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缸洗衣机脱水不停机(全自动双缸洗衣机脱水不工作)

双缸洗衣机脱水不停机(全自动双缸洗衣机脱水不工作)

首页家电维修洗衣机更新时间:2022-03-06 14:12:50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 毛志文 张大鹏 胡浩 银大雄 陈兵

这是一个现代化战场上不可或缺而又默默无闻的岗位。

这是一项需要把深山当江山来守护的重要任务,使命意义无可替代但又看似平凡。

如果是你,在这样的战位上会坚守多少年?

战略支援部队某大队一中队四队一级军士长高玉华的答案是32年,而这个数字并不是终点。

他是兵王,2次延期服役,坚守5座大山,数十次参与重大施工任务,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他也是兵专家,精通50余种装备的操作与维修,战区级单位专门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他还是兵教头,带出500多名业务骨干,遍布全军各个维修领域。

从少年郎到半百老兵,从忘我钻研到收获满满,高玉华于“无我”之中最终实现了“自我”。

“一件件装备就像一位位老兵,

无论放到哪,都有战斗力。”

加速前进,转弯处来了个帅气的甩尾而后稳稳停下,高玉华驾驶推土机挂平板车上演起“速度与激情”来毫不含糊。吊装机械设备及平板车托运,这对于高玉华来说只是“小菜一碟”,毕竟“风水机电土建”各项专业技能他早就门清了,是个十足的全能王。

在课目展示现场见到高班长本人,记者心中之前的疑问与好奇都烟消云散了。谦逊少言、质朴纯净,这是真正经历过世事与荣耀后才会有的淡泊。

高玉华操作挖掘机。

这样一名老兵的价值有多大?如果从物质角度来衡量,用连长叶康远的话说就是多留高玉华一年,就意味着部队可以节省维修经费上百万。

去年梅雨季,大队勤务保障连一辆封存启用的挖掘机发动后只冒烟不动弹,只好找来地方修理厂师傅,可光拆卸费用就要7000元,如果修钱另算。

正好来连队送装备车辆的高玉华围着挖掘机转了几圈,找了个大锤,朝着刹车片的位置轻轻一敲,“啪”的一声,再一发动,挖掘机竟开走了。咋回事?老高轻描淡写地说:“没啥,就是最近下雨比较多,刹车片生锈抱死了。”

敲这一锤子,就值7000元。

高玉华检修设备。

凭借高超的维修技术,高玉华这些年可没少给部队省钱,变废为宝那是常有的事儿。机械装备更新换代快,无论是报废的还是损坏的,高玉华都变着法地让这些装备重新焕发生机,有的成为了他的教学工具,有的零部件拆卸后组装到别处。

“一件件装备就像一位位投身国防建设的老兵,无论放到哪,都有战斗力。”高玉华的这句话何尝不是在总结自己。

时间是个无声的审判官,长久的努力与付出都会被刻在时光里。

大弯小弯拐了两三百个,当年初入大山,高玉华还是觉得多少有些落差。闭塞无人,衣服半个月也晾不干,没有信号但也没有外界干扰。渐渐地,高玉华爱上了这个纯粹的环境,一头扎进了专业理论的海洋,并学会了享受这份孤寂。

干一行就要钻一行,更要精一行,高玉华经历了一段“无我”的日子。

没有节假日,把自己“泡”在柴油汽油里摸清了一个又一个零件。衣服被浸透,鞋也泡得像小船一样前后翘起,更不要提那双过敏红肿的双手。

每次开饭,高玉华都端着碗躲到角落里扒上几口,一身的汗臭和油味,他怕把战友熏着。

比起刚起步的艰难,如今的高玉华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在信息化转型浪潮下,惟创新者强。但在高玉华看来,自己只是熟能生巧而已。

单位有台“主战”柴油机,光各种零部件就有近万个,每次检修时,高玉华都要带着一个班先把柴油机拆卸开来,再查上四五天。不仅浪费时间,还影响设备寿命。

如果能给柴油机从“大手术”变成“微创手术”,这些问题岂不迎刃而解?在专业上急脾气的高玉华可等不得,网上查资料、现地请师傅,终于琢磨出了一套“耳听辨故障”的办法——“呜呜呜”,油路堵,“咕咕咕”,齿轮杵……他还把医用听诊器进行了改造,使得操作手在听故障时更加真切。

针对柴油机拆卸安装耗时长、零部件损耗严重等问题,高玉华还研究发明了20余种器材。在他看来,真要打起仗来,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拆卸效率,还容易造成零件的短缺,大意不得!

