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90年代彩色电视机(90年代最早的彩色电视机)

当年90年代彩色电视机(90年代最早的彩色电视机)

首页家电维修电视更新时间:2022-01-14 02:49:37

科技这东西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和改进当中,而这反过来也让“旧科技”的淘汰速度比任何一个非科技行业的东西都要快得多。

电视机自诞生已经将近一百年,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晶体管电视迅速发展到集成电路电视,电视的发展突飞猛进,从我们熟知的CRT显像管电视、背投、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可以说电视机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电视机也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家用电器。

在电视行业,也有一些曾红极一时的电视产品,如今甚至已经被人们当做古董来收藏。今天就带大家盘点一下,那些消失的电视。

CRT让全民进入电视时代

1883年,尼普柯夫第一次尝试传输图像,但是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他的尝试并没有获得成功。直到1925年,经过多国科学家的不解努力终于实现了图像的传输,而一个时代的新篇章也由此开启。

其实,我国的电视产业发展还是较为缓慢,1958年投产的天津产北京牌14英寸黑白显像管电视是新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自主制造制造的显像管电视机。该厂于1970年又生产出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在实行计划经济的七八十年代,大批的外资显像管电视进入中国市场,虽然需要凭票购买,但人们对电视机的热情十分高涨,像日立、松下、JVC(胜利)、三洋、索尼、飞利浦等品牌就是在那时进入中国市场的。

80年代末90年代初外资的品牌对国产电视的冲击效果开始显现,大批的国有电视企业生存艰难,促成了中国电视产业的第一次大洗牌。产生出了我们熟知的长虹、康佳等国产品牌,他们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对我国显像管电视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

进入21世纪后,显像管电视的销售量大幅下降,随着高清化和平版化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知,显像管电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如今CRT电视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正是它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新的影音时代。

昙花一现的背投电视

背投的成像原理从根本上与显像管相同,不同在于普通彩电收到视频信号后通过显像管直接显示到屏幕上,而背投影彩电接收到信号后,将其传输给并排放置的3只单色投影管。3只投影管分别产生红、绿、蓝光束,经过透镜放大,而经反射镜反射到投影屏上合成为一幅完整的大屏幕彩色图像。所以背投电视可以解决CRT电视在尺寸上的局限,一般量产的背投彩电可以达到52英寸,是显像管所无法比拟的。

上面说到的是CRT背头,此外还有DLP背投、LCOS背投、 液晶背投,前者是利用数字光处理器成像的背投电视,它以数字微镜装置作为成像器件,反射光投射图像到屏幕。DLP背投比CRT背投的清晰度要高,甚至可以满足高清信号的播放要求,在寿命方面也是背投电视中最长的。

LCOS背投在技术上结合了半导体与LCD技术,光学成像原理与DLP一样属于利用反射方式。LCOS背投的解析度要比DLP背投高,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不过这种显示方式在寿命上有明显的缺陷,实用意义不大。

液晶背投主要成像原理是为利用液晶板为成像器件,外光源穿透式被动式投影。LCD背投进一步提升了清晰度并且使电视的占地面积更小。LCD背投的问题主要在于成本较高,照明灯泡寿命短,开关机都需要预热。

背投电视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机身重量大、非常笨重,在经历了短暂辉煌后,就迅速消失在人们视线之中。

等离子电视 甚至现在还有人有信仰

在十多年前,等离子电视是众多人梦寐以求的显示产品。在当时来看,等离子电视可以说能够秒杀一切显示产品,在当时等离子技术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关注,在色彩表现以及响应速度上都拥有绝对的优势。

等离子电视的成像原理通俗地说就是在两张玻璃板之间充填中性的放电气体,施加电压使之产生离子气体激励平板显示屏上的红绿蓝三基色磷光体荧光粉发出可见光。等离子腔体的明暗和颜色变化,合成各种灰度和色彩的电视图像。

等离子电视中的每一个等离子腔体都是一个单独的像素点,所以理论上只要像素点足够小,等离子电视的像素可以无限高,这样就打破了CRT电视清晰度的限制。

但是拥有众多优势的等离子技术在当时也存在着高功耗、烧屏等问题。然而松下等等厂商仍让没有醒悟,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搞研究,殊不知在此时三星、夏普、索尼等液晶厂商开放技术,不断加速产业发展,让液晶技术在画质等方面获得了大力发展,同时庞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了产量的增加,液晶电视的价格更加亲民,最终等离子阵营分崩离析,最终被液晶所取代。

可能新技术从生下来就注定有一个要被淘汰的结局。当我们回顾这些显示产品的兴衰史时,我们发现,其实它们并不是由于技术本身的缺陷而失败。任何先进的技术,如果不与时俱进,是很难获消费者的认同,当然,这也是优胜劣汰的历史必然选择,最后只能供我们作为一段历史来回味。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