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武昌得胜桥街,街头巷尾挂着腌制的“腊货”。每年看到湖北人晾晒腊货,就意味着春节就快到了。/视觉中国
湖北人的年饭席面上,腊鱼、腊肉和腊肠是少不了的。土生土长的湖北人,就是吃着这样的年味长大的。今年湖北人早早就开始准备腌制腊货,去年春节仓促度过,他们更珍惜今年得来不易的平淡春节。
岁末年初,那个曾在武汉解封后重返江城拍下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的导演竹内亮,在武汉街头采访了五十个武汉人,问了他们两个问题。
“2020年你失去了什么?”有人说是工作和时间,有人说everything,“收入、事业、友情,几乎所有的一切”,有人失去了亲人,还有人说失去了一个春天。
“2020年你得到了什么?”他们说得到的是亲情和陪伴,有的家庭迎来了新的生命,有人觉得重新拥有了时间,或和父母孩子一起度过,或专注于自己的兴趣收获了知识和成绩,还有人差一点失去爱人,但最后平安出院,“爱又回来了”。
湖北人的一年,就这样过来了。据2021年春运抢票数据,武汉为到达站的车段票,排名全国热门线路第一。湖北人都想回家了,去年春节仓促度过,他们更珍惜今年得来不易的平淡春节,去见见阔别的亲友,把去年错过的年夜饭和红包都补上。
汉口江滩,人们在江边放风筝,享受冬天难得的和煦阳光。/图虫创意
“反正都是医生,都了不起”
2020年冬至未到,很多湖北人已经开始腌制腊味了。
按照老规矩,湖北人的年饭席面上,腊鱼、腊肉和腊肠是少不了的。腊鱼切成小块,加点红辣椒和蒜苗,隔水一蒸就是道下饭菜。腊肉和腊肠多数人更爱炒着吃,切成片儿,跟择成段儿的泥蒿或蒜薹入热油爆炒。土生土长的湖北人,就是吃着这样的年味长大的。
寻常年份里,腊味必须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了,才会着手腌制。新鲜的鱼肉洗净后,用炒香的花椒盐腌制7天左右,再扎个眼儿,挂到通风的地方晾晒,晒到干而不柴,口感才地道。腌制的节气不对,腊味不只会失去风味,还不易于保存。
晨姨生活在湖北南部的一座小县城,2019年底,考虑到肉价贵,冬至后她迟迟没有买猪肉准备腊货,总想着过几天,肉价兴许能便宜点儿。
谁知到了2020年初,外地的儿子每天发来消息,说外面有病毒,不让她去菜市场、超市之类人多的地方。一来二去,自己腌腊货肯定来不及了,本想着“过年买一点吃的算了”,谁知道封城来得猝不及防,只在超市里抢了点面条和大白菜,就被关在了家里。
晨姨的邻居们也是,去年因为各种原因没吃上腊肉。年底刚到小雪,他们就开始买肉买鱼灌肠,准备新年的腊味。
2021年1月8日,湖北宜昌,人们在阳台外面晾晒香肠、腊肉、腊鸡、腊鱼。/图虫创意
“管它贵不贵呢,先买了再说”,晨姨这样想,她的邻居也这么认为,甚至比她的速度还快。立冬没多久就开始买肉买鱼,一起80多斤,腌了一大缸,“大不了放冰箱,先腌上,谁知道过年会怎么样呢”。
晨姨只腌了20斤,邻居家人口多,晨姨家只有三个人吃,他们夫妻,加上一位90多岁的妈妈,独生的儿子今年留在上海过年。
去年儿子没能和他们一起过年,从上海回湖北南部的这座小县城,必须经过武汉。但儿子刚放假,1月22日,国家卫健委宣布:原则上建议外面人不要到武汉,武汉市民无特殊情况不要出武汉。晨姨看到信息,立马让儿子不要回家了。
今年也是,晨姨听说从上海回来的人,就算有核酸检测报告,回到这边后也还要再做一次核酸,然后去酒店隔离。“在酒店过年,还不如在原地过年呢”,晨姨想,反正她给儿子留了一条腊鱼,两刀腊肉,等年后找个时间,再做给他吃也是一样。