高玉华演示挖掘机挖斗勾雨伞。

说起来高班长并非天赋异禀,之所以技术好也是靠点滴的积累。去年疫情期间,休假归队后按照防疫规定需要隔离15天,他抓住这宝贵的时间解锁了一项新技能——新型配电柜维修。

作为供配电专业的常用装备,配电柜易学难精,接线方法就有数十种,稍有不慎还会影响整个供电系统。而在15天时间里,高玉华不仅啃下了这个“硬骨头”,还把“硬骨头”嚼出了滋味,所有接线方法熟练掌握、拆装柜体独立完成、学习笔记也写了厚厚一本。

一名工匠人,是不允许自己停下学习的脚步的。

“你是部队转型发展的见证和楷模!”

躺在床上泪流个不停,半边枕头都湿透了。一向心态平和的高玉华,那一次泪水决了堤。

2000年,单位推荐高玉华为提干对象,体检、填表等各项手续都已完成,但谁都没想到,当年出台了新的提干规定,28岁的高玉华最终因超龄落选。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提干失败了,前两次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不甘、委屈、气馁……那天,高玉华好好地哭了一场。不是没闪过就此离开的念头,可十年的军旅情怎能说舍就舍呢?过往的日子像过电影一样不停在脑海中闪现——

高玉华出生在河南驻马店的小村庄中,是家里6个孩子中唯一的男孩,从小就知道在田地里劳作是什么滋味。

在高玉华的印象中,父亲也是个寡言的人,只知道白天黑夜地干活。父亲觉得长大了的高玉华能开台拖拉机搞搞运输就很好了。但按照母亲的想法,儿子最好还是去部队锻炼锻炼。

离家去军营的那天,母亲塞给了高玉华5元钱,姐夫给他买了两瓶健力宝,这是家人全部的物质表达。车子开动了,高玉华却不敢回头,就要成为军中男子汉了,他不允许自己掉泪。

自那以后,小时候贪玩的他像变了一个人,“可能是遗传自父亲的踏实能干的品质被彻底激发”。在新兵连由于表现突出,仅有的3个学习机械修理的名额中有一个就是高玉华的。

刚到部队,高玉华对好兵的概念还不是特别清晰,但他知道学历是自己的短板,要尽一切所能多学多掌握,这样才不会辜负自己和家人。

高玉华给车辆换设备。

参加原军区机械修理培训,他创造了军区技工大队历史上的三项纪录:第一个全优的新学员、第一个当年就熟练维修四种机械的学员、第一个被要求留下做教员的战士。

由机械入门,到精通各个专业,高玉华自己闯出了一条路。

一次,一辆进口推土机“闹了脾气”,单位赶忙联系地方维修师傅。学习的机会来了!从没摆弄过进口设备的高玉华,站在旁边认真观察,详细记下每个零件的拆卸程序和位置。五天内,维修师傅把设备拆装了三遍,可还是不见起色,刚刚“偷师学艺”入门的高玉华决定试试。

整整三天,双手因长期浸泡燃油痛如针扎,高玉华最终找到了症结所在,“是积炭过多致使柴油燃烧不完全,设备保护程序启动导致停机。”经过彻底清洗处理,设备能正常启动了,故障紧急抢修顺利完成。

还有一次,地方上的设备出了问题,他们请来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师傅,或许是方法有些传统,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后来他们找到了已经小有名气的高玉华,故障得以排除。而老师傅在自己身旁学记数据的样子也感动了高玉华,“真的是学无止境啊!”

从学员到师傅,他完成了第一次转型。

提干失败这个插曲并没留给高玉华多少时间用来失望,毕竟装备“兄弟们”还在等着他,毕竟一名战士的军旅路或许也可以走得很远。

高玉华深夜检修设备故障。

真正让高玉华名声大噪的,是那次比武。

2012年,原军区级综合性大比武如约而至,这次高玉华志在必得。12年前在四百米障碍中因为脚扭伤他只获得了总成绩第二名。

赛前的两个月集训,高玉华又对自己发狠了。每天五点起来背理论,白天练实操和体能,晚上坐着马扎在走廊背题至深夜。难啃的骨头还属电脑编程,从“一指禅”起步,练打字、学课件、找名师,直至运指如飞。这种忘我的状态,让大家既佩服又心疼。

站上赛场,身旁的选手们平均年龄仅二十出头,而那一年高玉华已经40岁了。重装五公里越野,身背25公斤装具的高玉华第一个冲过终点,成绩比第二名足足快了一分多钟。接下来,专业理论考试第一、第一个将大型柴油机分解完成、第一个成功启动故障柴油机……站上冠军领奖台,40岁的高玉华笑得像个少年。

巧的是,颁奖的领导还是12年前那位,他再次握着高玉华那双粗糙的手,不禁慨叹:“你真是部队转型发展的见证和楷模!”

