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燃气灶炉架比原装的高可以吗(燃气灶锅架买圆的还是方的)

买燃气灶炉架比原装的高可以吗(燃气灶锅架买圆的还是方的)

首页家电维修燃气灶更新时间:2022-03-08 06:22:24

这篇文章不是教学文,不会告诉大家如何将背负重量减到最轻,相反的,我可能会介绍一些看来不是那么轻量的装备。因为轻量化是相对的,只要能够比现在的基本重量再轻一斤,甚至仅仅一百克,都是迈向轻量化的过程。

轻量化的标准答案不是花大钱买最轻的装备,而是在多方评估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户外装备,否则直接将世界最轻的装备清单开出来就好了,照着买,绝对也可以成为轻量化之王,不是吗?

轻量化的第一步就是先买一个电子秤。精度不用很高,以1克为单位就够了,取到0.1克会有点自找麻烦,因为这不是要秤面粉或烟草,也不是要较量谁少了零点几克,而是让你可以随手测量每一个装备的重量(太重的如帐篷或背包要用行李用的电子吊秤)。

这道理和减肥一样,不量体重怎么知道进步多少、退步多少?感觉会骗人,数字不会,唯有掌握确切的重量才能知道该怎么减重。具体来说,如果我现在的睡垫有500克,那轻量化的目标就是找到一个比500克还轻的新睡垫。

但前提是综合评比后效能不会太差、又能符合自己需求的装备,这样的轻量化才有意义。如果只是贪图轻量,却牺牲了舒适度甚至最重要的安全性,那就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如同国外轻量玩家的忠告:Go light, but not stupid light.。

我试着从几个大项讨论轻量化的操作实务,也会提供自己的经验、甚至犯过的错误,以不提供标准答案的形式分享累积的心得。老话一句,这和体重管理一样,观念正确才能有效减重—— 拥有轻量化的脑袋,绝对比购买轻量化的装备重要。

讨论的装备如下

庇护系统:帐篷/天幕

睡眠系统:睡垫 / 睡袋/露宿袋

炊事系统:炉具/锅具/滤水/饮水

其他配件:登山杖

一、庇护系统:帐篷/天幕

若要将帐篷轻量化,最快的方法就是买一顶轻量帐(废话),而这里所称的轻量是指2斤以内,甚至要压到1斤以下才算符合资格。但帐篷该如何选购?买了之后又该如何有效减重呢?身为户外三大件(The Big Three)最重的装备,帐篷绝对是降低Base Weight的首要选项。

1. 非自立

若要实现帐篷轻量化,我会优先推荐购买非自立帐。因为减去了骨架,且主面料大多使用更轻量的材质,或是不分内外帐的单层设计,因此重量普遍可以大幅降低,甚至仅有自立帐的一半。像上面照片中的 Zpacks Triplex 三人帐,是我在PCT使用的Shelter主力,材质是DCF(Cuben Fiber),空重约700g,得额外使用登山杖才能搭建。

当时的实测重量是:帐篷本体714克/泰维克地布160克/钛金属营钉96克(总重:970克)

虽然真的很轻、体积很小,但搭设时很挑地形,硬地面直接免谈,而且要是绳子没拉好,强风时可能会撑不住。有一次在沙漠里过夜因为风太大,登山杖吹断后大半夜在那边拉绳抢救实在有够狼狈。

而且这类帐篷的价格不低,任谁都会思考再三。所以如果你决定暂且跳过Zpacks这种非自立帐,建议试试半自立帐,或者干脆买一顶重量还扛得起的自立帐。

2. 半自立帐

半自立帐,意即不能单靠帐杆站立,需另外拉绳辅助才能搭好的帐篷。例如这个 MSR Carbon Reflex,是MSR最轻的帐篷系列,2人帐的打包重量只有990g,足足比Hubba Hubba NX 2 还轻了770g!

