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开关冬季制热正确方式(空调制热打开步骤图解)

空调开关冬季制热正确方式(空调制热打开步骤图解)

首页家电维修空调更新时间:2021-12-11 06:26:07

最近北方地区的气温接连遭遇了“断崖”式的下降,在零下十好几度的情况下开车,就好像是冬天坐在了一个大冰柜里,座椅冻屁股不说,手握冰冷的方向盘简直就跟上刑一样。这时,汽车空调暖风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可谓是“任凭车外冰天雪地,车里热的挥汗如雨”……惬意!不过,有些车主一提到开空调就自然的把它和费油联系到一起。冬开空调费不费油呢?开暖风到底要不要开A/C呢?开空调之后应该使用内循环还是外循环呢?今天我们一一给出答案!



冬开空调费不费油呢?

要想真正弄明白冬天开空调费不费油,我们得先知道汽车空调的暖风是从哪来的。发动机作为汽车上最为重要的部分,除了新能源汽车之外,最为常见的就是燃油发动机了(也叫内燃机),内燃机之所以能够带动汽车行驶,离不开四个冲程(著名的“奥托循环”),即吸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发动机内部会经历比较猛烈的燃烧和爆炸过程,所以只要发动机运转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热量。



夏天的时候,汽车最怕发动机温度过高。而防冻液(全称应该叫防冻冷却液)的作用就是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对燃烧室进行有效降温,一般控制在90°左右,太低了也不行。因此,不管任何原因,当汽车的水温报警指示灯亮起之后,都不要在继续行驶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立即靠边停车,叫道路救援。到了冬天,发动机可以通过热交换器,充分利用发动机冷却液高温产生的热量,用鼓风机将热风带入驾驶室。因此,单纯的开暖风既不会影响汽车动力也不会使汽车油耗明显上升的。



特别提醒:冬天用车应该先让发动机运行3-5分钟,等待水温上升之后,再打开空调暖风。否则,空调出风口吹出来的会是阵阵凉风,发动机的温度都没热起来呢,哪有多余的热量送进车内?冬天快速提升冷却液温度的方法,不是原地怠速干等着,切记!低速行驶,让发动机增加负荷,会更快一些。如果你非要原地怠速等着升温的话,要么站车外面等,要么在车内把窗户都关上开内循环打开,没有完全燃烧的尾气会悬浮在汽车周围,吸进身体里没啥好处!



开暖风到底要不要开A/C呢?

A/C是Air Condition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空气控制或空气调节,它在汽车上的作用可以被理解为空调制冷开关。在空调制冷的过程中,空调压缩机是工作的,与我们家里用的空调差不多,压缩机也是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心脏,起着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依靠蒸发器将液态制冷剂蒸发以吸收车厢热量而制冷。蒸发器内有鼓风机,可以不断地将制冷后的空气送出,以降低驾驶室内环境温度。A/C这个按键跟暖风沾不上边儿!!



那是不是冬天汽车开暖风可以无脑的把A/C键关掉了?一些搭载自动空调的车,当调至AUTO或者开启除雾功能时A/C会自动点亮,你有没有想过为啥A/C灯会自动亮起,程序错误吗?首先可以肯定的是,A/C键并不能让汽车空调吹出来的暖风更暖但是它可以有效的帮你控制温度和除湿,避免在湿冷的环境下车窗起雾,影响视线。



至于冬天打开空调A/C键会增加油耗的问题,主要看车型了,手动空调确实会费油,但是现在大多数配备自动空调的车型大多数会使用可变排压缩机,简单说就是冷气用多少造多少。为了保证车内有一个舒适的恒温,自动空调能根据光线传感器和多个车内温度传感器自动调节冷风热风的比例,千万别以为冬天开空调只是无限制的提供暖风就可以了,那么狭小的一个空间,二十六七度的风持续不断的吹,很容易上火的。当然,有人就是担心冬天开空调费油,直接关掉A/C也没毛病。


冬天开空调应该使用内循环还是外循环?

发动机已经预热好了,空调出风口已经可以吹出暖风了,是不是打开内循环直接开走了呢?


最好别这样!


汽车空调控制区内,分别可以看到内循环外循环两个按键。顾名思义,外循环状态就是把汽车与外界的连接气到打开,使车内车外的空气互相流通内循环状态就是指车辆内部空气自循环,起到可以起到保温效果,同时也能租到外部灰尘和有害气体的进入。一提到保温,是不是就要开启内循环呢?好不容易攒点热气儿,干嘛让它循环到车外去,让热量保留在车内多好!想法没毛病,但是对于车内人员而言,弊大于利了。



汽车内部空间(不开车窗的情况下)本来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如果一直开着内循环,车内的空气不流通,车内的空气不流通,时间长了乘车人员就会感到胸口憋闷、脸部发热,在这种情况下驾车还是挺危险的!如果是冬天或夏天(春秋天也不大用得上空调,直接开窗户就可以啦),建议先开半小时内循环进行很好的升温或制冷,然后再开启外循环。


冬天如何正确使用空调暖风?



最后,要特别提醒一下:千万别把车窗关死,开着暖风在车里睡觉,发动机的运转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而汽车在停止过程中,排出的一氧化碳全部笼罩在汽车的周围围,空调会把一氧化碳吸到驾驶室内,时间一长就会导致一氧化碳浓度过高,从而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