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洗衣机脱水不干维修教程图解(三洋滚筒洗衣机脱水不干维修)

三洋洗衣机脱水不干维修教程图解(三洋滚筒洗衣机脱水不干维修)

首页家电维修洗衣机更新时间:2022-03-05 18:43:38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近两年,新能源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热切关注,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亿万富豪。作为「中国新能源产业之父」,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在《2021胡润百富榜》上,王传福以1420亿元财富排名第20位。

「技术痴」、「颠覆者」、「汽车狂人」……巴菲特曾称:王传福是「真正的明星」;芒格则表示:这家伙(王传福)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他可以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又可以像韦尔奇那样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

在备受大佬们赞誉的同时,素来低调的王传福也饱受部分人的质疑。然而他的每一次抉择,都坚定不移且掷地有声,外界的干扰仿佛没有发生,王传福总能用亮丽的成绩让人不得不服。那么,「牛人」王传福究竟是如何带领比亚迪做大做强的?

1

1966年,王传福出生于安徽无为的一个农村家庭,家中排行老七。在他上小学时,父亲因病去世,上中学时期,母亲又突然去世,这给他带来了沉重打击。此后,哥哥嫂子和已经出嫁的姐姐们供王传福继续读书。生活的苦难,让王传福在逆境中养成坚强、独立、强势的性格,小小年纪便深知,唯有努力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1990年,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研究生毕业后,王传福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选择留院工作。在导师李国欣的帮助下,他很快就获得参与「碱性镍铬镍氢二次充电电池」课题的机会,一举奠定了他在动力电池研究方面的权威地位。由于表现突出,工作2年后,年仅26岁的王传福便被破格提拔为该院301室副主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

如果按部就班,王传福的人生轨迹十分清晰。但他却一直有一个梦想——做一名企业家,将自己研究的技术进行产业化,把它变成商品,为人类作出贡献。

1993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被委任为总经理。当时,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电池产业一度成为「贵族产业」,而在中国还未出现拥有二次充电电池独立知识产权的企业,国外的二次充电电池在中国都是香饽饽。虽然国内也有不少厂家在做充电电池,但基本上都是外购电芯来做组装。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将永远处于被动地位,甚至被淘汰。1994年底,王传福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决定辞去比格电池总经理,扔掉「铁饭碗」,下海单干。这在一般人看来「太冒险」,但王传福相信一点:最灿烂的风景总在悬崖峭壁,富贵往往在险境中凸现。

有了想法后,王传福开始四处借钱成立公司,制造充电电池,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王传福只能硬着头皮找表哥吕向阳借钱。尽管吕向阳自己也是从体制内跳出来下海经商,但起初他并不支持王传福。但王传福心意已决,他用一颗赤诚的心不断地去说服表哥——「我是研究电池出身的,也有电池企业的管理经验,我相信自己能做好,你也知道我的能力。至于市场,你可以不相信我的眼光,但你一定要相信电池行业的潜力!」最终,吕向阳被王传福的满腔热血所打动。

1995年2月,吕向阳与王传福共同创办比亚迪并投资了250万元人民币。吕向阳曾向媒体透露,「几乎就是本着对王传福的信任和了解,我才投资比亚迪。」不过,虽然身为比亚迪的创始人之一,但吕向阳不参加任何公司日常决策,只有要做出重大投资时才会过问。王传福与吕向阳两人在产业与资本之间亲密无间的合作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外界将他们的合作关系称作实业与金融亲密接触的绝佳版本,两人共同被业界尊称为「中国新能源产业之父」。

创业起初,比亚迪主要生产镍镉电池。王传福白天搞科研、跑市场,晚上铺床被子就睡在地上。那时候,一条镍镉电池自动生产线需要投入几千万元。王传福带着当时比亚迪仅有的几百万去购买镍镉生产线,却遭到日本厂家拒绝。面对资金与设备匮乏的困境,王传福毅然提出改造生产线,将日本人现有的全自动机器生产线分解成半自动人工生产线,把每一道工序分解成若干个工位,由熟练工人完成,整个生产线只花了100多万元。「人 夹具=机器人」的生产模式为公司赚到了第一桶金。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之后,王传福又决定进军锂离子电池。当时锂离子电池是日本人的天下,国内同行都不相信比亚迪能搞成,据说王传福当时在业内受到了嘲笑,但他相信这是机会。王传福曾表示,「信念坚定就一定能赢,犹犹豫豫就会把机会耽误掉。一个企业要看在逆境中是否有生命力,成本优势已使比亚迪可以逆流而上。」