只是虽然大幅减重,却换来空间的压缩,因为主架构一定会有帐杆骨架,能够减轻的重量有限,所以若要减重,通常得从内外帐的材质和结构下手,因此外观看起来会比较轻薄,内部空间也会显得局促一些。

老实说,实际睡过这顶帐篷的感想是天花板有点低,躺平睡觉是完全没有问题,但要在帐内利用前庭炊煮会觉得有些压迫。不过这不能算是缺点,因为要控制在一斤以内,有骨架,有双开门,Carbon Reflex也是很好的选择。毕竟轻量化的最高原则就是取舍,有一好没两好,不能样样兼顾。

3. 自立帐

自立帐,意即用帐杆骨架就能让帐篷站立的帐篷,外型通常是半圆顶DOME,抗风性强、搭设快速方便又稳固,是最受欢迎的帐篷类型。以上图最热卖的 MSR Hubba Hubba NX 2 为例,不含地布的打包重量是1,760g。帐杆横杆营造了不错的内部空间,在1~2斤的级距内,是能兼顾空间、重量和打包体积的经典款。

若是要买MSR自立帐篷,多数人的选择会是上述经典的Hubba Hubba系列,应该很少人会想要入手定位为四季帐的雪地帐,也就是照片这顶有别于经典红白配色的橘色 MSR Access 2 轻量四季雪地帐。

不选Access 2的原因可能是觉得四季帐比较笨重,或者认为自己没那个需求。但若是把规格摊开来看,这顶橘色Access 2 轻量雪地帐,其实只比Hubba Hubba NX 2 重了100克(Access 2的打包重量是1,860g),而两者的内部空间、打包尺寸几乎是一模一样,Access内部甚至还高了一点。而以强度来说,四季帐和三季帐相比,当然会是Access 2胜出,而且减少内帐纱网的面积也有助于保暖度提升。官方所言比一般四季帐轻,又比一般三季帐保暖的说法其来有自。

优点:搭设速度快、空间大、双开门、补强用的抗风拉绳、内部置物网够大、亮眼(雪地时格外显眼)、抗风、抗寒、抗积雪。而且内外帐都是对称式设计,省去核对前后位置的时间,间接加快了搭设速度,不管是刮风下雨或下雪,这样的设计都能让你快点将帐篷搭好后躲进去。

缺点:纱网面积小有可能较容易反潮,夏季低海拔可能会热。但,这两点目前还没发生,目前在海拔1,000~2,400米之间搭设都没有反潮的问题出现。

如果怕闷热不通风,只搭内帐睡觉也是个办法,但前提是不能下大雨(这边是海拔1,000米左右的营地)

毕竟是防护性高的四季帐,MSR Access 2 挡风挡雨的效果一级棒。有一次下大雨时忘记把外帐的拉链关上,一阵子后才赶忙去关,发现竟然光靠防泼水的内帐也没让雨水渗入,让我超级惊讶!

内帐底部的红色尼龙布够高,真的淹水还有个堤防可挡;白色部位的内帐稍微透风一些,有DWR防拨水功能,可挡小雨;最透气的黑色纱网在门口最上面,和其他三季帐相比,面积真的只有一点点而已。

橘色亮眼,是户外领域的Safety Orange,无论在幽暗的森林或明亮的雪地,永远都很醒目,方便救援,也方便你找到野外的家。

只是自立帐往往受限于帐杆和内外帐的重量、体积,瘦身幅度很有限,但并非无法轻量化,东扣西减还是可以省一点。照片这张这是MSR Access 2打包起来的样子,和手机摆在一起相比实在有够巨大。

我的减重方法:

1. 将外袋拿掉(-95g)

2. 帐杆收在背包内侧或是插在两侧水壶袋位置(-0g)

3. 原厂营钉换成更轻的钛金属营钉(和帐杆袋放一起,最少用8根,-48g)

4. 内帐和外帐收在背包底部

这样算一算,内外帐1,087g+帐杆566g+营钉64g=总重1,717g,比原始重量1,860g还少了143g。幅度不大,减不到一成重量,但体积可以缩小许多,打包起来比较清爽,不用担心外挂去勾到或是在背包里占用其他装备的空间。

这是 MSR Access 2 精简后的模样,清爽多了。

刚刚有提到,内外帐直接收到背包底部,利用其他装备的重量把它压缩即可,上面用黑色压缩袋装内外帐只是示意,用意是展示帐篷可以缩得很小,不要把它侷限在原厂的袋子里。那要如何避免雨水通过背包将内外帐浸湿?很简单,用一个够大的防水袋装进背包内部,再把内外帐塞进底部即可。

