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老电视(90年的老式电视)

绝版老电视(90年的老式电视)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1-14 00:48:49

下午,汉西三路上拉货的面包车扎堆,整个市场放眼望去,不放过一丁点角落,挤满道路。人们到这里挑选崭新的板材、瓷砖装点新房,时间快速溜过。

从市场延伸至旧居民楼,一家外墙贴满木头的店很容易错过。阳光在斑驳的木板上拉下长影,缺角的各色陶罐里栽种着盆景,偶有几枝枯藤垂落,让褐色的门庭显得愈发沉静。

「景观防腐木」是它的招牌,木香微微沁入鼻息,如同一位面容沧桑,却依旧保有生活趣味的朋友,不被打扰,想要深交。

老唐坐在屋里头嚯茶,胶片机里流出80年代邓丽君的经典音乐,墙上挂着一排铃铛,微风扫过,叮叮当当,清脆协奏。

不止有木头,对于念旧的人来说,这里宝物云集

煤油灯、老瓷盘、熊猫收音机、飞跃电视机,小小一间屋子被塞得满满当当,如同一个记忆博物馆,每一件物品都是时代见证者,如今已难以寻觅。

这些“老朋友”在老唐的修复下,大都还能正常使用,灰尘反为它们穿上一层光阴外衣,在岁月的沉淀下,多了韵味。

我们挖到了一些有趣的存在,无论是曾听你嫁嫁提起,还是孩童时曾拥有过,总有一些特别,戳中你成长路上的回忆。

在没有打火机的年代

男人抽烟,女人生灶,小孩炸鞭

火柴是寻常生活里的必需品

武汉火柴厂是国营企业

最红火的时日,厂里忙不过来

不少街坊在家糊火柴盒补贴家用

划一根火柴,磷片上摩擦亮起小小火花

闻着那独有的气味,甩一甩手

是最平常的玩具

1994年火柴厂破产

至此故事书里卖火柴的小女孩永远的失业了

火柴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无论厂矿机关,上辈人习惯带饭上班

清一色的铝制饭盒,装满地道家里的味道

开盖时香味扑鼻,你来我往中吃遍百家美味

那时还没有塑料,水杯都是搪瓷缸

粗暴的图案映衬着改革开放的新面貌

日子在经年累月的磕绊中

褪却出黝黑的底色

我们也就这样长大

小时候,没有计算器

从古时候的铺子开始

传递出中国独特的指尖文化

打一手好算盘,是买卖人的立业之本

木做的算盘,珠子打起来咔咔作响

手指上下齐飞

需要脑、眼、手高度密切配合

成为儿时最早的协调性考验

一把出产武汉算盘厂的

“勤俭牌”半红木13档算盘

是当时的管账利器

在一进一退的口诀中

学会了给生活精打细算

老门牌不同于现在的铝制路牌

用铜制作,蓝底白字,钉在街巷墙头

圈起最初在武汉,对家的归属感

随着老城区的不断拆迁

街道和路名在更改和重建

高楼拔地而起

新路牌指向四面八方

老城的点滴被掩埋

这些门牌终也将渐渐消逝

生活中的器物有它的前世今生

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巧妙雕琢

成为一个时代的活化石

祖辈们表达爱的方式,向来与吃有关

奶奶在中秋盼着举家团圆

一双巧手在模具里把五仁和芝麻糖出落得精致

只有亲手做的,才能把爱传递的圆满

每每吃到,就能提醒后辈,故乡在哪里

像清代这杆有称盒的,如今实为少见

秤杆为牛骨所制,几钱重的秤砣

在那时多为称药和黄金的重量

而80年代5斤的小秤杆,方便携带

多为做小买卖的商贩所用

那时常常在路边见到,贩卖自家种的果子和蔬菜

绝不缺斤少两,实在的很

女性对美的追求,不分时日

即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

也要小心翼翼珍藏自己的首饰与胭脂

年代久远的梳妆盒用料厚重有浮雕

是大户人家出嫁时的排场

60年代贫穷的人家

也会自己做首饰盒,画朵腊梅花开

80年代生活变好了

梳妆盒里有了镜子

醒目的红双囍,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夙愿

