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企业经营活动只有“终止键”,没有“暂停键”,这让一批经营者犯了难。他们普遍受到疫情等影响暂时无法继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但“心有不甘”,只要将来时机合适,仍有比较强烈的经营意愿。
今天(3月1日),《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上述企业可以随时摁下“暂停键”,在初春时节,感受到上海营商服务环境的暖意。
只有“终止键”,麻烦不断
马叶民就是一位曾因无法“暂停”而烦恼的经营者,由他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上海隆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因为疫情的关系,生意不佳,加之原料、人力等成本上升,打算暂停营业一阵子。
“我在华科东路上开小龙虾店,生意的季节性很强,现在是淡季,做其他种类的餐饮,估计生意一般,还不如不做。”马叶民坦言,小店已经遣散了员工,目前的成本只有每个月的房租,打算撑到小龙虾旺季再开店。
然而,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可以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解散并办理注销登记。
这意味着,经营者因为歇业太久,将被吊销执照。
这只是一系列麻烦的开始: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3年内,不得担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企业原本的名称将被“冻结”一年;重新开公司,涉及多项许可的,还要花上不少时间精力走一遍办证办照流程……这些后果让经营者“骑虎难下”,歇也不是,不歇也不是。
“尤其是企业登记名称被‘冻结’一项,规模较大的经营者相当头疼。”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经营者虽然暂停营业,但此前积累的客户关系和商誉还在。
试想,注销后再开新公司,只能以陌生的“面孔”示人,有多少合作者和消费者会保持以前那种程度的信任?因此,对于以往只能摁“终止键”的操作,有人诟病是“一刀切”式的监管。
让受挫者感到包容和温暖
《条例》首次增设“歇业制度”,为心中火苗不灭的经营者在经营这条高速公路上开了一个可以歇脚的服务区。
《条例》明确提出,当市场主体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原因造成经营困难的,可以自主决定在最长不超过3年期限内歇业,在歇业前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期间,原市场主体资格予以保留。
3月1日,马叶民成了第一批安心摁下“暂停键”的经营者。他来到青浦区市场监管局,向登记窗口提交了材料,现场办理了企业歇业备案手续,“现在我心里不慌了,3年内随时可以恢复营业。”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创设“歇业”制度,目的就是给发展困难的企业提供喘息休整的机会,即使受到疫情等影响,许多经营者遭遇了挫折,但能从身边的营商环境中感到包容和温暖。
与时俱进的制度设计,服务的是诚实守信的经营者,对于不守信的“暂停键”摁下者,比如存在拖欠员工工资、违反相关合同约定等问题的经营者,《条例》有所约束。
《条例》明确提出,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市场主体应当在歇业前与职工依法协商劳动关系处理等有关事项;市场主体歇业期间,可以以法律文书送达地址代替住所或者主要经营场所,登记机关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向社会公示歇业期限、法律文书送达地址等信息,通过公示加强对歇业企业的社会监督和信用监管。
一旦企业在歇业期间开展经营活动的,视为恢复营业。
栏目主编:陈玺撼 题图来源:上海市市场监管局
来源:作者:陈玺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