今年年饭,晨姨做了六菜一汤,讨个吉利数字,腊鱼腊肉都有。90多岁的妈妈牙口好得很,啃得动腊鱼,爱吃带肥的腊肉。孙子打来视频拜年,她有些迷糊,以为孙子到了家门口,起来要去给他开门。
2018年2月16日,湖北省孝感市。这是湖北各地最常见的年景,街边摆满了供人们选购的拜年礼物。/图虫创意
这个孙子是她带大的。20年前,晨姨夫妇双双下岗,买断工龄后便南下打工,孙子10岁起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路到大学毕业。2019年底,相伴近80年的老伴儿去世,她便和儿子媳妇住在了一起。
她有哮喘,又有非常严重的肺气肿,稍微受凉,便喘得像风箱似的。湖北冬季的屋子里最是寒冷,疫情封城期间,媳妇和儿子担心她生病了去不了医院,便将家里的两个电热油汀都放到了她的卧室。
她经常起夜,有次半夜去厕所受了凉,喘到眼泪都流了下来。晨姨说:“那几天真是急死了,买药都买不了。”好在家里常备氧气瓶,老人家躺在床上吸了好几天的氧,总算是缓了过来。但自此以后,儿子便在她的卧室里放了个尿盆,不让她夜晚再出卧室上厕所了。
可她干净了一辈子,是冬天都要日日洗头的,怎么都不习惯在卧室里用尿盆解决。“屋子里有盆尿,一想起来就不舒服”,为了这事儿,儿子和她吵了好多次。
去年“十一”假期,孙子回家看她,她对孙子说,有点活够了:“你妈妈以后要去帮你带孩子的,我这是拖累她啊。”
2021年2月4日,湖北襄阳,临汉门贴上了春联。/视觉中国
这不是她第一次说这样的话,与她同辈的人,大多去世了,剩下的也多是跟着儿女住,四分五散的,难得相聚。孙子想了个办法,对她说:“你要是活到一百岁,国家就会奖励你一百万!”家人也都来配合:“一百万,你可以给孙子在上海买房了。”
她嘴上说不相信,但再也没提起“活够了”的话,平日里吃好睡好,气色一直不错。不过下半年她几乎不出门了,一是身体弱,怕外面有病毒,二来到处都要健康码,她不识字,也没有手机,健康码无从谈起。年三十那天,孙子打来视频,已经上午十点了,她还躺在开着暖气的卧室里,半靠在床上,而前年老伴儿在的时候,她总是每天七点多就起床了。
被问到没和儿子一起过年会不会遗憾,晨姨讲:“什么在不在一起的,反正一家人都健康就好。湖北现在管得严,但管得严还是好,放心一些。”
去年晨姨和她的老公看新闻时发现,武汉去世的一位医生是晨姨老公的高中同学,“名字就排在‘张文亮’医生的后面几位”。晨姨这一年常听人提起两位医生的名字,但总是把姓氏和名字记混,每次有人纠正,她就说:“反正都是医生,都了不起。”
湖北孝感大悟县,当地社区用方言宣传防疫措施。/图虫创意
2020年失去的那个春天,终于回来了
李晴是李现的超级粉丝,今年春节放假期间,她在朋友圈发了近10条关于李现的动态:“现哥染了头发真好”,“肖战是五官帅,邓伦是轮廓帅,而李现是骨像帅,帅到了骨头里”。
今年春晚,李现登台的那一刻,她带着儿子,和李现一起唱了起来,老公在旁边拿手机拍了段视频,笑得画面不停抖动,这条视频她也传上了朋友圈。
这是李现第二次登上春晚舞台,去年是第一次,他和一众明星合唱了《你好2020》。那时,李晴所在的湖北县城刚刚封城,李现在台上唱着“我们的2020,爱你爱你”的时候,外边新闻报告的病例每天都在增多,她只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李晴是一位幼儿园老师。新冠暴发前,正是甲流的流行期,年龄小的孩子抵抗力弱,每年此时,幼儿园老师都会进行家访、电访,叮嘱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孩子要注意洗手、家里要定时消毒等等。
