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面包机跟老面包机的区别(目前什么牌子的面包机好)

现在的面包机跟老面包机的区别(目前什么牌子的面包机好)

首页家电维修面包机更新时间:2022-01-19 01:48:17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宋祖礼 蔡黄浩】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上海,中西交融,鱼龙混杂,经历过这个年代的老上海家庭,会有怎样的生活轨迹?

一位61岁的爷叔,通过“我家那件进口货”,讲述了他记忆中的老上海故事。

宇宙牌的“铁壳子”

“我家中保存着一些三十年代我祖父母使用的日常用品。其中有一件很特殊,其貌不扬,初看如同一堆生满绣的废铁,很多人都猜不出它是什么东西。”

现在居住在嘉定的王省老师,在他家的周边已算小有名气。因为酷爱收藏家族流传的老物件,也因为这些物件所记录的故事确实记录了海派文化的点点滴滴,现在不少学校邀请他去为年轻的老师们讲课。

尽管已提前知道了这件东西的由来,当我们在王老师家中看到这件锈迹斑斑的“铁壳子”时,仍然是一脸茫然。

宛如钟表的方形构造,细看才看得出密布表面的是铜锈,唯有底部铭牌上的“VOLTS 200”(200伏)让人隐约猜出这是一件电器,而中间的“UNIVERSAL”标志则告诉人们,这还是一件进口货。

直到王老师掰开两边的挡板,旁观者才能隐约猜出这件东西,原来是个老式烤面包机。

“一旦知道它是什么,再看就觉得很惊奇了,三十年代的烤面包机,和现在的没什么差别。”王老师一边摆弄这个面包机一边跟我们介绍说。

“别看它锈,现在接上电还是能用的,一次烤两片,烤好以后两边会自动弹开,现在的面包机也不过如此。”

记录历史的烤面包机

王老师的祖父家,在当时的上海,属于比较富裕的家庭。用王老师的话来说,“不是天天吃西餐、去百乐门跳舞的大富豪,但也是属于会受到西式文化影响的类型。”

这件面包机就是王老师家庭状况的象征。

“我们祖父家住在愚园路上,用现在话来形容是‘小康之家’。他会讲英语,又时常同西洋人打交道,所以他也开始喜欢上了西餐。”

据王老师介绍,上世纪20年代末,受国内革命的影响,不少苏俄贵族逃亡到上海,而二战开始后,上海又成了犹太人的避难地。这些人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带来了以法式、德式、俄式为主的西餐潮流。

“后来的我们知道的天鹅阁、红房子、德大,就是这几种餐饮文化留下的遗存。”

作为当时的小富之家,王老师的祖父无法像当时的社会名流、买办富商一样,经常光顾西餐厅、百乐门,“为了吃到西餐,他就想能不能自己在家里做?”

说到这一段故事时,王老师颇为祖父的善于变通感到自豪:“我们家由我祖父这里流传下来的几道菜品,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西餐并不难做,但唯有一样烤面包没有“硬件”不行,为此,王老师的祖父在三十年代专门托人从美国带来了烤面包机,这就是我们眼前这个“宇宙牌烤面包机”的由来了。

“面包机烤好面包,涂上白脱奶油,再煎两个鸡蛋,配上牛奶棚送上家的牛奶对上咖啡。自已就DlY出一份正宗的西式早餐。”

联想到三十年代自己祖父的这些“神操作”,王老师眼中满是艳羡,不过故事到这里才刚刚开始。

“偷师”有术的家庭

“后来光早餐已不能满足祖父母对西餐的爱好,请客总归不可能请吃早饭的,所以他就想学更多的西餐做法。”

老一辈人的眼光与智慧此时发挥了作用,王老师开玩笑地说:“我们家‘偷学西餐’是有经验的。”

根据王老师的叙述,王老师的祖母到当时的天鹅阁偷学了罗宋汤、去红房子偷学了色拉,自己又根据理解“自创”了煎猪排和“煎纳塔鱼”(比目鱼),而对于德大西餐馆屡学不会的“葡国鸡”,又花重金将西餐师傅请到家中烧菜,一并乘机学会。

就这样,一顿多国“混搭”却不无考究的西餐,就完成了。每逢周末或至圣诞节等重要的时间节点,王家总能有一顿丰盛的西式盛宴招待宾朋。而几道“偷学”的菜品更是成了“祖传菜品”,在王家代代相传。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家就形成了吃西餐的传统。我祖父过世前把菜单抄写给我母亲,我母亲又传给我太太,如今我也当祖父了,我太太正在教我们的儿媳妇做这些西菜……”

由吃到学,由学到传,王老师的家庭故事可能是无数老上海中产家庭的代表。

王老师说:“家中的西餐还是那西餐,味道也不曾改变,唯一不同的是烤面包的机器换了新的。”

家的味道代代相传,物件却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老上海人的“精致生活”,就是在这变与不变中绵延至今。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