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大三匹和小三匹的区别(小三匹和三匹空调的区别)

空调大三匹和小三匹的区别(小三匹和三匹空调的区别)

首页家电维修空调更新时间:2022-02-26 05:07:22

从长安至陇西郡,其间一千二百余里,属土壤肥沃的渭水流域,是汉代休兵屯田基地。驰道两旁田亩、村舍毗连。时届暮春初夏,金黄的油菜花已经凋残结荚,抽穗的小麦正在灌浆满子。稍远一点的丘陵坡地上桑园成片,青翠葱茏。穿红挂绿的采桑女在林中忽隐忽现。时见十里一库,五里一塘,碧水清莹,群群鹅鸭在水面追逐,翻掌振翅,抢食零星的小甲虫。渭河滩上绿草如茵,牛羊欢叫,或懒洋洋地静卧回嚼。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小牧童,嬉戏玩乐在柳林中,与那舞姿翩翩、陶醉在野花丛中的彩蝶相映成趣。

刚走过一个不大的小村庄,突然一群扶老携幼的人们,踉踉跄跄由远而近。张骞示意使团停止前进,他首先下马上前,一位满身血迹,拄着一根干树枝的老年人慌忙一拐一瘸地为他让道。张骞说:“老丈!请问你身后这一伙老百姓要到哪里去?”

“全是逃难的——我们全村都被匈奴骑兵赶出来了,粮食抢完了,牛、羊抢光了,房子烧毁了,小伙和姑娘也被他们捆去了,就剩下这些老的、小的,没法过活才逃了出来。”过度的悲伤使这位老年人神情木然,说话愣里愣怔,泣不成声。

人群中一个小孩子已经饿得面色焦黄,一见到骑马佩剑的使团人马立即吓得哇哇直哭。孩子的母亲连忙把干瘦的乳头塞进孩子口里,但孩子吸不到半点乳汁,哭得更加厉害。母亲生气地在孩子屁股上拍了几巴掌:“早知这样,还不如死在匈奴的马蹄下。”这位发丝蓬乱的母亲竟放声哭了起来。

张骞立即从马背上的口袋里取出几块长安烧饼递给孩子母亲,她接手马上送到孩子口中,孩子不哭了。

“给点吃的吧,大哥!”

“大叔,给我个饼子吧!”

张骞一转身,面前伸来了好几双骨瘦如柴的小手,还有战战兢兢手端破碗的男女老人,他们的眼里充满了期待。

张骞向使团弟兄们传话:“赶快拿出些干粮来!”

在张骞的吆喝声中,大家纷纷将粮米、饼子送给了逃难者。

迎出旭日,送落晚霞。不到十天光景来到边城—陇西郡治所狄道城下。张骞西行的消息郡守早就知悉,对这位朝廷派出的使臣,郡守岂敢怠慢!这天一早就率领官民迎候在城外。两厢夹道摆满茶点,护卫士卒列队排班,直至傍晚使团才到。张骞一行由于难却盛情,只在郡治驿馆歇息一晚就匆匆告辞了。

出狄道城便进入长长的河西走廊,这儿另是一层天地。陇西至祁连山东脉大约一千五百里之遥,自东向西由农耕逐渐变为畜牧。零星的村落和分布在村落周围的良田、沟渠,随着驼队西进而隐没在身后。前边出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尽头处仿佛与天相接,天边浮游着朵朵白云,草原上蠕动着白花花的羊群。若注目良久,则辨不清哪儿是羊群哪儿是白云了。要不是蘑菇般的帐篷点缀其间,时闻牧笛声声,是断然想不到此处尚有“人间烟火”的。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广袤的草原空旷、寂寥、荒凉唯有云雀、百灵偶尔在头顶欢唱几声,有的飞向远方,有的藏匿草丛。它们的婉转歌喉并不能给行人带来兴奋与欢乐,只会反衬出草原的静谧和恐惧。百余人的使团置身于此,依然显得十分渺小,难怪随员中的儒生感天地之悠悠而怆然泪下了。

其实,草原也是充满生机的,众人时见黄羊惊窜疾驰逃避利箭,野驴比赛快腿跑南闯北,旱獭亮出利爪扒土挖洞...这些家伙倒像是草原的主人,自由自在地表演,快乐逍遥地生活!

