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商用冷柜电话(商用立式冷柜)

立式商用冷柜电话(商用立式冷柜)

首页家电维修冷柜更新时间:2022-01-31 11:26:12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李菁

【编者按】

上海繁华的新天地旁,有一片年代久远的旧式里弄。

这片方圆一公里的土地孕育了几代人,也氤氲出绵延不绝的市井气息。其中,尤以辟筑于清代光绪年间、烟火气浓郁的顺昌路为甚。

历史需要留存,社会亦要革新。去年来,以顺昌路为轴,这片百年老街坊终于迎来改建。围绕这片土地,澎湃新闻记者数次探访,挖掘并记录下一些故事。

为市民拍照81年的人民照相馆、秉持老上海时髦的和平美发厅、见证五代人生活的一棵广玉兰树、在顺昌路上成家立业的“80后”福建人……看似寻常的店、树、人,互有人情往来,又各自承载往事。

在城市更新大潮中,他们有的已告别,有的将离开,有的仍待安排。

上海的城中旧事,也将在此演绎荡气回肠的未来。

鸿茂家常菜是顺昌路上一家不算起眼的小饭店。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图

在上海富有烟火气的百年老街——顺昌路上,餐厅和饭店并不少见。

它们中既有拥有80多年历史的盛昌馄饨店,也有“后起之秀”。不算长的一条街上,既能窥见原住民的生活,也繁育着“沪漂”的梦想。

随着建国东路街坊城市更新项目的逐步推进,在不久的将来,顺昌路将换上新面孔,而它的老故事,也将深藏于几代人心中。日前,一位“80后”店主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讲述了自己在顺昌路上的创业故事。

80%的菜是客人教会的

在顺昌路上,鸿茂家常菜不算起眼,一层楼面不过十几平方米,“80后”店主巫艺杰满打满算地租下多个单间,利用垂直距离, 打造出一个三层空间。

巫艺杰是福建漳浦人,1999年同叔叔一起来上海谋生计。那时,叔叔在顺昌路上开了一家面包房,巫艺杰在店里做了7年蛋糕学徒。其间,认识了在隔壁锅贴店里帮姑姑打工的妻子。

“当时她喜欢、想学(做)蛋糕,我们就这么认识了,才有了今天。”7年后,巫艺杰回到厦门,在一家面包店里做科长,再后来,“觉得自己还是要出来做一些事情,打工就好像没有出路,要买房这种都是天方夜谭。然后我就又回到这里,又回到老地方。”

鸿茂家常菜一楼

2008年,借用锅贴店,又筹借2万块钱,巫艺杰和妻子开了这家“鸿茂家常菜”。刚开时,这一行业对他们来说等于“零”,连翻锅都不会。

巫艺杰坦言:“每个人都说,你们怎么这么大胆就开了。那时就想反正我炒的是家常菜,我只要把菜炒熟了,只要炒出来,价格合理,都有人吃的。”

鸿茂家常菜的麻婆豆腐

巫艺杰当时不懂本帮菜浓油赤酱的做法,常有客人想吃红烧鱼、红烧肉,他只能硬着头皮做。若是做得难吃,偶尔还要被奚落一番,“喂猪都比你烧得好吃”。

不过更多时候,客人是巫艺杰夫妻的“带教师傅”,“他就说我教你怎么烧。我们的菜80%是客人教会的,客人教我们放多少盐、多少糖,怎么烧本帮菜。”

夫妻俩年轻,学得也快,小饭店的日常经营渐渐步入轨道。

顾客的点单

巫艺杰回忆,刚开始因为手头拮据,夫妻俩放料时很节省。“客人就会说你炒个肚丝,我只看到青椒没看到肚丝。我那时候就觉得肚丝贵,少放一点。客人就说你这样是不对的,你可以把价钱调高一点,但是你不能连主料都没有。都是青椒,你让人家怎么吃?”夫妻俩于是虚心接受建议,“我们就一步一步地进步到现在。”

备餐的冰柜

舍不得吃小肥羊,回家吃泡面

开店之初,巫艺杰的奔头是“反正我一年能赚个5万就好了”。没成想,第一年刨除全部开销,夫妻俩只赚了2000块。

“我跟我老婆又吵架了。她就说不可能的,我们每天生意都做得这么累死累活,怎么不赚钱?你钱都花哪去了?”

第一年,因为借用锅贴店的缘故,夫妻俩只做晚上的生意,为了节省开支,两人凡事亲力亲为,没有请帮工。锅贴店每天下午5点半收摊,夫妻俩便从家中开着三轮车,拉着锅碗瓢盆赶来,“每天都像大扫除一样”。

开店一年后,夫妻俩开始想:做菜本来就是自己的短板,一共就几个菜,人家吃腻了怎么办?两人便商量,出去吃一吃别家的菜,回来研究一下自己做。

店铺附近有一家小肥羊,2009年春节,巫艺杰跟妻子说:“要不我们去吃个小肥羊?”然而,进到店里,菜单上的价格劝退了两人,“没赚到钱,吃不下去。”当晚,夫妻俩一人买了一盒泡面,吃完便睡觉了。