照片是 ISUKA 轻量防水透气打包袋,尺寸有30L / 45L / 60L / 80L,重量分别是130g / 160g / 190g / 220g。打包袋要比背包容量再大一点,不要买刚刚好,所以45~55L的背包可以用60L的打包袋。

道理是与其在背包里分装很多防水袋、收纳袋,不如全都塞进一个大防水袋。优点是全部一起防水,而且彼此没有缝隙,背包体积可以收到很小,如果是用没有隔间的桶状背包,内部用防水打包带,外部再加防水背包套,是我实验过最万无一失的防水法;缺点是找东西很累,要全部掏出来才能取物。

4. 天幕

某次上山不想带帐篷,所以趁天气好,到公园练习几种天幕帐(Tarp Tent)的新搭法,想要调整出一款可以挡风、稳固、内部空间大,能让两人舒服平躺的设定。结果台中虽然看来晴空万里豔阳高照,实际上却吹起阵阵强烈的冷风,在空旷的草地搭天幕简直是场折磨,甚至还因此还飞掉一根钛钉,找都找不到

后来转移阵地到比较有遮蔽的树荫下,再度试了一款新搭法,但在强风吹袭下依旧一筹莫展。所以决定还是尝试最熟悉的搭法吧,结果效果很不错,难怪会是最受欢迎的设定,的确有它独到之处。

OK,我画了一个很鸟的示意图,而且很有可能会搞得更混乱,但我会尽量解释清楚

1. 将三个A点下钉

2. D和E的拉环要向内移动到D-1和E-1后下钉

3. 将登山杖头撑住X点

4. 从C点拉一条营绳往地上打钉

5. 把两个F点向外拉紧后打钉

6. 将两个B点向内翻折进去

7. D-1和E-1拉环打绳后勾到F点的营钉拉紧

8. 两个G点可以打钉加强结构稳定性

每个人都有习惯的搭法所以细节不尽相同,但都是使用同样的搭设概念。建议多试试几种方法,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设定。

这款天幕帐之前用DD Tarps 4x4搭过,但总觉得比例太大了,两个人睡太空旷。这次改用ISUKA OpenAir 2.9*3 搭设,比例就变得很好,里头两人平躺后左右还有放置装备的空间。除了无法将入口关闭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缺点,牢固、结实、抗风性强,内部空间大。

其实若和和一些小厂的超轻量天幕相比,这款 ISUKA 尼龙天幕不算超级轻量,但它的用料很扎实,强度韧性十足,是一款露营、野营、登山都可广泛使用的配件,尤其适合做为多人团体活动时的炊事帐。

天幕要尽量接近正方形,才能搭出这个样式。

这是搭设完成的样子,使用一根登山杖就可以站起来了,而登山杖(帐杆)的高度决定了入口的大小。入口大,通风好,出入方便,内部高度足够;入口小,挡风效果较佳,但得爬着进去,内部空间自然也较压迫。

天幕:548g(Isuka OpenAir 轻量天幕 290*300cm)

地布:168g(Tyvek 泰维克)

钛钉:8g*7根=56g

营绳:8g*3=24g

登山杖:231g(MSR DynaLock Ascent 碳纤折叠杖 120~140cm)

总结

打包重量:820g(全部不含登山杖)

最小重量:628g(天幕+营钉+营绳),比我的 Zpacks Triplex 还轻。

如果想要更轻更薄的天幕,可以自行上网搜寻评比,这边我只提供搭设方法和心得。

分享一下实际搭设心得出发前已确定降雨机率极低,所以可以放心使用天幕帐来过夜。其实如果是下雨天我还是会用自立帐啦,不过天幕帐的好处就是不管淋湿或反潮,要把它晒干绝对比结构复杂的帐篷容易,收纳的体积也小非常多。

