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近日,多地疫情风险等级调高加上盛夏高温双重因素,餐饮安全管理遇到挑战。市市场监管局“文俊工作室”负责人阮文俊总结现阶段食品安全工作重在“一冷一热”两个问题,“冷”是指如何安全食用冷链食品,“热”则是如何在高温下抓好食品安全。
冷:采购明确来源信息冷链食品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王辰表示,在进一步的病毒溯源过程中,特别建议应当将冷链作为一个重点的溯源线索。
食品是普通消费者易接触到的冷链产品,消费者该如何安全食用冷链产品呢?阮文俊表示,相关数据研究显示在“冷”的情况下和相对干燥的环境下,病毒的存活时间、保持感染性的时间比较长。在冬天的时候它甚至可以有21天的存活期。因此,在某个地方如果有病毒,这个病毒沾染到冷链物品上,在低温环境下,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的时候就可以造成跨地区的传播。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新冠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进口冷链食品及外包装极有可能成为携带新冠病毒的载体,消费者还是谨慎购买进口冷链食品,对于其他渠道的冷链食品消费者仍然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文俊工作室”提醒餐饮单位和消费者,推荐从信誉好、服务好的超市、商场等正规渠道采购冷链食品;确实要采购、使用进口冷链食品,要向供货商查验“检验检疫证明”、“出仓证明”,不采购没有明确来源信息的冷链食品,餐饮服务单位须通过江苏省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系统采购和使用进口冷链食品。
热:多举措加强高温天气食品安全管理
此外,各餐饮单位更要重视高温期间的食品安全工作。
在管理环节也应落实好晨检措施,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及时发现发热、腹泻、手部皮肤伤口或感染、咽炎等有碍食品安全症状的人员,并调离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岗位;做好餐(饮)具的清洗和消毒,建议采用蒸汽、煮沸以及使用热风循环消毒柜等物理消毒方法;加强食品原料采购管理,餐饮单位应从正规、有保障的渠道采购食品原材料;加强食品贮存和加工管理,盛放、加工食品原料的工具、容器和设备要通过不同颜色、形状、材质和标识来区分生熟、荤素,杜绝交叉污染;烧熟煮透;加强保温措施。
“文俊工作室”还提醒学校和餐饮企业等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切实落实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在就餐区应设置洗手设施,如果没有洗手设施,应配备免洗手消毒液等手消毒用品或其他手消毒设施。其他方面要求可具体参考商务部发布的《餐饮服务单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
消费者外出就餐应使用“公勺公筷”。餐饮单位应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服务。公勺公筷宜采用不同颜色、材质和突出标识等醒目的方式进行区分。(俞佳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