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要不要铺到地炕下面

地暖要不要铺到地炕下面

首页家电维修地暖更新时间:2022-01-20 22:38:58

自从进入十月之后北方的气温是一天不如一天如果说夏天我的命是空调给的那么冬天

我的命就是热贴给的究竟热贴如何救我“狗命”的呢

热贴是怎么来的

热贴也就是暖宝宝,早在70年代的日本,就有人发明了一种不用火、不用电,撕开外包装就能发热的“取暖神器”,他们管它叫做“暖身宝”或“便利怀炉”。这种“神器”因为方便、避免了火、电的危险,一上市就受到了大批民众的喜爱。起初,中国的热贴大多都是从日本进口,在见识到中国庞大的需求市场之后,有些日本企业干脆在国内开起了生产工厂之外,因其并不复杂的化学原理,很多本地生产商也直接开始自己动手生产。

soogif

热贴是如何发热的

那么,这并不复杂的化学原理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中学化学学的铁的氧化反应。

大部分热贴都是由“封印”着发热材料的原料层、带有黏性的明胶层以及最外层的无纺布三部分组成的,而原料层里装的是铁、蛭石、活性炭、盐、水等合成的混合物。

手拍

来,化学知识小课堂开课了~

热贴需要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这是因为铁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反应,而这一反应正是放热反应。然而,铁在自然条件下的反应速度是缓慢的,如何才能加快这种反应呢?这就是其他几种物质的作用。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它的疏松结构可以储存水蒸气,保证氧化反应顺利进行。除此之外,铁粉、碳粉、少量水和盐组成的溶液等物质还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加快了铁和氧气的氧化反应速率。至于蛭石,这是一种天然、无机,无毒的矿物质,在高温的作用下会膨胀,具有保温、隔热的作用,可以保证热贴较长时间的发热。

百度百科

热贴纵然百般优秀,却也有一个很大的隐患——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高于45℃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慢性烫伤,刚开始表现为轻微红肿,伴有疼痛感,继而会造成真皮浅层的水泡型烫伤,时间一长就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那么,暖宝宝有多少度?

央视《是真的吗》记者曾做过实验,市面上常见的热贴在15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时的温度分别为39℃、47.6℃、51.1℃、55.5℃,也就是说,贴上热贴一个小时之后,就开始处于“低温烤自己”的状态。并且冬天或者睡觉的时候人的感知能力下降,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低温烫伤。所以,正确使用热贴的方式是贴在较厚的衣物上,不要长时间都贴在一个部位,如果感觉到烫时就要尽快取下。一旦不小心被低温烫伤,首先要把发热的热贴和衣服去掉,再用凉水持续冲洗,情形严重的要及时去医院就医。

soogif

说起来

没有暖气、热贴、空调的古人是如何取暖的呢

古人的取暖“神器”

古人虽然没有如今这么发达的科技,但是他们动手能力强啊。自从人类发现了火之后,最原始最简单的取暖方式就是点堆火。不过,这个方法用于野外还行,要是随便在屋子里点堆火,那不容易给房子点着了。春秋时期,人们就开始在室内用燎炉。

燎炉是一种烧炭取暖的炉子,平民人家通常用的都是陶制的,王公贵族们用的多为铜制,相比其他材质来说,铜坚牢而且散热性能较好,所以铜的质地是最好的。

恭王府官网

战国早期曾侯乙燎炉

同样原理的还有火盆和薰炉,薰炉又叫“暖炉”、“烘炉”,白居易还给它起了个极为风雅的名字——“别春炉”。为此还留下了一首诗:“暖阁春初入,温炉兴稍阑。晚风犹冷在,夜火且留看。独宿相依久,多情欲别难。谁能共天语,长遣四时寒。”薰炉不仅用于单纯的取暖,还可以在里面放置香料,一般都是文人雅士,大户人家才置备的器具。

百度百科

再精致小巧一点的,就是手炉和与其相对的足炉。

手炉是冬天常用的暖手小炉,多为铜制,里边放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加罩。因为可以捧在手上,笼进袖内,所以又名“捧炉”、“袖炉”、“火笼”等。足炉要比手炉大一些,又叫“脚婆”、“汤媪”,是用锡或铜制成的一种扁瓶子,里面灌上热水,就像金属的热水袋,主要用来焐脚,既可随身携带,也能放入被窝中。苏东坡曾送给好友杨君素一个足炉: “送暖脚铜缶一枚,每夜热汤注满,塞其口,仍以布单衾裹之,可以达旦不冷。”

百度百科

除了这些可以用来取暖的各种炉子,古人们还把主意打到了“大件”上。火塘,别称火炕,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大件”取暖方式了。在半坡、姜寨等遗址中就有这样的设施,那是一种将炊事与取暖相结合,设于门口附近的灶炕。《宋文鉴》中也有记载,北方女真族“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而饮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这火炕的工作原理就是内有孔道,在冬季通过燃烧产生的热量进入炕内通道来加温。

百度百科

现代火炕

地炕,比火炕高级点的就是地炕了。是在房屋的一侧或两侧的廊下、或檐下挖一数尺深的烧火坑,坑内砌灶,灶的烟道在室内地面下往复盘旋,通过火道将热力传到室内地面,散热面积大,热量均匀,还能避免煤气中毒,这个设计非常像如今的地热啊。在乾清宫大殿下,就有这么一条地炕。

知乎

火墙,古代的宫廷建筑师们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并在火道的尽头设有气孔,烟气就由这些出气口排出。在秦朝咸阳宫遗址中,就有火墙的设计。

中时电子报

温室殿和椒房,在古时,花椒是取暖的主要用品,被视为是一种取暖材料。汉朝建造的皇帝过冬时的温室殿就是以花椒和泥涂壁,壁面披挂锦绣,以香桂为主,设火齐(云母)屏风,有鸿羽帐,地上铺着西域毛毯。而这种以花椒和泥涂壁的著名代表作就是椒房殿,椒房殿是汉朝皇后的居所,所以椒房一度也成为了皇后的别称。《汉宫仪》就记载:“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

百度百科

这么一看抱着手炉

踩着足炉房里点着薰炉躺在火炕上

住在暖室里的古人生活还真是享受啊我酸了

你呢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