提出“大整合”方案。

但我国的广电集团整合,除了有线无线合并、频道专业化等集团组建最初实行的改革措施之外,并未发挥出显著的合力。

主要原因是“事业性质、产业化管理”在具体操作时难以把握;而有的集团整合,也仅仅是把同一行政区域内的若干广电经济实体相互捏合,实现同一传媒层次上简单、机械的平面联合,既没有形成内部各自的有机融合,更没有在专业领域实现资产优化组合。

电视

(一)“四级办台”

提出: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召开,制定了“四级办电视”的方针;

内容:中央、省、市、县“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事业建设;

作用:彻底改变原来中央和省(区、市)两级办电视的事业格局,使中国电视事业结构向多级办台转变。

结果:四级办台是特定历史时期的选择,随着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的巨大变革以及行业逐步的走向市场化道路,四级办台的体制弊端凸显。

(1)电视事业结构失衡,存在大量的重复建设、重复制作、重复播出、重复覆盖问题,导致重复投资,增加成本,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2)结构布局严重失衡,东部富裕地区电视台密度大,必须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中西部地区面临提高电视覆盖率的问题;

(3)各级电视台之间无序竞争,相互瓜分观众群,使覆盖效益降低;

(4)导致电视台数量急剧膨胀,严重脱离我国经济、文化的实际发展水平;

(5)一些地级、县级电视台严重缺乏制作节目的能力和人才,导致粗制滥造、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

(二)从《新闻联播》

1981年4月,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作出两项重大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央视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央视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新闻联播》由此构建了世界观众群体最大的新闻传播网。2007年7月以后,东方卫视也开始转播《新闻联播》。央视专设了一个与地方卫视对接的部门,即新闻中心下辖的地方新闻部。

1982年9月1日,恰逢党的十二大召开,中央决定将重大新闻的发布时间从过去的20点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提前到中央电视台19点的《新闻联播》发布,确立了这一栏目独立新闻发布机构的权威地位。

1988年12月1日,中央台新闻中心正式成立,确定了采、编、播“一条龙”的管理体制,通过体制创新来推动《新闻联播》的发展。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覆盖全球。

(三)新闻频道

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

新闻频道的成立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的亮相越来越频繁,中国需要一个在国际舆论中发出自己声音的载体与平台,展现个真实、客观、充满活力的大国形象,以摘除国际传媒的有色眼镜。

24小时不断刷新的新闻报道,突发大事的不间断直播,以及与新闻相配合的新鲜意见,这意味着人民知情权的进一步开放,意味着一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2008年3月央视新闻频道为了改变原来采编权分散在频道各个部门的状况,专门成立了新闻采编部。

过去,要做一场大型直播节目,可能要动用到地方部、时政部等多个部门的采编人员,而多个部门之间人员的协调、配合则要牵扯相当一部分精力,效率分散。将所有的采编力量综合之后,资源得到了优化组合,所有记者听从一个部门指派。

(四)东方卫视“新闻立台”

2003年,东方卫视提出“新闻立台”的理念,密集的新闻节目编排,在省级卫视频道中属于首创。

东方卫视的总体定位是“中国都市旗帜、国际传媒标准、社会制作窗口、全国城市平台”。选择以新闻为主的全国性定位,东方卫视通过与新华社的合作,将新闻网络延伸到了国外;通过与周边城市台的协作,建立了区域性的协作网,实现长三角地区新闻联动;通过与有境外电视新闻购买、发布权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视新闻中心(或新华社有关机构)的紧密合作,进一步丰富了国际新闻。

通过这些整合,东方卫视成为国内一流的新闻采编、制作与发布中心,给新闻主打以坚实的支撑。在做大做强新闻的同时,东方卫视对所有的娱乐综艺节目都放弃电视台自办节目的“内部作坊”模式,转而以委托制作、合作制作的模式,实行制播分离,通过市场竞争挑选优质节目,从而保持节目活力。

(五)电视湘军的崛起

1997年1月1日,湖南卫视上星,半年后,《快乐大本营》播出,在短时间迅速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2002年,湖南卫视将自己的目标确定为“锁定娱乐、锁定年轻、锁定全国”,并在之后提出了“快乐中国”这一响亮的口号。2005年,《超级女声》的电视神话,让湖南电视台被称为“电视湘军”。

来源:新传考研一加一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