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泉净水器厂家电话(乡水泉净水器厂家的电话)

金线泉净水器厂家电话(乡水泉净水器厂家的电话)

首页家电维修净水器更新时间:2022-03-29 04:50:14

做線(做线),◆打聽消息,充當耳目。○《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他原是賊頭[趙大]一路做線的,老爺的弓弦必是他昨晚弄壞了。”

走線(走线),◆1.牽線。○[宋][吳自牧]《夢粱錄‧百戲伎藝》:“如懸線傀儡者,起於[陳平]六奇解圍故事的。今有金線[盧大夫]、[陳中喜]等,弄得如真無二,兼之走線者尤佳。”◆2.形容縫製敏捷。○《水滸傳》第四一回:“做得第一手裁縫,端的是飛針走線。”◆3.脫線。○《醒世恒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那一條縫略有些走線。”◆4.猶言走門路。○《歧路燈》第六五回:“早有刑房掌稿案的[邢敏行]打算[譚紹聞]這宗肥鈔,使人向[王象藎]說署中走線的話。”◆5.指暗中通風報信者。○[沙汀]《航線》:“聽說是[上海]有走線,要不怎麼會知道呢?”◆6.煙火的一種。○[宋][周密]《武林舊事‧西湖游幸》:“煙火:起輪、走線、流星、水爆、風箏,不可指數。”○[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餘‧偏安佚豫》:“爆仗、起輪、走線之戲,多設於此。”

總路線(总路线),◆通常指國家、政黨在一定歷史時期制定的指導各方面工作的基本准則。是制定和指導各項具體工作路線和政策的依據,各項具體工作路線和政策受總路線的制約並為它服務。

專線(专线),◆某些部門專用的交通線路或通訊線路。如:軍用專線;礦山的鐵路專線。

主線(主线),◆1.圖畫中描寫物體必要的基本線,稱為“主線”;其用作補助或描寫小部分的線,稱為副線。主線可以單獨表現某種物體,而副線不能獨立。◆2.指文藝作品或文章的主要脈絡。○[胡采]《序<在和平的日子裏>》五:“如果能扣緊這一條矛盾沖突的主線來加強描寫,就……有助於[梁建]這個人物思想性格的矛盾發展。”

重樓金線(重楼金线),◆1.花名。○[明][陶宗儀]《元氏掖庭記》:“重樓金線,花名也,出[長白山],花心抽絲如金,長至四五尺,每尺寸縛結如樓形,山中人取以織之成幅。”◆2.藥草名。又名蚤休、重臺。○[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蚤休》:“重樓金線處處有之,生於深山陰濕之地。”

中線(中线),◆1.又稱中心線。位置居中的線。○《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等小侄兒過去安盤子,拉了中線,看了再定規罷。”◆2.三角形的一頂點與對邊中點的連線。◆3.把球場劃分為兩個相等場區的線。

直線(直线),◆直的線條。對曲線而言。○[洪深]《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三:“曲線與直線比並在一起,直線見得是剛性的,曲線是柔性的。”

陣線(阵线),◆戰線。多用於比喻。○[丁玲]《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公所門前連續響了兩聲槍聲,擁進許多巡捕來,於是群眾的陣線,開始動搖和紛亂,有許多叫‘打’的聲音,一些激昂的、抖顫的音波在空中響着。”○[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一:“另一方面是加強了防共陣線--在前是兩位副部長對一位秘書長……現在是一位副部長對一位副部長加秘書長。”

戰線(战线),◆1.敵對雙方軍隊交戰時的接觸線。○[茅盾]《右第二章》三:“東洋兵勢頭凶,這一道戰線守不住了。”○[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前進吧,祖國!》:“祖國呵,在炮火瀰天的戰線上,人人都在想着你,人人都在聽着你。”◆2.比喻其他工作領域。○[毛澤東]《元旦祝詞》:“祝我們在經濟和財政戰線上的勝利!祝我們在文化和教育戰線上的勝利!”[老舍]《女店員》第一幕:“咱們是三個好姑娘,到商業戰線上大戰一場。”

賊線(贼线),◆充當賊人內線的奸細。○[清]蔣良騏《東華錄‧順治九年》:“[潘文學]自充馬販,潛通賊線,挑聚臕健馬騾,接濟遠近盜賊。”

玉線(玉线),◆仙人用玉搓成的線。○[唐][曹唐]《小游仙詩》之九六:“蛟絲玉線難裁割,須借玉妃金剪刀。”○[金][王哲]《臨江仙》詞:“四象同房搓玉線,一穿透過金丹。”

雨線(雨线),◆1.[宋][劉過]《謁金門》詞:“雨線垂垂晴又落。輕煙籠翠箔。”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三章八:“他倆不言不語,只是通過千萬條雨線,望着工地無數紅火球似的電燈,望着腳下江水滾滾翻騰。”◆2.看上去如線狀的雨。○[宋][劉過]《謁金門》詞:“雨線垂垂晴又落。輕煙籠翠箔。”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三章八:“他倆不言不語,只是通過千萬條雨線,望着工地無數紅火球似的電燈,望着腳下江水滾滾翻騰。”

有線電話(有线电话),◆靠導線傳送的電話,在通話的兩地之間有導線連接。

有線電報(有线电报),◆靠導線傳送信號的電報,在發報和收報裝置之間有導線連接。

引線(引线),◆1.[唐][韓愈]《贈侯喜》詩:“舉竿引線忽有得,一寸纔分鱗與鬐。”◆2.拉線。○[唐][韓愈]《贈侯喜》詩:“舉竿引線忽有得,一寸纔分鱗與鬐。”◆3.介紹;拉攏。○[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胡四姐》:“婢子負心,傾意新郎,不憶引線人矣。”○[大中華國民]《陰謀之鱗爪》:“[章]更嗾[陸宗輿]、[曹汝霖]、[張弧]三人出面,己則從中引線。”◆4.內線,指告密及引路捕人者。○[曹亞伯]《武昌革命真史‧黃克強長沙革命之失敗》:“[龐鴻昌]極頑固兇殘,即購一會黨作引線,捕一與[黃克強]有關係之會黨,酷刑拷打逼供。”◆5.猶先導。○[魯迅]《熱風‧隨感錄六十二》:“不平還是改造的引線,但必須先改造了自己。”◆6.引火線,導火線。○[清][薛福成]《威毅伯攻克金陵》:“口門留一穴,以粗竹數丈,為引線貫入穴中,竹內用大布數匹,包火藥實之。”○[巴金]《家》十五:“一筒花炮燃完了,又有人去點燃第二筒花炮的引線。”◆7.比喻直接引起事變的事件。○[沙汀]《防空》:“大家都肯定[中日]戰事一定會爆發的,很可能[蘆溝橋]事件就是引線。”◆8.指鐵路或公路連接橋梁的一段線路。◆9.方言。縫衣針的別稱。

引火線(引火线),◆在確定的時間內,引爆炸彈、炸藥包等的易燃繩線。也稱導火線。

一線之路(一线之路),◆謂一條活路。○[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六:“若權姦之去,則正當洗腸滌胃。若借[溫太真]之事,為小人開一線之路;借[範堯夫]之言,為君子憂後來之禍,則失之矣。”◆补证条目■谓一条活路。○明袁宏道《乞改稿四》:“抑欲全職名節,爲後日留一線之路耶?”