从侧面看应该更能明白搭设的结构。另外,若是想要增加内部空间,可从内部在白色箭头处顶一根收短后的登山杖(或是钝头的木棍),整体形状会更美观。

接下来就是铺设地布、睡垫和睡袋,然后把背包摆在两侧的空间。完整的前庭空间可以煮食,大开口可以直接看帐外的风景。

如果嫌门口的营绳碍事,可以增加一支登山杖将绳子拉开,出入时就不需要闪那条绳子了。若是要关门,可以将两条营绳松开后,用一个S勾将拉环互扣即可。

当晚包场,加上朋友的帐篷,四顶恰好都是金字塔型帐篷。

结论

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帐篷要多轻有多轻,有钱就能买到,这是实话。但究竟要轻到什么程度?或者为了轻量化而必须牺牲多少呢?这没有终极标准答案,原则是不断寻找替代方案,这次试过不OK,下次换个方法,总会调整出最适合自己(而不是最轻)的设定。

二、睡眠系统:睡垫/睡袋/露宿袋

我对帐篷的需求只是遮风避雨,Shelter要轻或重,会视行程决定,所以不管非自立、半自立或自立,甚至用天幕露宿我都可以接受,反而是里头的物件才是我急欲减重的目标。例如睡垫和睡袋,今年开始陆续汰换为新的品牌款式:

1. 睡垫:Therm-A-Rest NeoAir UberLite 标准版,含收纳袋实测244g

2. 打气筒:Therm-A-Rest NeoAir Pump Sack 打气袋,实测96g

3. 睡袋:ISUKA Air 280X 2℃ 睡袋,含收纳袋实测589g

总结新睡眠系统总重 929g,成功减重 559g!

1. 睡垫

黑色:Therm-A-Rest NeoAir UberLite 标准版2019旧款,R值2.3,含袋淨重实测244g

黄色:Therm-A-Rest NeoAir XLite 标准版2020新款,R值4.2,含袋淨重实测367g

我自己用黑色Uberlite,成功减重162g,R值也提高了;呆呆用黄色Xlite,仅只减重39g,老实说,呆呆的新旧睡垫重量几乎没有差异,但若是从R值来看,旧睡垫只有0.7,现在直接跃升到4.2,等于从l凉席升级到独立筒床垫。而保暖度提升意味我们可以舍弃原本有点重的摄氏-9睡袋,改用轻一点的适温睡袋,等于又可从另一品项再偷点重量。

收纳后(睡垫+打气袋)的体积如上,Uberlite可以收到极小,是我原本睡垫体积的三分之一!

左边是新款的多功能打气收纳袋,随2020新款的Xlite系列睡垫附赠,重量是53g;右边是旧款打气收纳袋,需要另外加购,重量是96g(所以一定要买新款才划算)

下方旧款打气口是透明胶片,对应旧款充气阀;上方新款打气口有附盖子,开口较大,比较精致,对应新款的WingLock 充气阀。

新旧充气阀比较。下面的旧款相信不陌生,转紧是关闭,转松便可吹气或打气。上面的则是新款,外型明显不同。

这是2020新款NeoAir睡垫搭载的WingLock 充气阀,大旋钮让你即使戴着厚手套也能操作,充气速度更比旧款快了三倍,泄气当然也更快,可抗冲击、耐脏污,甚至可以维修替换。

一般来说,转开黑色充气阀后空气便可双向流通,所以打气时速度要快,不能比洩气慢。但新款WingLock多了一个Lock,就是那个有箭头的开关,等于是双重阀门,可以只让空气进去而不外漏,打气变得超级方便,可以慢慢充、慢慢挤,不用担心泄气。个人觉得是五星级的新设计,要买NeoAir睡垫一定要买新款!

新旧款的打气法都一样,套上打气收纳袋后,搜集空气压缩后挤进去睡垫。而这个打气袋平常可以用来当收纳袋,睡觉时可以铺在睡垫下增加隔离保暖度,甚至可以塞进睡袋当作小板凳坐,符合轻量化一物多用的原则。

第一次用Uberlite的感想是:超难收!要将尚有空气残存的睡垫,收到原厂小小收纳袋的难度很高,一开始觉得非常困扰,甚至想要另外用大一点的收纳袋取代。后来改用照片这样的方式,要收睡垫时从底部开始卷,几乎可以排掉95%的空气,接着三段摺叠后就可以轻松塞进原厂收纳袋了。

2. 睡袋

想换睡袋的原因有几个:

1. 原本睡袋保暖度非常好,舒适温度摄氏-9,规格很不错,但因为太暖了,所以常常只是当被子盖,觉得有些大材小用。而且体积实在有够大,加收纳袋后重量达1,030g。

2. 既然睡垫R值已经升级了,那我想睡袋可以不用那么暖了吧?

