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错刀频道
一个蝉联国内第一28年的民族企业,却有十几年时间被外国企业宰割。
它在最强大时候,落入了外资手里,被卖了赚钱;它发明的专利被外企拿去注册,自己要用还得花钱。
它就是南孚电池。
在经历10多年的不公正待遇后,南孚终于重新回到中国人手中,最近还有消息传出:南孚或将登陆上交所,实现其多年以来的上市梦想。
然而,此时的它,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气势。
很多人认为,它是被外国企业耽误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1白送都没人要的小厂,自救成国内霸主南孚公司的前身,是一个偏僻山沟里的小电池厂(南平电池厂),生产条件落后,靠着给北京、上海电池厂做代加工混口饭吃。
当北京、上海两个联营厂把它甩了之后,南平电池厂立刻撑不住了。
为了生存,电池厂想委身给某大厂的一个车间,得到的回应是:“一个山沟沟里的小厂能干出什么名堂?”
走投无路之际,时任厂长的陈来茂决定来个破釜沉舟。
陈来茂(左)
那时的中国,碱锰电池市场刚刚兴起,国内企业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外企垄断市场,价格死贵。
陈来茂看准这个机会,毅然投了进去。“要干就干大的,上世界一流的产品,一步到位!”
1988年,在没钱没设备的情况下 ,南平电池厂联合百孚、基地、兴业银行,建阳外贸等数家企业,筹资购买设备。
钱一到位,陈来茂就要从日本引进LR6碱锰电池生产线设备。但一条价格5000多万元的生产线,让上级部门和下级员工都不愿接受。
“上海电池厂这样的大厂引进LR6碱锰电池都搞得焦头烂额,至今不能正常生产,难道我们还会比上海人精明?”
为了能让项目通过,陈来茂和妻子陈永心分工,一个去挨个说服县、市、省、部各部门,盖了八十个印章,一个去做通员工思想工作。
陈来茂和妻子陈永心
最终,南孚成功引进第一条日本富士LR6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一个生产落后的小厂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
但是光靠一条先进生产线,还不足以让南孚起死回生。
第一条生产线引入不久,全国BP机开始流行,七号、五号碱锰电池需求猛增。南孚又迅速决定:引进全国第一条七号碱锰电池生产线关键设备。
BP机
这一决定,让南孚电池一跃成为国内的佼佼者。
事后陈来茂评价这次机遇绝对是一局险棋。南孚本来就在借债生产,如果这次判断失误,那将彻底完蛋。
然而,“如果当时南孚没有及时大抓第二期技改,第一期技改的债务也没有办法还清,南孚也完了。”
靠着这种自强和创新精神,仅用10多年时间,南孚就从一个白送都没人要的小厂,发展到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6亿元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一时间,南孚成为了民族品牌中的励志典范。
2国内霸主,却被外资当了垫脚石当时的南孚万万想不到,自己将来会被卖到美国,甚至屈身于曾经的手下败将手下长达11年。
这一切的隐患,要从引入外资说起。
90年代,各地政府都在考虑如何引入外资。风头正劲的南孚电池成了外资巨头眼中的香饽饽。
那时的南孚,固定资产高达4亿,各地的总代理商手攥大把现金住在南孚公司等货,各家银行争着给南孚贷款,风光无限。
按理说南孚不缺钱,没必要引入外资。但在当地政府的强烈要求下,不缺钱的南孚被迫承担起吸引外资的重任。南孚数家股东与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外资公司合资组建“中国电池有限公司”。中方持股51%,外方持股49%。
本该是强强联合,南孚却迎来了身不由己、颠沛流离的悲惨命运。
1、被队友出卖,民族品牌变美国品牌
摩根士丹利,一个习惯入股中国传统产业,包装到海外上市,然后退出的投资公司。靠着买卖公司,从中大赚一笔。
当听说摩根士丹利要入股时,蒙牛创始人牛根生警告时任南孚总经理的丁曦明说:“最大的危险,就是你会失去对企业命运的掌控。”
没想到牛根生一语成谶,曾经和南孚一起拼天下的百孚公司,在香港炒金亏了几千万美元,老总被捕。为了偿债,百孚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股份中的8.25%的股份出让给摩根士丹利。
这意味着,中方失去对中国电池的控股权。