2020年10月21日,湖北宜昌,幼儿园已经恢复了教学。/图虫创意
去年1月23日前后,有些人走乡间的小土路,从武汉回到李晴所在的湖北县城,小县城逐渐有人确诊。李晴所在的小区就有两例,她妈妈住的小区里也有两例。
李晴的妈妈开了十几年的超市,封城前几小时,大家一窝蜂来超市抢购,李晴妈妈忙完后已经回不了家了,就留在了超市里。后来超市的铁闸门贴上了封条,她妈妈在超市里住了76天。
超市吃的、用的对付一个人足足有余,就是无聊。想到超市里来往的人又多又杂,她开始给超市消毒,用消毒液一遍遍地擦,每天擦,擦到不知第几遍,觉得病毒应该都被杀死了,就开始绕着货架散步。
超市的隔音效果很差,李晴妈妈每天都能听到吵架的声音,“白天晚上都有,感觉每家每户都有”。有一家人的媳妇从北京回来过年,被封在了家里,本来一年只见几面的婆媳,突然要朝夕相处。开始小吵,后来大吵,吵到实在受不了,就离家出走,结果刚走出家门,就被楼梯口的监管员给堵了回来。
去年封城期间,在李晴工作的幼儿园,老师们只能在家工作,每天开视频会议,讲防疫事项,报告班里孩子的情况,还要组织孩子和家长填体温检测表。他们班有33个孩子,就是33个家庭,要一家一家去追,天天督促家长接龙,14天做一次总结。
响应“停课不停学”,他们开始给孩子上网课,教一组律动、一首儿歌、一个故事或者一件手工,录成视频发给家长,然后家长帮助孩子学习,再录成视频发回给老师,算是交作业。
2020年,从幼儿园到大学,学生们在网课中完成了学业。/图虫创意
5月4日,李晴终于回到了幼儿园。虽然做表、填表、打印、存档依然要继续做,但“回到园里,心里就舒服多了”。
尽管当时园里还没有孩子,他们每天还是要填写幼儿园的消毒记录表。食堂碗筷、桌椅板凳、地板窗户、孩子们的玩具、老师的教具等等,每天都要消毒一遍,“酒精像不要钱一样拼命洒”,每消毒一处,都要用表格记录下来。整个五六月份,填写的表格已经摞成了小山。
孩子们回到幼儿园,要等到9月1日。那天,他们凭健康码来幼儿园报名,老师检查孩子脸上是否有红点,防止水痘,看嘴里有没有泡,防止手足口,再加上测体温,防止新冠病毒。
家长一律不准入园,即便是小班第一次来幼儿园的孩子,家长也只能送到校门口。小孩子当然不习惯,“整个幼儿园就像炸了一样”,孩子都哭得撕心裂肺,一个传一个,有些家长也跟着哭,放眼望去,园里园外好多人都挂着泪。
老师管不过来,只能劝家长先走,疫情期间,大家都知道没办法的事情太多了。今年开始,幼儿园也不允许老师帮孩子喂药了。往年,孩子有个小病小痛,只要不影响其他孩子健康,老师都会帮忙喂药。但今年不行,孩子一旦有任何不舒服,就不能来学校。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发烧了,幼儿园就会给镇里的疾控中心打电话,再打电话通知家长孩子的情况,然后送孩子去做核酸检测和隔离。
2020年10月30日,湖北省襄阳市,一家幼儿园在户外场地举办抗疫亲子运动会,300个萌娃和300名家长身穿防护服开展“病毒大作战”。/人民视觉
“湖北现在抓得严”,几个月前曝光冻品查出有新冠病毒,快递就不接收冻货了。今年过年,园里早早就开始加强防疫防控:常驻家庭不允许出县;家里人从外地回来,如果开车回,需要填报车牌号,坐飞机或火车回来的,要把车票或者机票拍照发给老师;孩子父母的身份证号,长期监护人的身份证号,春节行程,都要报备。
虽然层层把关对生活和教学多少有些不便,但幼儿园的老师们觉得安心多了。“老实说,我觉得湖北现在是最安全的地方。”聊到今年春节的感受,李晴这样说。
往年年关,李晴母亲的超市,日流水怎么都有一两万,今年只有一两千。不过幸运的是,她班上的孩子,身边的亲朋好友,都是健康安全的。
