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1年10月获得第18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后,加拿大华裔青年钢琴家刘晓禹可谓一鸣惊人。
还没来得及回味冠军的滋味,刘晓禹的人生就被推上了快车道。获奖当晚,他就被拉去谈接下来的演出计划,发现自己接下来的几个月都回不了家了。而演出计划也一下子排到了2023年。
近日,正在首尔准备演出的刘晓禹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接受记者采访。谈及成为冠军之后的变化,他表示,“频繁的演出是我没想过的,以前可能梦想过到处飞,但真正发生后又有些焦虑。突然这么疯狂,我需要慢慢适应,习惯这个新的节奏。”
24岁的刘晓禹出生于巴黎,成长于蒙特利尔,但他的父母都是中国人,他们每年都会回两次北京,与中国的纽带从未隔断。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让刘晓禹具有更强的包容性,更容易接受和自己不太一样的东西。“学音乐,包容心很重要。多元化的成长和教育背景,令我更容易接纳不同的文化观念。”
父母宽松自由的教育,也让刘晓禹养成了积极乐观的性格,且爱好广泛,“我的偶像不是钢琴家,而是卓别林,他喜欢用乐观积极的方式表达消极的东西,这点我非常欣赏。”
制胜法宝:琴技之外 心态很重要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是世界最著名的钢琴比赛之一,素有“钢琴奥运”之称。获得肖赛冠军,刘晓禹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钢琴家生涯。
由于疫情原因,肖赛延期一年举行。在很多人因为疫情而消极的时候,刘晓禹却真正沉淀下来。“疫情期间我减少了很多户外活动,心里更静了。那段时间我读了肖邦的书和信,再去看谱子,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
谈及比赛制胜的法宝,刘晓禹认为,除了琴技之外,心态很重要,“我只要能保证把平时准备的东西都展现出来,越接近平时好的状态越好。”比赛前,刘晓禹已经有一年多没有上台了,为了保证自己的竞技状态,他平时练琴的时候都在想象自己是在舞台上,调动自己对声音和空间的想象力。“实际上我脑海里已经在比赛的地方弹过几百遍了,这样等真正上台的时候就不会有这么强烈的紧张和压力了。” 此外,刘晓禹还有一个绝招是,从比赛开始就不太关注外面的世界,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保持这样的专注力,让刘晓禹的情绪相当稳定。弹奏肖邦一定要有即兴的部分,刘晓禹一直让自己的状态集中在比赛上,直到上台前,他仍能从乐谱里面发现新东西。
很多看了肖赛直播的观众都认为,刘晓禹的表现非常稳,而他自己却认为,“我属于激情型选手,所以我上台之后特别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回看比赛的录像,刘晓禹仍然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这也许就是艺术的魅力吧”。
由于一年多没有上台,这次比赛给刘晓禹留下的印象更多的是享受,而并非紧张。刘晓禹的参赛曲目,总体风格明亮,尤其是《玛祖卡回旋曲》和《唐·璜变奏曲》这两首肖邦早期作品。刘晓禹说,“我的性格是乐观积极的,所以我呈现出的年轻时期的肖邦是非常符合我的个性的。” 刘晓禹参加肖赛是24岁,这个年纪正好是和肖邦早期作品的创作年纪相仿。 “对于肖邦早期的作品来说,表达我自己就是表达肖邦,不用特别钻研,反而是他晚期的作品,更需要体会内心丰富的情感和深度的东西。”
学琴之路:宽松自由 我选择我负责
或许对于很多琴童的父母来说,很难想象,能够成为世界顶尖钢琴比赛冠军的刘晓禹从未有过练琴的压力。他是在一个非常宽松自由的环境中长大,父母的教育很“佛系”,弹不弹钢琴完全由刘晓禹自己决定。
“我不是神童。我学琴比较晚,从学习电子琴开始,过了好几年才买钢琴。我从小学习音乐就没有压力,主要以老师耐心为主,父母也从不逼迫我一定要弹到什么程度,我一开始每天就弹15分钟、20分钟。之后我对音乐兴趣不减可能也跟这种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有关系。”得益于轻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刘晓禹乐观开朗,爱好广泛。用刘晓禹的话说,弹琴和打球、下棋、游泳一样,只是他众多爱好中的一个。而且他总是会从积极和善意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能走到肖赛的舞台上,选手们的水平可以说都是非常出色的,但能有今天的成绩,刘晓禹总结说,“技术和音乐已经分不开了,到了一定程度可能拼的是艺术的审美和理解,这跟从小的生长环境和所接触的事物都有关系,这些都是塑造个人风格的因素,而音乐和个人的风格是分不开的。我的爱好很多,爱好之间会互相影响,再加上我学琴的过程中没有特别急功近利,也许就使得我的音乐呈现的比较自然。”
练琴的过程当然有过很辛苦的时候,年少的刘晓禹也曾想过放弃,“十五六岁的时候,曾有过不想弹琴的时候,后来离开了一段时间,自己想通了回来继续练琴。”在这期间,父母给予了刘晓禹足够的尊重和空间,让他自己决定未来的路。从小,父亲就不断跟刘晓禹灌输一个思想,“生活是你自己的,你要自己负责,没有人可以替代你。”幼小的刘晓禹不懂父亲的意思,随着年纪的增长,刘晓禹逐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我现在可以理解父亲的意思了。选择钢琴这条路是我自己的决定,没有人能替代我去觉得我自己的生活,我要为自己负责。”
夺冠之前,刘晓禹的生活更像学生,学习、练琴、游泳,一切都很规律。夺冠之后,刘晓禹的演出排满了日程,他也变成了空中飞人,满世界的演出,“每天都要直面各种琐碎和麻烦的事情,要适应时差,也没那么多时间练琴,更多的是用新式练琴法,在脑子里练琴。”对刘晓禹来说,一个新课题就是“要适应新节奏,想办法找到自我成长和演出之间的平衡。” 不过,刘晓禹还是非常期待能尽快回国演出,“以前回国都是寒暑假,最想念的就是好吃的,感受朝气蓬勃的活力。比赛之后第一次回国,不知道在哪里演出,但是特别期待能尽快回国演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弓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