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充满烟火气息的厨房,是本次装修改造的重点。虽然我之前下厨不多,但是想着如果有个特别棒的厨房,那我可能会爱上烹饪吧!哈哈~总之,带着这份期待,我积极投入到厨房改造的"战斗"中!
书接上文,我将详解第四、第五功能区:厨房区、客/餐厅区。
(一)厨房区(中西双厨 餐边高柜)
可以说,厨房是我家装修时在尺寸上最为"斤斤计较"的区域之一,毫厘必争。综合考虑后,我放弃了原厨卫位置互换的想法,仅调整为开放式厨房。
厨房改造难度之大!设计时不仅尺寸上受限于屋子布局、各种水表、燃气表、管道等,还需要考虑将18大"金刚"——蒸箱、烤箱、微波炉、燃气热水器、循环泵、洗碗机、大单槽、垃圾处理器、前置、净水机、软水机、灶具、抽油烟机、冰箱、电饭煲、蒸蛋器、婴儿消毒柜、咖啡机,按照各自的尺寸、安装条件、使用要求,在不互相"打架"的情况下悉数收入"囊"中。
最惨的是,在近乎苛刻的条件下,还要尽量按照科勒橱柜的标准产品尺寸进行匹配设计(其非标产品的加价,一个字"非常贵"哟)。
同时,厨房的实用性还不能舍弃,要满足合理的使用动线:取-->洗-->切-->炒;需要设置足够的操作台面;必要的储物储藏空间也是刚需。最后,全屋零冷水等功能的管道布局也要在厨房设计时加以考虑。
难!现在看来,真是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特别感谢装修路上,协助我"攻坚打怪"的各位同行之人,衷心感谢!
设计稿纸一摞又一摞,最终确认了厨房方案:中西双厨 餐边高柜。
1.中厨区(操作区、炒菜区、电器收纳区、储藏区)
入户后,左侧即为中厨区。蜗居(使用面积44.6平方米)内,中厨分配到不足5平方米的空间,最终实现了"G"型布局,大体分为:操作区(洗菜备菜)、炒菜区、电器收纳区、储藏区。
(1)操作区(洗菜备菜):(操作台面、大单槽、洗碗机、设备柜)
1)操作台面:操作区过道宽度92公分,适宜多人同处中厨。除去水槽、灶具占用的部分,操作台面长达2.3米(此处,可以响起掌声,哈哈)。机缘巧合,选择了岩板材质的台面,实物超美(与墙砖色系形成呼应),也易打理。
台面高度,根据身高参数(家中主要料理人)进行了调整。设置了高低台面(相差8公分),炒菜区台面高度为82公分,炒菜颠勺时省力、好用;备菜区台面高度90公分(由洗碗机高度确定),恰巧适合我"站立式"办公。所以,我有时会跑厨房来码字——竟然意外开发出中厨的第二办公功能,哈哈~
装修小提示:建议吊柜下安装LED灯条,特别"友善",备菜、码字时避免了"灯下黑"的问题。
2)大单槽:水槽为单槽(长67公分,宽42公分),内外两侧皆可进行洗菜备菜。站在第二洗菜位置(玄关一侧)时,视线还可以顾及到起居室内的娃。搭配上抽拉水龙头,可以仔仔细细地清洗到水槽、锅具等各个角落。
3)洗碗机:选择了独立式洗碗机(不经意间,节约了柜体定制费用,哈哈~)。
装修小提示:机型的选择及安装(改造厨房的小伙伴们,"解放双手"的洗碗机,一定想办法安装哟,强烈推荐),建议考量以下几点:
一是位置离水槽要近,方便将待洗厨具简单冲洗后,再放入洗碗机。
二是离收纳碗碟、锅具的抽屉要近一些(洗好的餐具收纳顺手)。
三是建议电源不要设计在洗碗机背后(我选择放置在了左侧柜子里)。
四是下水管的位置要能与强排水管的长度匹配(有些进口洗碗机不支持,或者加长排水管很麻烦)。