一線天(一线天),◆1.一線天空。◆2.洞窟中或兩崖之間僅可見一縷天光者。如[浙江][金華][北山]、[雁蕩山][合掌峰],[杭州][西湖][飛來峰]等處皆有,且甚著名。○[宋][方鳳]《金華游錄》:“有天池深廣,四畔峻壁不可下;池之裏有崖如兩扉,而啟其一;極黑暗中遠望,石扉啟處,天光下燭。蓋洞天漏明,而人莫知其處,名‘一線天’。”○[清][梁章鉅]《游雁蕩日記》:“[靈峰洞]以中有[應真]像,故稱為羅漢洞。洞口兩石相依,為‘一線天’。”○[清][沈復]《浮生六記‧浪游記快》:“余兩人從石罅中入,名‘一線天’,循級盤旋,直造其巔。”

一線(一线),◆1.[唐][杜甫]《至日遣興》詩之一:“何人錯憶窮愁日,愁日愁隨一線長。”○[宋][蘇軾]《司馬溫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終朝,而一線之溜可以潦石者,一與不一故也。”○[元][薩都剌]《鸚鵡曲》:“覺來粉汗濕香臉,一線新紅枕痕淺。”○[明][唐寅]《曉起圖》詩:“曉鴉無數盤旋處,綠樹枝頭一線紅。”○[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詞:“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2.一根線,亦形容細長如線。○[唐][杜甫]《至日遣興》詩之一:“何人錯憶窮愁日,愁日愁隨一線長。”○[宋][蘇軾]《司馬溫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終朝,而一線之溜可以潦石者,一與不一故也。”○[元][薩都剌]《鸚鵡曲》:“覺來粉汗濕香臉,一線新紅枕痕淺。”○[明][唐寅]《曉起圖》詩:“曉鴉無數盤旋處,綠樹枝頭一線紅。”○[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詞:“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3.比喻相承或相關事物之間的脈絡。○《東周列國志》第六一回:“[尹公佗]學射於[庾公差],[公差]又學射於[公孫丁],三人是一線傳授。”○《續資治通鑒‧宋理宗紹定四年》:“毋並進君子小人以為色荒,毋兼容邪說正論以為皇極,以培養國家一線之脈,以救生民一旦之命。”○[清][宋潛虛]《徐節婦傳》:“彼公侯將相跨州連郡,曾未有一如[徐]氏婦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線之緒,而使之復興,豈不悲哉!”[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其學界為螺線形,雖千變萬化,殆皆一線所引也。”◆4.形容極其細微。○[金][元好問]《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誤半生。”○[清][曹寅]《重題晚研跋後兼傷懷南洲》詩之三:“酒邊花外打乖人,劫後剛回一線春。”○[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三節:“若是乎兩[漢]之以著述鳴者,惟[江都][龍門]二子,獨有心得,為學界放一線光明而已。”○[艾蕪]《人生哲學的一課》:“這是一線生機,我記好街名廠名就去了。”◆5.第一線。指作戰的最前線,亦指從事實際工作的基層。◆补证条目■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朱子语类》卷一二〇:“諸生説書畢,先生曰:‘諸公看道理,尋得一線子路脈著了。’”

一絲半線,◆见“一絲半縷”。

藥線,◆即导火线。用以引爆火药、爆竹等的引线。常以比喻引起事端爆发的起因、由头。也叫药捻。○《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却説小張閒等從提刑院打出來,走在路上,各人省恐,更不量今日受這塲虧,那裡藥線,互相埋怨。”○《醒世姻缘传》第三七回:“若教他身子親近的都是些好人,眼耳聞見的都是些好話,即是那火炮一樣,你没有人去點他的藥線,他那一肚子的火藥也畢竟響不出來。”

眼線(眼线),◆1.[清][黃軒祖]《游梁瑣記‧王天沖》:“其贓金纍纍,經其眼線,無獲免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二回:“在我病的時候,忽然來了個眼線,報說有一宗私貨明日過關。”○[楊朔]《大旗》:“[盛光斗]等人特別小心,只拉可靠的農民加入,防備混進敵人的眼線,反倒壞事。”◆2.暗中偵察情況、及時回報或作嚮導的人。○[清][黃軒祖]《游梁瑣記‧王天沖》:“其贓金纍纍,經其眼線,無獲免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二回:“在我病的時候,忽然來了個眼線,報說有一宗私貨明日過關。”○[楊朔]《大旗》:“[盛光斗]等人特別小心,只拉可靠的農民加入,防備混進敵人的眼線,反倒壞事。”◆3.目光;視線。○[王西彥]《古屋》第一部八:“窗外的濃霧還沒有消散,我依然把眼線移向那灰蒙蒙的一片。”○[王西彥]《古屋》第二部八:“我收回眼線,環視前後左右的墻壁。”

煙線(烟线),◆猶煙縷。○《西游補》第十六回:“﹝[孫行者]﹞急忙跳在空中,看見那邊有箇桃花畔,一條煙線從樹林中隱隱透起。”參見“煙縷”。◆补证条目■亦作“烟線”。犹烟缕。○梁实秋《寂寞》:“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

雪線(雪线),◆終年積雪區域的界線。它的高度一般隨緯度的增高而降低。赤道附近,雪線約高五千米。兩極地區,雪線就是地平線。○[陳毅]《崑侖山頌》詩:“目極雪線連天際,望中牛馬漫逡巡。”○[碧野]《天山景物記》:“超越[天山]雪線以上,就可以看見青凜凜的雪的寒光中挺立着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蓮。”○[華山]《山中海路》二:“冰川沖積成的亂石堆,橫在雪線底下。”

香線(香线),◆即線香。燃之以計時。○[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家書一》:“每日用一香線工夫為此,餘則不爾責也。”

線子(线子),◆1.方言。棉花紡成的紗。○[柳青]《種穀記》一:“媳婦搖她的紡車,婆婆坐在炕沿上,用木棍子纏線子。”○[束為]《第一次收獲》:“二流子[小毛]偷了老婆的線子,戴上紙帽帽游了街。”◆2.猶眼線。○[郭沫若]《海濤集‧流沙》四:“我們碰着兩個人,一個個子很魁梧,一個很矮小,看情形,他們定是線子,我便把他截住了。”

線形動物(线形动物),◆又稱圓形動物。無脊椎動物的一門,身體的形狀像線或圓筒,兩端略尖,不分環節,表面有皮,體內有消化管,大多數雌雄異體。自由生活或寄生;前者如醋線蟲,後者如鉤蟲、蛔蟲等。

