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牌电熨斗(电熨斗老式40 年代)

以前老牌电熨斗(电熨斗老式40 年代)

首页家电维修电熨斗更新时间:2021-12-04 21:40:10

药企走上贴牌之路或有其苦衷,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文 / 巴九灵

01.你网购的这些东西,很可能是贴牌产品

你在网上买过祛疤霜、育发液、暖宫贴、减肥药等保健类产品吗?如果这些产品来自仁和、同仁堂、修正等知名药企,你是否会多一份信任感,哪怕它的价格高于同类产品,也会掏钱购买?

但实际上,你买的这些产品,很可能并非来自药企自己的工厂,而是属于贴牌产品。

比如,天猫“药都仁和旗舰店”中的一款“爱肤宜防脱育发液”产品,月销1万 ,有7000多条评价。产品详情页介绍,这款产品出自仁和药业,但它并没有出现在仁和药业官网的产品列表中。

根据这款产品的批准文号“国妆特字G20180064”,小巴在药监局官网查询到了这款产品的注册信息,显示生产企业为“广州爱肤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最后的备注信息中还写着其实际生产企业为:广州市腾宇化妆品有限公司。

企查查显示,广州爱肤宜和广州市腾宇这两家公司,跟仁和药业均无股权关系。这就是一款典型的贴牌产品。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有不少投资者对仁和药业提出“爱肤宜防脱育发液与仁和药业是什么关系”类似的话题,关心这类贴牌产品与仁和药业的实际关系。

02.贴牌模式蔓延至医药领域

今天,贴牌模式在各行各业已经非常盛行。最典型的就是南极人。打开一个购物平台,会有很多南极人相关店铺,产品更是多到数不清,从鞋服到床上用品,从电熨斗到燃气灶,五花八门。

南极人原本是一家依靠做内衣起家的公司,从2008年开始,南极人关闭了所有自营工厂生产线,此后便从“卖产品”变成“品牌授权”,赚得盆满钵满。2019年,南极人通过品牌授权获得13亿元收入。2020年,南极人贴牌服务的毛利率高达93.26%。

近年来,贴牌模式已蔓延至医疗、保健行业。仁和、同仁堂、修正、葵花等众多知名药企通过品牌授权来增加收入。

以仁和药业为例,据其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1.06亿元,公司产品分为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从收入来看,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基本各占一半。

贴牌模式撑起了一家老字号药企营收的半壁江山,足以证明知名药企对贴牌模式的依赖。

相比于研发,贴牌显然是一条更容易走的捷径。走惯了捷径,便更不愿意走那条难走但正确的路。

据仁和药业披露的2021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4276万,营收约36.59亿元,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仅为1.1%。另据仁和药业近4年的年报,其每年的销售费用为研发费用的14—26倍之多。仁和“重营销轻研发”的特征,常被外界所诟病。

但这并非仁和一家的问题,中为咨询行业调查报告显示,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占销售总额的15%—20%,而国内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平均仅为2%—3%。

03.想靠贴牌躺赢?恐怕不行

贴牌的路虽好走,但并非一劳永逸。

就如南极人,本以为可以靠品牌授权“躺赢”,但这两年的日子也并不太好过。

从去年7月以来,南极电商的股价从24.41元的最高点下跌到如今的7元左右,市值蒸发近400亿。据其2021年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南极电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6亿元,同比下降42.85%。

贴牌模式就如一把双刃剑,在为企业贡献一本万利的营收同时,也为品牌带来了各种负面问题,如产品质量、口碑良莠不齐,甚至涉嫌虚假宣传。

在黑猫投诉和315消费保投诉网站上,有许多关于药企贴牌产品的投诉,投诉内容大多围绕“产品无效”“假货”“无法退款”“虚假宣传”等方面。

小巴在拼多多上搜索到一款伤口护理软膏,产业详情页介绍,这款产品来自国民大品牌——修正,产品功能为“去疤不留痕迹”,而且有药监备案,安全效果好。

这款软膏实际生产商为“江西冰爽洁芙实业有限公司”,与修正药业并无任何股权关系,属于贴牌产品。

根据其提供的备案号“赣樟械备20190083号”,小巴在国家药监局网站上进行查询,备案资料显示:“本品为软膏。所含成分不具有药理学作用。所含成分不可被人体吸收。非无菌提供。”

“预期用途”这一项则显示空白。

而小巴查询同类型其他品牌的祛疤膏,“预期用途”这一栏写有“适用于抑制、减轻烧伤、外伤、手术等原因引起的增生性疤痕”。

也就是说,这支软膏很可能没有祛疤功效。如果确实如此,那么这款产品就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

04.岂能一贴了之,出了问题谁负责?

