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家对前期杏干水煮制和此次炉火烧制有个直观明显的对比,先把原始炉子照片附上,方便大家对比。淘到手的炉子是这样的:
咱们继续书接上回,这次谈谈对宣德炉的烈火猛攻,相信大家看到题目就明白了,整个过程下来就是一次极不成功的烧制,个人感觉是失败了!下面简单的谈谈经过!
因为王世襄老先生关于对宣德炉经过杏干水煮制后的爇,没有太过详尽的说明,原文内容是这样的:炉一到手,便被浸入杏干水煮一昼夜,取出时污垢尽去,锃光瓦亮。随后硬是把烧红的炭或煤块夹人炉中,或把炉放在炉子顶面上烧。他指给我看:哪一件一夜便大功告成;哪一件烧了几天才见成效;哪一件烧后失败,放人杏干水中几次再煮再烧,始渐入佳境。
这里首先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来判断并确定下来:一是当时赵李卿老先生所处时代具体用的什么炉,这个其实好猜测,那个年代无非就是烧煤块的土灶,以前农村常用的那种大肚子煤灶,生活条件好一点的就应该是蜂窝煤了吧。二是原文说的也很清楚,直接放在炉子顶上。不过我在实际操作中又犯嘀咕了:真的要把炉子放在炉灶口么?可别小看之前的老式土灶,温度也是很高的,万一不慎烧化了可咋办,毕竟花钱买来的。还有就是会不会是那种带炉盖的土灶,应该放在炉盖上烧呢?三是烧制的具体时间。现在毕竟没有了那些老式的设备,家家户户都是煤气灶,这点在实际操作中是犯了难的。再有就是煤块炉子和煤气灶炉子温度的差异、铜器高温外表色泽的变化等也是个问题。
因为身边懂铜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只能自己一边尝试一边摸索了。于是又反复查询相关资料,比如煤气灶、土灶的温度,铜炉的熔点,高温的色泽变化等等一些看似不相干的资料,经过一番自我嘀咕和思想斗争,最终确定的对宣德炉“爇”的方案如下:没有之前的老炉子就用煤气灶代替;为了防止火焰对炉子的直接加热,我在中间隔了一块薄皮铁板,以减少火焰对炉体的直接冲击;爇制时间暂定为三个小时;大火一个小时小火两个小时。呵呵,就这还用了好几十块钱的煤气费呢!
所有方案确定下来之后,就照猫画虎的开始了一次大冒险。具体过程见下图:
在整个烧制过程中,我基本没有离开过,生怕温度过高给整个毁了,在灶间热的满头大汗。在大火加温到二十分钟左右的时候,整个炉体通红,当时有点担心,就把火稍微的调小了一些,可瞬间就暗淡了下来,于是只好再略微调大,使炉子整体呈现通红的程度的状态。
其实刚开始时很担心炉子要被化掉的,因为按照理论上煤气火焰的温度为1800多度,而铜的熔点才不到1100多度,但看到煤气灶中间的出火口就是纯铜的,这点心里暂时有点安慰,但也不敢掉以轻心,热的受不了就出来透口气,迅速返回继续关注烧制的情况。
大约过了个把小时之后,我把火关的小了很多,只保持宣德炉底部发红,前后有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才彻底停掉了这次烈火猛攻般的“爇”。待温度降低以后烧制出来的效果如下图:
总体来说,此次冒险行动是失败的,既没有看到什么水银古、鳝鱼黄,也没有看到栗子青、什么黑漆古,更没有什么一夜大功告成的成就感,只是炉子表皮略微有些暗色隐隐沁出,整个炉体干净了不少,哈哈,这是不是也算一个新发现呢?!
既然这顶古色古香的炉子让我折腾到如此地步了,那就彻底豁出去了,下一步准备再购进老式土灶,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爇”,未完待续,尽请期待下一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