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视剧发展史(我国通俗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视剧发展史(我国通俗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1-12 06:54:37

文|令狐伯光

伯光在撰写国产剧的稿子的时候,经常有提到过“严肃剧”团队这个称呼,有些观众表示疑惑“严肃剧”团队到底是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两岸三地历史环境的关系,国产剧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一直能划分出几种不同的团队。

说到国产剧,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的,无外乎是什么流量小鲜肉天价片酬,什么广告植入泛滥,什么故事注水又臭又长,什么阿宝色玛丽苏古装剧,什么不接地气的都市行业剧,什么五毛特效的神话剧等等。

这些观点当然不是错的,但只是讲到当下国产剧的种种现象。正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以史为鉴,从中国电视剧产业历史发展脉络上分析,也许我们就更加理性的看待,国产剧所处的位置了。

中国电话剧发展到现在已经有61年的历史。国产剧每个重大的发展阶段,都是中国整个国家发生巨大的变革,从而导致包括电视剧的整个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一个十分明显的分水岭。

举个例子:2018年5月,美国单方面对中国打起了贸易战,2019年5月,美国单方面制裁中国科技公司华为。这个事件对于中国文化产业有何影响并不明显,但对于中国科技领域,经济领域,必然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我们今后回顾历史,中国科技,经济,进而到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甚至全世界一个重大转折。2018年到2019年,它都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又一个十分明显的分界线。

这样用来分析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历程,也就能够划分这样几个大的阶段。

从无到有:1958年——1966年

这个阶段的国产剧产业,一是为什么定在这个时间?二是根本没有什么太值得分析的方面。

国产剧从无到有为什么是1958年?

世界第一部电视剧是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的《花言巧语的人》。世界正式播出电视剧则是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定期播放黑白电视剧。

中国电视剧起始点是1958年,源于1958年3月17日,天津712厂自主研发第一台中国电视机。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成立。

这个时期国产剧为何没有什么分析的地方。因为1958年的中国大陆,除了文化之外,前面政治,军事,科技,经济四个实力的情况,进而到社会情况,民生情况。相信只要学过中国近代史的同学都会明白。

这个时期国产剧除了留下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为1958年的《一口菜饼子》的历史记录,其它值得书写的地方,寥寥无几。

暂时停滞:1966年——1977年

为什么这个时期是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的停滞阶段,大家都懂的。

开始复苏:1978年——1992年

1978年开始复苏不难理解,因为中国宣布改革开放了,有些同学们可能不太明白,这个阶段的节点为何定在1991年?

1978年之前,中国内地是计划经济的时代,1978年改革开放,1992年10月,十四大中国官方明确的提出:中国经济的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标志着中国计划经济时代正式结束。

1978年到1992年,更像是混乱无序后,拨乱反正的恢复阶段。中国体量太太,转型并非是一辆车,一艘船轻而易举就能调头。政治,军事,经济不讨论。内地电视剧产业发展上,甚至整个文化产业就处于恢复的阶段。

即使如此,这十多年时间,能够值得书写的事件也有不少。

如1978年5月,电视剧《三家亲》是新时代录制的第一部彩色电视剧。

如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如1980年,中国创办全国优秀电视剧的评选活动,后来每年一次,1983年第三界定名为“飞天奖”,这是中国电视剧三大奖项之一。

如中国政府因为大环境的原因,在刚改革开放时期,也就是70年代末期,再到80年代有过一段中美甜蜜期,引进了不少美国电视剧,这里只提一部美剧,《加里森敢死队》。另外是中日甜蜜期,同样引进大量日本电视剧。

《排球女将》《铁臂阿童木》《血凝》,90年代初的《东京爱情故事》。说到《东京爱情故事》,还记得莉香的笑容吗?

在当时的中国不比现在你们的老婆“新垣结衣”的笑容逊色呢。

除了引进美国和日本的电视剧之外,还有内地开始引进中国港台地区的电视剧。如1984年播放的《大侠霍元甲》,既然《东京爱情故事》有莉香的笑容。《大侠霍元甲》怎么能没有——

这种因为官方行政逐渐的放开,让整个内地电视剧产业发生变化的事件有很多。但对着资料的照本宣科,对于国产剧产业分析没什么意义。

这个时期内地电视剧产业有着一个显著的特点。为第四个阶段,乃至今天内地电视剧产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当时,中国内地电视剧产业,几乎都是由央视,或者地方电视台,反正中国官方部门(国企)主导摄制,这就是伯光定义的内地严肃剧团队。

计划经济时代的内地文艺圈,拥有无数精英人才,最为顶尖的艺术家和从业人员。当时生产出来的电视剧产品,并不是现在意义的文化商品,而是艺术品。

原因也很简单,开篇就已名义,1978年到1992年,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恢复阶段,国内就没有市场经济式的文化商业市场。

那些影视投资公司,影视制作公司,艺人经济公司等等。现在市场经济里习以为常的东西,在90年代前后是不敢想象的。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内地文化市场即使全面放开,还是不可能有什么商业回报率。

原因更简单了,穷!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为其一,人民穷困购买电视机率低为其二,电视机数量少电视台的普及度差为其三,还有其四,其五,其六等等。

那个年代内地的经济状况,相信大家都懂的。既然市场无法撑起一件产品的商业回报率。那么,当时的电视剧产品如何盈利的?