線形(线形),◆1.指各種線條的不同形狀。○[朱光潛]《文藝心理學‧美感經驗的分析》:“在藝術家的心目中,這個世界是許多顏色、許多線形和許多聲音所縱橫組合而成的形象。”○[朱光潛]《文藝心理學‧美感經驗的分析》:“發生快感的線形就是美的,發生不快感的線形就是醜的。”◆2.也稱條形。植物葉片的一種形狀。這種形狀的葉子狹而長,兩側近於平行,如蜈蚣草的葉子。

線香(线香),◆1.用香料末製成的細長如線的香。○[明][葉盛]《水東日記‧于節庵遺事》:“手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老殘游記》第六回:“于是站起來,桌上摸了個半截線香,把燈撥了撥。”○[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十章:“在墳堆前,[阿興]點着兩支素燭和三根線香,插在墳前。”◆2.可供藥用的線香多用白芷、芎藭、兜婁香末之類為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劑,以唧筩笮成。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線香》。

線頭(线头),◆1.線的一端。如:她熟練地把線頭穿進了針眼。◆2.喻事之端倪。○《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姑娘這句話,更被那位假[尹先生]切着線頭兒了。”◆3.指用剩的短線。○《紅樓夢》第三五回:“愛惜起東西來,連個線頭兒都是好的。”

線條(线条),◆1.繪畫時勾勒輪廓的線,有曲線、直線、折線,有粗線、細線,統稱“線條”。○[阿英]《<察哈爾窗花>敘記》:“他特別刻意雕琢的,是人物的姿態和性格,在線條的組織上注意透光,並溶合[中國]傳統的人物畫技法。”○[韓北屏]《古城廢墟‧帝王墳》:“僥幸保留下來的片斷彩繪,色彩鮮艷,構圖美妙,線條熟練。”◆2.指人體或工藝品輪廓的曲度。○[胡也頻]《光明在我們的前面》一:“她穿的是一件在[北京]才時興的旗袍,剪裁得特別仄小,差不多是裱在身上,露出了全部的線條。”○[吳煙痕]《黃河上的巨人》:“[張志強]腳踩危崖,頭頂青雲,袒露着寬闊的胸脯,滿身的肌肉突起,線條分明。”

線索(线索),◆1.線繩之類的泛稱。○《水滸傳》第二四回:“﹝[王婆]﹞買了些線索,安排了些茶水,在家裏等候。”○[清][周亮工]《與何次德書》:“弟幼時見傀儡戲,二尺許長線索,累累任人提弄。”○[阿英]《關於北京<燕九竹枝詞>》:“[孔尚任]還有一首專詠他們放風箏的詩:‘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2.頭緒;門路。○《朱子語類》卷七五:“又曰事事都有箇端緒可尋。又曰有路脈線索在裏面。”○[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公孫夏》:“[異史氏]曰:‘嗟乎!市儈固不足南面哉!冥中既有線索,恐夫子馬蹤所不及到,作威福者,正不勝誅耳。’”[瞿秋白]《亂彈‧新英雄》:“因為幹這一類的把戲,先要有點兒流氓的線索和手段。”○[陳登科]《風雷》第一部第二五章:“還有好多線索沒有搞清楚,所以暫時放一下。”◆3.消息;情報。○[明][劉若愚]《酌中志‧外廷線索紀略》:“初贊[崔呈秀]傳遞線索者,[許秉彝]也。”○《清文獻通考‧刑一》:“﹝[順治]﹞十三年……嚴商民下海交易之禁,奉諭:海逆未勦,必有姦民暗通線索,資以糧物。”○《玉嬌梨》第三回:“[楊老先生]他官雖臺中,卻與[石都督]最厚,又與國戚[汪全]交好,內中線索甚靈。”○[葉君健]《火花》二:“他和[吳春茂]都摸不着頭腦,連[馬老三]也提供不出一點線索。”◆4.脈絡;條理。○[清][惠棟]《九曜齋筆記》卷二:“《史記》長篇之妙,千百言如一句,由來線索在手,舉重若輕也。”○[馮雪峰]《上饒集中營‧關於主題》:“為了展開以上的主題,故事的線索着重在同志們團結起來反抗敵人的鬥爭。”○[丁玲]《杜晚香》:“於是她決定重新起草,自己去想,理出線索,用自己理解的字詞,說自己的心裏話。”◆5.猶眼線。○[明][李中馥]《原李耳載‧袁公始末》:“[吳公]訪知為按院線索者,刑廳[陽曲]也。”○[明][劉若愚]《酌中志‧黑頭爰立紀略(附)》:“[馮]先使私人[田景新]嗾[吳]曰:‘內意薄[丁]矣,可亟參之。’又布線索于逆[賢]云。”參見“眼線”。

線民(网民),◆做眼線的百姓。○[清]林則徐《焚剿夷船擒獲漢奸摺》:“隨經[關天培]委令副將[李賢]……等,密授機宜,相度形勢,分帶兵勇四百餘名,暗伏島澳,並多雇素諳夷語線民,假裝濟夷辦艇,作為內應。”○[范文瀾]《中國近代史》第一章第六節:“水上有水勇、但民、漁戶、引水及‘素諳夷語線民’。”

線路(线路),◆1.細小狹窄的道路。○[宋][蘇軾]《湯村開運鹽河雨中督役》詩:“線路不容足,又與牛羊爭。”◆2.門路;途徑。○[明][孟子若]《英雄成敗》第二摺:“俺卻覓個線路,拜他做了乾爺,不次召入,陞做禮部侍郎、平章政事。”○[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第六章四》:“《章句》為初學者陷溺已深,尋不著誠意線路,開此一法門,且教他有入處。”◆3.電流、運動物體等所經過的路線。○[鄭觀應]《盛世危言‧火器》:“新砲膛加長,用藥加重,若仍用黑藥必逾砲質所受漲力之量,非惟來復線路易蝕,且防炸裂之虞。”○[楊朔]《鴨綠江南北》:“他們夜夜在敵人的轟炸下搶修線路維持行車。”○[邵燕祥]《我們架設了這條超高壓電線》詩:“正是我們這條線路,使燦爛的燈火更加燦爛。”

線腳(线脚),◆針腳。謂針線縫物之跡。○[元][關漢卿]《四春園》第一摺:“這雙鞋兒是罷親的鞋兒,着[慶安]碴斷線腳兒,便罷了這門親事也。”○[元][童童學士]《新水令‧念遠》套曲:“繡雙飛線腳差,描並宿筆尖怕,牡丹亭閑卻秋千架,好春光誰共耍!”[陳衍]《元詩紀事‧劉氏》:“剪聲自覺和腸斷,線腳那能抵淚多。”

線雞(线鸡),◆閹雞。指閹割雞或閹割過的雞。○[宋][戴復古]《訪許介之途中即景》詩:“區別鄰家鴨,群分各線雞。”○[元][湯式]《慶東原‧田家樂》曲之一:“線雞長膘,綿羊下羔,絲繭成繰。”

