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炉安全手册(微波炉安全使用知识大全)

微波炉安全手册(微波炉安全使用知识大全)

首页家电维修微波炉更新时间:2022-03-28 18:03:11

高校实验室虽小,一不小心仍可能酿成大祸。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大大小小的实验室事故在校园里不算罕见——

羊城晚报记者 王倩 实习生 高维

在网上输入“大学实验室爆炸”,会发现几乎每年都有这样的新闻曝出,其中不少还导致死亡悲剧。而不久前的天津港爆炸,更引发了人们对于危险品安全的担忧。近日,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强调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全覆盖、零容忍”的总体要求,迅速开展学校安全大检查。其中,危险化学品安全是排查整治的重点。教育部专门要求,尽快将高校积压的危废品予以分批处理,加大高校危废品处置设施和实验室安全设备的投入,增加高校实验室安全人员数量,加强危废品处置的教育培训。

实验室“奇葩”规定事出有因

羊城晚报记者查阅中山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看到,规则对佩戴手套、安全眼镜、穿鞋、服装都有规定,对洗手的程序有详细的规定。除了常规的规定外,记者注意到,还有不少“有趣”的要求:“禁止在实验室化妆”;“严禁用口吸移液管,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严禁舔标签”……记者了解到,之所以有这些看似“奇葩”的规定,是因为实际操作过程中确实有学生为了图方便,或者情急之下做出过类似的违规行为。而之所以禁止化妆,是因为不少化妆品含有易燃易爆物质。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记者通过走访多位高校的学生发现,尽管实验安全人人都知,但实验意外却依然时有发生。

残余酒精起火烧穿手套

“我自己就经历过好几次,都是因为安全意识不够。”华南农业大学的小杨回忆起几次在实验室里的“囧事”,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有一次实验,小杨需要培养细菌,杀死杂菌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操作。在引进新菌之前,由于锥形瓶口易感染,通常都要用酒精灯灼烧。刚刚给瓶子喷完酒精的她,手上还残留着一些没有挥发完的酒精。

“当时为了快,感觉应该没什么,”抱着侥幸心理的她,给瓶口灭菌的时候,惊险的一幕发生了,“火苗一下子往手上蔓延过来。”小杨霎时间感到头脑一阵空白。

“我当时就想,下次再也不敢了。”她庆幸自己还是戴了手套,“整个手套都烧起来了,我是看着火往手上烧过去的,才突然意识到要赶紧脱下手套。”但很快,她另一只手套也因为酒精残余被迅速点燃。

最后小杨还是迅速脱掉了被烧穿的手套,确定自己的手没有被灼伤之后,才松了一口气,“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很惊险。”小杨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经历,对于平均一周要做两次实验的她来说,还不止一次。

小杨开玩笑说:“能活下来挺不容易的。”据她透露,学院在实验安全问题上一向抓得很严,“老师经常给我们强调:进实验室之前不能穿拖鞋,要把头发扎起来。但我们很多人觉得没什么。”小杨认为,很多意外都是学生自身的问题。

镊子小火苗引燃无菌台

广东某高校的小李,现在是一名环境工程专业的硕士生。当年师弟小叶在实验室内的一场意外,依然让他记忆犹新。小李清楚地记得,那天上午,师弟小叶正在进行一项无菌操作。在使用镊子和三角刮刀灭菌之前,他需要先把工具放到酒精里浸泡,再放到酒精灯上灼烧。

泡过酒精的镊子被灼烧过之后,上面的小火苗还没有完全熄灭,小叶把镊子伸进酒精瓶时,马上就烧了起来。随着瓶身的上部被烧穿,酒精很快顺着破损的瓶身流了出来,所到之处,淡蓝色的火苗也蔓延开来。“一开始他没有反应过来,他拿抹布去扑火,结果抹布也着火了。”

