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最好的家用吸尘器(家用吸尘器测评排行榜前十)

目前国内最好的家用吸尘器(家用吸尘器测评排行榜前十)

首页家电维修吸尘器更新时间:2021-12-12 09:09:17

自从上次试用了小米的吸尘器,终于发现了时代的进步,现在吸尘器已经发展到非常好用的程度了。脱离了电线的束缚,强大的吸力,让清洁家里的灰尘变得轻而易举。

爸妈看到了吸尘器的方便,于是果断的抢走了我众测获得的小米吸尘器。所以我只能再入一台,众所周知,上次的小米AW数值比较小,所以这次我选了一个AW数值大的,达到了145AW的睿米NEX,虽然气旋部分看上去没有小米或者戴森的炫酷,但是光功率和AW数值就能秒杀市面上绝大多数吸尘器了。而且睿米并没有和别的品牌一样,采用了模仿程度比较高的设计,它拥有自己独特的外形和设计概念,吸地拖地一气呵成的新的想法也带来了不错的惊喜和体验。

比较和选择

在购买睿米NEX前,我考量和对比的几款吸尘器,价格至少都在一个类似的区间中。其中小米是我已经拥有的,其他直接使用官方参数进行对比。其中几款吸尘器均有幸摸过。

接下来从AW,功率,标准续航时间,最高续航的档位,配件丰富度和售价分别来讨论

AW 和续航

先来看看AW吸尘器的AW值叫气动功率(AirWatts),意思是,空气瓦特或者空气瓦茨。比产品功率本身更能体现吸尘器的性能。机器在出厂时都设置都测试过气动功率,能反映真实使用过程中的吸尘能力。

从戴森带来了AW这个新参数后,似乎AW已经成为了一个衡量吸尘器能力的重要参数了。因为吸尘器工作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一个静止的状态,静态负压,整体的意义是不大的,静态负压不能等于吸力好。这时候即使你能吸起保龄球,一个,两个都没有意义,如果空气不流动,就无法把灰尘收集起来。而静压很大却没有很好的AW,那最终就是稍有空气流动就露馅了,不能好好除尘。

从上面几个吸尘器可以看到,在最大功率情况下,睿米NEX显然是最大的,达到了145AW。这个数值已经完全满足家用除尘的需求了。而各家的AW数值也都是在最大功率的标定,此时的工作时间长度如下图所示,所有的吸尘器续航时间都大幅缩短,都进入了7-10分钟的区间。

而对比其他档位,中间档位(对于只有两档的吸尘器就是最低档位,睿米提供了45AW的吸力,此时续航38分钟。在同样续航30-40分钟的情况下,此时的戴森提供了大约30AW(V7)/35AW(V8),小米25AW,追觅大约35AW。显然在同等除尘条件下睿米可能是最好的。同样的也能看到睿米的电池的表现也是最好的,在同样的最高档位,提供了10分钟的续航,也是四款吸尘器中最高的。

在日常的使用中,以正常的30-40分钟续航的除尘状态,睿米可以提供最高的45AW的吸入能力,比其他同等价格的吸尘器都多了20-30%,显然可以更加好的除去灰尘。

最后来看一下价格,高于戴森V8,接近戴森V10的性能,睿米NEX售价明显低于戴森。配合这样的价格,睿米明显比戴森更优优势。考虑睿米NEX还有洗拖一体的创新设计,因此毫不犹豫,我选择睿米NEX。至于追觅性能也很优良,但是我想选吸力最强的…

配件

睿米NEX的包装盒非常的紧凑,主机和配件都在这个体积不大的盒子里。包装正面提到这款NEX是天猫定制款,所以再京东上并不能买到…。

睿米的配件非常丰富的。地刷自带两个刷头,可以互换来应对地毯吸尘环境。地刷还能和独特的拖把模块组合,达到边吸边拖地的神奇组合。比起其他的吸尘器,还多了一个可以弯曲拉升的吸尘软管,方便在复杂表面和环境使用,提升便捷度。在我对比的五款吸尘器中,配件最少的是小米,且墙靠不提供充电功能,需要另购专用的充电墙靠。

除去延长杆,吸头部分睿米的吸头配件是最多的,一共有地刷,地刷毛刷,拖地模块一组。电动除螨头一个,软管吸头一个,窄缝吸头盒组合毛刷一组。

其中和别的吸尘器相比,比较有特色的就是拖地模块。

洗拖一体模块其实是由地刷和拖地模块一起组成的,储存模块是由储水盒和拖布组成的类似拖地机器人的结构,使用了仿生纤维缓慢渗水的原理,让装在吸尘器下端的拖地布能够均匀出水。

吸附过程非常的顺畅,只要将拖地模块直接放到地刷后方就会自动吸附,不会有安装的繁琐感。地刷的后部有磁吸结构,拖把模块可以轻松的吸附上去,甚至用脚就可以拆卸下来。实际使用中,当吸尘到地毯附近,直接用脚把后部的拖地模块轻轻踩下就能避免拖到地毯。

注水后,拖地模块提供了比较均匀的出水,出水个人觉得是比石头扫地机人的出水量更加合适的,比石头扫地机器人更干一些,属于基本看不出地板表面湿了,但是触摸了会能感觉到,然而一会儿就干了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不会对吸尘产生影响。下图中,左边是干燥状态,右边是用拖地模块拖湿状态。