过去停电和走夜路的时候

就是煤油灯的主场

棉绳作灯芯,一直延伸到灯座里

灯座内注满煤油,棉绳浸染灯油

用火柴点着绳头,罩上灯筒,完成点灯

飞蚊与蛾在灯前绕来绕去

家人围坐闲聊

我们追着光玩着影子游戏

漫漫长夜一点也不孤单

老唐藏了一台民国时期的西洋台灯

绿色的灯罩,是最早时期的护眼灯设计

当时只有买办洋行的有钱人才用得起

70年代条件稍好的人家也开始置办台灯为嫁妆

独特的宝塔造型,还可以分为几档来开灯

看书是一档,睡觉是一档

在当时颇为奢侈

90年代的台灯在花纹上有“富贵花开”的寓意

但那时候用东西讲究

到如今台灯上的薄膜都没撕下

买了,就冲着一辈子,像爱情

收音机可以说是上个世纪最时髦的物件了

要是拥有一台,绝对占据客厅的C位

50年代的熊猫牌收音机已被老唐改装

手机连接蓝牙,复古迪斯科很吸味

60年代的上海牌收音机属于当年有钱买不到系列

要凭票和批条,通过政审

当音乐缓缓流出,享受属于那个年代的仪式感

音色清脆的玩具钢琴

我们这一代小朋友几乎人手一个

那时学会了新的童谣

会摸索着在琴键上单指反复奏响

一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足矣在亲戚聚会时获得阵阵掌声

这是属于我们的“独生”单品

斑驳的琴箱留下氧化的痕迹

也是时间氧化记忆的象征

记得父母那一辈

有朋友安了新家,总会送2个开水瓶

铁皮暖瓶的花纹,印着牡丹加蝴蝶

是80年代的时尚

时日一长,铁皮上坑坑瘪瘪

用盐水除垢,擦得油光程亮

我们也懂得了上辈人的节约与朴素

看明白家的温度

那时的天线电视信号不太好

闪出黑白画面的时候,会自觉用手捶一捶

不小心摔破了电视上的小金蟾

赶在妈妈下班前收拾的不露破绽

现在回想起来

旧时光的快乐和担忧,真的都很简单

物品是人与生活沟通的介质,老唐喜欢有故事的老物件,拾起那些别人的“记忆碎片”,就是在听一个无法复制的故事

前年老唐发现一块木头牌匾,牌匾上雕刻出一套立体的茶具,正在观察它的纹路时,老唐发现在牌匾的背面,写着“怀念母亲”。

这是一位台湾的子女,一点一点慢慢精工雕琢母亲生前所用的茶具,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让牌匾变得沉重。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还低调藏着镇店之宝

那是弘治七年的一樽井口石。是朱元璋的子孙在乌龙泉镇所留下的真迹,石头上刻着无爪龙纹,象征着高贵的身份。老唐在江夏的农民地里发现时,石头中间还摘了一颗菜薹。

老唐闲不住,他喜欢把坏掉的老物件修复,融合现代的审美,让其焕发新生。

店里的那些老古董电视机,保留其复古的外观,把内核改造成小型生态鱼缸,蜗牛、水草,鱼儿不用喂食,在里面自然生长,很有意趣。

老唐其实并不算老,45岁,98年下岗后在汉西跑运输,也开始接触木材生意。上门来问木材的设计师多了,老是让老唐帮忙淘一些偏门的玩意儿,时间一长,老唐自己倒陷进去了。

他觉得老物件有生活的温情和肌理,能把人和人的心拉近。

所以来店里的多是老朋友,他从来不做推荐,只是让你自己淘一淘,觉得看得中的,那一定是对你有记忆的。这种发现和回忆生活的喜悦感知力,正是当下越来越迟钝的。

他卖出的旧物都可以随时以七折的价格回收,或是以物换物。正如老唐所说:“这不是我的生意,是聚友消遣的个地儿。既能让老物件流通起来,又能结识兴趣相同的人。”

老唐担心这些老记忆会逐渐流失,他渴望以后能建一座老物件仓库,有空间和新方式得以传承。

总有一处城市角落蕴藏人情,造物者和使用者在时间的刻度下,沉淀出物件的风味。他们承载着记忆,在一键下单的快节奏里,让人放慢脚步,心安。

喝着老唐泡的茶,望着屋外汉西的车来人往,恍惚间不知是它们闯入了这里,还是这里打破了汉西。

撰文 |

摄影 | 束 也

设计 | 婕 婕 & 大 灿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