3. 最后,我发觉自己常常睡到发热,羽绒外套根本穿不住。所以如果羽绒外套只在休息时才穿,那么CP值实在太低,应该要把羽绒外套当作睡眠系统的延伸,让它充分发挥价值,因此就不需要那么厚重的睡袋了。

综合以上原因,更换的睡袋款式如下:

绿色:ISUKA Air 280X,舒适温2℃,800FP,含收纳袋实测589g(成功减重441g)

蓝色:ISUKA Air 450X,舒适温-6℃,800FP,含收纳袋实测871g(成功减重159g)

收纳后的体积比较。左Air 450X/中Air 280X/右是塞进他厂压缩袋后还是很大个的旧睡袋。

睡袋平时不用建议装到大一点的收纳袋,让羽绒可以维持蓬松度。照片是我将两个ISUKA睡袋塞到旧睡袋收纳袋的样子。

ISUKA用户可以买专用的原厂睡袋收纳袋。

实际使用的照片,目前为止保暖度都很足够,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野营地均能胜任。部分原因也得归功于 MSR Access 2 的防护性,诸多因素加成,才能配置出这个舒适的设定。

在山上用吊床睡觉也可以钻进睡袋,这样的午睡超级舒服!

再分享一个小技巧,要是真的很怕冷,非常推荐买一个保暖的羽绒鞋套,类似上图这款 ISUKA 羽绒营地保暖鞋。虽然还得多背190g,但自从呆呆用了类似款的羽绒鞋套后,怕冷的她已经很少喊冷了,这神奇的保暖效果绝对值得多背一两百克上山。毕竟冷到睡不着对体力的影响,绝对超过这不到两百克重量在身上的负担。

3. 露宿袋

如果已经买好了睡袋、睡垫,却依然睡得不够暖,该怎么办?要知道,睡袋睡垫不是小钱,重新汰换的成本太高了,所以在此提供一个不花大钱的弹性解法:露宿袋。这是额外的装备,也是一个保险机制,能在不更动原本设定的状态下有效提升保暖度。

我自己是用 ISUKA 轻量GORE-TEX露宿袋,搭配 ISUKA Air280X 和 Uberlite睡垫,一夜好眠。

严格来说,露宿袋的用途是取代帐篷,用极精简的方式在野外露宿过夜,所以它不属于正统的保暖系统,因为防水,透气度有限,有可能在内部形成反潮。但反正轻量化原则的弹性很高,不需要太拘泥形式规则,自己觉得舒服、可以接受就好了。

不过因为ISUKA Open Air露宿袋所用的WEATHERTEC布料透气度很好,露宿袋睡了几次都没有反潮,若有这层顾虑的人可以优先考虑Open Air款式。

左:ISUKA 轻量GORE-TEX露宿袋,含收纳袋实测重量386g

右:ISUKA Open Air露宿袋,含收纳袋实测重量512g

如果觉得这两款还是太重,可以改用紧急露宿袋,最有名的品牌当属Adventure Medical Kits 推出的几个SOL Bivvy款式。Escape款240g,Emergency款108g,都很轻,但是强度不够,用过几次就会崩掉,真的是仅限紧急使用的安全装备。所以长远来看,若想要使用得长久,就该选用材质强度更高的露宿袋。

结论

那如果加了露宿袋还是会冷咧?那就再套上雨衣雨裤吧,把所有能够隔绝冷空气的东西都用上,然后撑过那一晚,下山时再思考哪一样装备需要加强。目前我这套装备就是透过反覆测试得来,没有捷径,也没有标准解法,所以我觉得最难减重的就是睡眠系统,就像腰间的脂肪一样难缠,势必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成功甩肉。

三、炊事系统:炉具/锅具/滤水/饮水

1. 天然燃料

最终极的轻量化炊事系统,就是使用天然燃料和基本锅具,但生火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较高,扑灭火源后要恢复原状的时间很长,不太符合效益。

