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需要混凝土回填的叫做湿式地暖,免回填的叫干式地暖。
湿式地暖是现在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地暖回填后开裂的情况也属于常见现象。
一、裂缝分类原因及解析
1、裂缝分类
2、裂缝原因
材料:
1、水灰比坍落度过大
2、沙粒粒径过细,含泥量过多
3、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
方法:
1、养护不及时
2、收面次数不够或时机掌握不当
3、关键部位未留置伸缩缝
4、地暖管铺设过分集中
机械:
1、搅拌机投料计量误差
2、过分振捣
环境:
1、基层不平整
2、砼强度不够的情况下上荷载过早
3、温度差大引起温度裂缝
人:
操作人员不重视或培训不够
自检复检不到位
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
3、原因解析
1)找平层的施工
地暖铺设前要求地面平整〔±2mm〕,平整度不够的需要先找平。待找平层凝固硬化后方可敷设保温层。部分区域还需要先做好防水防潮。
如果结构层不平整,加之地暖管的翘曲,使得保温层下有空隙,填充层施工容易形成空鼓,从而导致地面开裂。
2)铺管注意事项
地面温度分布均匀程度主要受埋管深度、管间距大小、布管方式等影晌。埋深高度越小,管顶所对应的地面温度与两管中间处的地面温度的差越大,导致地面温度偏高,地面温度分布越不均匀,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形成地面裂缝。
三种盘管方式(单S、双S、回字形),无论哪种布管方式,地暖管铺设应防止管道扭曲,圆弧顶部必须加以限制,并用管卡进行固定,不得出现“死折”。否则施工过程中,由于柔性管道本身具有记忆性,容易造成填充层施工过程中地暖管的移动和暖管弯曲处局部翘起,造成保护层的空鼓,从而使地面容易开裂。
地暖管铺设时应注意管密集部位管间距小于100mm时,由于填充层浇注施工时禁止机械作业,密实度无法进一步强化,间距过小会造成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填充层不密实,容易形成空鼓造成地面开裂。
3)填充层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混凝土标号不能过高,一般采用C15和C20豆石混凝土(粒径5~12mm),标号过高混凝土干缩性大,容易引起开裂,而且还贵。
分两层浇注,底层以管外径为准,此层使用坍落度较大的混凝土(180—200mm),使其较容易进入管径下弧隙内,上层采用坍落度较小的混凝土(75—90mm),防止因水灰比较大导致干缩性性大引起地面的开裂和强度的降低。但是因施工过于麻烦,实际施工很难实现,特别是家装地暖。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振捣,振捣2-3遍,过多容易引起地暖管的扰动,从而形成空鼓引起地暖开裂。
地暖填充层厚度宜为至少超过地暖管外径20 mm,保护层过薄,因填充层在凝固和硬化的时间变化中,会产生横向的拉伸力,如果填充层过薄,很容易使地面龟裂。
地暖地面的收面至少分两次成型,第一遍在混凝土浇筑完立即收面,找平,第二遍在混凝土初凝过程中,由于初凝前水分的散失和第一遍收面不均匀等原因,裂缝即将发展,而第二遍收面有效地防止了此类情况的发生。
4)地暖地面伸缩缝的设置
一般地面面积超过30㎡或边长超过6m时,应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小于8mm,伸缩缝应从绝热层的上边缘做到填充层的下边缘。伸缩缝应与边界保温条交圈完整,且伸缩缝和边界保温条材质应为蠕变性强,吸水率低的EVA。
南向房间面积超过20㎡或进深大于4m的敞开过厅房间中部增设膨胀缝。在阳光照射下,房间地面温度不一也容易引起温度裂缝。
现场施工过程中地暖伸缩缝设置还要视现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不能盲目的总是以30㎡或边长是否超过6m确定。当地面形状比较规则时,宜按面积或边长划分,当地面形状有较大变化时,在变化处必须设置伸缩缝,否则由于相邻两处填充层在凝固和硬化的时间变化中拉伸力的方向不同形成裂缝,而且形状突变时容易形成应力集中,使填充层更容易开裂。
5)填充层混凝土的保护和养护
应分3遍压光成型,24h后洒水养护,保持湿润状态不少于7d,混凝土强度未达标之前上人操作要铺设垫板。
系统加热前,必须保证填充层混凝土不少于21天的养护期,并且在养护期间,温度不得低于5℃,湿度不小于40%,并且应对地面采取保护措施,不得在地面上加以重载、高温物体。
施工完毕后,不准现场工作人员穿带钉或铁掌的鞋进入,填充层施工时地暖管必须保压。
6)抗裂网片的设置
回填层中设置防裂镀锌网(硅晶网)并断开,以解除外部约束力。不规则的内部应力被分散和削弱之后,就不会出现起拱变形,由裂缝产生的横向和竖向变形量亦将大大降低,使变形结果不足以形成对装修层和地盘管系统本身的破坏。
另外地暖施工最好找有类似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问题的发生。
二、总结
首先说明地暖回填后地面有些许小裂痕正常,不用惊慌。如果已经是裂缝,那需要用修补材料修补,不影响后面使用。
问题严重的是地面不平引起的空鼓,未设置伸缩缝,还有就是材料配比严重错误。这三种后期地暖使用是受影响的。空鼓和未设置伸缩缝会牵连后面的地表装饰材料(地板、地砖、大理石等)。
作者:POLYGON朴勒
来源: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