五是选对上水的阀门口径(建议选择质量好的阀门,避免"水漫金山")。
六是建议选择可以自动开门的机型(洗涤程序结束后),可以自然通风、晾干(晚上就不用惦记取出碗碟了)。
4)设备柜:原本想在中厨区设置岛台,与吧台一体,形成"洄游"动线,让小空间灵动起来。可惜,条件有限,因尺寸达不到最理想状态,放弃了(小哭一会儿)。
最终,1.2米长的柜体靠墙放置(构成了“G”型布局中的那一竖“I”)。如此,中厨入口过道为80公分,当“神兽”企图“大闹厨房”时,可以有效阻拦之(思量着,安全起见,实在不行,就加一道栏杆儿)。
设备柜内,水槽、前置、净水、软水、垃圾处理器,还有上下水管道、水表、阀门、电源等藏至其中。也可以说是物尽其用了,但。。。。。。
机器初装完毕后,瞅着塞得满满当当的柜子(露着的水管不仅占地,还丑;管线也是一团糟),心塞中的我(咬牙切齿地),打起精神,进行了管道梳理、设备位置优化。向进阶为多功能柜发起"挑战"——这才是不甘心仅"沦为"设备柜的自我修养啊!哈哈~
简述一下优化历程:
利用橱柜的余料,板材加工后架在水管上("好队友"费劲儿开了好多孔洞),形成了一个置物平台:一是遮了水管的丑,二是可以放杂物,三是净水机正好能塞在软水机旁边(省出了近0.5平米的空间)。
然后,在TB上定制了排水管接头(四合一),把各种管线走向努力调整了一番(哎,管线不是想调就能调,555,尽力了)。
最后,网店选了一款可调节的置物架,水槽下成功争取到了放置锅具、日常杂物的空间。
终于,心情大为舒畅!哈哈,感觉赚到了几个亿。
此外,这个"设备柜",我设置了双向开门:打开玄关一侧的对开门,每月处理前置内的杂物、更换软水、净水机耗材时就非常方便;另一侧门则朝灶台方向开启,方便取放锅具等,查水表、关水阀门时也非常便利(不用再费劲儿倒腾出柜内物品,才能看到水表,摸到水阀门了)。
这种设计思路,来源于对未来生活使用情景的提前预设。家居设计,仅"堆砌"家具电器是不够的,还要使用时顺心顺手,才能成为赢得人心的好设计!
(2)炒菜区:
为了操作区(洗菜备菜)、炒菜区能多人同时使用,我将灶台挪向了右侧靠墙位置(离墙10公分),稍稍牺牲了站在右侧炒菜时的便利性(最优方案:灶台两侧均留有放碗碟的空间)。因为家里主要使用左侧灶眼炒菜,右侧灶眼炖煮,实际使用体验尚可。
灶台柜下设两个抽屉(收纳碗碟、锅具),一个窄拉篮(收纳调料),与右侧冰箱共用开门的空间——这种空间共用的方法是小户型省地的妙招。
灶台左侧为蒸箱柜,下设矮抽屉(可以存放烤盘、锡纸、保鲜袋等常用物品)。最惊险的是,蒸箱下翻开门后,与洗碗机之间仅不到一公分距离——完美避免了"神仙打架"!当然,这归功于设计时就进行了情景模拟,只要收集的数据是准确的,出"大乱子"的可能性就大为降低。
装修小提示:
关于如何利用灶台右侧的空间,在此费些笔墨(想仅看装修效果的朋友,可以移步至下个区域的讲解)。就这半平米的空间,我琢磨了好多稿,"倒腾"过程如下:
假设划分给中厨区:首先,因为离灶台太近,这个"凹"型区域(黑色圆圈处)不宜放置冰箱;设置转角矮柜的话,空间"死角"很难利用好;设置高柜的话,柜前要留足约60公分的空间(为了方便使用电器、打开柜门),这样的话,冰箱要么右移,闪到离暖气很近的地方,要么移出中厨区,都是我觉得不妥的方案。
冰箱,我是坚持不能任其"横亘"在过道区域的——体量太大,对于蜗居来说简直是"堵神"一枚,必须绞尽脑汁"藏"起来!