我想起在PCT遇见的这位老兄,据他表示,上路以来他从没用过瓦斯,全用营火解决三餐。他身上有浓浓的柴烧味,入夜后不用地布,套进睡袋后便依偎营火睡觉。在美国这叫牛仔式露营(Cowboy Camping),也叫野地露宿。浪漫归浪漫,但真的太费工了。

他之所以能这样用火,很大原因是美国相对较有弹性的用火规定,而且在国家园或森林区可生火范围内,通常营地会设置石头围起来的火圈,仅限重复使用的固定范围,降低用火冲击。

介于野火和气罐炉头之间的炊事系统是酒精炉组(左),或是搭配燃烧锭的轻量炉架(右)。我自己不习惯用酒精炉,燃烧锭则是不喜欢它燃烧的味道,所以断然舍弃不用,想了解更多的人只能说声不好意思,不在本篇文章的讨论范围。

2. 系统瓦斯炉

主力锅炉组是 MSR Reactor 1.7L ,史上评价最好的高效率系统炉,煮水速度超快,实测500毫升大约两分钟就沸腾,1000毫升是三分多钟,你的泡面还没熟,水就已经煮开了(等等,水没煮开本来就无法泡面啊)。

重点是超省燃料,官方表示230g标准气罐可以煮水22升,这和我的经验相差不远,一天煮水四升,总共可以撑六天,等于是24升的惊人表现。因为不需多带占体积和重量的燃料罐,所以虽然整组重量要500g,MSR Reactor 仍是长距离徒步和轻量化爱好者的锅炉。

但火力大也有缺点,那就是无法小火炖煮刚开始煮泡面常常满溢出来搞得很狼狈。后来才学会用闷烧的方式烹煮,只要水滚一下泡着,不熟就多滚几次,不用几分钟就可以轻松开饭!但原厂不建议这种料理方式,毕竟它的强项是煮水,不是煮食,也因此我们只能用它煮水还原乾燥食物,没办法套用其他锅子处理更多变的菜色。

3. 瓦斯炉

近来尝试用 MSR PocketRocket Deluxe 防风火箭炉,搭配 MSR Trail Lite 2L 硬铝锅。

炉头仅重80g,搭载电子点火器,煮水一升只要3.5分钟,官方数据是230g气罐可以煮60分钟,所以一罐瓦斯平均可煮17升,换算一天煮4升水量,可以连走四天没问题;锅子重250g,锅盖有小孔可倒水,锅把可以折叠收纳。两者总计330g,和 Reactor 系统炉相比,成功减重 170g!

而且省瓦斯这件事情只在长距离时才有价值,如果走一天跟走四天都只用一罐气罐,那使用 MSR Reactor 就不是为了轻量,而是为了省时。所以权衡之下,用攻顶炉煮水是比较聪明的选择。

平底锅甚至这种方形锅都可以用了,做饭方法可以更多元。

特别推荐内建挂钩的长汤匙,可以直接挂在锅把上。

自从用了 MSR PocketRocket Deluxe,我们比较可以用文火处理正餐。不过PocketRocket的火力不容小觑,偶尔还是会煮过头而炸锅,务必小心。

清洗锅具的步骤是先用卫生纸擦过,接着煮一点热水把油分解后,将那锅热水泡一杯茶、咖啡或热巧克力盖掉油味,完全不需要清洁剂。

4. 滤水器

Sawyer Squeeze 是我第一支滤水器,出水量大,但不幸因为在雪地结冰而阵亡。

后来改用Sawyer Mini,虽然出水速度慢了一些,但体积重量都缩水,可以直接套在矿泉水瓶上使用,看是要当过滤的容器,或是对嘴直接喝都可以,非常方便。

那时候最常用这种容量一升的长型瓶子,重量轻又耐用,而且便宜,随时可以汰换。平时可以插在背包两侧,方便检查剩余水量,要喝要滤也都很迅速。

比较一下Smart Water和Sawyer原厂水袋的重量,虽然重了20克,原厂水袋只偶尔用作取水装水的容器,因为我无法相信不透明的容器。

现在使用的主力滤水器是中间的 Sawyer Micro Squeeze 高流量滤水器,重量62g,介于左右两款之间。体积和旧款Squeeze相比大幅减少,长度也比Mini短一些,直接装在水瓶上喝水更没有阻碍,而且出水速度比Mini快很多,算是结合两者优点后的改良品。