紧接着,摩根士丹利先后从两家中方股东手中大量增持中国电池股份,转手以一亿美元价格全部卖给美国吉列公司,净赚5000万美元。
南孚这个国民品牌彻底姓了“美”,逼得陈来茂黯然离场。
2、再次被卖身,为昔日手下败将输血
卖给吉利的南孚还不是最惨的,没过两年它就落入宝洁的手中。而宝洁手里还捏有另一家强大的电池厂——金霸王,南孚曾经的对手。
因为南孚的存在,金霸王进军中国市场10年都打不开局面,销量不及南孚电池的十分之一。如今,南孚成了“自家人”,事情自然都“好办了”。
2006年,南孚在美国有337专利,进军美国市场恰逢其时,但为了金霸王的市场地位和避免“同室操戈”,南孚被迫缩回国内市场。
而在中国,金霸王却用南孚工厂和渠道加工、代销,仅一年时间,电池销量超过1亿多只。
为了跟上时代发展,南孚运行一个名为“雅典娜”的锂电池计划,项目取得技术专利,结果被宝洁拿去以美国公司名义注册,南孚使用专利得向美方交钱。
更绝的是,以开发锂电池项目为名,宝洁要求南孚向金霸王采购设备,采购价比公开报价高三四成,采购多支付成本1722万元。
在宝洁手里,南孚不断为金霸王输血,随时可以榨取能量为它所用。
2014年,事情出现转机。宝洁战略调整,想将南孚电池甩卖。中国鼎晖资本抓住机会,以5.8亿美元的高价将南孚电池78.77%股权收入囊中。至此,共经历五次易主的民族品牌终得回归。
鼎晖总裁焦震(左)与宝洁CFO乔恩(右)
但重新回归中国人手中的南孚,早已不再是过去风光无限的它。
3南孚的衰落,不能全怪外企2014年底,中国银行与鼎晖投资在澳门举行了欢迎南孚回家的庆祝活动。南孚总经理丁曦明很兴奋。经历11年飘泊后,南孚终于重归故土。
落到外资手中的十几年里,如今在更有前景的新型电池市场,几乎没有它的立足之地,南孚只剩下羡慕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后辈的份儿。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南孚的悲剧?
在刀哥看来,有很大程度都是一部分人的急功近利和自卑心理在作祟。
格力曾经有过和南孚类似的经历,至今被董明珠称作是格力“一次最大的挑战”。
2004年,当时地方政府想把格力卖给美国的空调巨头“开利”。当年的格力销售额有138亿,但是卖的话,只能按净资产9亿贱卖。
地方政府给出的理由是,迫切希望当地有世界500强的企业。对此,董明珠等人强烈反对:公司都不是中国的,世界五百强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开利承诺给董明珠8000万的年薪,董明珠还是没同意。
不仅没同意,她还跑到省里向书记汇报,告诉他:我们格力电器有未来。
最终,格力保住了民族品牌的身份,也成为了世界500强企业。
相比之下,很多民族品牌就没法像格力那样坚持自我。
在中国的啤酒产业中,大众耳熟能详的哈啤、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等,基本都有过被外资控制的经历。
最严重的时候,中国的啤酒产业,唯一纯正100%中国血统的啤酒公司只剩下燕京啤酒一家。
在中国的日化产业中,这样的现象更加普遍。中华牙膏、小护士,羽西,大宝等许多知名国产品牌,都在外资并购中损失严重,泯然于众人。
在十几年或二十几年前,这些品牌几乎都不相信它们能与外国品牌抗衡。反之,它们相信只有与外资合作,企业才能快速发展。
所以就算是格力、南孚等一些极其优质的企业,都有人迫不及待地要贱卖给外资。
这样急功近利和自卑的心态,当然更多是环境造成的。
20年前,中国企业的确难以抗衡外企,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只有寥寥数家。没有多少人会想到,中国的发展会这么猛,如今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上百家,全球第一。
20多年来,还能以民族品牌身份活下来、做大做强的企业,无不是对企业实力、对中国市场、对中国充满信心的企业。
2004年面对开利的收购,董明珠向书记汇报时说,格力电器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研发能力,说老实话,我们的研发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我们坚守十几年,我们改变了。我们相信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们成功了。
企业经营中,狂妄自大和妄自菲薄,都不可取。但是相比之下,妄自菲薄更是严重。
连自己都不信任,只能任人宰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