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机的盐粉是否对身体有害(洗碗机专用盐的危害)

洗碗机的盐粉是否对身体有害(洗碗机专用盐的危害)

首页家电维修洗碗机更新时间:2022-01-21 06:29:06

2019年

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喜讯:《读写》杂志2018年7月主题“勤”,和今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题主题相似。众多名师精彩点评,敬请关注!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王立根

点评2019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

今年高考作文仍然秉承了语文学科“立德树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的独特优势,但与往年有很大不同。从立意上看主题已定:歌颂劳动的意义,体裁已定:写成演讲词,思路已指明:正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反说,纠正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的错误想法。提供的材料真是纲举目张,考生只要循路识斯真,不偏离题意和要求就可完卷,说难其实不难!

但如何才能写得更好?要知道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要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其一,通过对思路的精心梳理,对材料的精心组织,使演讲内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条理;其二,不要讲套话空话要亲切感人,有内涵有文釆。要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见识与情怀。真诚地写自己之所想,要表达我们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对文明和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在行文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同学的错误认识的批评要和风细雨,如“学习忙不要劳动”“科技进步了有人工智能了,不需要劳动”“有钱了不要劳动”,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想法,要耐心说服不可盛气凌人,说清劳动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分享。分享劳动,也就是分享快乐,分享幸福,分享累累果实。此时可讲讲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讲讲古今中外名人的论述,如有名人曾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等。当然,不一定要逐条批评,要贴近自己,贴近自己的生活,才更感动人!

今年高考命题,命题者已将骨架搭好了,我们只要先审题,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指向,思考一下这题目打箅怎么演讲,怎样才打动人,哪种演讲容易落于俗套,哪种演讲更有创意、写得有血有肉即可!

高考作文是传统传承,离开文化的传统,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的精神内涵,也无法遇见真的语文教育。今年高考作文题第一句就是“民生在勤勤而不匮”,可见作文训练应该和这个伟大的传统对接,让学生不断认识一个民族的风华!

优文展示和点评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以劳动为笔,书写时代华章

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二 林一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发言,我演讲的主题是“以劳动为笔,书写时代华章”。

谈及“劳动”,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也许不是“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和“男耕女织”的情景,而是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节。虽称“劳动节”,我们却可以享受“偷懒”的三天小长假,实在是“划算”极了!

我发现有些同学会心一笑,看来我说出了部分同学的“心声”。同学们也不是不愿意劳动,的确,学业繁忙,“学习”这个借口真是四海皆行的“万精油”,只要随口一句“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家长们就早将一切家务等劳动事项包办得妥妥的。

其实,仔细想想,上述逻辑是行不通的----这是将学习与劳动放在硬币的两个对立面,但实际上,它们可以兼而有之,适当的劳动,正是繁重学业之余,放松身心的一剂良方。劳动,其本身何尝不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栖居方式”?它不是一种机械无脑的循环动作,而是因心底狂热而起的主动付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走进生活的内核,去看看书本之外的世界。劳动,是“小书”之外的一本“大书”。

随着科技蓬勃发展,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便利,这本是激励人锐意进取、拼搏劳动的契机,却滋生出许多偷懒的借口-----劳动可以留待人工智能来完成。这种想法实则忽视了科技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兴起,本身便是一代代人不懈劳动结出的累累硕果, “智能”之前的“人工”即是有利的证明。固然,人工智能帮助人们进行一些重复机械的劳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人工智能无法代替人类思考,难以进行科研创新等脑力劳动。劳动应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过去已过去,如今正如今,未来还未来。我们不应选择安逸,躲在前人劳动成果的庇荫下“乘凉”,也不应幻想着明天,幻想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劳动是处于“今天”的我们的必然也是最优选择。新时代的我们,应着眼当下,“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劳动者的身份,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国家领导人在新春贺词中动情地提出不少“闪亮的名字”——“天眼之父”南仁东、军人楷模张超等,国家领导人称他们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同时,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平凡的劳动者,也被称为“美好生活创造者、守候者”。对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我想说:劳动是无差别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是时代潮流中的一滴水珠,将自己无差别的劳动融入新时代的劳动江河中。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曾言“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劳动创造新生活,劳动者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我们学校以“复兴”命名,难道不是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吗?为此,我建议,劳动从我做起,让我们以劳动为笔,续写新时代的篇章!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叶洲老师点评:本文有以下特点:

一、切合题意,有情景意识。作为演讲稿,本文围绕“劳动”这一话题,突出对话情景,尤其是二、三两段设置的情景十分符合学生的特点,容易引起在场听众的共鸣。此外,文末还提到“复兴中学”的内涵与“劳动”的关系,切合题意。

二、逻辑严谨,有思辨性。高考重视逻辑的考查,本文以逻辑取胜。尤其是文中第五段“这种想法实则忽视了科技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兴起,本身便是一代代人不懈劳动结出的累累硕果, ‘智能’之前的‘人工’即是有利的证明。”可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指出了“劳动可以留待人工智能来完成”这一观点的谬误,十分精彩。另外,“固然,人工智能帮助人们进行一些重复机械的劳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人工智能无法代替人类思考,难以进行科研创新等脑力劳动。”具有辨证思维,逻辑更严谨。

三、语言灵动,有可读性。本文既有通俗如“万精油”“办得妥妥的”等生动的语言,引起互动,又有雅致如国家领导人经典致辞、路遥名言,论证有力。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怀念劳动,挥洒汗水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二 王亦涵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来到复兴中学。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怀念劳动,挥洒汗水》。或许有人会感到疑惑:为什么要怀念劳动?在许多人眼中,劳动已完全与白居易诗句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苦联系起来,劳动所带来的身体上的苦痛使人望而却步。可我却仍要怀念劳动,怀念挥洒汗水的每一刻,以享受苦而后甘的幸福——正如巴尔扎克所言:“唯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劳动,方能造就幸福且富有艺术感的生活。”

我必须承认,对于中学生来讲,劳动必然会占据一定量的时间。在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同学们的抱怨我能够理解。但就因如此我们便不劳动了吗?不是这样的。学习不仅仅来源于书本中的知识,也来源于劳动。海德格尔承认:“静观只能产生较为可疑的知识,操劳才是了解事物最恰当的方式,才能进入存在之谜这几乎是一种劳动者的哲学。”韩少功也在《暗示》中强调了劳动、实践对于认知的重要性。对于在座的各位而言,书本之外的劳动也是重要的接受教育的方式——课外实践。再者,因为辛苦我们便不劳动了吗?并非如此,劳动后所给予我们的心灵上的幸福,远超过于它所带来的苦痛。

劳动是幸福的来源和载体。从古至今,劳动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始终。从秦时万里长城,巧夺天工的都江堰,到今时横跨天堑的港珠澳大桥,万千建筑的成果,流淌着万千劳动人民的热汗鲜血。无论是领头强干,还是默默无闻,所谓“再卑微的骨子里也流淌着大江大河”,人们奉献着,创造了一代代人们的幸福——万里长城抵御外敌维护安定,都江堰灌溉泄洪改善民生,港珠澳大桥协同三区发展......这些幸福和成果,无一不来自于劳动。同时,劳动着的人们也在其中超越苦难收获精神上的幸福。韩少功曾经历劳动的生理摧残,但当多年过去,再次回忆劳动时,他如是说道:“当过去的强制与绝望逐渐消解,当我身边的幸福正在消退,对不起,劳动就成了一个火热的词,重新放射出的光芒,唤醒我沉睡的肌肉。”劳动的经历,亦成为他人生中幸福的来源。就如品茶一般,劳动的回甘是如此绵长,而劳动本身也在铸就着一份份幸福。