经过几年努力,比亚迪不仅填补了国内二次充电电池的技术空白,还一度超越全球电池巨头三洋、索尼,成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将国际市场8-10美元一块电池的成本降到2.5美元,改变了世界锂电池市场的格局。

2002年时,比亚迪已在全球电池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镍镉、镍氢和锂离子电池分列全球第二、三、四位。

至今,比亚迪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为移动智能终端品牌厂商提供研发、设计、制造、物流、售后等一站式服务。

当记者问起比亚迪崛起的「秘诀」,王传福脱口而出,「就是创新。如果你和别人一模一样的打法,怎么赢?中国人不笨也不懒,只要努力,只要有机会,就能取得成功。」

2

2002年7月,比亚迪在香港主板上市,创下了当时54支H股最高发行价纪录。彼时,王传福感言:一个企业就像一棵树,表面有花有果,但更需要健康的树干和树根,并知道如何汲取营养。上市实际上使比亚迪变成了一家完全透明的公司,可以让投资者看清所有的东西。

「市场如战场,竞争像打仗,将军很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企业家要起到带头作用——敢为人先、锲而不舍、埋头苦干、多干少说。」王传福说。据媒体报道,「人人都有野心,但大部分人不愿意真正跨界,这显然不是王传福的性格。比亚迪和王传福都是野蛮生长起来的,具有非常强大的创新基因。」

公司上市后,王传福敏锐地发现,便携式电子设备对电池的用量十分有限,「很容易到天花板」,当时他一直在思考比亚迪的转型路径。「手机肯定不能做了——不能和下游企业竞争;家电也不能做了——竞争太激烈;房地产更不能做了——门槛太低。想来想去,电池要做到头,必须要做电动车,现在是进入的最佳时机,我们认为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必然大势,我不相信我们中国人造不出顶级的汽车。」

说干就干。2003年1月,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进入汽车行业。在涉足汽车领域之前,王传福看了上百本汽车类的技术书籍,认为「汽车不过就是一堆钢铁」,是个难度不高的低科技产业。他笑着说,「手机电池已经面临饱和的危险,对于我们来说,造车就像造玩具一样。」

但是,现实总是给王传福沉重的打击。这个决定让比亚迪其他的股东顾虑重重,更让香港的机构投资者和媒体大吃一惊,当时甚至有基金经理直接告诉王传福:如果你坚持收购,我们就抛售比亚迪股票,直到抛死为止。

尽管王传福已经准备好面对询问,但市场的反应依旧让他错愕不已,比亚迪的股票在短期内连续大跌。然而背负巨大压力的王传福没有退缩,他说,「我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对我们来说不是干不干的问题,是怎么干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好了,就肯定要干。」

在接受采访时,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刚生产电动汽车时规模较小,没人看好该行业也不愿意做配套,不敢陪着比亚迪冒险。中国企业要搞新能源汽车,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只能靠自力更生。所以我们一开始就研发、掌握电动汽车的主要核心技术,比如电池、核心的功率半导体IGBT等。有人说,比亚迪进行垂直整合是为节约成本,其实垂直整合都是被逼出来的。」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市场一片萧条。同年9月27日,巴菲特的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中美能源控股公司(现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宣布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比亚迪2.25亿股股份。当时,巴菲特表示: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在汽车行业不多见,10年以后可能还会持有比亚迪股份。最终,巴菲特兑现了他的承诺,也收获了巨额回报。

在CNBC的访谈中,巴菲特还回忆道,「投资比亚迪不是我的决定,也不是我的投资团队的决定,而是有一天查理·芒格打电话给我说:我们必须投资比亚迪,王传福比爱迪生更厉害。我说,凭这一点还不足以投资比亚迪。查理说,王传福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我说,好吧,你对比亚迪的喜爱越来越热烈了,但还不足以让我投资。不管怎样,查理坚持要买比亚迪。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这个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好。王传福也是我最欣赏的四个CEO之一,他有非常多伟大的想法,并且也非常擅长把这些想法变为现实。」