脚下出现了岔道,一条、两条、三条,蜿蜒而去,不知是朝南、朝西还是朝北。甘父仔细看了一会儿,搔首摸耳认不清哪一条是通向西域之路。在草原上生活二十多年,哪一株草没被他踩过?哪一片草地没留下他的足迹?可是在这里摇头无主了。张骞先令大伙扯篷小憩,生火煮饭,由他带上甘父、小三前去探路。

三匹坐骑缓缓前进。走了一会儿发现方向不对头马上返回,又朝另一条探寻。这一回又错了,返回时听到悲愤的牧笛声飘来。张骞极目远眺,见草原的尽头处有几顶小蘑菇似的帐篷,大概笛声就是从那边传来的。于是,由甘父领路,同向那儿驰去。

草原上的天气多变,刚才阳光灿烂,霎时乌云翻滚,风驰电掣,大雨滂沱,惊得坐骑扬鬃嘶鸣,淋得他们个个都像落汤鸡。

“这个鬼天气!”曾小三抹一把脸上的雨水,狠狠地骂了一句。

张骞满不在乎,他知道西行途中缺水,视这猛雨为好的先兆;不管怎么说——总是有“润气”呀!要比干旱强得多。雨越大心越高兴,雨水很难冲掉他脸上的笑意。

甘父看了看四周,慢条斯理地说:“小三别烦,这雨无根,下不了多久。”

果然,甘父的话应验了,不大工夫云散天开,又是金阳绘彩,碧空如洗。雨后的草原一尘不染,晶莹的雨珠挂在草叶上,闪闪烁烁,玲珑剔透。叫不上名字的各种野花,红的、黄的、紫的,都从绿叶下探出头来,互相争芳斗妍,引来翩翩粉蝶。

离几顶蘑菇似的帐篷越来越近了,甘父指着北边的一大片草地说:“这个地区和匈奴、羌族相毗邻,匈奴人常常南下牧马,他们掠夺汉人的鞋口、财物,还伤害羌人的性命,弄得羌族、汉人时时提心吊胆,一有风吹草动就弃走相告,立即搬家逃难。”

“听说那一带是匈奴休屠王常常盘踞的地方,是吗?”张骞问道。

甘父点点头。

曾小三插话:“今天碰得见休屠王吗?”

“不会的,距这儿还远着呢。再说,休屠王的王庭还在长城以北。”

又一阵凄楚的笛音传来,几顶蘑菇形的帐篷横在眼前。没等张骞一行下马,那个吹笛的青年敏民迎上前来:“请问三位客官找谁?”

张骞示意甘父回答:“我们是汉朝使臣,奉天子圣命出使西域,来此大草原辨不清方位,遇到几条岔道特来讨教,请指点迷津吧!”

青年牧民看他们穿着戎装、官服,一听是朝廷派出来的大臣,吓得惊慌失措,把笛子一扔跪下叩头不迭:“小民不识大臣到来,有罪,有罪!”

张骞扶起他笑道:“别怕别怕,我们是来问路的,你阿爹阿娘呢?”

提起阿娘,青年牧民“哇”的一声哭了。他说:“半月之前匈奴休屠王带一伙强盗又来抢劫财物,阿娘不幸被掠去了,阿爹为找回阿娘,出走六七天未归,不知是死是活,就我一个人在家牧羊。”

原来如此。张骞从地上拾起笛子一看,难怪青年牧民把一腔血泪倾注在这支用兽骨做成的笛管里!

青年牧民见张骞彬彬有礼,把他们邀进帐篷里,捧出酸奶子和食物招待。眼看日落黄昏,牧民便让他们留一夜,晚上请几位老牧民详细指点路径,张骞答应了。

张骞自幼喜欢音乐,会吹笙、弹琴,但从未见过草原上这种吹奏乐“。他请青年牧民教自己吹笛,又走访了其他牧民,收集了十多支长短不一的兽骨笛子。这种七孔笛制作得十分精巧,不但能吹奏乐曲,在一端系上皮绳,还能用作策马的鞭子和放牧时相互联络的信号工具。

夜深了,几位老牧民还不愿离去。他们向张骞介绍了西去的路径方位,还讲了个侠士“草上飞”的传奇故事:

相传不久之前,草原上来了位不知名姓的大侠。行踪不定,时隐时现。说也奇怪,牧民遇险,多是这位神侠搭救。前几日一个匈奴百夫长正欲侮辱一牧女,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神侠大臂一挥,那百夫长的脑袋便飞出几丈远,血淋淋地在草地上滚了几个滚儿,吓得淫火烧心的其他匈奴骑兵夹尾而逃,屁滚尿流……

老牧民哈哈大笑起来:“真乃英雄豪杰,可敬可佩!只是他从来不和牧民交往,不知他的名姓,我们就给他起了个‘草上飞’的大号。”

草原沉沉入睡了,老牧民走后张骞还在想心事。这个神侠“草上飞”使他回忆起野鹤子大哥,他们两人何等相似!看来,世上与鹤哥一般志向的人绝非一个两个!

翌日清晨,青年牧民把他们送出帐篷。临别时把自己的七孔笛送给张骞,把保存多年的祖传《摩诃兜勒》曲谱也慷慨赠送。

上期回顾:《张骞传》连载26:汉武帝授节杖(下)

下期预告:《张骞传》连载28:河西走廊被俘(中)

来源:《张骞传》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