線畫(线画),◆用線條描寫而成的繪畫。○[魯迅]《書信集‧致李樺》:“[唐]人線畫,流動如生。”○[魯迅]《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采用”》:“在[唐],可取佛畫的燦爛,線畫的空實和明快。”

線符(线符),◆舊俗端午日以五彩線篆符置戶牖帳屏之間,以辟邪崇,其符稱“線符”。○[宋][高承]《事物紀原‧歲時風俗‧線符》:“[漢]五月五日,以五色印為門戶飾,《續漢書》所謂桃印者也。○[劉昭]曰:‘桃印本[漢]制,今世端午以五綵線篆符以相問遺,亦以置戶牖帳屏之間,蓋本於[漢]桃印之制。’”

線兒(线儿),◆猶眼線。○[浩然]《機靈鬼》:“我不信,一個小孩子,怎麼會管這麼大的事兒呢?不是調皮鬧着玩,就是騙子派出的‘線兒’!”參見“眼線”。

線道(线道),◆1.棋盤上的線。○[宋][張儗]《棋經》:“局之線道謂之枰,線道之間謂之罫。”罫,棋盤上的方格。2.江湖上黑話。肉的隱語。○《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這漢與行院無情,一身線道,堪作你家行貨使用。”

線春(线春),◆絲織物名。用蠶絲織成,在平紋上起幾何形的花紋。織物堅韌厚實,花紋淳樸,多經練、染、整理成單色,適宜做春季衣料,故名。○[浙江][杭州]所產的線春最有名。○[曹禺]《北京人》第三幕:“他穿着藏青線春的絲棉袍子,上面罩件黑呢馬褂。”

線車(线车),◆一種收線放線用的簡單機械。中有軸,可旋轉繞線。○[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郭忠恕》:“首圖一丱角小童,持線車,紙窮處作風鳶,中引一線,長數丈。”

線材(线材),◆斷面周長很小,可以捲起來的金屬材料。如鉛絲等。

線板兒(线板儿),◆作針黹時纏線用的板。○《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張姑娘]從口袋裏拿出來,卻是一個針扎兒裝着針,一個線板兒繞着線。”

五色線(五色线),◆1.古代補袞用五色線。因用以喻臣下規諫皇帝的文辭。○[唐][杜牧]《郡齋獨酌》詩:“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2.比喻文章華美。○[明][文彭]《博士詩集》下:“詞場十度游,終迷五色線。”

無線電話(无线电话),◆1.利用無線電波傳送的電話。通話兩方各有一套無線電收發設備。◆2.指無線電收音機。○[葉聖陶]《逃難》:“今天我到隔壁[王家]去聽無線電話。有一家眼鏡公司在那裏報告,說無論平光的、近視的、老花的眼鏡,只要一塊多錢。”

無線電傳真(无线电传真),◆指利用無線電波發送的傳真電報和圖像。

無線電(无线电),◆1.用電波振蕩在空氣中傳送信號的技術設備。因不用導線傳送,故稱無線電。現在通訊、廣播、電視等方面都應用這種技術。○[柳青]《銅墻鐵壁》第十六章:“那是[南京]的無線電廣播,上上下下的敵人議論成一片。”◆2.無線電收音機的通稱。

無絲有線(无丝有线),◆謂雖無私情,仍有嫌疑。絲為“私”的諧音,線指線索。○《醒世恒言‧佛印師四調琴娘》:“娘子可速回。倘有外人見之,無絲有線,吾之清德一旦休矣。”○《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你我是個孤男寡女,往來行走,必惹外人談議,總然彼此清白,誰人肯信?可不是無絲有線?”

外線(外线),◆1.處於對敵包圍形勢的作戰線。○[毛澤東]《論持久戰‧犬牙交錯的戰爭》:“抗日戰爭是整個處於內線作戰的地位的;但是主力軍和游擊隊的關係,則是主力軍在內線,游擊隊在外線,形成夾攻敵人的奇觀。”◆2.在安有電話分機的地方稱對外通話的線路。

統一戰線(统一战线),◆幾個階級或幾個政黨為了共同的目的而結成的聯盟。如: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國際統一戰線等。亦省稱“統戰”。

通線(通线),◆暗通線索,透露消息。○《萬花樓》第四八回:“方纔說至[寇宮女]通線來救,我尚未說明。”

鐵線(铁线),◆細鐵絲。舊題[唐][郭橐駝]《種樹書‧果》:“林禽蛀,以鐵線尋竅內鑽刺,用百部末桫、木釘塞之。”○[明][沈榜]《宛署雜記‧經費上》:“鐵線四十二斤,每斤銀四分五厘。”

天線(天线),◆用來發射或接收無線電波的裝置。

死亡線(死亡线),◆死亡的邊緣。○[葉紫]《豐收》:“後來,壟上的饑民都走到死亡線上了。”○《人民日報》1970.3.4:“﹝他們﹞從死亡線上挽救了不少階級兄弟的生命。”

絲線(丝线),◆以絲紡成的線。○[唐][王建]《織錦曲》:“回花側葉與人別,唯恐秋天絲線乾。”○[唐][元稹]《雉媒》詩:“剪刀摧六翮,絲線縫雙目。”○[曹禺]《雷雨》第二幕:“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個燒破的窟窿,後來用絲線繡成一朵梅花補上的?”

絲來線去(丝来线去),◆1.形容工藝細緻精密。○[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三:“[洛州][昭成佛寺]有[安樂公主]造百寶香爐,高三尺,開四門,絳橋勾欄,花草、飛禽、走獸,諸天妓樂,麒麟、鸞鳳、白鶴、飛仙,絲來線去,鬼出神入,隱起鈒鏤,窈窕便娟。”◆2.謂牽扯糾纏。○《朱子語類》卷三四:“但[顏子]得聖人說一句,直是傾腸倒肚便都了,更無許多廉纖纏擾,絲來線去。”

水線(水线),◆船殼外面與水平面的接觸線。

水平線(水平线),◆1.向水平方向望去,天和水面交界的線。○[廬隱]《海濱故人》一:“那火盆般的太陽已到了水平線上,一霎眼那太陽已獅子滾繡球般,打個轉身沉向海底去了。”○[郁達夫]《采石磯》七:“站在[三臺閣]上,在數水平線上的來帆,或散在[牛渚磯]頭。”◆2.泛指水平面上的直線以及和水平面平行的直線。◆3.指某方面所達到的高度。○[瞿秋白]《亂彈‧普洛大眾文藝的現實問題》:“站到群眾的程度上去,同着群眾一塊兒提高藝術的水平線。”徐興業《金甌缺》第八章:“[師師]、[劉錡]、[馬擴]三人雖然有不同的社會出身和生活經歷,他們的人生哲學處在相接近的水平線上,他們的愛憎基本一致。”

手線(手线),◆慈母為子女縫衣的線。借指母愛。語本[唐][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金][元好問]《祖唐臣母輓章》詩:“肩輿燕喜今無復,手線留殘恨更多。”