可如今,我们开始“否认”劳动,甚至妄言可以以技术、机器代替劳动——实乃谬论。诚然,机器提高了我们的效率,但劳动的主体本就在于人,没有人的参与,实践便不会创造,更无论获得感、幸福感。完全地依赖机器,我们有没有可能成为机器的“奴隶”?会不会有一种被连根拔起没着没落的心慌?会不会成为生命实践的局外人和游离者?一味地依赖机器和智能,甚至会带来古川流所谈的真正的危机:“人像机器一样思考”——我们将丧失我们的创造力和自主性。智能应给予重视,却不能妄图以其一劳永逸。

挥洒的汗水中所收获的心灵间的颤栗和满足,足以让我大声喊出怀念一词。而当今人们对于劳动的疏离,也使我不得不呐喊:怀念!让我们重新劳动起来吧!劳动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之中。无需他人的逼迫,只要行动起来,有着从心底生出的对于劳动的尊重,无论是行千里奉献伟大之事,还是勤勤恳恳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都是创造幸福的劳动。

同学们,请怀念劳动吧,也请投身劳动吧。就如《劳动》中所讲的:“我要恢复手足的强壮和灵巧,恢复手心中的茧皮和面颊上的盐粉,恢复自己大口喘气浑身酸痛以及在阳光下目光迷离的能力。我们要亲手创造出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在生命之链最原初的地方接管我们的生活,收回自己这一辈子该出力时就出力的权利。”我要:怀念劳动,挥洒汗水!

王坚老师点评:劳动,是从古至今永恒的话题。作者在回应同学们的疑问的同时也点出了题目中同学们看法的局限,并以此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对劳动有一定的思考,交际意识较强。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劳动成人,实干兴邦

福建省泉州五中高二 施宁静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今日你我,木之将成,鹏之将起,欲冯虚御风于时代之宇宙,不可不筑劳动之根,不可不展实干之翼。

劳动是创造,是织就锦绣的穿针走线,是建起万丈高塔的钢筋水泥。

曾几何时,先民钻燧取火,渔猎为生;古人砖石累累,长城遽起。当工业革命的浓烟随历史车轮滚滚而来,劳动的光芒亦照亮前行的路。但时至今日,优逸与便利正占据生活,艰苦的记忆已然远去,当我们丢弃手中的镰刀锄头,当我们沦陷于眼前的幻景,我们是否正遗忘劳动的意义?

汗如雨下之时,洁净取代尘埃。劳动需有耐性,需见细微。于是劳动者沉心静气,杂念悉去。洒扫应对,清净的是居室,平静的是人心。南阁子中归有光之恬淡,有其劳力所成;卧龙阁中孔明运筹帷幄而不躁不浮,亦是劳心之效。当一国民众皆有此淡泊之气,民族便可稳重,国家便可长久。

汗如雨下之时,辛勤取代安逸。维根特斯坦如此告诫:劳动是对灵魂的拯救。劳动激发动力,使向上成为常态。劳动之创造成果,亦以正向反馈激发再前进的内生动力。个人如曾子每日三省,以思想的实干自我唤醒;国家如战国之越,以体力的折耗坚定前行。由此人可惯于辛勤,长于劳作,而懒怠之弊除,茫然之心改;国可保持警惕,团结齐心,而力量可成,未来可期。

汗如雨下之时,成就取代平庸。“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洁净者可明志,辛勤者可拼搏,当二者珠联璧合,劳动便以其直接现实性,化梦境为真切,渡远方于眼前。毛主席深入群众之劳动,铸就理论高峰之胜;卡夫卡辗转于荒谬现实之劳心,成就文学殿堂之高。当你我越出平庸,则一国如虎添翼,民族可上九天。

劳动可成人,实干可兴邦。时代齿轮转动,我们当踏上征程。

劳动需意诚,以认清自我之执念;劳动需行实,以铺就昭昭大道;劳动需志高,以永葆不竭之源动力。“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当我们回首辉煌过去,追忆黄金岁月,当以先人之意为己意,以先人之行为己行,以先人之志为己志;“风云变幻,云卷云舒”,当我们眺望前路,企盼未来,当以时代方向为己向,以国家之需为己需。

今日世界,并非理想。长夜漫漫,险衅丛生。疫苗之殇仍昭示劳动者对人权之漠视,贸易之战仍残留冷战思维与对抗之意,复兴中学的你我,作为担当时代大任之新人,仍需百倍努力,仍需勇往直前。

重拾镰刀锄头,让劳动绽放新光彩。谢谢大家!

张金老师点评:本文从劳动的性质与内核谈起,对比分析古代与当下对劳动的迥然不同的态度,提出“我们是否遗忘劳动的意义”的质疑,再从劳动可以消解浮躁以养淡泊之气、审视自我以除懒怠之弊、战胜平庸以结成就之果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了劳动的意义,然后提出劳动的前提及条件,最后呼吁同学们行动起来,在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中勇于、善于劳动。文章逻辑严谨,文采斐然,气势磅礴。中间部分对象意识稍弱,可以适当改进。

河南省鹤壁市综合高中

劳动创造生活 劳动带来尊严

河南省鹤壁市综合高中高二 唐志瑜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创造生活 劳动带来尊严》。同学们,请环顾四周,我们的周围绿树成荫,花儿竞放,蝴蝶翩翩,黄莺婉转,这是因为园艺工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当我们走到大街上,道路宽阔平坦,车流人流井然有序,这是因为有铺路工人和交警的辛勤劳动;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追求真理,正是因为建筑工人的辛勤劳动……

其实,从我们的“盘中餐”到身上的“一丝一缕”,从昔日的“车同轨”到世界最长的高铁轨道, 从昔日的“茅檐低小”到今日的摩天大楼,哪一项不是人们劳动的结晶?正是劳动,创造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从周边环境、从身边小事引入,亲切自然。处处紧扣劳动的意义。运用排比、引用修辞,句式灵活多变。)

劳动还能完善人的心灵,给人带来尊严。勤劳总是和美德相伴;懒惰总和堕落相连。好吃懒做、好逸恶劳,“坐吃山空”,导致败家败业的下场。且不说清朝贵族中的八旗子弟,游手好闲,提笼架鸟满街溜,成为堕落的阶层而被历史淘汰。现实中韩国一对年轻夫妇因打游戏入迷,置几个月大的孩子于不管不顾,以致婴儿夭折。《项链》中的马蒂尔德,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女性,为了偿还债务,抛弃了各种浪漫的幻想,开始承担起各种工作,自我拯救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人格的升华。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华为总裁任正非等等,正是通过辛勤的劳动,才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收获了骄人的业绩。“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劳动者的辛勤工作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赋予我们以民族尊严。我们的祖国刚成立时,一穷二白,满目疮痍,正是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奋斗,我们才从昔日饱受欺凌的地位逐渐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我们拥有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铁铁路、突破六十四项创新技术的港珠澳大桥、嫦娥四号落月、华为5G技术,我们正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式发展,每一项世界瞩目的工程后面,都有无数劳动者的付出。正是他们的劳动,才有了祖国的日益强大,在国际社会中,我们拥有了发言权。(两个并列段,由个人尊严升华为民族尊严,都归结为劳动的创造,事例丰富,说服力强。)

