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钧正平工作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1950年9月25日,一名年轻人作为华东军区战斗英雄代表,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并受到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
就在这次大会上,这位年轻人留下了迄今为止我们能够找到的有关他的唯一笔迹:“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共同进步为人民服务到底。”短短20个字,道出了年轻人心底最朴素的情感和信念。
一个星期后,他又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国庆典礼。这个兵龄不算太长但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且屡建战功的战斗英雄,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憧憬着共和国未来美好的样子,心情澎湃,感慨万千。
然而彼时,邻国一场战争正在打响。战火再燃,边境危急!一旦美军获胜,很可能以朝鲜为跳板,继而觊觎我国东北,甚至全国。
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几天之后,毛主席作出了让世界震惊的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这名年轻人所在的部队被选为入朝作战先头部队,而他也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第3连连长。面对家国的危难,面对入侵者的狂妄,年轻人没有丝毫迟疑,于11月7日同战友乘坐专列入朝作战。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将美国侵略者赶出这片不属于他们的领土。
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准备在圣诞节前结束这场战争。为了粉碎敌人的野心,志愿军发动入朝以来的第二次战役,从东西两线同时向敌军发起进攻,采取切割、包围的战术,准备将驻扎在长津湖地区的美军陆战一师装进瓦罐一样的包围圈,来个瓮中捉鳖。
年轻人所在的58师奉命前往东线长津湖地区。这一年,朝鲜遭到50年难遇的严冬,气温一度低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志愿军仅着单薄的棉衣、胶底鞋,冻伤情况严重。但年轻人指导所在连队战士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御寒,于11月26日前到达长津湖指定集结地下碣隅里,期间没有发生非战斗减员的情况。
一切准备就绪,在敌军没有察觉之前,我军已悄无声息地完成了穿插和迂回任务,对美军陆战一师进行了全面包围。
下碣隅里为长津湖南端的一个小镇,地处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这里有一条公路是交通命脉。该地外围有一个以海拔命名的1071.1高地,在它的东南方是小高岭,美军要想逃出,只能从这里突围。换句话说,这里就像是竹筐的盖子,一旦被敌军抢夺,竹筐里的鱼虾就会全部逃出。小高岭的战略地位意味着扼守它的部队注定要经历一场极其残酷的生死之战。
谁来驻守这个决定战局的战略要地?上级将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年轻人所在的3连。而他的对手美军陆战一师装备精良,是二战时太平洋战场上有名的“王牌”之师。从不服输的年轻人当即立下军令状:人在阵地在,决不让敌人爬上小高岭半步!
战前动员时,他发出了“三个不相信”的宣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趁着夜色,年轻人带领队伍进入小高岭主阵地,这是卡住敌人南逃的重要防线,至关重要。
11月29日拂晓,小高岭瞬间变成一片火海。想要突围逃跑的美军集中空、炮火力对小高岭进行猛烈轰炸,铁片、树枝、石块夹杂着积雪到处飞溅。年轻人组织战士利用弹坑作掩体,等待合适时机反击。黑压压的美军很快冲了上来,为了节约子弹和提高命中率,年轻人命令战士距离敌人30米的时候再进行射击,很快他带领队伍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
迷之自信的美军认为这个小山头是可以轻易占领的。第一次攻击失败后,美军又调集兵力,发起第二波冲击,并且炮火比前一次更加猛烈。年轻人和战士们用手榴弹、轻重机枪再一次将敌人赶了下去。
气急败坏的美军再一次加大兵力、武器。飞机的轰炸、坦克的倾轧、炮火的猛击向我军发起一轮又一轮攻势,年轻人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同敌军展开激烈战斗,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疯狂进攻。
从拂晓到黄昏,美军共向小高岭发起8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年轻人跟战友牢牢钉在阵地上,不允许敌人向前一步。当然代价也是极其惨重的,8次对阵下来,弹药几乎耗尽,阵地工事摧毁严重,战友们一个接着一个倒下,最后只剩下年轻人、重机枪排长和一名伤员,形势非常危急。
以三人之力能否守住阵地?年轻人心里清楚,短暂的平静预示着更猛烈的进攻,此刻他心里盘算着一个计划。他命令排长带着重机枪和伤员先撤离阵地,自己则孤身一人收集起阵地上所有能用的武器:一包炸药、三枚手榴弹、一把驳壳枪。
自以为胜券在握的美军再次从四面八方涌上来,年轻人投出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抱着炸药包向敌群冲过去。30米、20米、10米,待年轻人冲出浓浓硝烟,美军才看清楚这个志愿军战士到底要做什么。不过为时已晚,随着一声巨响,年轻人与40多名敌人消失在烟雾之中,同小高岭融为一体。
28年前,这个年轻人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来到这个世界;28年后,他又在白雪皑皑中,秉着崇高的信念战斗至生命的最后一秒。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什么是中国军人,什么叫英雄血性!
关键时刻,后续部队赶到下碣隅里,对美军陆战一师发起总攻,狂妄的美军遭到重创,这支不可一世的“常胜军“终于尝到了惨败的“苦果”。长津湖战斗后,志愿军夺取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联合国军”迅速占领朝鲜北部的企图。
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人作战!”
年轻人的英雄事迹,鼓舞了无数志愿军将士前赴后继,奋勇杀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大量英雄人物。其中我们熟悉的黄继光,在他牺牲后,人们从他的饭包里找到了3本连环画,第一本记载的就是有关这个年轻人的故事。
故事讲到这里,想必很多读者已经知道了这个年轻人是谁。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杨根思,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曾这样赞誉这位英雄。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授予他“特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并将杨根思生前所在的连队命名为“杨根思连”。
他是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他所在的连队也是我军第一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连队。
英雄逝去,精神永存。从长津湖畔一路走来,“杨根思连”的官兵一直紧紧追随着老连长的脚步。他的“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凝铸成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激励着英雄连队一代又一代官兵不断开拓,续写辉煌。
哪里有危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杨根思连”官兵的身影。2016年7月,在南苏丹维和战场上,面对大规模武装冲突,“杨根思连”下士李磊、四级军士长杨树朋冒着枪林弹雨坚守岗位,不幸壮烈牺牲,用生命践行了老连长杨根思“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
近年来,连队多次参加域外维和、国际比武、跨区演习等大项演训任务,连续4年被表彰为“强军兴训先锋连”。困难越多,斗志越高;挑战越大,干劲越足。在“杨根思连”官兵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随时上战场的英勇姿态。
一声“杨根思”,全连官兵铿锵应答:“到!”
“永远坚守小高岭,我们时刻准备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声音响彻云霄,是战士们与老连长杨根思的时空对话,也是对特级战斗英雄的致敬和缅怀。
(钧正平工作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