相信有些同学已经明白了!没错,国有的影视制片厂,导演,编剧,演员,经纪人等工作人员,全部都是工资制。一部影视剧从诞生到平台播出,其产业链无外乎大概有这样几条。

1、官方部门:制定管理产品的各个标准

2、投资公司:生产一件产品的资金来源

3、制作公司:负责生产这件产品的公司。

4、播放平台:产品最后投放消费的平台

5、产品宣传:广告

6、消费者:消费

现在市场经济下,它们相互重合的地方很多。但1978年到1992年,甚至直到2001年之前,内地电视剧产业前四项基本都只有一个,官方主导。

管理是官方部门,投资是官方部门,制作是官方部门,播放平台是官方平台。甚至一个项目里的导演,编剧,演员等等工作人员,如果不是官方部门工作人员,也与之息息相关。

至于当时的广告宣传,基本可以忽略。这也解释内地的电视剧,为什么艺术性极高的原因。因为它们,就是当艺术品来制作。

首先,因为各个环节都是中国官方主导,在类型题材和尺度方面。行政的力量非常强大。94版《三国演义》为90年开始拍摄,当时调了40万军队来协助拍电视剧,到现在不可想象。

其次,国营制片厂一家独大体制,高度集中人力物力和精英,把影视作品当艺术品来做,当国家文化宣传来做,产品自然就千锤百炼,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了。

然后,当时内地的影视从业者,从民国走来,从建国走来,从十年走来。遗留下来还能在文化领域工作的人,他们是真正的精英,内行和文化艺术家。

最后,因为官方将各个环节全包了,实行的却是工资制。即使有当时经济水平不高,人工本来很低,什么通货膨胀等因素。但从业者的工资和其它费用,不能说忽略不计,但与现在的天价片酬相比,真的九牛一毛。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西游记》,《三国演义》演员片酬,导演片酬,制作人员的片酬。行政调动文艺界人才,甚至其它各界跨行前来完成文化作品,相信大多数观众都有所耳闻。

现在我们再看这个时期内地电视剧的组成。

86版《西游记》,87版《红楼梦》,87版的《聊斋》系列。再到拍摄于90年,到94年播出的《三国演义》。

1990年的《渴望》,1991年的《编辑部的故事》等等——

有同学表示这个“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有些陌生,大家请看资料。

巅峰前夜:1992年——2001年

1992年,内地计划经济在政治层面正式结束,前面14年是恢复期,1992年到2001年近十年时间,则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转型期。

照例一问,为何时间节点定在2001年?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代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模式的WTO。内地的电视剧产业,同样进入了第四个阶段。因为官方行政力量进一步的放开,文艺圈人才和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

1992年前后,内地国产剧产业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标志性的电视剧作品。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你们要的广告来了。1992年,导演尤小刚拍摄100集的电视剧《京都纪事》,以贴片广告等形式赚了1200万元。一言以蔽之,中国内地的电视剧产品,可以在商业市场上正式赚钱了。

1993年的《北京人在纽约》,标志现实主义的都市电视剧潮的诞生。

1993年的《我爱我家》,标志中国内地情景喜剧的诞生。

1995年的《苍天在上》,标志着中国政治反腐剧,警匪刑侦剧的开始诞生。

1996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标志中国内地诞生第一部真正的都市偶像剧。

1994年的《三国演义》,1996年的《东周列国·春秋篇》,1998年的《水浒传》,标志中国官方导向的古典历史剧,进入早期的巅峰时代。

1992年中国官方政策的放宽,对于内地电视剧市场,还带来一种更加明显的变化。内地电视剧开始与港台深度合作。

1992年之前,虽然整个80年代,也有与港台电视剧合作,但大多数是港台跑到内地来取取景,偶尔几名内地演员参演下港台作品,但合作也充满荆棘般的限制。

这里举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当然这不是电视剧而是一部79年的香港武侠电影,有个香港剧组到黄山实地取景,大家看看合照的三人是谁?

中国内地和港台合作的影视作品真正开始腾飞,标志港台影视资本北上的时间,正是1992年过后。这是真正两岸三地的资本公司,摄制公司,演员搭配,开始互相深度合作。

代表的电视剧是早一年,1991年郑少秋版《戏说乾隆》。

《戏说乾隆》的模式很有意思,投资是台湾飞腾影业公司和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范秀明是香港人,另一位导演李力安是台湾人,编剧宋项如是内地人。至于本剧的演员搭配,郑少秋和赵雅芝都是香港人,女二号江淑娜又是台湾人。

本剧大量到内地实地取景,包括是第一部到北京故宫实景拍摄的港台电视剧。

《戏说乾隆》的大获成功过后,后来两岸三地诞生不少模仿的戏说剧。比如内地主导的《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和《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等。

这种合作剧集,1996年的《还珠格格》迎来了巅峰,背后的影视公司,主创团队,演员阵容的组成方式,与《戏说乾隆》如出一辙,甚至合作更深入一些。毕竟,《还珠格格》主角内地演员占了一半。

2001年,中国签署了WTO。中国行政管理的进一步放开,文艺圈的思想和生产力也进一步解放。伴随内地严肃剧团队的优势,与港台率先发展成熟影视产业的融合。国产剧渡过兴盛的前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但是在最为繁荣的时代,却也为中国电视剧产业埋下一个巨大的隐患。

关于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历史发展,本期暂时到这里,敬请观众们关注下一期,中国内地严肃剧团队的黄金时代和隐患。

更多关于国产剧产业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