由于地刷使用了疏水的材料,所以也不用担心地刷沾水后影响吸尘效果。

回到地刷,地刷的设计将电机置于了本体内,而非滚筒内,这样就能自由的取下滚筒进行清洗了,并且可以轻松替换长毛刷用于清洁地毯。

地刷本体带有感应灯,在进入到黑暗区域后,自动点亮,这个就比较有用了,特别是对于床底等一些暗角位置,可以更加好的除尘。比如下面这样的环境,灰尘就看的更加清晰了。

除螨头已经成为了现在所有吸尘器的标配了。如今的人越来越重视了螨虫对于生活清洁度的影响。尤其对于过敏体质,过敏肤质的人,螨虫是一个重大的疾病诱导源。很多皮肤类的不明问题也常常和螨虫有关系。

睿米附赠的除螨头,内部也配备电机,会随着吸尘器的启动一起高速转动,并将衣物,床上用品上的螨虫挂刷下来,吸入尘盒。毛刷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拆下水洗,保持刷头的清洁度。

软管除尘头是另一个比较好用的配件,它是由一个可以拉升弯曲的软管和一个扁型吸头组成。

对于空间不大,但是立面特别多的除尘环境,这个吸头可以避免你频繁的转动吸尘器本体的角度,而仅仅拉动转动吸头就能完成,让整个吸尘过程更加轻松。毕竟睿米的本体形状比较长,转动是它的一个弱项。

软管的内部由钢丝组成,外部包裹了透明塑料材质,耐用性和塑型性得到了比较好的保证。头部也能和软毛刷进行组合,变成一个更好用的柔性刷头。是不是有种传统吸尘器软管的感觉?在车里使用也特别的方便!

主体

吸尘器的主体采用了黑白配色的原创设计。尘盒和电机一直线排列,使得整个吸尘器比较的长。这可能是我对于外观形状唯一不满意的地方,过长的设计对于有些空间局限的地方不是这么的友好。

握把采用了90度直角设计,可以侧面握持,也能底部握持,对于力气小的女性用户,更加可以双手握持,来增加可操作性,这一点是必须夸赞的。

顶部和顶角位置都有一个按钮,用来切换档位,控制开关。黑色按钮可以同时开关和切换档位,灰色按钮只能切换档位。

尘杯设计:睿米NEX抛弃了一键开启尘杯直接倾倒的设计。如果你问我一键倾倒好还是取下尘杯好?我一定用我亲身体验告诉你,一键倾倒并没有想象的来的便捷可靠,灰尘也常常会卡在尘杯中,需要进一步拍打或者取下倾倒。所以个人更加喜欢睿米这种直接取下倾倒的设计,且由于尘杯口径的问题,在往垃圾桶倾倒的时候,较小的口径更不容易造成灰尘外扬,形成二次污染。

尘杯内有第一级的金属滤网,和内部的结构共同作用产生气旋。

虽然气旋结构不如戴森和小米那些显得庞大和醒目,但是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气旋的效果表现尚佳。

其后部的水洗HEPA滤网,海绵和后置的HEPA滤网也保证了整个吸尘路径的洁净性,避免了边吸边污染空气的尴尬。

使用app可以检测滤网的寿命来及时更换。目前我经过了几次全屋吸尘,滤网的寿命是94%....看来消耗起来还是有点快,好在可以水洗延长寿命。

透过机器边缘的出风口可以看到HEPA滤网的外形,顶盖可以拆开取出滤网。

机器的背面有两个触点,匹配的墙吸有磁性和充电接口,可以直接在墙挂上充电,不需要在机器上再次插入电源。

机器本体也能直接插入充电器接口进行充电,充电电源功率是34W,2.5小时可以充满

如果说本体还是有什么令我惊喜的,那就是它的握持舒适度了。机器的重心比较偏后,使用地刷的时候抓握后端,单手就会有很好的舒适度。

而在吸较高的位置的灰尘的时候,握住横侧握把来改变重心位置到后端,减少施力。真的觉得累了还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双手持机。

噪音控制

睿米NEX的噪音控制中规中矩,三个档位在实际使用的时候,离开一米距离左右测试分别显示77/83/93分贝。

其中前两档还可以,但是最后一档高速档还是有些吵闹的,好在高速档也就是偶尔特殊情况才会使用一下,平时前两档已经可以应付日常的工作了。第一档的77分贝离开官方标注的72分贝差了5分贝,这和使用的环境,回音条件,测量距离方法都有关系,只能作为三档噪音的参考。

总结:

睿米NEX的参数和配置都完全达到了旗舰级的水平,其实如果按照性能来说,对标的应该是戴森的V10,但是价格却不到戴森V10的一半。国产吸尘器经过了这几年的发展,已经成熟起来,和洋品牌也已经有了一争高下的实力,自主创新的引入,也让吸尘器更加贴近中国家庭的使用习惯。此次我并没有去做极端垃圾吸入实验,因为在上次在105AW的小米吸尘器的清扫下都能完美吸光的混合垃圾,在145AW的吸力下简直是小菜一碟。

优点:

缺点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