Sawyer的中空滤心能过滤99.9999%的细菌(沙门氏菌、霍乱和大肠杆菌)、原虫(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与100%塑胶微粒,等于杜绝所有会让你吃坏肚子的东西。官方表示可以过滤10万加仑的水,换算为378,533升,除以一天基本用量的4升,等于可以连用259年,Sawyer很大方,包办你这三辈子的滤水量了。

原厂包装除了那个1升水袋,还有吸管、清洁用注射筒、清洗用转接环,这些我都不会带,但那个白色橡胶垫圈很重要,因为它很容易掉,要是遗失了会漏水,很不安全,要带着当备品。*除非是长距离纵走,否则不需要带针筒,回家后再用它清洗滤水器即可。

平常就这样收在背包两侧。

5. 吸管水袋

我自己习惯用水瓶喝水,方便计算剩余余水量。

为了轻量化,选用鸭嘴兽 Platypus Hoser 1.8L,重量是惊人的100g,超级轻!本体材质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无毒无味,不残留异味,而且是100% BPA-free,可以装进热水,也有抗菌处理,比较不会发霉或滋生细菌。模组化设计可对应所有 Platypus 产品,例如外接滤水器、咬嘴防尘盖,或是和其他容量的水袋共用吸管。

至于一般来说大家最关心的塑料异味问题,凭良心讲不能说完全没有味道,但鸭嘴兽水袋已经是我喝过最没有味道的饮水袋,而且在使用多次,并有乖乖清洁保养的状况下,来自塑胶吸管的味道会逐渐递,甚至水袋本体则是几乎没有任何异味了。

分享一个悲剧性的插曲,刚拿到吸管水袋那天将它摆在书桌上,没多久发现家里牙齿痒的小猫在啃一个东西,靠近后才发现竟然是全新的水袋!上面留有这样的咬痕我想是凶多吉少,于是又买了一组回家,这款只能当作纪念品。

没想到,最近一次上山我不信邪拿来用(当然有在家里先测试),结果一整天下来竟然一滴水都没漏!

我把Sawyer的瓶盖装上水袋,它就可以变成一般的取水容器了,重量约42g。所以要提醒大家多带一个瓶盖,也许用得上。

固定使用两个 Platypus Platy 2L 鸭嘴兽水袋,一个只要36g,超级轻,上山必备,装过难以估量的水,却在智利的百内国家园被老鼠咬坏一个。心痛啊,那可是伴我们走过几千里的装备。

所以又去买了一个带提把的 Platypus Platy Water Tank 2L 鸭嘴兽大开口储水袋,重量是70g,稍重,但取水倒水方便很多,也可以打开夹链清洗内部,沥干的速度也更快、更方便。

现在炊事系统的设定俨然成形!

炉头:MSR PocketRocket Deluxe,80g

锅子:MSR Trail Lite 2L,250g

滤水器:Sawyer Micro Squeeze,62g

水瓶:Smart Water 1L,38g

取水袋:Platypus Platy 2L,36g

吸管水袋:Platypus Hoser 1.8L,100g

水袋吸管挂在帐篷缝隙,煮饭煮到口渴随时吸一口。舒适!

结论

我和呆呆在山上习惯吃简单一点,早餐一份热食或冷食,中餐吃营养棒和干粮,晚餐再一份稍微丰盛的热食。把食材的重量和烹饪的时间省下,奢望的美食下山再吃就好,不必急着在山上享受。从实际情况来看,不携带过量食物可以减少厨余的制造,而如果食物种类清爽简单,多少能避免清洗油腻锅具所间接产生的环境冲击。所以如果大部分装备都已经轻量化了,那可能要思考,下一个要减轻的应该是欲望。

四、其它配件:登山杖

刚开始爬山不仰赖登山杖,觉得自己身强力壮,哪需要这种辅助道具?后来才明白这观念大错特错,因为如果使用得当,登山杖会像另外延伸出来的两隻脚,而四只脚爬山当然会比两只脚来得有效率。上坡时辅助出力,下坡时帮助膝盖减震,还能增加制动力、稳定度,可谓一举数得。