尊严,不是要来的,不是哭来的,而是靠我们辛苦劳动挣来的。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同学在家里养尊处优,处处让父母代劳,长大了依然不能“断奶”,以致诞生了“啃老一族”;也有人以学业重为由,锅碗不刷、衣物不洗,与劳动绝缘;还有同学以人工智能代替劳动为借口,放任自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同学,懒惰的恶果警钟长鸣。

我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洗自己的碗筷和小衣物做起,从整理自己的房间和清理地面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抱怨地面脏时,不如拿起扫帚;批评浪费水时,不如主动拧上阀门。作为一名高中生,一位公民,我们不能总把享受留给自己,把劳动的权力让给别人。伸出双手,不仅创造美好的物质生活,也能给你带来精神财富。(针对学生中的现实提出倡议。“抱怨地面脏时,不如拿起扫帚;批评浪费水时,不如主动拧上阀门。”说理透彻,切中肯綮。文章层次清晰,富有条理。)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老师:唐爱芳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

功成于勤,行积于劳

福建省福州三中高二 吴若妍

亲爱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功成于勤,行积于劳。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诚如斯言,劳动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也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源泉。追溯古今,从《诗经》中女子的“夙兴夜寐”,到《观刈麦》中农人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一诗一言皆渗透着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传统。我认为,热爱劳动这样的优良传统,正是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所需传承的。

然而,在我们身边却又总是会蔓延着这样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学习为重,劳动浪费时间;科技进步飞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劳动甚至不需要亲自动手……”我要说,这些都是怠惰的借口。

诚然,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皆是日新月异。但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优秀传统,却不是我们能够丢弃的。诚如周国平所言:“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蒙昧人。”对劳动的不屑一顾,对勤勉的嗤之以鼻,酿就了躁颓靡的风气。将科技进步作为自己不愿前行的借口,将劳累辛苦当作自己怠惰的理由更不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公民应有的表现。要知道,科技进步并不直接为我们带来我们的文明,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唯有扎根在人类精神传统土壤中的人,才能够真正摆脱蒙昧;唯有珍视传承优良品德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劳动观念在我们心中逐渐淡薄的现象,实质上是在大时代的飞速发展下,隐藏的懒怠心理在作祟,也是畸形的价值观的表现。从社会看,体力劳动者地位日趋降低,“扫街”“搬砖”成了地位低下的代名词。但其实清洁工人与建筑工人正是最堂堂正正的自食其力者。从个人看,日常生活因为智能化的发展而趋于便捷,更不说明“劳动”已经过时,这只是时代为我节约了时间,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投身于新的创造性的劳动。

同学们,劳动不应以时代为界,其本质是文明的。

在劳动风气江河日下的今天,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拾起劳动的灵魂,用劳动检验我们的人生态度,考验我们的能力与风骨。“劳动是最美的法则,也是最美的果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华传统的传承与复兴,就从我辈开始。

敞开心怀,付诸行动,功成于勤,行积于劳。

我倡议:让我们一起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陈原老师点评:这篇文章紧扣题目的任务要求,把握了演讲稿的文体规范,表现出鲜明的对象感与时代感。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位同学在分析热爱劳动的原因时,能从社会现象的表层深入到理性思考的深层,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作者始终紧扣材料中的表象,进行有理有据的驳斥,认为“劳动不应以时代为界,其本质是文明的”具有发人深省的时代意义。文章语言晓畅,言说具体,是一篇佳作。

江西省南昌江科四中

劳动不止 进步不息!

江西省南昌江科四中高一 琚简宁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以往的教育里,你一定听过很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口号。殊不知,真正的“全面发展”,其实有五个字:德、智、体、美、劳。“劳”这一点似乎总是被淹没在我们越来越方便快捷的生活中,便捷是否代表着不需劳动?智能是否意味着坐享其成?其实不然。

劳动不止,激情不息。你可知,自2006年起,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便为学生设置了必修的“种田课”。在田间劳作的学生们不仅没有抱怨满身灰土、汗如雨下,反而笑着表示“期待种的菜长大”“吃自己种的菜特别有意义” 。校方的良苦用心也在于此——用劳动激发学生的激情。现代学生每天在繁忙的学业中竞争,“成绩好”逐渐成为广大学生的唯一目标。“劳动太占学习时间” 似乎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在劳动中学会的技能、因劳动成果获得的成就感不是“成绩好”而比拟的。在劳动的坚持下产生新的使命,在劳动的过程中明白收获的不易,在劳动的成果中懂得努力的意义——劳动是上进的催化剂,劳动使我们有更多的激情面对解决已知和未知的事物。

劳动不止,责任不息。饭来张口的人不懂得田地间的汗滴禾下土,衣来伸手的人不知道织布机上的针脚密密缝。也许你会觉得“花钱买劳”省时省力,不用消费自己一丝一毫的力气——可你是否想过,这些事实际上是属于谁的?小孩子的能力不足,可以理直气壮地说 “给大人做”,可又有谁永远都是小孩子呢?劳动不能永远靠着别人。这不仅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份责任。一个成熟的人必然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而将劳动形成习惯的过程,也是责任感形成的过程。当你认识到 “我可以自己去做好”,说明你已经学会了劳动、并享受劳动给你的责任了。一个人要懂得何为责任,自主劳动是必经之路。

劳动不止,创新不息。现代科技造就了我们的便捷生活,在享受它的时候,你是仅仅安于现状,还是思考着创新,使它更加完善?遍观人类发展史,从石器工具到纳米材料,从简陋的锄头到高效耕地机,从滚木到起重机,从狼烟到信息网络,哪一个现有成果不是通过一代代人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既然现有成果为我们节省了不必要浪费的力气,那我们就更应该用更多的脑力劳动去发展创新——新时代的劳动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劳动更多的不是重复枯燥的动作了,而是融入个人与社会、国家的未来而做出的创造活动。劳动凝聚思想,思想造就创新,创新推动发展,发展的国家才有生机与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不落伍的昂扬姿态。

劳动不止,进步不息——这是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共同进步。个人品质的培养,社会风气的形成,国家富强的发展无一离不开劳动。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劳动更应该成为我们的习惯。同学们,现在开始劳动吧——劳动不止,进步不息!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复兴中学高三(7)班 某某某

2019年6月7日

刘磊老师点评:这是一篇较好的考场佳作。文章紧紧扣住高考题的具体要求展开,对材料中提到的几种错误观点一一作出了具体而有力的驳斥,言之有物,持之有据,论之有理。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阐发了劳动的更深内涵:简单体力劳动是劳动,复杂而创新性的脑力劳动也是劳动。这一观点是深刻而具有时代内涵的。文章逻辑严谨,层层深入;语言准确流畅,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引劳动浪潮,传国韵风骚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 刘逸杰

复兴中学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愿以短短演讲稿赞颂这伟大的劳动精神。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长河漫漫,随岁月绵延至今的,是勤勤恳恳的工匠底蕴;沧海桑田,伴历史永垂不朽的,是熠熠生辉的劳模风采。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无疑是这炫丽而长存于华夏民族的劳动精神。