贴牌产品问题出了质量问题,该由谁来负责?小巴咨询了上海律与匠律师事务所主任常东岳,他认为,贴牌商品一旦出了质量问题,品牌提供方就是直接责任人,通常情况下加工方也免不掉责任。而且,这还是基于合法生产的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需要承担的是民事责任。

但越来越多的企业不讲“武德”,很多企业把贴牌异化成纯粹出借品牌,对质量不做任何质量监管,就很成问题。此种情况下,如果因为生产不合法导致出现极其恶劣的社会后果,贴牌产品的品牌方和生产方不只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还需要承担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常东岳还表示,食药品安全关系到民众的健康权甚至生命权,出现质量问题可能对身体带来不可逆损伤,对食药品的质量监管无论多严格都不为过。遗憾的是,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和《产品质量法》虽然都对产品质量责任有规定,但对违反食品和药品安全的制裁还是太轻,以至于我国的食药品领域还是不够安全。这方面,美国和日本用重典治理食药品安全的做法就挺好,值得借鉴。

靠法律制裁是最后一步,作为企业来说,遵守规则应是本分。岂能不讲武德,一贴了之?

在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战略营销专家史立臣看来,贴牌不违法,关键是如何在授权的同时,继续控制质量。不管你是贴牌还是代加工,消费者只知道买的是你这个品牌。药企尤其要注意质量,不然随着授权产品变多、变杂,质量控制不住,最后影响到主业的口碑,得不偿失。

05.药企的苦衷与新路

贴牌模式的优劣势很清楚,能轻松赚钱,但品控难,品牌易受损。道理很简单,问题是,那些花百年时间沉淀下的老字号药企,本应爱惜自己的羽毛,为何会沉迷贴牌?

史立臣道出了背后的缘由:近年来,医药行业竞争激烈,药企经营压力增大,老牌药企要寻出路,一是解决根本问题,加大研发投入;二是立足自身成本优势,达到规模经济效益。但这两条路都不好走。

“相比之下,贴牌生意几乎没有成本,净利润又很高,因此那些有品牌知名度,溢价能力强的药企自然而然走上了这条路。”

由此看,老字号药企走上贴牌之路,有其苦衷,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有没有可能开辟出一条新路?

确实有一条新路已经出现了——药企跨界美妆日化领域。

随着功能性护肤品增长强劲,仁和、片仔癀、同仁堂、马应龙、云南白药、盘龙云海、东阿阿胶、修正药业等药企都已涉足美妆日化行业。

片仔癀披露2020年财报,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11亿元,同比增长13.78%;实现净利润16.72亿元,同比增长21.62%。增长的背后,化妆品板块贡献了一分力。其控股子公司福建片仔癀化妆品有限公司实现营收6.11亿元,同比增长42.01%,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41.23%。

今年7月,仁和药业公告称,拟以7.19亿元收购7家化妆品公司各80%股权。其中一家深圳市三浦天然化妆品一直自主生产仁和牌化妆品,而其余6家标的公司经销的部分产品就来自于这家公司。

对此,史立臣分析,日本有一个很庞大的产业叫药妆,中国没有,但我们可以做一些功能性化妆品,而知名药企跨界做美妆是有天然优势的,比如品牌能支撑起产品的溢价,就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点,再加上药企本身就已经具备强大的经营团队、营销团队以及资金水平,这些是普通企业不具备的。

“其中的差别,无非是有的药企如仁和,此前已经通过贴牌培育了仁和牌化妆品相关产品,且部分产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以及用户基础,这时候进行收并购,顺理成章。而一些药企此前这方面的涉足较少,就可能得从头开始去做。”

这么说来,药企跨界做美妆日化产品,原本只是想通过品牌授权做个副业,未来可能成为它们的主业之一,通过打造爆款IP产品,获得新的盈利增长点。

作者 | 李梦清 | 当值编辑 | 张文龙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 | 图源 | 视觉中国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