李晴从不谈“辛苦”之类的话,她只是担心“出差错”。园里的消毒不能出差错,保存的文件也不敢出差错,半年没开学,孩子怎么样了?孩子们回来了,她更担心出什么差错,每一天都要把防控工作做全,担心有漏洞,但好在什么差错都没有发生,一切都顺利。
她记得,开学那天,大班的孩子早上7:40就在幼儿园门口排队,一个个进校门,每个孩子都喊“老师好”,那一刻她感觉,2020年失去的那个春天,终于回来了。
2020年5月,幼儿园家长接受央视采访,大家都盼着幼儿园尽快复学。
用平静的勇气,度过不确定的时期
2020年过了大半,邻居突然发现,木子家多了一个 “毛毛”。
武汉人管小婴儿叫“毛毛”,说“毛毛”的时候,第一个“毛”字的音会拖得特别长。也许是受码头文化的影响,武汉话讲起来总带着几分烟熏火燎的泼辣劲儿,但不管平时是多么“抖狠”的人,叫起“毛毛”,都会变得有点呆萌了。
木子家的毛毛是个姑娘伢,长得粉粉嫩嫩的,头发又黑又密。满月不久,晚上就能睡五六个小时的整觉,木子总说,“对比哥哥,妹妹就是个天使宝宝”。
毛毛出生在2020年4月14日,武汉解封的第六天。
2019年底,木子家的大宝哥哥生病住了几天医院,医院人来人往,平日胃口超好的大宝吃不下也睡不好,木子夫妇忙前忙后,被折腾得够呛。好在跨年夜前痊愈出院,一家人开开心心地进入了2020年。跨年这天,爸爸张老师雕了一个小福禄娃,当作给大宝新一年的祝福。
张老师是武汉一所高校的玉雕老师,平日里家人的礼物,张老师几乎都是自己制作。大宝的第一个儿童节,张老师雕了一只小恐龙,送给这个“小神兽”,情人节他送给木子一把自己雕的“龙头玉梳子”,还颇肉麻地配文“东风无意梳相思,且以深情共白头”。
去年疫情中,张老师给家里孩子雕的玉石恐龙。/受访者提供
去年1月23日,木子那时已经怀孕将近六个月,刚做完小排畸,正准备去做大排畸,没什么准备,一家人就被封在了婆婆家里。
那天武汉飘着小雨,城市上空蒙着一层薄雾,从窗里向外看,小区里的一切都若隐若现,这是武汉人熟悉的湿冷天。江风刮着毛毛雨,打伞也会湿了衣袜,撑伞的手,不出一分钟就能冻红冻僵。平常日子,这种天也不会出门,家里一切如常,儿子照例提供叫醒服务,婆婆准备好了早餐。
木子有时会有恍惚,觉得还是普通的一天。但打开手机,混乱的消息就铺天盖地涌入,真的假的、好的坏的,处在“风暴中心”,木子感觉“整个人就是懵的,真的不知道外面世界到底怎么了”。
十几天过去,消息一天比一天复杂。木子小腹开始隐痛,有时会有血丝,医院去不了,发消息咨询自己认识的医生、朋友认识的医生,一圈下来,谁也不敢说个准话。这很好理解,按常理“这要做B超才知道啊”。
大家都劝木子放平心态,好好休息,但大家也都知道,这难得很。外面的疫情且不说,家里也有必须承受的一天24小时,怎样安抚大宝的情绪?他不过两岁多。吃的用的怎么补给?还有未知的,自己和家人会不会感染?不过,木子最担心的还是孩子早产,她家大宝就比预产期早了一个多月出生。
武汉解封后,木子家迎来了新的家庭成员。/受访者提供
怀二胎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但木子执意留下。木子是独生子女,在独自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很羡慕那些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很早以前,她就“对二胎有执念”。但这个时候,木子开始怀疑,“坚持要这个宝宝,是不是搞错了”。
张老师安慰她,但很多时候,他也觉得安慰的语言有些空洞。“别多想了”,怎么可能?“静下心来”,如何能静?
