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这东西挺费钱的,对熟人讲究面子还说得过去,偶尔装一下还是挺有必要的。而对陌生人还穷装面子就很费解了,但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比如理发,打小有记忆开始,理发点只有村头的大树下,剪头发的师傅大概有四五十岁,手里拿着一把手动的剪发器在你的头顶上耕耘,那时候剪头发一块钱一次。
长大一点以后,乡里开了几家像样的理发店,剪发器用上电动的了,剪发师傅变成了会一点点时髦打扮的阿姨,剪一次两块钱。
等到了县里上学已经是2000年,各种发廊发艺就多了,不过学生能有多少钱,更不懂追求发艺,不仅仅是爸妈不允许剪奇形怪状的头发,另一个不允许这样做的人他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政教处主任,杀马特之风卷起时,学校里安然无恙稳如泰山。那时候剪头发5块钱一次,物价有上涨的趋势了。
读大学的时候环境有一点改变,市里的消费水平有了更大的空间,剪头发已经10块起步了,也是从那会儿开始知道了普通剪头发是可以细化到洗剪吹三步的,单剪最便宜,单剪了十多年的头终于有机会体验一次小姐姐帮洗头的感觉。
理发师一个劲儿地鼓动我做一个好看的发型,可以做得像偶像剧里面的男主一样“酷酷的”。借着自主掌握生活费的便利,这100块钱我掏了。
其实效果不咋好,还是像杀马特,只是小号一点罢了,也不懂哪根子筋搭错了居然做了这种发型。这发型还把我家人惊到了,直呼走在路上见到了也不敢认,那个假期又有花了10块钱把头来了一个全部推倒。没错,县里的发艺行业跟着时代自主进步了,10块钱起步。
工作以后,一次出差的机会,同事邀约一起剪头发,说去找一个便宜的地方。他说的便宜刷新了我的认知,我花了50块钱剪了一个普通的头,在一家装修不错的发艺店。
“剪头发没有规定价的,20,30,50都可以,那些发艺店的理发师要跟老板分钱的,不收高点怎么有钱分?”说这话的是一家个人理发店的老板,店里店外就她一个人,周边都是25、30洗剪吹,她只要20。
“那些发艺店都是单身小哥哥去的,不用存钱省钱没有什么压力,要养家的人都喜欢来我这里剪。”坦诚地说,在20和50之间,差的不只是30块钱,那还是一天的生活费。
小区里开了一家理发店,价格是50块钱一次,我只去过一次就没再去了,“一直都是50块钱啊,不贵”,面对老板的解释,好像我们也找不到什么理由拒绝,毕竟“不贵”。
“价钱不合适就走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以前不懂这个理,现在明白了很多。
超市里新开了很多快剪,10块钱一次。《脱口秀大会》上豆豆形象生动地演绎过那种感受,被吸尘器吸头的样子想要去体验一下,会不会是一次愉快的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