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燃气热水器功能切换使用(欧意燃气热水器使用方法图解)

德意燃气热水器功能切换使用(欧意燃气热水器使用方法图解)

首页家电维修热水器更新时间:2022-03-06 19:08:36
引言:

二战史是无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最接近现在的世界大战,其中的大国博弈小国求存,还有无数匪夷所思的计划,都让人叹为观止之余,也不由寻思一个道理。

这道理就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基于此,才有了无数看似不合理,却又曾经存在过的计划。

唯一幸运的是,他们并没有被践行。

一:针对德国和日本的摩根索计划

1944年9月11日至9月16日,英美两国首脑,在加拿大举行了第二次魁北克会议。参会人员主要有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财长小亨利·摩根索,英国外相艾登。

在这次会议上,英美两国主要讨论了后续的对德和对日军事行动部署。

在会上两国一致决定,在对德战争结束后,就将布置在欧洲的军事力量,全部转移到亚洲用来进攻日本。在转换目标之后,英国将派遣皇家海空军配合驻缅英军一起,发动反击。预计在欧战结束后18个月内,结束对日作战。

以上所有讨论,尚算正常范畴之内,但在会议上,美国财长小亨利·摩根索提议的对德战后处理计划(摩根索计划),则完全不在正常范畴之内。

这份计划中,最核心要点如下。

首先:彻底肢解德国,将德国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

其次:将德国的工业机器全部拆卸运往盟国,让德国从工业化国家变成一个无害的农业国。

最后:使用及时、仔细、有控制地驱除出境及移民政策,将德国人口转移到南北美洲和大洋洲,让德国人口锐减,最好将德国人口限制在二千万以内。

这份计划在提出之后,受到了罗斯福和丘吉尔的欣赏赞同。

更让日本人胆寒的是,在对日作战的时候,这计划也曾想用在战后日本的身上。

如果这个计划成真了,德国和日本作为强国的历史,将从战败之日终结。

为何这计划最后没有践行,原因就是在德国和日本落败,英法衰弱的大背景下,能左右世界格局的美国突然发现,在二战中越打越强的苏联,或许会成为自己的最大对手。

德国和日本,因为地处跟苏联争锋的第一线,如果太过衰弱,会适得其反,反而是强化他们的武装,用他们遏制苏联势力更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随后,才有了今日的德国和日本。

他们分别经历了马歇尔计划和朝鲜战争的红利,在战后恢复发展,并又一次成了强国。

摩根索计划是当时英美两国对待战败国的最极端计划,同样的计划,其实在二战进程中也有,那就是被罗斯福两次否决的:马歇尔建议。

如果不是罗斯福的否决,马歇尔建议将让世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二:马歇尔建议,美国版绥靖。

1939年到1940年德国进攻苏联之前,有闪电战护持的德国大军,在欧洲大陆纵横捭阖,无往而不利,吞波兰,灭法国,攻灭无数小国,一时间风头无两。

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德国战争机器面前看似摇摇欲坠。

这样的局势让美国总统罗斯福大为担忧,力主援助英国抗衡德国。

谁曾想,罗斯福的建议,在美国国内深受诟病,孤立主义盛行的美国人,不愿干涉欧洲战争,更愿意双边赚钱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眼见罗斯福有援助英国的心思,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提出了坚决反对的意见。

在马歇尔看来,英国对抗德国的努力很难成功,而且美国的战争准备严重不足,如果真因为援助德国引火烧身得不偿失。用美国的资源去援助一个注定会灭亡的盟友英国,最大的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与其如此,不如将资金用来强化美国军备,加强美国安全。

其实在当时,美国人如此想也有道理。

1939年的美国陆军,兵力满打满算才只有十万人,真要较真连德国盟友罗马尼亚都不如。

兵力这么点不说装备也不咋地,大部分是半骡马化半机械化部队,坦克只有可怜的300辆。

1940年春季,鉴于形势严峻,美国才扩编5个师,可同期德国陆军师数量是美国的几十倍。

眼见马歇尔激烈反对,罗斯福只得据理力争,为了支持援助还是否定援助,美国政府辩论了无数次,终于在1941年3月11日,通过了支援英国的租借法案。

让英国获得了活下去的希望。

次年六月德国闪击苏联之后,罗斯福又准备大力援助苏联。

这时候,马歇尔又一次站了出来,用美国军备不足,得不偿失为由继续反对援助苏联。

马歇尔连续两次否定,如果成真,二战会打成咋样真不好说。

幸而罗斯福足够坚持,美国国力足够强大,在强化自身防务同时,也能兼顾援助盟国。

要不然,英国和苏联接连陷落或遭遇重创后,被轴心国孤立在北美的美国就将面临,空有强大国力,却无法施展的境地。

美国版的绥靖没有执行,世界格局就成了今日样子。

那一刻的马歇尔,无疑是一个不合格的政治家,相较于罗斯福,他少了大战略视野。

那么作为二战主要胜利国的中国,又遭遇了哪些差点被践行的计划咧?