玉雕是门手艺活儿,要常常练习,“不能让手生了”。封城几天,经历短暂的混乱后,张老师开始在深夜雕玉。先要审料,一块玉石总有独特的纹理与色彩,要找到最适合表达这块玉石的图案,还要想好如何把它独有的色彩用巧用俏,再画设计图,一稿一稿比对,再把设计图画在玉石上,针雕针磨,逐层递进……
雕玉要计较细毫,耐得住心,琢磨手艺,每当此时,张老师总能获得平静。木子原本是服装设计师,对潮流有着天生的敏感,从没想过和张老师相处几年,也开始对“有点老气”的玉石感兴趣了,她决定和张老师一起做玉,想着出点新花样。
他们白天分头带娃,到晚上就商量设计样式。木子尝试着画设计稿,不再是传统的玉石摆件,或者穿着红绳的吊坠,而是精巧的配饰,胸针、耳钉或项链。一起确定设计稿后,张老师再做出来。
他们在疫情中宅家雕刻玉石。/受访者提供
他们如实告诉大宝武汉正在发生的事情:“外面有病毒,医生和护士,还有很多勇敢的人在保护我们,我们也要保护好自己,好好待在家。”儿子懂了,每次家人出门拿菜,进门后,他都会帮忙喷酒精消毒。
习惯持续至今,进门第一件事洗手,吃东西前要用酒精消毒,出门要戴口罩,他们家大宝一直自觉遵守着这些习惯。
木子和张老师原本常去河南看玉石,但去年一年都没去了。事实上,武汉虽然四月初已经解封,但多数武汉人真正迈出家门那一步,已是酷暑。
木子爸妈至今保留着在手机上“团购买菜”的习惯。武汉很多人也一样,据第一财经报道,2020年,多个互联网公司都涌入武汉铺开“社区团购业务”,疯狂争抢由疫情催生出来的团购需求。
他们不爱带孩子去游乐园了,更喜欢户外露营,在武汉东湖支起顶帐篷,一家人在一起,吵吵闹闹,一个下午就过去了。越来越多武汉人喜欢这样过周末,现在草坪上的帐篷“一个比一个专业”,还有好多人配上了超大的户外水壶和背包。木子觉得,武汉人更爱户外了。
武汉东湖的夏天,人们在草地上野餐、露营。/图虫创意
今年过年,木子家没有走亲戚,只是一家人聚了聚,“现在还是有风险,天气暖一点了会好点”。朋友也见得少了,年底见的几个都惊讶:“疫情几个月没见,你怎么多了一个孩子?”
大家都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只是生活还在继续。在最难熬的日子,张老师对木子说:“用学习来对抗疫情。”他们在疫情中设计的首饰,几个月前获得了全国举办的原创珠宝设计大赛的季军。
站在新年的开头,谈起疫情中的日与夜,木子说:“生活在一些事情上没给你选择项,但你仍然可以坚持一件事情,只管去做。”
去年春节期间,木子一家宅家工作。/受访者提供
✎作者 | 许桥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