那以后,高玉华彻底火了,登门学艺的战友们络绎不绝。2012年,“高玉华工作室”被特批设立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创新孵化器”,“再难的难题,多几个脑袋凑在这儿一琢磨,就有了眉目。”

专业切磋可不局限在这一方空间,一条“大型机械故障诊断热线”让高玉华又多了个身份——高医生。千里之外的战友给高班长打个电话就可获得技术支持,全军各个单位的许多人都成了高玉华素未谋面的“老战友”。

“老高就像永远发光发热的太阳,

走到哪都会温暖一群人!”

去年刚入伍的曾泽森第一次见到高班长,是在新兵连“我和兵王有个约会”的活动上。

有些意外,曾泽森觉得老班长跟自己之前想象的不太一样。关于这位一级军士长的传奇故事他已经听了很多,没想到是这样一位亲和的长辈。

那天,对于担负的职责,曾泽森有了全新的认识。军队需要有人怀抱钢枪冲锋陷阵,同样需要有人默默坚守。

近些年,每茬新兵来到部队,高玉华都会和大家交流一番,在兵之初给他们领领路。一拨又一拨的人被带动着、感动着。

高玉华给战友示范拆装。

在张志心中,“高班长”不仅仅是个尊称,因为他真的是自己的新兵班长。第一次柴油机检修,由于空间密闭,刺鼻的柴油味让张志反胃呕吐。高玉华停下手里的活,带着他到室外透气,“要想穿好这身军装,就要有一股狠劲,只有对自己够狠,敌人才怕你。”一向寡言少语的高玉华是在激励,更是在督促。

后来,张志从战士一步步干到连长、处长、参谋长。他说,高班长绝对是他的军旅导师。

高玉华带过的徒弟数不胜数,无论老兵新兵他都手把手地教,当然也有自己的绝招。

他的课堂,从来没有教案也不讲大道理,直奔主题。但课时有长有短——如果问题没解决可以一天不休息,如果问题解决得快一堂课三五分钟就结束。徒弟们也要登台,主要讲自己遇到的新难题及解决办法。有时徒弟之间互相解答,学习效率和成就感大大提升。

在连队的图书室,有6本专业手册早已被官兵们翻得卷了边,有插图、有文字、有表格,手册虽谈不上精美,却很接地气,是官兵开展维修作业的指导用书。这些,都是高玉华编写的,而这些宝贵的干货源于他自费购买的600多册专业书籍和撰写的40余万字笔记。

在战友的眼中,高玉华什么事儿都喜欢亲力亲为,一旦遇到棘手任务,别人根本抢不过他。

那次,施工的地方有个水沟堵塞了,他立刻带着人冲了过去。一米多深的水沟淤泥已经溢出,高玉华只套了双水鞋就下去了。水沟里又窄又臭,他一个上午都泡在里面排查原因。后来,一根五六米长的树根被挖了出来,原来是管道接缝处树根长了进去造成堵塞。

“老高就像一个永远发光发热的太阳,走到哪都会温暖一群人,带出一批好兵。”当兵32年,高玉华不仅抢着干最累的活,也喜欢挑最苦的岗位。

五连驻地条件艰苦,技术水平也不理想,那年高玉华找到领导主动申请调到这个连队,决心带着大家打个翻身仗。

当年,连队被抽中参加上级大比武,高玉华知道大家都在盯着自己这个新来的老班长,必须做出样子!那又是一段拼了命的日子,所有人的士气也被彻底点燃。连队在比武中夺得名次,第二年还被评为先进连队。

高玉华给战友们分析零部件结构。

上等兵程迦楠是名大学生士兵,大二读完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部队,又立志参加军考。可第一次摸底考,程迦楠考砸了。面对高玉华的关心,他显得心灰意冷。“别忘了你的入伍初心!现在都可以望到军校的大门了,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看着这个好苗子,高玉华有点心急。

还是新兵时,程迦楠有天在接待室执勤,高班长拎着个塑料袋走了进来,定睛一看,那里面装着满满的各式奖章。单位要给高玉华拍些视频素材,这些过往荣誉也被“请”了过来。

把奖章一个个码在桌面上,尘封的往事像画卷般一并展开,那是一个又一个拼搏的时刻。程迦楠既为老班长的功勋震惊,又充满好奇,高玉华就挨个给他讲其中故事。“喜欢吗,喜欢就送你一个!”程迦楠嘿嘿一笑,“我还是争取自己得一个吧!”

说到做到,去年底,程迦楠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份军旅殊荣——“四有”优秀士兵,也顺利地考上了军校。

这几年,为了让年轻战士有更多的舞台,高玉华主动从台前走到幕后,从参赛员转为教练员,鼓励更多战友摘金夺银。他越来越低调,功奖也变少了,战友们却说:高班长不是退步了,而是又一次转型了。

如今,高玉华带过的兵个顶个成为了部队的顶梁柱,领头雁带来了“雁阵效应”。政委银大雄说,这再次验证了那句话——道之所在,行胜于言。

“做事要脚踏实地,

哪怕看不到希望也要做好。”

3公里成绩11分20秒!在体能考核现场,当时四十有余的高玉华惊呆了众人,“高班长比我父亲年龄还大,体能成绩却比我还优秀!”