假设划分给卫生间:"凹"型区域的尺寸正好叠放洗衣机、烘干机,可以巧妙得把大机器"藏"起来。同时,中厨区一侧也形成了一个"凹"型,将冰箱"藏"在其中,亦减轻了体量感。一来冰箱远离了暖气片,二来还有空间设置电器收纳柜(尺寸上恰好放下咖啡机、电饭煲等小家电)。完美!
最终,我将第二种假设变为了现实。虽然,看似压缩了厨房空间,但利用好"凹"型,反而增加了空间的"好用率"!
(3)电器收纳区:(冰箱区、电器收纳柜、上翻门吊柜)
1)冰箱区:
本着"旧物利用"的原则,我原本是按旧冰箱尺寸预留的位置。没错,定制家具时,我后悔了——同样大小的空间,能增加更多的储物量,成为了我追求的目标(主要也是因为中厨的储物空间被各大机器占据,"压榨"得太有限)。
于是,在既定尺寸下,我最终采买了这款东芝冰箱——"薄皮大馅"、黄金区域设置果蔬区(免去了我的弯腰之苦,与我的生活习惯匹配)、实物静音,堪称完美(如图:拉篮儿刚巧"擦边",可以全部拉出,甚是"惊险")!
安置好冰箱后,其顶部约20公分的空间,怎能浪费?!留足散热空间后,利用柜体余料增设了一层搁板,用来收纳扁型包装的食物、物品等,储藏量也是惊人(看似不起眼的空间,真是不容小觑)!
2)电器收纳柜:
冰箱右侧,设置了30公分宽的电器收纳柜。柜体的黄金高度,"C"位必须是留给咖啡机哒!模拟使用情景后,我设置了抽拉板,需要放咖啡豆、加水、清洗配件时就将咖啡机拉出柜体;有意思的是,咖啡机离水槽很近,清洗、放回配件异常顺手,以至于每每制作咖啡时,我常忍不住夸夸自己(哈哈,脸皮日渐增厚ing)。
咖啡机之下的抽拉板,我放置了电饭煲。使用时,就将蒸汽口露出来,可以避免柜体受潮。此处的过道宽80公分,拉出状态并不会影响厨房过人。将米箱、饭勺放置在一起,使用动线合理:盛米-->洗米-->蒸米-->盛饭,一气呵成,乐哉乐哉。
高柜中间的抽屉,根据使用频率和习惯,收纳了筷子、勺子之类的餐具。最底部的大抽屉,实际上是由两个内抽屉组成,用来分层储存咖啡豆、茶、杂粮等食品。
咖啡机的上部空间,是易碎器皿的收纳区,像咖啡杯、冰激凌杯、茶具等有了稳妥的"栖居"之所。最顶部,反装了抽屉,TB到匹配的杯架,将使用频率较高的杯子倒挂收纳(拉出柜体后拿取方便),盘活了柜体最顶部的空间。
"蜗居"之地,就是要"寸土"必争啊!
3)上翻门吊柜:为了视线简洁、统一,定制了此处的上翻门吊柜,是最不常用、最大号旅行箱的收纳之地(不用再占据衣柜空间了)。
装修小提示:
此处,着墨讲讲柜体设计的小巧思:电器收纳柜径深为55公分,上翻门吊柜则设计为60公分深,为什么"上深下浅"?
主要是因为临时起意更换冰箱(但是又没能及时确定型号),而留给冰箱区的宽度很有限。"上深下浅"的设计,可以保障无论塞进哪款冰箱,其开门行程不会受阻(避免:冰箱可以推进柜内,却开不了门的窘境)。
另外,下部柜体缩进5公分,留给中厨入口处可达80公分的过道,更为宽敞。
(4)储藏区:(管道"死角"、封管区、半高柜)
1)管道"死角":厨房西北角的各种主管道,不能迁移,形成了空间死角。有趣儿的是,这个曾让我头疼,不知如何利用的小空间,竟被我琢磨成了厨房内的储藏区,并且暗藏玄机。
首先,缘起。因为贪图进口机的品质(其实是赶上了优惠活动),我选择了能率的分体式燃气热水器 循环泵,机器整体占地空间陡然增大!