劳动于我们闲暇时的高谈阔论中,常常被赋予高尚的价值。劳动固然是社会和生存发展的基础,兢兢业业的劳动者奔波于各行各业,俨然成了社会高速运转下颇具魅力的风景。然而时代迅猛的发展也悄然滋生了人们难以抹去的慵懒,怠慢与甘于安逸肆意滋长,人们难免厌倦于“夙心夜寐,靡有朝矣”的生活,而人工智能的全面性也让这些懈怠之心有可乘之机,蜷缩在科技高速背后逐渐沉沦那不愿劳动的托词越发冠冕堂皇。更有甚者,对于仍坚守岗位的劳动者持以不屑,对于这伟大的品质,他们冷漠着,践踏着,麻木着。

然而时代的浪潮没有停歇。

对于劳动者,阿道司.赫胥黎曾说过:“劳动者最美,但劳动者容易愚昧,容易被摆布,所以社会动力来自劳动者,而指引者则是知识分子”。阿道司显然看到了劳动者自古以来饱受冷落的一面,而这本身也是由于劳动者的默默无闻驱使的,劳动的伟大并不在于光鲜亮丽的陈列与表彰,那藏于深处的汗水与无怨或许鲜为人知,而蕴含于其中的,恰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国韵与风度。在世界环境日当天,一名女孩发布自己保护环境的照片,却被指控系事先将垃圾移入公园伪造清扫假象。真正的劳动者无需绚丽的色彩渲染,他们纯净而美丽,那浑浊的泥,相较于精细的伪装,更加迷人。

这个时代,劳动不应退场,而更应传承的,是耐劳的思想。诚然,如今的社会许多事都能以逸待劳,因而过去司空见惯的田间劳动也令许多人苦不堪言。然而,我们赋予这个时代劳动的意义,更应灌输于思想层面。《悲惨世界》中有过这么一段话:“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劳动的浪潮从不静息,倘若思想停滞不前,高举那陈旧的口号,吹响那锈迹斑斑的号角,这终究是无力的嘶吼;倘若在劳动中能够跟进思想,摒弃愚昧,在科技发展的潮流里砥砺前行,便不会如无知的蝼蚁一般。

同学们,劳动的浪潮需要我们引领,传承的航标不应迷失方向,不做任由摆布的劳动傀儡,在实现崇高价值的劳动中不懈耕耘,收获幸福。劳动的风采永不褪色,而最纯真,最智慧的劳动精神更应得到弘扬,它让中华优秀的传统在当今时代中更加掷地有声。同学们,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赞劳动精神,你我共勉;传傲人国韵,独领风骚!我的演讲结束,谢谢!

指导教师:陈玉琴

朱丹萍老师点评:本文紧扣材料任务,以演讲稿的形式创设了对话情境;贴近时代背景,针对劳动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展开论证,有力地回应了材料中提及的几种错误认知,展现出新时代新青年对于“劳动”这个恒久命题的深刻思考。文本中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进行了辩证分析,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劳动观”,显示出一定的思辨意识。但是对于国韵风骚的论证不够深入,实为遗憾。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不匮劳动精神,躬耕时代之田

漳州第一中学高二 梁宁晏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劳动是我们所享受的一切成果之源,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珍贵财富,劳动是人生的必修课。可随着体力劳动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一些关于劳动的疑虑和误解也日渐浮现。接下来,我将和大家探讨对劳动及劳动精神的理解。

“夙兴夜寐”“勤则不匮”是古人勤于劳动的生活写照与美好期许,亲身劳动是他们生存的保证和价值的实现,“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没有人能不劳而获;千百年延续的劳动中,更孕育出敬畏自然、应时而作的朴素智慧,源于实践经验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便是对传统智慧的崇高敬意;由于深知劳动所得的不易,“粒粒皆辛苦”对珍惜所获的教诲仍萦于耳。还有那些近现代为新中国建设拼命硬干的新中国脊梁,在攻克科技难关上奉献一生的技术团队,他们无不让劳动精神在那个时代唱响一首首最嘹亮的歌。

以上种种在时间纵深上的劳动溯源,本应老而弥新,却沦为一些年轻人心中的过去时:现实中,参加劳动的时间因为学业的繁重让步;亲自参与劳动的必要性,因为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出现产生动摇。

我们应该承认,劳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会使人劳累,但不应该忽视,劳动的形式十分多元,不仅有体力劳动也有脑力劳动,不同的场合里,我们都有参与劳动的机会。“正是劳动本身构成了你追求幸福的主要因素”,如休谟所说,假如缺失了劳动这一必修课,“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是否参与劳动直接关乎我们的获得感,劳动是提升幸福体验的不二路径。

我们更应该思考,新兴科技对传统劳动的冲击,不可否认,劳动工具、劳动形式因时而变,没什么传统可以直接套用,但总有一些一以贯之的精神永不褪色。劳动力或许会被机器部分取代,但没有任何东西会排斥一个人潜心躬耕的劳动状态;人工智能可以在批量的重复作业速度精度上打败我们,但不会有什么机器能够赢过一件作品背后厚重底蕴的匠心。所以,我们不只是要参与劳动,更要抓住其中之不变,以应万变的机遇与挑战。

劳动是双手和头脑的创造,是对心灵满足的追寻。时代呼唤我们理解劳动,参与劳动,从而学会劳动,尊重劳动。秉记前人艰苦奋斗、争创一流、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躬耕在这个时代的沃野。

我的讲话结束,谢谢大家!

卓霞老师点评:本文在立意上紧扣任务情景对劳动的理解与倡议展开作文,能够深入分析,抓住劳动的本质;作为演讲稿,能够做到结构完整,行进清晰,衔接流畅,易于接受,富有号召力。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人生在勤 不索何获?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高一年 林馨苓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演讲。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高尔基曾言:“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新的道德。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宋庆龄亦言:“知识是从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晶。”大哉斯言,劳动自古以来便是中华璀璨文化中灿烂的一隅。在时代巨浪快速翻涌、科技不断进步的当下,不少年轻人仍然坚持着“晨兴埋荒秽,待月荷锄归”的恬淡与安然,然而,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以各种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劳动。二者孰是孰非?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庄子曾在千年之前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世俗之流弊。诚如斯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无一不影响着当代青年的价值观与个人修养。且看今朝,有同学认为劳动已因科技的发展失去了意义,并且还会占用时间;更有甚者,不仅对劳动避之若浼,还对劳动者充满了不尊重的态度。细细推敲,到底是什么让当代青年对劳动始终葆有近似“敌意”的态度?一方面,是当下安定的生活让青年无法切身体察劳动的现实意义,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劳动越来越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另一方面,则是当下对中学生的教育中缺乏对劳动以及劳动者应该葆有的敬意,中学生的意识形态中对于“劳动”板块的认识近乎空白。

异见者或许会说,作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对于一切占用学习的事情都应“靠边站”;也有“善于”思考人们会问,科技之所以被创造,不就是为了能够取代人类辛苦的劳动吗?诚然,我们学生必须要在恰当的时间做好恰当的事,一如白居易也曾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巨变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人们提供了巨大便利,指间在屏幕划动,人们的生活简单而美好。然而,若就此否定劳动的价值,那无疑将陷入片面功利主义的泥淖中不可自拔。事实上,科技或许可以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却始终无法缔造精神的帝国,虚拟世界始终是冰冷的、缺乏那些具体而微的动人之处的;而劳动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更能建立起一个完美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寓言中愚公终其一生移山,还是王进喜以“铁人精神”奋斗在大庆油田几十年,都深刻说明了那些看似无用的劳动,恰恰是每一次文明进步的有用之光。一个乐于劳动的人无疑是一个勤奋、坚持的人;一个善于劳动的人无疑是一个聪慧、善思的人;一个坚持劳动的人无疑是一个坚韧、顽强的人。一个人的精神品质能够在劳动中得到展现与诠释,劳动也同样会在精神的支柱下得到升华与凝练。雷锋的光荣事迹之所以被代代传颂,就在于雷锋的精神在劳动中展现,劳动在精神下更加激动人心。