視線(视线),◆用眼睛看東西時,眼睛和物體之間的假想直線。○《九尾龜》第三回:“那班檯上倌人,聽得有點‘滿堂紅’的客人,未免眾人的視線,都聚在[秋谷]一人身上。”○《黃繡球》第十回:“那些女學生的視線,一齊射在他身上。”○[巴金]《寒夜》十四:“這所樓房比它四近的房屋都高,並沒有墻壁和屋頂遮住窗內的視線。”

生死線(生死线),◆猶言死亡的邊緣。京劇《智取威虎山》第四場:“[楊子榮]有條件把這副擔子挑,他出身雇農本質好,從小在生死線上受煎熬。”

生命線(生命线),◆1.比喻維持生存和發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周恩來]《目前抗戰危機與堅持華北抗戰的任務》:“政治工作制度必須建立,而且要成為軍隊的生命線來鞏固部隊。”○[毛澤東]《<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按語二》:“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2.指對生存的希望。○[馮德英]《苦菜花》第十二章:“在自己預先知道他們要以流氓、漢奸治罪時,就顫栗起來,畏縮起來!生命線又在他們心上抽緊了,他們立刻駭然失措地把它死死抓住。”

沙線(沙线),◆地圖上表明航道上暗灘的虛線。因亦指航線上的暗灘。○[清][薛福成]《代李伯相致徐部郎唐觀察朱觀察書》:“所用柁水人等更屬駑下,并沙線暗礁,亦不諦認,一味省錢,經營日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八回:“有一位管帶,也不知道他是甚麼出身,莫說風濤沙線一些不懂,只怕連東西南北他還沒有分得清楚呢。”○[梁啟超]《變法通議‧學校總論》:“今之深諳海戰,能任水弁者,幾何人矣!久歷風濤,熟悉沙線,堪勝船主大副二副者,幾何人矣!”

散兵線(散兵线),◆軍事用語。謂將士兵分開為橫線的戰鬥隊形。○[郭沫若]《北伐途次》十二:“在鐵路沿線上的左翼軍采取了散兵線要開始進攻了。”○[郭沫若]《海濤集‧流沙》:“大家也就以散兵線的形勢往前進。”

三線(三线),◆1.我國根據國防需要,把地區劃分為一線、二線、三線。三線在後方,為支援前線的戰略基地。○[鄧小平]《關於國防工業企業的整頓》:“還有在山區的三線工廠,那裏的商業工作也要改進。”○[白樺]《我歌唱如期歸來的秋天》詩:“根據輕重緩急,布置了一線、二線、三線。”◆2.現多把領導幹部因年齡或健康關係離職稱為“退居三線”。○《人民日報》1983.12.15:“出席這次報告會的,除了部分在京的中顧委委員外,還有其他一些退居二線三線的老幹部,共100多人。”

三八線(三八线),◆1.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盟國協議以[朝鮮]國土上北緯38°線作為[蘇][美]兩國對[日]軍事行動和受降範圍的暫時分界線,[日本]投降後就成為[南朝鮮]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臨時分界線,通稱“三八線”。○[毛澤東]《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和今後的任務》:“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偉大的,是有很重要意義的。第一,和[朝鮮]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線,守住了三八線。”◆2.指一般分界線。○[胡廷楣]《小小戲臺》:“記得我們班上有個淘氣的男生,分男女生,分得最厲害了。除了桌上天天要劃三八線之外,出去春游什麼的從來不和女生拉手。”

人行橫道線(人行横道线),◆供行人穿越馬路的標志線。在馬路上標出“人行橫道線”是為了使交通有序並保障行人安全。

熱線(热线),◆1.指紅外線。○[郭沫若]《人文界的日蝕》:“日蝕是不可直視的,太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雖然被月影遮蔽了,但它的熱線仍然強烈。”◆2.為了便於即時聯繫而經常准備着的直接連通的電話或電報線路。通常用於國家首腦之間或高級軍事指揮機關之間。○《新華月報》1964年第3期:“他們想通過幾個國家首腦之間的私用的‘熱線’來解決世界上的一切問題。”

全線(全线),◆1.整個戰線。○[魯迅]《南腔北調集‧論“赴難”和“逃難”》:“去年十九路軍的某某英雄怎樣殺敵,大家說得眉飛色舞,因此忘卻了全線退出一百里的大事情。”○[茅盾]《子夜》十九:“[吳蓀甫]他們已把努力搜刮來的‘預備資金’掃數開到‘前線’,是展開了全線的猛攻。”◆2.整個線路。常指鐵路。如:成昆鐵路已全線通車。

曲線美(曲线美),◆美學上以曲線比直線柔和,而且富於變化,因稱人們對於曲線所產生的美感為曲線美。自然界中因人體能包羅一切美的曲線,故為曲線美的代表。○[魯迅]《花邊文學‧“小童擋駕”》:“近五六年來的外國電影,是先給我們看了一通洋俠客的勇敢,於是而野蠻人的陋劣,又於是而洋小姐的曲線美。”○[葉聖陶]《線下‧一個青年》:“兩肩略微聳起,更顯出圓婉的曲線美。”

曲線(曲线),◆1.動點運動時,方向連續變化所成的線。◆2.謂彎曲的波狀線。特指人體的線條。○[茅盾]《鍛煉》十二:“如果不免也還有可供指摘之處,這便是她身上穿的也是絲質的晨衣,色彩姣艷,而且把渾身的曲線都顯露出來。”

青線(青线),◆喻指植物的藤蔓。○[元][郝經]《葡萄》詩:“瘦骨紫節舒,龍頭青線控。蟠蟠上疏籬,蒨蒨將遠縱。”

前線(前线),◆1.作戰時雙方軍隊接近的地帶。與“後方”相對。○[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三:“卡車載宣傳品上了前線,回車便把各地可做慰勞用的物資采辦回來。”○[茅盾]《右第二章》三:“‘你老家裏還有什麼?’忽然一個從前線調下來休息的兵,一面啃着大餅,一面走過來問了。”◆2.泛指第一線。○[郭小川]《縣委書記的浪漫主義》詩:“後天正月初三,千軍萬馬要開上修水庫的前線。”

內線(内线),◆1.布置在對方內部探聽消息或進行其他活動的人。○《官場現形記》第三六回:“自此[唐二亂子]有此內線,只要不惜銀錢,差使自然唾手可得。”○[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隨筆三則》:“他們人地兩熟,又有內線,自然是得天獨厚。”◆2.指在對方內部探聽消息或進行其他活動。○[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十一:“[田支隊]不放人,回了個公函庇護他們說,這些人是他們派到城裏維持會裏作內線工作的。”○[李英儒]《野火春風鬥古城》第五章二:“[銀環]本來想問誰是她的兒子,忽然想起剛才人家說是搞地下工作的,遵照內線工作的紀律,話到嘴邊又咽下去了。”◆3.指內部關係、門道。○[老舍]《四世同堂》七:“她覺得這條路子比[曉荷]的有更多的把握,因為她既自信自己的本領,又知道運動官職地位是須走內線的。”◆4.處在敵方包圍形勢下的作戰線。○[毛澤東]《論持久戰》五二:“內線和外線--抗[日]戰爭是整個處於內線作戰的地位的;但是主力軍和游擊隊的關係,則是主力軍在內線,游擊隊在外線,形成夾攻敵人的奇觀。”◆5.一個單位內的電話總機所控制的、只供內部用的線路。