养成使用登山杖的习惯,至今用过数种品牌,款式超过十种以上的登山杖,累积不少心得,因此归纳出一套评定登山杖的准则。

一定要轻,因为太重不顺手,不用时徒增背负重量。但轻的款式通常价格较高,建议忍痛买下去,好好保养、清洁,可以用很久。而且高价登山杖通常有零件备品可维修,长远看来是划算的投资。

无论收纳方法是折叠式、快扣式、旋转式,因为各有优缺点,所以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选择惯用和喜欢的款式即可。折叠式体积最小,收进包包或带出国很方便,但会受限于长度调整的弹性;快扣式快速方便,但收纳后长度较长,携带不方便;旋转式登山杖可以做到非常轻,但使用时间一久会在关节处卡泥沙,导致阻力增加,直到它再也转不开。

手带要服贴,材质要亲肤,毕竟那是长时间接触的位置,是不得不注意的小细节。

调整松紧度的快扣零件,必须是方便可调的结构。这相当重要,因为偶尔会发生快扣变松,结果已经把一部分身体重量转移到登山杖,导致整支突然缩管!若是过危险地形会很恐怖,一不小心可能就摔下去了。

举例来说,这是MSR DynaLock Ascent Carbon折叠杖,使用时把杖杆拉直后在这个点卡住,接着松开的快扣延伸上半部,直到调整至需要的长度再扣紧。但因为金属会疲劳,这个快扣有时会变松,为了避免突发性缩管,使用者要常常检查松紧度是否合用。

这结构很像自行车的座管,尤其同属碳纤维材质,不能松,也不能太紧以免锁爆。所以我非常欣赏 MSR DynaLock Ascent Carbon 这个设计,只要转动那个齿轮就可以调整松紧度,所以用MSR这款登山杖从来没有发生缩管的问题。

这齿轮有什么稀奇的?如果你用过用十字螺丝锁住,而且甚至得用平头起子才能拴紧的快扣,一定会知道我看到这齿轮有多感动。出门在外,把螺丝起子带在身边的机率应该不大吧?

MSR DynaLock Ascent Carbon,材质使用碳纤维再包覆Kevlar防弹纤维,所以这款登山杖可以加上雪挡,连强度需求高的雪地也能使用。而快扣松紧度的调整方式是我用过最方便的设计,单手就能旋紧不需使用额外工具。重点是,外观设计得非常好看,红黑底衬显眼的白字,每次带上山都会被山友称赞一番。

S米寸(100-120cm)收纳后为36.2分,单支实测重量227克

L米寸(120-140cm)收纳后为44.5分,单支实测重量237克(竟然只多了10g)

包装会附上两个阻泥板、两个大面积阻雪板。

另一个很棒的设计,握把处内建收纳用的魔术贴。

卷好后黏起来就可收得妥妥当当。

手带的材质也非常舒适亲肤,长时间使用不刮手,而且松紧度很好调整。个人给它五颗星!

结论

站在轻量化观点,登山杖当然越轻越好,但它毕竟是一项安全系数需求高的装备,安全性必须凌驾一切条件,所以结构性和强度是先决,其次才是重量。所以这也是我对 MSR DynaLock Ascent Carbon 有如此高评价的原因,因为它满足我所有对登山杖的期待:质量好、重量轻,收纳体积小,而且手带材质舒适亲肤,外型又好看,几乎没有可以挑剔的缺点。

总结

总结来说,这次的瘦身计划成果如下:

1. 庇护系统:1,860g-628g=1,232g (双人登山帐 > 天幕帐)

2. 睡眠系统:1,488g-929g=559g(旧系统 > 新系统)

3. 炊事系统:500g-330g=170g(系统炉 > 冲顶炉)

光这三套常用且必须背负在身上的装备系统,已经成功减去1,961g,足足将近两斤的重量。

最后我想说,轻量化不只是数学问题,不是买新装备后减掉几克那么简单。最轻不代表最好,而最好不代表最合适,活用轻量化观念,到野外反覆实际操作,归纳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装备系统,远比一味降低基本重量(base weight)来得重要。轻量化固然会牺牲一点舒适度,但千万不能让自己受罪,那可就本末倒置,失去接近大自然最重要的生活态度,也就是享受。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