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93个,30米*2折返跑18秒1,高玉华以总成绩486分达到军事体育特二级标准。

高玉华觉得体能就是战场的入场券,体能练不好,打仗就是空谈。

单位常年任务缠身,这个月在东边山里,下个月就去了西边沟里,有时深山老林里也不具备训练条件,看到战友们的体能水平因常年四处施工有所下降,老高坐不住了。废弃水管变龙门架子和双杠,边角料焊成的铁疙瘩当哑铃和杠铃……高玉华愣是搞出了个“健身房”。

高玉华在训练中。

时至今日,对于练体能,高玉华仍没有丝毫放松。但拼搏岁月带来了荣誉,当然也留下了伤病。高玉华一直有腰椎间盘突出,早在15年前医生就建议尽快手术,并一再强调不能剧烈运动。

这些酸楚,家人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之前每次打电话,老母亲第一句准保是问儿子什么时候回家,高玉华会停好久不知该如何开口。去年12月,满30年服役期,年近八十的母亲却“一反常态”,坚决支持他留队。

结婚23年,高玉华与妻子杨军华共度的时光还不到两年。孩子半夜生病输液,杨军华抱着他直打瞌睡;自己术后当天就骑自行车去接孩子,刀口生疼;还有身体不好的婆婆,需要照顾……可在杨军华的概念里,这就是军嫂,是环境造就了她。

高玉华说,年轻时个把月才给妻子打一个电话,自己独立惯了,其实一直没有家的概念。但现在年龄大了,也越来越知道心疼爱人,哪怕只说一两句话,电话一两天就要打上一个。

自己决定延期服役后,高玉华在电话里少有地和妻子聊了许多知心话。不用丈夫明说,杨军华就明白了他的决定。这么多年都过来了,这一次也必须力挺丈夫。

早些年,高玉华根本就没有时间休假,近几年尽管能休上,但在家待个十来天就被召回了。有一次家庭聚会,刚准备举杯单位就来了电话,领导特意嘱咐吃饱饭再往回赶。放下电话,迅速收拾好背包,听说有任务的他饭根本就吃不下。

一个实在的人,或许不会看得很远,但一定会把当下的事做到最好。

高玉华进行专业训练。

徒弟三级军士长耿志刚给记者讲了那次的经历。兄弟单位三台万斤设备已经闲置两个月了,想请高玉华他们过来帮忙。这三台庞然大物需要过三道门,每一道还都有门槛,通过空间也非常有限。

这回可难坏了高玉华,想了一个又一个破解的方法,一操作起来都被推翻,整整一天没有丝毫进展。耿志刚和其他几个兄弟有点打退堂鼓了,这个忙能帮咱就帮,实在帮不了总归也是说得过去的。

在这个时候放弃?这可不是高玉华的风格。经过不断尝试,第一台设备终于在傍晚通过了第一道门。掌握了正确方法,他们在半夜十二点完成了所有设备的挪位和调试。“办法总比困难多,绝不能失信于人,这是高班长一向的作风。”耿志刚说。

现在,高玉华还会六点就起床跑步,再和大家一起出早操;洗漱完毕后,他会最后一个走,对卫生间秩序进行“收尾”工作;战友晾的衣服掉了,他会一一捡起再细心晾好。

老班长平易近人,战友们有什么心事也爱跟他聊一聊。有人说徒弟们有好多都提了干,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高班长真是可惜了。但他觉得,自己凭借着技术和为人换来了别人的尊崇和组织的认可,人生好像本就不该有第二种选择,一切都值了。

父亲保家卫国,高玉华19岁的儿子高驰乘也走入了警校。在南方闷热的天气中警训,高驰乘尝到了汗水迷眼之苦,也越来越体会到想在一个领域中做到拔尖到底有多难。“做事一定要脚踏实地,哪怕看不到希望也要做好,这样才有得到的可能”,尽管从小对于父亲的印象是模糊的,但高驰乘很佩服他。

一名战士的舞台到底有多大?高玉华给出了回答。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深化,士官的路定会更宽广。

明年高玉华就入党整30年了,“一百年,我党经历了各种苦难,我们更要珍惜现在,全身心投入工作”,高玉华说,我军装备设施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自己还要加快学习的步伐。

高玉华在训练中。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这是高玉华曾经发的一条朋友圈,这八个字既是对他32年军旅生涯的生动诠释,也道出了兵王铸就传奇的奥秘。

日月既往,回首32年,高玉华看见了踏入军营稚气未脱的自己、扎在油堆里花脸的自己、胸前挂满奖章浅笑的自己……当然,未来,他还会望见无数的高玉华,奔向各方军营、走上强军战位……

(解放军报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