传统的安装方式:两台机器纵向安装。我画图后发现,照此安装方式,机器底部将碰到台面,非常影响台面的使用,弃!
如果两台机器横向放置:抽油烟机左侧的空间将完全被占用,且不说压缩了收纳空间,单就一个"丑"字(机器大小不一,还有管线外露),就足以让我捶胸顿足了。
一筹莫展,反复揉搓图纸之际,突然一个思路冒了出来:循环泵向下"拐个弯"(非垂直)安装不行吗?这样,将机器藏在管道"死角区"的下部,一举两得!
奇思妙想(具备可行性) 精确预埋管线(安装难度提升) "杠杠地"安装服务,这才成全了我,力争省地儿、美观至上的诉求。回首来看,创造性的思路,另辟蹊径的做法,才是小小"蜗居"改造中发掘到的宝藏啊!
谨记于心,笃之于行(不放过一寸"江山")!话说,循环泵仅占用了25公分径深,泵前的空间(约30公分)自然是不能舍弃。
我想到的解决方案是:选用开放柜(不要背板)。一是方便循环泵维修;二是增加了储物空间;三是可以支撑台面;四是省了不少银子(柜板少,且不要柜门)。最终呈现的效果,令我"仰天长笑"(哈哈哈)!暗藏的储藏区,GET!
此外,经过计算预留好洗碗机、开放柜之间的空隙,成功放下了科勒赠送的小推车(收纳瓜果蔬菜、杂粮、封口袋等)。完美!
2)封管区:有待盘活的封管区,台面之上的封板可以从左侧打开,一是方便日后管道检修(开关总水阀门),二是可以塞些纸袋、小花瓶等囤积物。
3)半高柜:紧邻管道的吊柜,以储物最大化为原则设计成半高柜。电表藏在柜体上部,伸手可触的黄金空间则存放常用的食材。
如今,再不被杂乱裹挟着,身在中厨时,犹在桃花源!
(2)西厨区 小水吧:
虽然没能实现全屋LDK(客厅、餐厅、厨房一体化设计)的居住理念,但,绞尽脑汁,曲线救国吧!
我将诉求整理罗列如下:1)全屋中心地带,设置饮水区,方便家人取水。2)一人在家时,兼顾看娃,能够完成简餐。3)中厨忙不过来时,可以开启的第二操作区。4)娃的饮食、物品集中收纳区。
紧盯需求,久而久之,西厨区 小水吧的想法就在脑海里浮现出来。经过多次演算,我最终决定在过道尽头设置长约1.2米(1米、1.5米都有考虑过)的西厨区,作为中厨功能的补充。主卧开门即达,离客/餐厅也近,可以大大缩短家人跑去中厨区取物、清洗、接水的行程。大写的一个字,赞!
小水吧:选装的壁挂直饮机(预埋管线后,将净水直接引过来),有开水、常温、沏茶、泡奶等温度可供选择,水杯、饮品等随手可以放在洞洞板置物区。小水吧功能,成功Get。
西厨区:TB了隐藏式水龙头(不使用时,折叠收纳,延长台面),配备万用小电锅(现升级为松下"聚嗨"锅),备餐、简餐等操作完全OK。
传统家庭布局中茶几的功能,也被西厨区取而代之(洞洞板上可收纳常用物品)。吊柜的中空部分,集中收纳了宝宝需用的各类物品,喝水、冲奶、刷牙等操作都非常顺手。
西厨地柜(径深40公分),选择的是宜家的橱柜,成全了我对木制台面的喜爱(与定制吊柜的颜色搭配和谐)。一个吊柜 一个对开门 三个抽屉(1窄2宽),成为中厨区储物功能的有效补充。
地理位置“优越”的西厨区,扭头得见,娃的举动尽收眼底,抬手可取奶瓶奶粉餐盘碗,烹饪间隙还能跟起居室的家人互动唠嗑——这就是一个MINI-LDK布局啊!曲线救国成功!哈哈~
话说,原计划安装悬挂式微波炉在西厨吊柜之下。实物进场后,为了保障西厨区的"好用性",视觉上也能更为"敞亮",我们启用了微波炉的二号"机位"——挪到了餐边高柜中。