提及这段过往,巫艺杰不免有些哽咽。

好在第二年,小餐馆的营收有了10万元。“那时候10万块钱,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然后就想着说,我要是一直保持10万,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就越做越有信心。”

巫艺杰回忆,他初至上海时,顺昌路就像一个特别大的菜市场,小摊贩们在路边卖鱼卖菜,后来经整改,菜摊被规划整齐。

不过那时候,因沿街开着夜排档、摆满小餐桌,街面依然杂乱。 “你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扫大街的人最生气的就是扫这条街,(他们)每天都要推着满满一车的餐厨垃圾。”109路公交车经过这里,也只能缓慢地开。小摊贩们则“天天跟城管捉迷藏”。

到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顺昌路附近建了一个地铁口。交通便利给鸿茂家常菜带来了更大的效益,市容环境整改力度加强,也使顺昌路变得整洁。这一年,餐馆营收达到了20万,巫艺杰开始装修店面、将空间分层、雇佣帮工,餐桌也从两桌扩到多桌。这以后,定期装修店面成了他的习惯。

鸿茂家常菜三楼

“磕磕碰碰都有的”

开店十几年,巫艺杰碰到的事情不算少。

他还记得开店第一年,一对穿着考究的情侣来吃饭,男人戴领带穿西服,女方也挺标致,两人点了一个鱼头汤、一个炒菜、一个青菜,一共四五十块钱。然后女方先走了,半小时后,男人把一盒烟放在桌上,跟老板说去个洗手间再回来付钱,还说烟放在这儿,不用怕他跑了。

男人走后,巫艺杰进去摸了一下烟盒,是空的,便追上去叫他付钱,结果男人跑进弄堂里,追不上了。“我们夫妻俩生气了一天,四十几块对我们那时来说,比一天请帮工的钱还多。”巫艺杰说。

所以刚开店时,门外摆着摊子,夫妻俩还得瞅着,防止有人不结账偷跑。“一年能碰到几次。”不过后来,夫妻俩也渐渐想开,“反正你都吃不起了,我们就当作是救助吧。”

还有一次,一对约莫五十几岁的夫妻来吃饭,吃了85块。“这对夫妻吃完后说,你送我10瓶酒,我把钱付了。当时店里一瓶哈尔滨卖6块,我说10瓶酒60块,等于我请你吃,我还得给你扫大街,怎么可能对吧?”

对方把钱给巫艺杰后,巫艺杰没有依照对方的要求退还,只是找了零钱给对方,对方便报了警。到了派出所后,警察听明缘由,便让他先回去。

“反正做这行,磕磕碰碰都有的。”巫艺杰说,开店初期,隔壁的房东嫌饭店太吵影响休息。为此,有一段时间,双方闹得很僵。“我每年拎点东西去看他,他就把我弄出来。我还是拎点东西去看他。我觉得这很正常。”最后,经过沟通和互相理解,他们还成了好友。

开店初期,因为夜市生意火爆,顺昌路上不时会有酒后生事的人。巫艺杰记得,大约八九年前,这条路变得和谐,打架的人少了。不过如今,鸿茂家常菜三楼的空调内机上,仍贴着一则打浦桥派出所的温馨提示:“切莫打架,打赢坐牢,打输住院。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莫冲动!”下面还附有派出所的24小时联系电话。

“对第一个孩子有一种亏欠”

从1999年在顺昌路面包店里做学徒,到2008年自己开店,再到如今顺昌路所在的建国东路67街坊西块、68-70街坊均启动旧改,41岁的巫艺杰在顺昌路上打拼已有20年。因为和妻子忙着生意,他的大儿子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大。

“其实我们对第一个孩子有一种亏欠,因为生完他两个月,我们就出来打工了。”巫艺杰回忆,那时一个月赚700多到1000块,养孩子也很艰难。

“这个孩子真正跟我们在一起(生活),就是这两年。”巫艺杰能感到自己与儿子之间有距离,“他好像缺了父爱和母爱。每次来了,我们说什么,他都说好,都不反驳。”

随着饭店经营步入正轨,日子渐渐好起来。赚到钱后,巫艺杰给父母在福建老家买了新房。2015年,夫妻俩在浦东康桥置业,总算安下了家。两年前,他们17岁的大儿子来到上海念书。今年初,夫妻俩的小儿子也出生了。

鸿茂家常菜的菜单上有100多道菜

现如今,鸿茂家常菜的菜单上有100多道菜,包括本帮菜、潮汕菜、川菜等,店里的老顾客既有街坊邻居,也有打工人,有人在附近工作,也有人专程打车来吃。

记者采访间隙,一位阿姨同丈夫来到店里吃午餐,她告诉记者,她的妹妹曾住在顺昌路,推荐她来这儿吃饭,“妹妹说她把这家店当作自家食堂的,经常来打包几个菜带回家吃。”

随着建国东路街坊城市更新项目的陆续推进,鸿茂家常菜的搬迁似已注定。巫艺杰想着,“最好不要离开这块,我有可能会搬到丽园路或制造局路附近,这样老顾客还是能过去的。”

不过,他也挺淡然,“如果说机会碰不到,也可以重新开始。”

责任编辑:高文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丁晓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