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国,每个地方都有不同传统且独特的习俗,在农村老家,二月份正是每家每户做黄豆酱的时节,腌制发酵2、3个月,就可吃上2年。
杜万江大爷,今年85岁,附近地地道道的农民,自打因身体不允许耕种后,老人就在家养了2头老母猪和几只小尾寒羊,收入刚刚够平时节俭的开销,8年前,老人突想出一个小商机,没想到收入还不低。
说话间,大爷指着地面上一块一块的东西说:“我卖的是酱头面子,用来做黄豆酱。”大爷说这种酱头面子是用白面、麸子和各种粮食打磨成的面做的,将这些食材搅拌均匀,温水和面,做成馒头状,上锅蒸熟后自然凉到不烫手,然后放进纸箱子里,再用稻草之类平铺盖严封口。
封口后放到火炕上,保持一定的温度,每隔10天需开箱将“馒头”上下换换位置,约2个月时,当馒头发酵至干并长出绿霉,就可打磨成面粉状,将炒好的黄豆一起放进缸中,腌制几个月就可食用了。
大爷说第一年做时,只做了500斤,没想到销售得还很快,第二年就做了1000斤,更没想到的是,不少商店、超市竟上门大量购买,4元钱一斤批发,他们买回家卖6元钱一斤。
大爷说,今年做了3000斤,4元钱一斤的价格批发给商店和超市1000斤,剩的2000斤老人来集市按5元钱一斤的价格零售,约半月的时间就可销售一空。也就是半个月毛收入14000元。
大爷说,今年的酱头面子销售得更快,与老伴儿商量,今年年底再多做些。
最后跟大爷问了问酱头面子发霉的过程中,火炕上的温度约在多少度,老人嘿嘿笑着说:“那可不能告诉你,这可是这个手艺的精华。”
是啊,六七十年代,老手艺随处可见,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少老手艺距离我们越来越远,愿大爷的老手艺永远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