因此,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作为新生力量的我们,唯有真正认识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劳动对自我价值的提升和对社会进步的意义,并将“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才能践行我们中学生的时代使命。

那么,放眼当下,我们该如何从小事做起,认真践行热爱劳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

首先,必须对劳动者怀有崇高的敬意。任何人的劳动理应受到称赞和尊重,任何劳动果实,应该备受珍惜,因为劳动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其次,少一丝功利得失的考量,多一丝对劳动的热爱;少一分物质价值的评判,多一份对生活本质的窥探。在科技的洪流中不失本色,心中常怀对对劳动的崇高敬意,践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方能真正感受劳动带来的美好。

一如陈继儒在《钱氏家训》中有言:“风急雨骤时,立得住,才见脚跟;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愿你我在科技洪流中不移根基,不失本色,瞭望劳动的美好,照见人生的本质。

谢谢大家!

吴小蔓老师点评: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以张衡名言为题,紧扣材料,从“当下青年对劳动的敌意”切入,结合时代背景对劳动的现实价值加以论证。倒二段以真挚语言设置了与同辈青年的交际情境,情切平等。最后引用得当名言再次点题。全篇文质兼美,注入个人情感的同时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虽然在思辨力的驾驭上略显不足,仍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值得中上的学生加以学习。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

劳动方为幸福之本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二 徐萌宏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常言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最光荣早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然而,反观校园和当今社会,随着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大,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却视“避免劳动”为解脱。

诚然,作为复兴中学高中的学子们,我们似乎大可以将学习当成借口,将劳动贴上费时费力的标签;确然,在当今飞速前行的科技领航时代,我们似乎大可用人工智能取代传统体力劳动,宣扬劳动无用论;无可置疑的是,如今有许多劳动服务者,家政服务人员,似乎他们可以为我们包办一切。可是,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那涔涔劳动汗水背后所蕴藏的幸福?窃以为,劳动不仅仅是生活中的烦碎琐事,它展现的是人类对生活原本姿态的敬意和对现实社会的责任意识,是人类个人和社会幸福之本源。

几千年来,无数中华儿女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朝作日息,正是那些被打扫干净的小家最后构筑成了中华文明的大家,正是每一次劳动中对美好的创造构筑成了中华儿女的幸福之源。历史往往会忘却我们最平常的生活,但正是它们推动着历史长河的前进。劳动于中华儿女的意义,远远超乎于持家之说,在一定程度上,它提醒着我们生活最原本的样子,提醒着我们生活并不是由始至终的一尘不染,舒适的生活并不是上天幸福的恩赐,而是无数劳动汗水浸润下创造出的美好。鲁迅先生曾居住于他那百草芬芳的三味书屋之中,尽管忙于创作与对新社会的呼唤,但他坚持在平凡的劳动中发现和创造幸福,并试图用文学作品呼吁劳动,还原人类生活的本色。或许家政服务人员,洗碗机,人工智能终将在未来的某个节点上代替大多数的人类劳动,但我们终将在某一天为一次“不得已”的大扫除而欢呼,因为那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创造幸福而不是一味享受幸福的美好。

或许我们当中,大多数人习惯于将劳动视为负担,视为社会发展路上人类主观能动性发展的巨大阻碍。但不经意间,我们却忘却了劳动赋予我们的社会意义。劳动往往是琐碎的,这也决定着它更意味着一种奉献,一种责任,和一种更高的追求。同学们,你们是否已经忘记,家中地板上反射出的那一道道晶莹明亮的光?那是父亲母亲对家庭的奉献。同学们,你们是否已经忘记,路边伛偻前行的扫地阿姨和青年“垃圾不落地”志愿者的匍匐背影?那是他们对社会的奉献。劳动或许短期内并不能带给我们什么实用主义层面上的利益,但是却潜移默化地让我们在一次次捡垃圾,拖地板的辛勤中体验着一个人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们学会不再把责任推给人工智能和家政服务人员,不再试图寻找摆脱责任的借口和理由,劳动带给我们的将是一种主动的承担。同学们,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唯有劳动才能铸起小我的责任意识,唯有千千万万个小我的责任意识才能构筑起社会的大幸福,汇集成负责任大国的汪洋大海。

确然,我们处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不可能不接轨科技的变革;我们作为复兴中学高三的学子,的确难以承担起过重的劳动负担。我们提倡劳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倾其所有,放弃自身的发展,不顾社会的进步。

但,秉承对劳动的尊重,一次扫地,捡起树丛边的纸团,帮父母洗一次碗,难道不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品味生活之始态,承担社会之大任,创造幸福之人生的必由之路吗?须知,劳动方为幸福之本源!

谢谢大家!

丁升华老师点评:“劳动”这个核心概念的意思宽泛,一旦对它界定不清楚,很容易让文章走向空洞,但作者准确把握论题的内涵,从日常生活的劳动入手,对当前的劳动状态和大家对劳动的理解进行审辩性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希望。小我中彰显出大我的情怀。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

秉承劳动传统续写时代华章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高二 赖雪禾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本校的一名高三学生,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传承劳动传统 续写时代华章”。

“劳动本身构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更是点亮中国新时代的烈火,我们需传承热爱劳动的传统,续写时代的光辉与荣耀。

劳动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更是助力社会建设的引擎,劳动彰显我辈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品格。古往今来,无数人把劳动当成财富的源泉,更当成幸福的源泉。从那些在烈日下寒风中不辞耕作的农民们,到那些坚守在铁路一线回家少、出发多的职工们,再到那些只能与家人团聚片刻后就回到一线扛起职责的基层扶贫干部们……我们不曾听到抱怨,却总能看到奔忙的身影,他们的劳动为了自己,更为了千千万万人。他们在劳动中践行理想信仰而淡化功利,让熠熠生辉的社会进步烙印辛勤劳动的亮丽底色。

殷鉴现实,存在少数青年难以坚守劳动光荣的康庄正道展翅翱翔,在懒惰抱怨的羊肠蹊径里成为“迷途羔羊”。有的认为劳动毫无意义,以学习为借口不愿参加劳动,有的认为劳动使得人疲马倦,应该交给人工智能来做,更甚于宁花钱请别人来劳作,也不愿亲自动手,有的不尊重他人的劳动,肆意发布盗版书籍影片,照搬照套他人的脑力劳动成果。

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若人人都躺在家里吹着空调刷着手机,都不愿劳动,那么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人们机械地重复着无趣的玩乐,科技进步从此止步不前,国家步步走向衰败,人类无度地消耗自然资源,这不仅使个人失了信念丢了灵魂,更会让国家社会空寂感伤只能无力呻吟。人工智能能帮助我们劳作,却无法帮助我们依靠脑力劳动发展进步,他人的劳动成果可以共享,却无法共享劳动者的独创思维。劳动是维持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手段,是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强大力量,热爱劳动是把自己投身于实现个人价值和创造社会意义中去,是甘愿化为一把镰刀为世界带来收获,是我们青年人所必不可少的品质。