墨線(墨线),◆1.裝在墨斗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線繩。亦指用墨線打出來的直線。○[朱心]《魚抬梁‧土堆亭》:“聽說從前他在木料上彈線的時候,老找他娘拉着墨線的另一頭,再把墨線彈在木料上。”◆2.用以量長度的線。線,也寫作“線”。○[清][昭槤]《嘯亭雜錄‧線量美人》:“故預製墨線,合其度者方為收用,時謂之線量美人云。”

毛線(毛线),◆通常指用羊毛紡成的線,也指用羊毛和人造毛混合紡成的線或用人造毛紡成的線。

路線(路线),◆1.從一地到另一地所經過的道路。○[郁達夫]《出奔》:“果然,這樣茫然地想着走着,她把回家去的路線都走錯了。”○[洪深]《青龍潭》第一幕:“這不是縣長的主意,這是全省公路局早已測量好的路線。”○[郭澄清]《大刀記》開篇十五:“[永生]一家拐彎兒抹角走了一陣,終於按照那人指給的路線找到了‘福聚旅館’。”◆2.完成某種工作所遵循的途徑。○[趙樹理]《登記》:“[燕燕]到了[小晚]家,也走的是婦女路線,先和[小晚]他娘接頭。”○[劉波泳]《秦川兒女》第二部第三一章:“他的行動路線,就是[周二土]原來計劃好的路線。”◆3.思想上、政治上所遵循的根本途徑。

流水線(流水线),◆指按流水作業的特點而組成的生產程序。○[北橋]《我怎能不歌唱》:“流水線像一條湍湍的江河,每一個工件像翻滾着的浪花,閃着五彩的光輝,從第一道工序滾滾流下。”○《人民文學》1979年第2期:“每秒運算幾十萬次的高速電子計算機,准確無誤地操縱着流水線的幾千個動作。”

領線(领线),◆掌握線鉈。建房砌墻時,先由技術熟練的人用線劃定屋角的垂直點和墻壁的水平面,以保證豎直橫平。○[向春]《煤城怒火》第二章四:“[吳興福]領線,其他人搬石、和泥、整梁椽。七手八腳,四間三角形的小草房蓋成了。”

來復線(来复线),◆槍炮膛內的螺旋形凹凸線。它能使射出的彈頭旋轉前進,以增加射程、命中率和穿透力。○[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我們的平射炮》:“要使炮彈能夠打出去,炮筒內壁必須刻出一種凸凹的斜線,就是平常說的來復線。”○[郭小川]《我與槍》詩:“我槍來復線像白色小蛇,我槍懷着耀眼的胸膛。”

經線(经线),◆1.編織品或織布機上的縱線。◆2.地球表面假設連接南北兩極而和赤道垂直的線。又名“子午線”。參見“經度”。

金線泉(金线泉),◆在[山東省][濟南市]西門外[趵突泉公園]內。泉水清澈,在日光輝映下有如金線浮現,故名。○[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佚文:“[齊州]城西[張意]諫議園亭有[金線泉],石甃方池,廣袤丈餘。泉亂發其下,東注城壕中,澄澈見底。池心南北有金線一道隱起水面。”○[金][元好問]《濟南行記》:“[金線泉],有紋若金線,夷猶池面。”

金線(金线),◆1.[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後蜀][歐陽炯]《賀明朝》詞:“輕轉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撚雙鳳金線。”◆2.金絲線。○[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後蜀][歐陽炯]《賀明朝》詞:“輕轉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撚雙鳳金線。”◆3.比喻初生柳條。○[唐][施肩吾]《禁中新柳》詩:“萬條金線帶春煙,深染青絲不直錢。”○《紅樓夢》第五八回:“只見柳垂金線,桃吐丹霞。”○[姚錫鈞]《視了公論詞絕句》之一:“荼蘼微放快晴時,金線初拋垂柳絲。”

界線(界线),◆1.不同地域分界的邊線。○《孽海花》第十二回:“只聽[雯青]道:‘這圖上紅色的界線,就是國界嗎?’”[郁達夫]《迷羊》一:“正當[江]南、[江]北界線上的這[A城],兼有南方溫暖的地氣和北方亢燥的天候。”◆2.不同事物的分界。○[梁啟超]《論宗教家與哲學家之長短得失》:“至誠與發狂二者之界線,相去一杪黍耳。故其舉動之奇警也,猛烈也,堅忍也,銳入也,常有為他人之所不能喻者。”○[趙樹理]《三里灣‧還得參加支部會》:“願不願帶頭走這條道路……這是能不能作個共產黨員的界線,一點也含糊不得!”◆3.指某些事物的邊緣或盡頭。○[瞿秋白]《論文學革命及語言文字問題‧鬼門關以外的戰爭》:“如果新文學繼續用現在這種新式的所謂白話,那麼,他的前途便有一個不可踰越的界線--頂多發展到這條界線,往下就絕對不能發展的了。”◆4.手工刺繡和織補工藝中所用的一種縱橫線織法。○《紅樓夢》第五二回:“這是孔雀金線織的,如今咱們也拿孔雀金線,就像界線似的界密了,只怕還可混的過去。”○《紅樓夢》第五二回:“孔雀線現成的,但這裏除你,還有誰會界線?”

交線戲(交线戏),◆兩人用一條線繞在手指上輪番挑出各種花樣的一種游戲。○[清][蒲松齡]《聊齋志异‧梅女》:“聊與君為交線之戲。”

交通線(交通线),◆鐵道、公路、航道等各種運輸路線的總稱。○[孫中山]《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七日致蔣介石函》:“若西南局面日有發展,當先鞏固西南,然後再圖西北。且最好能由西南打開一聯絡西北之交通線。”○[方方]《三年游擊戰爭》十二:“﹝獨八團﹞長期控制住敵人[岩漳公路]的交通線,鞏固了[龍岩]老地區。”

火線(火线),◆1.最前線;作戰雙方對峙的前沿地帶。○[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此次事變,殊出意料之外,以致突陷火線中。”○[周而復]《白求恩大夫》一:“他親自上火線去救護傷兵。”◆2.電路中輸送電的電源線。

回歸線(回归线),◆1.指天球上南北各23°27'的兩個緯度圈。◆2.指地球上赤道南北各23°27'的兩個緯度圈。是地球上熱帶的南北兩個界線。在赤道南的叫“南回歸線”,在赤道北的叫“北回歸線”。冬至時,太陽直射在南緯23°27';夏至時,太陽直射在北緯23°27'。因太陽直射範圍限於此二線之間來回移動,故名。

