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炉用水洗了怎么办(微波炉哪些地方不能用水冲洗)

微波炉用水洗了怎么办(微波炉哪些地方不能用水冲洗)

首页家电维修微波炉更新时间:2022-01-21 06:10:16

讲一个21世纪的“恐怖”故事。

大家开一个脑洞,你能接受将来人类婴儿是生物和无机物的混合体吗?

“赛博朋克”婴儿,可能正在成为现实...

人类婴儿粪便中的微塑料

是成人的10~20倍

了解我的姐妹们应该还记得,我在年初一篇文章里提到过意大利科学家在医院捐赠的6个胎盘里,就发现了其中4个含有微塑料碎片

就在前阵子,又爆出了一个更让人细思极恐的重磅新闻

美国纽约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微塑料大量存在于新生儿的胎粪里,更让人担心的是,婴儿粪便中的微塑料颗粒数是成人的10~20倍

不过话说回来,绝大部分微塑料可以排到体外的,另外一些可能就永远在我们的身体里,日积月累。

虽然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微塑料对人有影响,但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

直径小于20微米的微塑料可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且在内脏中积累,可能造成人类的心脑血管疾病。

更不要说像双酚A这种已经被明确证实会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塑料了。

被微塑料污染威胁的,首当其冲的还是婴幼儿。

美国纽约大学儿科学系教授称,微塑料会影响生命发育的早期现象,对婴儿发育很可能并不是好事。

微塑料从何而来呢?

这些年,人类丢进大自然的垃圾,正在以最可怕的方式,悄悄地“报复”着人类。

2017年,美国对十个国家的自来水进行采样调查,发现83%的水都受到微塑料的污染;被人吃进肚子里的鱼,含有微塑料的竟高达74%

央视早在2019年做过一个报道,显示全球每周人均微塑料摄入量为5g,相当于我们每周在不知不觉中“吃”掉一张信用卡

这些微塑料一部分残留在人体中,也会随着母体“遗传”给胎儿。

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婴儿的日常生活几乎被塑料包围。

宝宝日常使用的爬行垫、奶瓶、磨牙棒、玩具餐具甚至食物包装,都是塑料制品。

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奶瓶了。

根据去年权威杂志《自然-食物》(Nature Food)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

聚丙烯(PP)材质的婴儿奶瓶冲泡标准配方奶粉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微塑料。

要知道,PP材质已经被普遍认为安全性较高的食品级别的塑料,占目前市面上奶瓶的80%以上。

市面上很多PP材质的餐盒甚至打着可放进微波炉的旗号。

很多人应该有这样的疑问:PP塑料不是众所周知耐高温的吗?

其实商家宣传的耐高温,主要意思是指加热不变形,换句话说就是该塑料的熔点,而不是说这么做足够的安全和健康。

在《自然-食物》的这个研究里,研究团队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奶粉冲调方法:

将奶瓶用95℃的热水消毒、风干


用70℃的热水冲泡奶粉


上下摇晃均匀

这么整套流程下来,瓶中的微塑料每升高达1620万粒。

温度越高,释放出的微塑料颗粒也成倍剧增。

与此同时,奶瓶还释放出了数万亿个不足1微米大小的纳米塑料,它们数量实在太多以致于研究人员最终放弃了计数。

作为父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对孩子用的餐具可能要有一个全新的使用习惯了。

如何避免过多的微塑料污染?

既然关乎孩子的健康大事,作为父母可不敢轻视。

SO,查阅了各种资料之后,包妈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避坑指南,为姐妹们在孩子餐具使用的路上提供一些参考。

1、看材质

虽说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肯定优先选择玻璃材质的餐具。

但孩子小,难免摔摔碰碰,玻璃渣渣可能会带来更高的安全隐患。所在塑料的挑选以上,咱们尽量挑选耐高温耐腐性的。

怎么挑

无论耐热性、耐腐蚀性还是清洁度上,我们挑选塑料的优先等级为:

PPSU > PES > PP

多久更换一次

这三类塑料的使用寿命也是有区别的,分别为:

PP塑料:4个月
PES塑料:6个月

PPSU塑料:6~8个月

PPSU塑料是目前安全等级较高的塑料,但同时成本也高,价格如果太低不太可能买到PPSU餐具。

2、避免盛饭温度太高的食品

拿我家来说,已经尽量避免拿塑料餐具盛放高温的食物了。

孩子的塑料水杯,水都是放凉了倒进去。

塑料餐具一律不准放进蒸炉里。

特别要注意的是,很多号称可以放进微波炉的饭盒,也要避免高温加热,每次加热不超过2分钟。

(饭盒上面的塑料盖子很多都不能放进微波炉里的!!!)

所以刚做好的饭菜也不要直接装进孩子的塑料餐盘里,放凉了再装。

3、改进冲泡奶粉的流程

在灭菌后的非塑料容器里冲泡完奶粉,稍微晾凉后再装进塑料奶瓶里。

用晾凉的温水反复冲洗奶瓶3次以上,以代替高温的水烫奶瓶。

最后,将清洗过后的奶瓶、奶嘴放在没用过的餐巾或者纸巾上自然晾干。高温烘干的步骤还是尽量避免吧。

警惕生活中看不见的“隐形杀手”

最后,还有一些生活的小习惯,会让我们的孩子活在被“微塑料包围”的世界里。

1、瓶装水

有研究表明,只喝瓶装水的人“每年可能多摄入90000个塑料颗粒”,常见的矿泉水瓶、汽水瓶不能长期循环使用,不能在太阳下暴晒,更不能装热水。

这种瓶子的材质不耐热,超过70℃就会变形,可能就会释放出有毒物质了。

2、一次性水杯、饭盒

去年5月份,我国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盛放外卖、饮用水的塑料包装中存在制造过程中无意添加了塑料碎片。

外卖容器平均含有12~38毫克的微塑料,且这种微塑料非常容易分离,通过简单的水洗,塑料容器就会释放出尺寸大多小于50nm的颗粒。

也就是往外卖盒里随便灌点凉白开,微塑料就已经融进水里了。

3、保鲜膜

市面上的保鲜膜主要分为3种材质,PVC(聚氯乙烯)、PE(聚乙烯)和PVDC(聚偏二氯乙烯)。

其中PVC(聚氯乙烯)不耐高温,不能用来包装肉类、熟食等油类多的食物,安全性相对较低。

PE(聚乙烯)和PVDC(聚偏二氯乙烯)则更推荐大家日常使用。

不过武汉大学教授蒋序林则指出,无论哪一种材质的保鲜膜,在加热时都会分解出有毒物质,因此应避免将保鲜膜放进微波炉中或者用其他方式加热。

所以,千万不要把保鲜膜一起放微波炉里加热~

最后,包妈想说的是:

人类向地球扔下的每一片塑料,都被自己一口一口吃回来,最终,可能融进未来每一个人类的DNA里。

我们是时候好好审视一下我们在这个地球上的生存方式了,反思一下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塑料一次性用品吗?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对大自然再多一些敬畏吧~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