李玉章曾说:“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同学们,热爱劳动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更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我们在生活中,要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学习中,勤于思考创新,将来在工作中,用劳动造福社会。我们要走出舒适圈,葆有劳动光荣的理念,做勤于劳动,乐于劳动,善于劳动的时代推动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同学们,我们则需用实际行传承劳动的优良传统,让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焕发光彩。这并非一个人的事业,而需一群人的赓续。以劳动实现人生价值,用劳动续写时代华章,我们准备好了吗?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兰燕老师点评:本文以“秉承劳动传统续写时代华章”为题,围绕“劳动”主题并扣紧时代。运用引用开篇法,自然的引出文章论点。接着简笔概述劳动精神贯通古今的事实,从而论证了“劳动彰显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品格”的观点。“殷鉴现实”则将视角转向当前,意在与同龄人们一起反思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最后在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中畅谈青年应该如何培养劳动精神,并在热情的呼吁中收束全篇。本文演讲稿写作的文体意识鲜明,有明确的主体与对话意识。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层次鲜明。

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

以劳动为犁,深耕梦想

福建省南平一中高二 李子奕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矣。”千年之前,《诗经》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劳动的图景。如今,劳动依旧是社会中最深厚的底色,虽不浓艳,却承载了色彩缤纷的社会图景。私以为,吾辈应以劳动为犁,深耕梦想。

然人言纷纷,有人言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辛苦的劳动不过是明日黄花,科技将会搭建安逸的温床。实则不然,国家领导人之语发聋振聩:“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也只有辛勤劳动,挥洒汗水,方得以乘科技之风扶摇而上。

以劳动为本,铸就个体生命之厚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滚滚稻浪,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更是对辛勤劳动者的歌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农谚,也昭示着有劳动才有获的真理。劳动是在生命的土壤上播种。古有徽商辛勤劳动成富商巨贾,今有褚时健洒汗农田铸就中国橙王的美名。劳动不仅收获的是成功,更收获了历久弥新的中华传统美德。质朴,诚信,奉献,都是由劳动的汗水浇沃而成的果实。继承,发扬,创新的精神,也因劳动而更加闪亮。劳动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也是对美德的培育。在劳动中方实现个体生命价值,铸就生命厚度。

兴劳动之风,展现社会之风貌。“人间万事出艰辛。”实现个人的小目标或是天下大同的宏愿,都要靠劳动来铸就。社会之和谐与长治久安,更需劳动者筑起万里长城。当勤劳蔚然成风之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屹立,腾飞。藏区博士钟扬;天眼设计师南仁东,以及迭起的代代劳模,点燃了生命的火焰,将劳动之风吹拂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中华民族的辛勤奋斗的新时代风貌也将在贤者引众人应的时代浪潮中愈发生气勃勃。

揆诸当下,有人将科技视为生命“代步”的工具,对劳动嗤之以鼻。殊不知劳动方是生命之风帆,不展风帆而奢望科技之风能带动人生之舟远航实属荒谬可笑。吾辈应以劳动为基石,铸就人生宏伟大厦。

高尔基曾说,世间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愿诸君以劳动为犁,深耕梦想,收获喜悦。

伍强老师点评:标题直接呼吁,简明扼要,具有警醒的作用。首段阐释劳动的意义:提出中心论点——引用《诗经》引出中心论点,以劳为犁深耕梦想。

第二段让步分析中,再次表明劳动的意义。接下来,从个人到社会去论述劳动意义。劳动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也是对美德的培育。在劳动中方实现个体生命价值,铸就生命厚度。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

劳形劳心,继往开来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 高二 郑欣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马克思曾言:“劳动创造世界。”生活由历史长河积淀,由人类劳动馈赠的当代世界之中,我们对劳动这个概念并不陌生。然而,未来的大门缓缓敞开之际,站在新时代潮头的我们之中,对劳动的误解和偏见在悄悄蔓延。希望我的阐述能助大家拨开心中的迷雾,正视劳形劳心,以劳动继往开来。

诚然,普遍存在的对劳动的疑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不断翻新的社会土壤之上的变异。一方面,社会节奏的加快导致竞争压力藉由教育下移,大多同学无法再为课余劳动腾出更多空间;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推动人工智能走进千家万户,高效率的机器人劳动正刷新着我们对传统劳动的认知。那么,我们为何要坚持劳动呢?

首先,劳动是物质世界发展的力量源泉。翻开马克思的著作,聆听历史的脉搏,是劳动推动了原始人类手脚分工的形成,也是劳动掀开了工业文明机械生产的篇章;展开新中国的画卷,聚焦时代的成就,是钳工夏立装配设备天线夜以继日的劳动,使北斗卫星展望世界;是潘建伟团队攻关技术难题矢志不渝的劳动,使量子通讯联通未来。要想为当今物质世界增光添彩,我们需要正视劳动的基础性作用。

劳动作为人类主观世界的行为载体,其对精神世界的作用亦不容小觑。就历史性而言,劳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从过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勤勉纯朴,到当今高凤林焊接火箭“心脏”发动机的精益求精,无一不洋溢着民族精神的活力。继承先辈的衣钵,我们需要肩负新时代劳动者的使命,才能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就未来性而言,劳动又是我们面对未知挑战的不二法门。为什么不付钱让别人劳动?因为只有亲力亲为,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劳动的价值,从而学会独立奋斗以贡献自己的劳动,学会尊重敬畏以保护他人的劳动。唯有如此,我们才算拿到了未来社会的入场券。为什么不全让人工智能劳动?也许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言:“哪里有真实和信念,哪里就有真正的、有成效的和有目的的行为。”科技可以解放人类的双手,却不应禁锢我们的思想。有意识的劳动,包含着情感和信念的劳动,是将我们与机器区分开来的重要标志。我们通过这种劳动免于工具性的存在,以科技造福未来,而非被冰冷的科技同化。劳动将是我们解决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带来的精神窘境的必由之路。

自然,认识劳动的意义并不意味着完全回归“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的辛苦体力劳作。但我们不应贬低清洁员、快递员们的体力劳动,没有他们就没有整洁的市容和便利的生活;同时我们也不应固守传统观念,轻视脑力创新劳动的价值而肆意践踏知识产权,这是缺乏现代意识的体现。一个完整的社会应具备对劳动的平等尊重和清晰认知,而这恰恰需要同学们的身体力行。从我们每个人做起,热爱劳动,方能肩负起连结历史和未来的时代使命,继往开来。

谢谢大家!

关小琼老师点评:本文首先分析人们对劳动的误解和偏见的原因,其次分析劳动从古到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然后分析劳动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作用,最后提醒大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全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内容丰富,旁征博引,事例信手拈来,分析深入透彻。语言流畅精炼,富有文采。

福建省三明第二中学

以勤为本 以劳动立身

福建省三明第二中学高二 林义喆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在这能为大家作一次演讲!