花線(花线),◆俗稱兩股絞成的電線。○[魯迅]《書信集‧致姚克》:“譬如要裝電燈,新文學家就有許多名詞--花線、撲落、開關--寫不出來。”

紅線(红线),◆1.紅色絲線。○[唐][白居易]《紅繡毯》詩:“染為紅線紅於藍,織作披香殿上毯。”◆2.傳說中的[唐]代女俠名。原係[潞州]節度使[薛嵩]的青衣,後掌箋表,號內記室。時[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將並[潞州]。○[嵩]日夜憂悶,計無所出。○[紅線]乃夜到[魏郡],入[田]寢所,盜床頭金盒歸,以示儆戒。○[嵩]復遺書[承嗣],以金盒還之。○[承嗣]遣使謝罪,願結姻親。○[紅線]也辭去,不知所終。見[唐][袁郊]《甘澤謠‧紅線》。○[明][陸采]《明珠記‧寫詔》:“[紅線]至[魏博]而偷盒,止卻反謀。”○[清][趙翼]《美人風箏》詩之六:“挽住尚煩[紅線]手,倦飛或墜[綠珠]樓。”◆3.俗謂男女婚姻多係前定,仿佛有紅線暗中牽繫。因以稱締結婚姻或媒約。○《三俠五義》第四回:“據老夫看來,並非妖邪作祟,竟為賢契作紅線來了。”川劇《柳蔭記》第五場:“才貌兩雙全,命我牽紅線,員外定喜歡!”◆4.借指聘禮。○[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摺:“休傒倖,不要你半絲兒紅線,成就了一世兒前程。”◆5.喻指貫穿始終的正確思想。○[郭沫若]《奴隸制時代‧<侈靡篇>的研究》:“特別是戡天的思想,即是控制自然界使為人類服務的那種主張,這是《荀子‧天論篇》的特色,也是在《侈靡篇》中貫穿着的一道紅線。”○[秦牧]《長街燈語‧一九七九年的晨鐘》:“‘實事求是’四個字出現了很多次,實際上,它也的確像一根紅線一樣,貫串於整份公報之中。”

紅外線(红外线),◆一種波長比可見光線長的電磁波。在光譜上位於紅色光的外側,波長由0.3毫米到7700埃。能使特制的膠片感光,穿透雲霧的能力比可見光強。具有很強的熱能,工業上用來做烘烤的熱源,又用於探測、醫療、通信、攝影等。

黑線(黑线),◆被認為是反動的路線。○[楊沫]《我的生平》:“他們說我是‘三名三高’的黑線人物,說《青春之歌》是特大毒草,長期被禁錮。”○[韋君宜]《似水流年‧憶郭小川寫詩》:“走廊裏背着那些把我們一概當成黑線打的人,傳播着這個消息。”

光線(光线),◆即光。光直行,就一點視之,則放射如線,故云。○[清][酉陽]《女盜俠傳》:“大雪迷漫,與微月光線相映,一白無際。”○[劉半農]《曉》詩:“太陽的光線,一絲絲透出來,照見一片平原。”○[巴金]《憩園》十一:“這時廟裏光線相當暗,夜已經逼近了。”

宮線(宫线),◆古代皇宮中用線量日影以計時,稱宮線。○[宋][黃庭堅]《飲潤父家》詩:“宮線添尺餘,朝來日未永。”

幹線(干线),◆交通線、電線、輸送管等的主要線路。與“支線”相對。○[毛澤東]《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建立這種根據地的地區,現在應當確定不是在國民黨已占或將占的大城市和交通幹線,這是在現時條件下所作不到的。”

伏線(伏线),◆1.前文為後文預先埋下的線索。○[林紓]《<撒克遜劫後英雄略>序》:“然每聽述者敘傳中事,往往於伏線接筍、變調過脈處,大類吾古文家。”○[張天翼]《歡迎會》:“強小國就買通了弱大國的一個賣國賊:這就是第三幕的伏線,不必說。”◆2.潛伏的因素。○[魯迅]《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因為將來的運命,早在現在決定,故父母的缺點,便是子孫滅亡的伏線,生命的危險。”

分水線(分水线),◆見“分水嶺”。

分界線(分界线),◆劃分界域的標志。常喻作界限。○[成仿吾]《長征回憶錄》十七:“次晨,我們又聽了雞鳴三聲之後,跨過了[陝][甘]兩省的分界線,向東進入[陝北]。”徐鑄成《報海舊聞‧胡政之與舊<大公報>》:“這樣前後判若兩人的例子,還可以舉出不少……[胡政之]也沒有逃出這個‘公式’。一九三八年初上海《大公報》休刊以後,是一條分界線。”

分道線(分道线),◆田徑運動徑賽跑道的分道標志。寬5厘米。參見“跑道”。

二線(二线),◆原指戰爭中的第二道防線,後用以比喻不負直接領導責任的地位。○《人民日報》1981.3.3:“年邁體衰但尚能工作的老同志,可按中央有關規定,退居二線,擔任顧問。”

對角線(对角线),◆多邊形內聯結不相鄰的兩個頂點的直線,以及多面體內聯結不同平面上的兩個頂點的直線,都叫對角線。

斷線(断线),◆1.[唐][孟郊]《汴州留別韓愈》詩:“四時不在家,敝服斷線多。”○《隨園詩話補遺》卷四引[清][智朗]《改葬》詩:“故衣斷線痕猶在,靜風搖樹骨已寒。”○[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謂之全本,則為斷線之珠,無梁之木。”◆2.線斷了;斷了線。○[唐][孟郊]《汴州留別韓愈》詩:“四時不在家,敝服斷線多。”○《隨園詩話補遺》卷四引[清][智朗]《改葬》詩:“故衣斷線痕猶在,靜風搖樹骨已寒。”○[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謂之全本,則為斷線之珠,無梁之木。”◆3.比喻傳統或關係中斷。○《美學向導‧美學家寄語‧宗白華》:“研究戲曲只看書,單從理論出發不行,必須從藝術上、生活上一代代傳下來才行,中間斷了線就很麻煩。”

短線(短线),◆1.短的縫衣線。○[唐][孟郊]《雜怨》詩:“暗蛩有虛織,短線無長縫。”◆2.比喻需求量超過供應量的產品、專業等。跟“長線”相對。○《人民日報》1981.9.2:“在調整期間,煤炭工業這個短線是要調上來,不是要調下去。”