三:差点成真的德意日苏结盟。

德意日和苏联结盟有可能吗?其实还真有可能,而且步奏分明,层层推进。

我们先看看一组条约时间轴和日本人的研究报告。

1936年10月25日,德国和意大利签署了《德意议定书》,这是柏林、罗马轴心联盟的开始。

1936年11月25日,德国和日本又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这是日本和德国结盟的预备条约,随后意大利在1937年11月,加入了德国和日本的《反共产国际协定》。

三个轴心国,用一纸《反共产国际协定》表达了准结盟的姿态。

但是这三个以《反共产国际协定》为名义纽带的国家,却也做了不少与其相悖的事情。

1939年时,德国和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随后不久闪击波兰发生。

那个时候的德国和苏联关系可谓缓和了不少,德国的战略物资有不少都是从苏联进口的。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一起缔结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通称《三国轴心协定》。

这份有效期十年的条约,目的是建立一个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新秩序。看似是经由三国《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升级版,其实却暗藏玄机。

条约内容中的第五条中有一个明确规定:

德意志、意大利和日本声明上述各条款毫不影响三缔约国各与苏俄间现存的政治地位。

这是啥意思?简言之就是,《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是一个和之前《反共产国际协定》背道而驰的协定,这份条款的潜台词就是,如果有可能,可以和苏联缔结同盟条约。

为此,日本和德国还在条约签署后互换秘密协议书,德国承诺将尽力促成日本和苏联结盟。

这事情的真实性,日本左派学者不破哲三也曾专门研究过。

还在专著《从科学视角思考日本的战争》一书中说道。

德国和日本约定将在战后,将印度划入日本势力范围,但如果苏联加入,则将印度转让苏联。

这预示着,一个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地缘政治联盟,在1940年,这个关键节点,确实曾经有出现的可能性。

他们联盟的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英国和美国。

简言之就是,他们希望通过联盟的方式,在孤立美国的同时,瓜分英国在欧亚大陆的势力范围,最终形成一个德日美苏四强分立格局。

四:如意算盘为何没成。

1940年的《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最后要是变成了德意日苏四国同盟,这个世界会如何?

我们的命运会如何?答案不寒而栗啊!

那么这如意算盘为何没成,反而在1941年爆发了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形成了英美苏对垒德意日的格局咧?

这一连串事件的背后,都是动态的历史发展,还有大国博弈的产物。

任何历史事件的进程,都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叠加出现的。

比如,美国如果不通过租借法案援助英国,德国就有消灭英国的可能,消灭了英国之后,德国对于战争的迫切性或许就会消失,不至于为了战争资源一往无前,那样他或许就会和苏联缓和关系,甚至缔结新的条约。

这样的话,四国同盟或许就会成真,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德国在占领英国之后,变得越来越狂妄,依旧致力于进攻苏联,这个时候失去了英国作为跳板的美国,独自对战轴心国将力有不逮,最终的结局将是苏德博弈两方相持不下,最后达成妥协。

世界依旧会陷入四国博弈状态。

所以美国的决定,还有租借法案的提出,在保全了英国的同时,也给了自己参加二战最好的跳板,英国在那一刻,又践行了搅屎棍的作风,做到了乱中取胜。

同样,美国也用适时而出的干涉还有参战,收割了最大的胜利果实。

尾声:

以上用三个未有践行的计划,阐述了计划可能的破坏性和严重的后果。

这一切告诉我们什么?答案也很简单,大国博弈从不听小国和弱国的态度。

强国的视角和历史的荒诞相辅相成,无数看似不合理的,在某个时段或许有其合理性。

今日的我们,正无比接近那个百年来渴望的目标,这时候一定要稳点,慢一点,用建设心态和平和心态,看待周遭不一样的声音。

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说好自己的话。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