“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这样的一句话我们都不陌生。而我们的国之所以能成为我们温暖坚实的家,是因为无数的中国人以 “勤为本”的思想去创造、去改变才有了我们现在富强昌盛的中国。即使在技术发达的今天,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学子,我们仍需要劳动来创造价值,以勤为本,以劳动立身。

劳动是什么?可能很多同学会有这样的疑问。劳动是我们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过程,是在以我们自身的体力或脑力活动,去让这个世界一点一点地变好。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也能从中体悟到其意义与价值。劳动是伟大的,它像涓滴细流,从每一个人的拼搏中来,再把每一个人的涓滴细流汇聚在一起形成波澜壮阔的大海。我们在新时代中,劳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耕田生产中,如今让我们付出努力并能为社会国家创造价值的事物,我们不妨都能将其看作劳动。我们去劳动的过程,也是将我们自己投身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让我们立身于新时代之中的过程。

“劳动创造世界。”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已经明确地认识到,我们的世界归根结底就是无数劳动者的产物,作为新一代的学子,我们更应当从中华文明的形成中认识到劳动之伟大。追溯最早的劳动,从元谋人学会生火学会制造工具,就开始了人类的劳动历程。而中华文明的发展壮大更是在劳动中形成的。神农尝百草、女娲补天等遥远的神话传说是在劳动,载渴载饥、夙兴夜寐的《诗经》也是在劳动,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总少不了劳动者的身影。劳动者的个体虽微小,但劳动者们联结而成的群体却是中华文明的兴旺发达之源。鲁迅先生认为的中国的脊梁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归根结底,都是那些勤勤恳恳的劳动者们,劳动者们的光辉,在历史上闪耀,而我们作为新一代学子,更应当继承劳动者的品质,发扬劳动精神。

可能有些同学会认为劳动对于我们太花时间了,且如今人工智能也似乎能替我们去劳动了,我们就不需要劳动了。这样的观点是狭隘错误的。不去劳动,首先就是对于前人劳动成果的辜负。试问人工智能从哪来?是从无数的劳动者的探索与心血中来。而劳动者们创造出人工智能并不是让我们不要去劳动,而是希望能将我们的劳动奉献到更有价值的地方去。诚然劳动是一件花时间的事,但我们去把时间花在劳动上是一件很有意义且应该被我们发扬的事。它能发展我们自身的能力,有利于我们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亦能创造社会价值,让我们的社会朝一个更美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劳动永远不应该被辜负,劳动的价值永远应该被珍视。我们应该去劳动也必须要去劳动。

人无信不立,而人不劳动,亦无法在当今社会立身。社会需要劳动,一个有劳动者的社会是一个有活力有动力的社会,一个人人都以勤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健康的、真诚的社会。让我们去劳动,去创造,去发扬新时代的劳动精神,将涓滴的劳动的小事从我们自身做起,让我们每一个人从最小的事开始去劳动,从而构建一个更完整美好的社会。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世界都在朝着熵增即更无序的方向运动,而我们无法阻挡这样的趋势,只能通过我们的劳动来建构我们的秩序,创造负熵,劳动是让我们在这个世界立身的最佳方案。新时代里,更需要劳动来创造属于新时代的社会价值。时代的潮流奔腾不息,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而以劳动者的姿态去开拓创新、构建秩序是我们应对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同学们,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新时代的劳动者,以勤为本以劳动立身,创造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价值,奏响属于新时代劳动者的赞歌!

叶琳老师点评:文章从劳动的定义写起,到对于劳动的历史有较好的挖掘,再进行让步分析、定性分析,最后以整个社会的角度收束文章。能较好得完成写作任务,有自己的思想,符合演讲稿的格式,有紧扣主题来写作,概念界定定性分析较为充分清晰。

福建省诏安第一中学

劳动最美好 奋斗正当时

福建省诏安第一中学高一 沈墨涵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劳动最美好。中国两部家书——《曾国藩家书》和《朱子家训》被广为传颂,两部著作不约而同地号召“勤奋”,鼓励“劳动”:清代名臣曾国藩在家书中勉励长子纪泽说:“家之兴衰,人之穷通,皆于勤惰卜之。泽儿习勤有恒,则诸弟七八人皆学样矣。”他认为,勤则家“兴”人“通”,惰则家“衰”人“穷”。要做到勤,需持之以恒锻炼。无独有偶,朱柏庐《治家格言》的第一句话就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马克思说:“劳动最光荣”,从个人的角度,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是赢得社会尊重的必备技能和品质。从国家和民族的层面来说,劳动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五千年的中华大地富饶美丽,跟无数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息息相关;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有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再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更需要一代代人的矢志拼搏。奋斗正当时,像国产大飞机C919、港珠澳大桥、北斗卫星、探月工程、“深潜”、“天眼”射电望远镜等一系列国家层面的重大建设成果,“中国车”“中国路”“中国桥”“中国网”“中国港”等一系列中华骄傲一个个圆梦工程都离不开各领域、各行业工作者的勤劳奋斗与付出。

中美贸易战,美方出尔反尔,步步紧逼,如何奋起自卫,维护中华权益,涉及方方面面,但有一点,每一个中华儿女必须拧成一股绳,众志成城,努力奋斗,人人自强,通过劳动使自己成为三百六十行中的“大国工匠”之一员,掌握核心技术,为中华之崛起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辛勤劳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这样一种观点:“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这样的观点有失偏颇。学习跟劳动并不是一对反义词,二者反而相辅相成。首先,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学习的过程和目的甚至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劳动;其次,劳动不会影响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一个只会读书的两脚式“书橱”将来在社会上是要碰壁的;第三,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也是一个人的德行,会赢得家长满意、老师夸奖、社会认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使学习富有效率,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这种观点更是要不得!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开发首先离不开劳动,离不开一代代人的努力,请问,你为之贡献了吗?你怎么能够躺在别人的“功劳簿”上懒惰和睡大觉呢?人工智能要靠人的操作,人的操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劳动,我想,要把劳动交给人工智能的人,到时估计连操作都要躲避吧!还有,无论科技如何发达,人工智能如何先进,有些工作是人工智能所不能完成的,必须靠艰苦的人力来完成,难道那些事情就搁置起来?

劳动苦,劳动累,那么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不好呢?我明确地回答,非常不好!这个观点危险,后果很严重!生而为人,您花钱交给别人劳动,您干什么呢?难道您来到这个世界走一趟的目的就是吃喝玩乐?难道就是“葛优躺”玩手机刷微博晒朋友圈聊天扯皮?如果不是,那么,建议挥洒汗水与智慧,从小事做起,从劳动开始,奋斗正当时,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劳动最美好,奋斗正当时。宏伟蓝图已铺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的伟大全面复兴,任重道远,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在座的青年朋友,我们怎么样祖国就怎么样,我们的样子就是祖国未来的样子,让我们树雄心立壮志,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学习!劳动!拼搏!奋斗!你的未来会更加美好!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谢谢大家!

李林娟老师点评:劳动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而且能促进人的身体和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能够结合材料内容,又能结合演讲的文体特点,用正确的价值观启发鼓舞读者(听众),强调劳动的意义,驳斥错误的看法。在驳论时,有的放矢,有理有节,正反对比,层层深入;在阐述自己的看法时,循循善诱,慷慨激昂,道理跟事例齐飞,语言跟修辞一色,结尾发出号召,很有感染力,耐人回味,发人深思。

中南大学

劳动筑梦,复兴之重

中南大学大一 黄焯濠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筑梦,复兴之重》。

时光荏苒,翻开五千年历史长卷,回首一路风雨一路行的里程,中华民族依托强大的劳动精神和伟大的劳动人民,坚持不懈披荆斩棘,走过了惊涛骇浪,走过了沧海桑田。正如国家领导人所言:“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今日我们提及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它必定要在全国人民的劳动中实现。中国未来的辉煌,也必将于劳动中铸造!此正所谓“劳动筑梦,复兴之重”。

毋庸置疑,热爱劳动是我国亘古不变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仍为古代坚毅的圣人而感动!愚公、大禹他们用不懈劳动诠释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底蕴;我亦为身边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而慨然!上海供水抢修工邱天培不畏寒冬抢修水表解民急,“蛟龙号”钳工顾秋亮夜以继日实现“丝”级精密度操作……他们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们用平凡的双手和感人的精神来创造不平凡的世界。古往今来,前仆后继,正是劳动铸造了一切辉煌。

然而,在我们呼吁“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得到尊重,每一份劳动成果都应受到珍惜”之时,有人却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于是,游手好闲之辈涌现,剥削劳动阶级者频出,小皇帝、小公主层出不穷,“老儿童”“巨婴”越来越常见。试问世上哪有不劳而获之说?畸形的劳动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中散播开来,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苗头一旦蔓延,中华复兴之梦将何去何从?