定向天線(定向天线),◆有方向性的天線。在接收機上常作環形,在雷達設備上常作凹面鏡形。

頂線(顶线),◆指風箏的繫牽線,約長一、二尺。○《金瓶梅詞話》第十二回:“我不與人便了,要你髮兒做頂線兒。”○《紅樓夢》第七十回:“[黛玉]笑道:‘那是頂線不好。拿去叫人換好了,就好放了。’”○《百科知識》1982年第7期:“繫牽線(或稱頂線)的部位、長短和根數、角度也是風箏能否飛升和能否飛得穩的決定因素之一。”◆补义条目■织网巾的线。○《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西門慶道:‘我不與人便了,要你髮兒做頂線兒。’婦人道:‘你既要做頂線,待奴剪與你。’”又:“我哄他只説做網巾頂線兒,逕拏進來與你瞧,可見我不失信。”■按,原将例一作为“指风筝的系牵线”的书证,误。

電線(电线),◆傳送電力或信息的導線,多用銅或鋁製成。由於使用不同,有各種規格,如單股的或多股的,裸露的或用絕緣體套起來的。○[清][薛福成]《西洋諸國為民理財說》:“築一鐵路也,通一電線也,動費於百萬金,而巧者、樸者、富者、貧者、學通格致者無不仰食矣。”○[清][王韜]《設電線》:“夫電線傳遞信息,最為神速。”○[梁啟超]《變法通議‧論不變法之害》:“電線起於[道光]十七年。”○[老舍]《四世同堂》九:“一個女人就像一個風箏……你要掙斷那根線兒,好,你就頭朝下,不是落在樹上,就是挂在電線上,連尾巴帶翅膀,全扯得稀爛。”

地線(地线),◆1.地平線。○[明][方以智]《東西均‧張弛》:“一日夜自寅至戌為動,亥、子、丑為靜。太陽出入,亦此九時屬地線上,故先甲先庚。”◆2.電器與地相接的導線。

地平線(地平线),◆1.向水平方向望去,天和地交界的線。○[巴金]《滅亡》第十章:“[李靜淑]心裏很難受,好像看見一顆美麗的太陽漸漸落下地平線的光景,她感到一種無助的凄涼。”徐遲《大場的一夜》:“過了[大場]便聽見槍炮聲,接近地平線的遠處,每隔一分鐘便閃電一樣的亮一下,亮一下。”◆2.比喻最低限度。○[蔡元培]《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大概受畢普通教育,至少要獲得地平線以上的人格,使四育平均發展。”

底線(底线),◆1.猶內線。指戰時在敵方活動以刺探情報的人員。○[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們都說,把重傷號藏在洞裏,本村沒有底線,沒人會露口風,萬無一失。”○[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五章:“有的人願意做底線,請義軍前去破寨。”◆2.足球、排球、羽毛球等運動場地兩端的端線。如:守門員雙手一托,球出了底線。◆3.國際象棋術語。指棋盤上第1橫線(白方)和第8橫線(黑方)。

等高線(等高线),◆地形圖上標高相同的點連成的封閉線。用以表示地勢的高低。○[鍾濤]《北大荒踏查記》:“我們要去踏查的地方離[朱家亮子]還很遠哩,五萬分之一的地圖上,除有幾條等高線外,便是一片空白,恐怕很難找到一點人跡了。”

單線(单线),◆1.單獨的一條線。◆2.單軌。即只有一組軌道不能供相對方向車輛同時通行的鐵道或電車道。

單絲不成線(单丝不成线),◆1.《水滸傳》第四九回:“﹝[樂和]﹞為見[解珍][解寶]是個好漢,有心要救他,只是單絲不成線,孤掌豈能鳴。”○《說岳全傳》第四八回:“[牛皋]道:‘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你一個舞,終久不好看,待俺來與你對舞。’”[王統照]《沉船》:“‘單絲不成線’,困苦的日子在後頭哩!”◆2.比喻力量單薄,不能成事。○《水滸傳》第四九回:“﹝[樂和]﹞為見[解珍][解寶]是個好漢,有心要救他,只是單絲不成線,孤掌豈能鳴。”○《說岳全傳》第四八回:“[牛皋]道:‘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你一個舞,終久不好看,待俺來與你對舞。’”[王統照]《沉船》:“‘單絲不成線’,困苦的日子在後頭哩!”

單行線(单行线),◆只供車輛向一個方向行駛的路。

垂直線(垂直线),◆見“垂線”。

垂直平分線(垂直平分线),◆垂直於某線段並將該線段平分為二等分的直線。

垂線足(垂线足),◆一條直線與另一條直線或平面垂直相交的交點。亦稱“垂足”。

垂線(垂线),◆一條直線與另一條直線或平面垂直時,這條直線就是另一條直線或平面的垂線。亦稱“垂直線”。

出線權(出线权),◆指體育運動中,競技水平超出原屬等級的界線,獲得進入高一級競技行列的權利。如:[中國]女子手球隊在這次[亞洲]賽區比賽中,獲得了出線權,明年將參加奧運會比賽。

出線(出线),◆體育術語。指競技水平超出原屬等級的界線,可以進入更高一級的比賽。如:只要這場球踢平,我們就能出線了。

長線(长线),◆指國民經濟綜合平衡中,某種社會產品同社會需要之間出現不平衡狀態的一種形象說法。當某種產品大大超過社會需要即供過於求時,稱做長線產品;反之,當某種產品嚴重不足即供不應求時,稱做短線產品。

不絕如線(不绝如线),◆亦作“不絕如縷”。◆1.形容局勢危急,像差點兒就要斷掉的線一樣。○《公羊傳‧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何休]注:“線,縫帛縷,以喻微也。”○《淮南子‧要略訓》:“[齊桓公]之時,天子卑弱,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國,中國之不絕如線。”○《清史稿‧禮志三》:“洎[朱溫]以下,或起寇竊,或為叛臣,五十餘年,國統不絕如線。”◆2.形容子孫衰落或後繼者稀少。○《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降及[孝成],復加卹問,稍益衰弱,不絕如線。”○[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荒隅中少士人女子,無與為婚,世亦不肯與罪大者親昵。以是嗣續之重,不絕如縷。”○[清][戴名世]《<困學集>自序》:“自[孟軻氏]而後,學者不絕如線,迨[宋]興而諸儒繼起,不可謂盛者歟!”◆3.形容聲音或思緒微弱。○[宋][蘇軾]《前赤壁賦》:“餘音嫋嫋,不絕如縷。”○[冰心]《<寄小讀者>四版自序》:“年來筆下銷沉多了。然而我覺得那抒寫的情緒,總是不絕如縷,乙乙欲抽。”

標線(标线),◆方言。指穀物出穗。○[葉紫]《豐收》一:“看看地,禾苗都發了根,漲了苞,很快地便標線了,再颳二三日老南風,就可以看到黃金色的穀子擺在眼前。”

便線(便线),◆為維持短期通車而修建的臨時性鐵路或公路,一般采用較低的建築標准。通常在達到預期的使用目的後即拆除或廢棄。

八線(八线),◆我國古代數學名詞。即三角函數之正弦、餘弦、正切、餘切、正割、餘割六線及正矢、餘矢二線。○[清][江藩]《漢學師承記》卷一:“闡五音六律之微,稽八線九章之術。”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