(3)餐边高柜:(日杂收纳、电器收纳、电子设备收纳)
1)日杂收纳:因为特别不喜欢,各种杂七杂八,常年霸占(近乎一半儿)餐桌的日常。所以,根据使用习惯,将物品一部分分流给西厨区储藏,一部分留在餐边高柜内收纳(三个抽屉 一个对开门)。
2)电器收纳:除了"解放"桌面(拍照时,难挡"神兽"的霸占),餐边高柜还将独立式烤箱(烤鸭、烤鸡翅、烤地瓜)、微波炉(加热牛奶、早餐等)收纳其中。
放烤箱的格子,是按照嵌入式机型定制的尺寸(以防日后更换烤箱类型)。所以,另一格子被压缩,只好竖向摆放微波炉——设计抽拉板后,即解决了微波炉的使用问题。
3)电子设备收纳:柜体高处的"冷宫区"(不方便使用的区域),是不常用的电子设备收纳地。面临淘汰的投影仪,放置在此处,竟重获了新生(比无线投影更为稳定哟)。当投影到对面白墙时,此时的餐厅区秒变成为会议室,工作会议模式开启!
装修小提示:
柜体设计时,背板预留了0.5公分走线空间。组装时,与投影仪匹配的高清HDMI线穿孔引到餐桌附近,方便连接笔记本电脑。
4)下部中空:餐桌高柜的下部设计为中空,一是希望柜体"轻盈"起来,二是为了能"藏起"餐桌(60公分左右),让餐桌长度随情景需求而变化。
突然觉得,具备变化性的小空间很有魔力,拥有一颗不再“枯燥”的心,有趣而灵动!
(二)客/餐厅区(就餐区、衣物收纳区、会议投影区、未来"发展"区)
蜗居的客/餐厅区域,可大可小,功能多变,也是我保留的一个具备"发展"能力的空间。将次卧的木门隔断完全打开后,其空间与客/餐厅区形成联动,扩展成更为宽敞的起居室。
(1)就餐区:
一张森叠桌,两把晚风椅,一侧设卡座,一侧成长椅,加之餐边高柜,形成了就餐区,与西厨区相邻呼应,互相"成全"。
日常,1.3米长桌,南北放置,就餐人数3-5人;玩swith体感游戏时,餐桌还可以"塞"入餐边高柜60公分,客/餐厅互动空间瞬间扩大;聚会时,两种餐桌摆放方向(南北、东西)皆可,桌面可以拉长至1.9米,展现了惊人的待客能力——春节时家人欢聚一堂,年夜饭同时款待了11位亲朋好友。
(2)衣物收纳区:
紧邻餐边高柜的是一米衣柜,主要用来挂放衣服。话说,为了设置餐边高柜,我“忍痛“压榨了衣柜的空间(以后要严控衣物"进场"速度,倒哭一会儿)。平时,餐椅推进桌内,并不妨碍开关衣柜门,使用上还算方便。
(3)会议投影区:餐边高柜最上方设置了抽拉板(方便机器抽插电线),摆放了老款投影仪。投影一开,瞬时开启会议学习模式,即使是在家办公、学习,也会十分便利。
(4)未来"发展区":
主卧门外,用于投影的这面墙,射灯光效加持(静待“照亮”爷爷的书法大作),也成为家中的照相背景墙。此处亦是留白区(未来“发展区”),预想了几种可能的使用方式,有待未来选择启用。
第一种,视孩子的发展、喜好,可以放置钢琴(餐桌调整摆放方向后,过道空间尚可);
第二种,安装Vitsoe 606系统(类似宜家洗衣区常见的可调式壁挂搁板,但更简洁、美观),增加工作、学习区;
第三种,加装软木板、磁性黑板,成为孩子的涂鸦、作品展示区(此功能亦可在过道墙壁上实现);
第四种,增设满墙书柜(矮柜亦可)。
我想说,适当留白,皆是因由未来可期。
落笔无声,腰困难耐。择“篇“再叙(主卧、次卧)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