今天,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一员,我们肩负伟大的历史使命,理应继承先辈们的劳动精神,将这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智慧传承下去,永世不朽。诚如雨果所言:“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中华复兴梦的实现,终由劳动所筑,也必因劳动人民而成。

为此,面向复兴中学的全体同学们,我提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继承劳动精神,于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传承劳动;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珍惜每一份劳动成果;积极投身筑梦实践中,做中国梦的缔造者。复兴之路,你我同行,劳动筑梦,复兴之重!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写作感悟:题目考察新时代下对劳动价值观的理解,弘扬劳动精神,倡导劳动实践,落实劳动育人理念,引导考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考题呼应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及五四运动100周年的时代主题。写时不易离题,但写出好文却不是易事,应时刻紧扣“劳动”主题,同时联系“复兴”一词,将二者结合展开论述。

广州大学

非劳动无以致远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16级 冯蔼雯

复兴中学的同学们:

你们好。

“夙兴夜寐,扫洒厅内”,热爱劳动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绵延至今,从未断绝。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社会上却出现了许多不理解和不尊重劳动现象。我认为,非劳动无以致远。古时候,我们就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可见劳动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养成的习惯。

远古时期,当人类还只是类人猿的时候,由于气候变迁,类人猿的一支从树上下到地面,开始了最初的劳动,采摘和狩猎。正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使他们学会了直立行走,前肢变成了灵巧的手。也正正是处于方便劳动、协调劳动的需要,类人猿才开始创造语言、制造工具甚至学会砖木取火。猿脑也正是因为这些一系列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才进化为人脑。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类人猿没有踏出劳动的第一步,我们人类今天的一切又从何谈起呢?可见,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正是从劳动开始,类人猿才开始进化,人类才开始成长。

反观近现代,脑力劳动对人类文明的建设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冶铁技术是封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蒸汽机的使用开启了社会化生产的全新篇章;原子能、电子计算器的发明运用宣告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这些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都在告诉我们:非劳动无以致远。只有通过劳动,人类社会才会不断进步,我们的步履才能不断向前。

另外,热爱劳动、尊重劳动风气的形成也是社会正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过去一个月的五一劳动节期间,媒体平台上转载的32双劳动者的手使不少人为劳动者的事迹而动容,社会上随之掀起一股向劳动者致敬的风潮,许多人又重新开始关注社会上每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如果人们都能在向这些劳动者致敬的同时也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许多默默努力的劳动者,而这样的风气一旦形成,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就会散发着慢慢的正能量了吗?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习惯,做好眼下的每一件小事,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指日可待了。

因此,我在这里热切倡导各位同学,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做到在在生活中体验劳动: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在生活中尊重劳动: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要在生活中热爱劳动,牢记八荣八耻中的:“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非劳动无以致远。让我们行动起来,从今天起,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吧!谢谢大家。

指导老师:林晖 陈楚敏

写作感悟:作为一名汉语师范生,本次参加高考作文竞写的比赛,看到作文题就觉得很贴近生活,劳动的话题的确是我们社会当下的一个重要问题。年青一代对劳动的看法关乎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十分重要,本次作文题目从这点出发很好地体现了高考的价值导向作用和我们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同时,作文题目要求书写演讲稿的文体,体现了语文的应用性和工具性。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比赛。

福建师范大学

生命在于劳动

福建师范大学 李卓夏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相信大家都听过“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样的名言警句吧!勤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如今,科技日新月异,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可以想象在未来也许一切劳动都可以交给人工智能了,那么我们还需要劳动吗?我的答案是:需要,生命在于劳动。

生命在于劳动,劳动创造了我们。大家都知道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古时候,因为气候变化、栖息地争夺、种族繁衍的需要等原因,猿类分化为两支,一支留在树上,活在林里;另一支则下到地面,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通过劳动给自己建造居所、寻找食物。劳动的需要使它们进化出了手、学会了直立行走。可以说,在从元谋人到山顶洞人直到现代人的漫长的进化和演变过程中劳动起到了至关重要要的作用,没有劳动就没有现在的我们,生命在于劳动,劳动创造了我们。

生命在于劳动,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劳动人民为我们创造了数以亿计的物质财富:奔波在生产第一线的木工、瓦匠、水泥匠、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人等各工种的工人为我们制造锅碗瓢盆等各种用品和楼房居室;农民、屠夫等为我们提供粮食蔬果肉类等各种食物……回想一百年以前的五四运动,为什么工人罢工局势就扭转了,五四运动最终取得了初步胜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就是因为劳动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劳动者掌握话语权。今天,持续稳步增长的GDP、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是由劳动创造的,我们的生活所需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没有劳动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不能保障。同样的,作家、新闻记者、影视演员和导演等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劳动为我们提供书籍、影视作品等,不断丰富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就连人工智能都是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产物。生命在于劳动,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不断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生命在于劳动,劳动将创造更好的我们。科技飞速发展,无数关于人工智能的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科技文章分析都在表达一种恐惧—-人类或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众所周知,在人类与机器人围棋大战中,柯洁输给了能够对棋路进行精密分析和计算的机器人阿尔法狗;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败给了机器人……毫无疑问在将来类似于流水线工人、超市售货员、服务员这样的体力劳动者会被机器人取代。但总有一些劳动是机器人无法完成的,比如教书育人等重视社会交往的劳动、科技研发和文学创作等需要创新的劳动……这就给我们新一代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是未来的劳动者,我们不仅要具备从事简单劳动的能力,还要有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多种能力。人工智能只是将我们从低要求的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我们去完成更复杂的劳动,有了人工智能并不是我们可以不劳动的理由,恰恰相反,科技的发展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能够更好地参与劳动。如果我们不劳动了,丧失了劳动的能力,那么我们离被机器人取代的日子就不远了吧,这一定是我们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生命在于劳动,劳动将创造更好的我们。

同学们,我们的生存需要劳动,我们的成长需要劳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劳动。相信大家都听过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在十几岁二十几岁的青春年华里不去奋斗去吃苦却干着我五十几岁乃至七八十岁都能干的事情,你要青春干什么?”我们身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身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有什么理由不劳动呢?同学们,去劳动吧!

感谢大家的聆听!

指导教师:平颖

写作感悟:无论时代如何进步我们都需要劳动,劳动使人快乐、使人进步、使人丰盈和充实。我们需要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劳动永远是人不可回避的热门话题,所有的劳动者的劳动都值得尊重。演讲稿是我们接触得比较少写得比较少的一种文体,对我们的写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END-

来源 | 海峡语文网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