小叶本能地把着火的抹布快速扔到地上,但此时无菌台着火的面积在逐渐扩大,流出的酒精继续扩散。 “他跑出来刚好遇见我,说着火了,问我有没有办法。”小李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情景,“无菌台的台面有接近一半的面积都起火了,一开始我有点发愣了,怎么金属台面也能烧着。”小李赶紧冲到实验室的门口,拿起干粉灭火器喷过去,火势随即熄灭。

小叶事后分析认为,虽然这次起火没有造成什么损失,但不代表没有危险。“如果不及时灭火,火会越烧越大,旁边还有一个酒精瓶,如果烧着了又是一波大火,酒精流到无菌台就比较容易烧到其他地方,如果火烧到酒精灯里面去了,引起爆炸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不戴手套被浓硫酸灼伤

和生物实验、动物实验等相比,化学实验通常被认为危险性相对较高,一般都需要做好防护措施,但据记者调查了解,实际上有不少学生并没有按照规范操作,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化学系的学生小李就是因为不戴手套而尝到了苦果。

据小李反映,大三的上学期,小李要做一次水污染的实验,有一项操作是用移液管来吸取硫酸,“正确的操作是应该戴手套的”,小李觉得这样做实验不方便,并没有戴上手套。

吸取完试剂之后,在转移试剂的过程中,让小李万万没想到的是,尽管他很用力地捏住移液管的上端,但由于移液管的密封性不好,浓硫酸还是从移液管下方滴了几滴出来。

“那个浓硫酸浓度也挺高的,瞬间火辣辣的感觉。”不慎被滴到之后,小李的手立刻变得红肿。“当时想找一些碱性物质来处理,但是实验室没有。”小李于是想找小苏打等弱碱性物质来代替,但在实验室里也没有找到,无奈之下,他只能用大量的水去冲受伤的部位。

回到宿舍以后,他继续用肥皂水把受伤部位清洗过一遍,随着被灼伤的皮肤开始变黑,疼痛感也在持续。“幸好硫酸的量不多,受伤的面积不大。”他有些后怕地说。

微波炉爆炸窗户都炸烂

除了酒精灯、浓硫酸等常见物品外,在实验室,有一种仪器的危险性可能更高,那就是微波炉。

刘芳(化名)是广东某知名高校的一名药学专业的学生,有一年,一位学长做微波炉辅助萃取实验,当学长把装有酒精的锥形瓶放进微波炉里加热,定好时后,“看了一会,就走开去做别的事情了”。

这位学长没想到的是,他忘了把锥形瓶的盖子打开……

“我听老师说,他刚走开,微波炉就爆炸了。”刘芳说,爆炸的强度很剧烈,“微波炉的门都被炸飞了,窗户也被炸碎了。”所幸的是,微波炉在实验室的位置比较偏,并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记者在网上查询到的《微波炉安全使用手册》也明确标示:“加热液体应用阔口容器,切忌使用封闭容器。”

刘芳告诉记者,自那次意外发生后,实验室的微波炉就被更安全的电热炉代替,“从此,加热从几分钟变成了半个多小时。”但她觉得比起做实验的效率,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接错引脚芯片炸出个洞

并不只是生化实验才需要小心,做弱电类的实验稍不注意也会有危险,这一点,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工科学生小陈深有体会。

小陈还记得,为了参加学院组织的专业比赛,他找了几个伙伴组队合作。由于一天到晚都在实验室内忙上忙下,当天晚上他已经感到十分疲惫。当他搭建好电路,连接好芯片的引脚,刚刚打开电源,突然“噗”的一声,离他三四十厘米的芯片爆炸了,小陈眼前闪出一道火光,芯片被炸开一个洞。

“爆炸声比一般的鞭炮还要响”,小陈说,当即有异物溅到他的额头上,“幸运的是没有弹到眼睛。”出于本能,他瞬时整个人从座位上直接摔到地上。

据了解,在同学们眼中,小陈是在本专业的学霸,但他笑称这些都是“成长的烦恼”,但也在教训中增强了安全意识,“实验不能在太劳累的情况下做,一定要先检查电路再通电”。

王倩、高维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