2008年12月15日,全球第一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比亚迪F3DM在深圳正式上市,预示着比亚迪的新能源车时代正式开启。不久后,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第一台纯电动车e6上市。几乎与此同时,比亚迪收购了美的三湘客车厂,建成长沙比亚迪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正式进军电动大巴市场。

凭借电池的制造优势、电动车的概念,王传福以财富350亿元成为2009年胡润百富榜中国首富。那时候,王传福踌躇满志,「现在电动汽车时代已经来临,引领世界汽车市场的,不是美国人,也不是德国人,而是中国人!」

但在当时,新能源汽车还属于新鲜事物,在市场推广中,遇到了重重障碍,引发了很多质疑,例如:电池会不会爆炸?用到公交车上是民生问题,出了问题谁负责……

从2010年开始,比亚迪的日子就不太好过,销售额大幅下降,一直持续到2012年底。谈及这三年来的遭遇,王传福直言不讳地表示,「过去的比亚迪走了不少弯路,犯了很多错误。这些错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渠道扩张过快,过度看重网点数量而忽略了经销商质量;二是产品品质有待提高;三是品牌宣传不够,没有着重打造品牌内涵。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过于相信这个市场的增长,习惯性思维导致了一些错误,才让公司冷静下来思考,这对我们是个教训。人无完人,我们会不断反思,避免未来再犯错误。其实,一个民族的成长也难免风雨,以后比亚迪的步子会迈得更谨慎、更稳。」

经过创业、高涨、阵痛、反思的过程,王传福渴望再次腾飞,他仍是一只不可小看、壮志在胸的雄鹰。刮骨疗毒虽然疼痛难忍,却也只属于绝对自信、意志坚强的巨人。正如他所言,「越是出现调整的时候,就越是技术创新的时候,越是企业变革的时候,越是苦练内功的时候。」

经过垂直整合重新调整战略,2013年,比亚迪终于迎来春天的曙光。王传福将那年视作公司「二次腾飞元年」,称其在IT、汽车业务方面已有了良好的开局,其中,电动出租车公司——鹏程电动已经实现了盈利。那时候,马斯克率先发声:比亚迪的车「很烂」,但电池还不错。对此,王传福霸气回应:家庭消费一旦启动,比亚迪「分分钟」可以造出「特斯拉」。

王传福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坚定信念,主要来自于公司强大的产业垂直整合能力。比亚迪可在产业群内实现规模化效应,从而形成公司强大的核心竞争优势。

为赶上未来这场新能源汽车「盛宴」,国内外车企都在扬鞭提速,「精心打扮」。继2014年比亚迪推出双模混合动力车「秦」坐上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冠军宝座之后,2015年比亚迪先后推出「唐」、「宋」、「元」三款同样以朝代命名的SUV新能源车。

当比亚迪在汽车按键上采用汉字标识时,有人断言会影响销量。对此,王传福强势回应,「中国人要有骨气和信心,中华民族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汉字,为什么不能用?我们就是这么走,错了就错了,中国人的尊严要靠自己争取。」

除了传统汽车制造商,连造车「门外汉」也盯上了新能源这块「肥肉」。2015年,贾跃亭与李河君宣布杀入汽车领域。面对「叫板」,王传福表示,「互联网造车,只是一个概念和炒作;至于怎么把车造出来,那都是玩笑。」在他看来,比亚迪的电和油都有软件的高度控制、高度的技术整合,这是比亚迪这几年储备的技术。

对此,贾跃亭引用了甘地的一句名言进行回应,「他们首先无视你,然后是嘲笑你,接着与你战斗,接下来就是你的胜利之日。」

数据显示,2016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突破10万辆大关,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销往美国、英国、日本等50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

如果电动化被认为是汽车的上半场竞争,那么智能化就是下半场竞争,拥抱浪潮的王传福为比亚迪在下半场选择了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

2018年9月,比亚迪举办了全球第一个汽车开发者大会,基于硬件的汽车开放平台,把感知系统、执行系统的数据大规模开放出来。用王传福的话来讲,「这是汽车行业史无前例的开放。在这个 Dlink 车载智能开放平台上,可以为开发者提供开放的接口、车辆数据和控制权限;按照应用方向,分为车应用开发平台和自动驾驶线控平台两大部分。」

王传福笑称:智能手机产生了很多低头族,智能车会产生很多有家不回的人。车上很方便,什么都可以做。汽车的应用场景比手机更好,不仅屏幕比手机大,电池比手机强,而且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可以做录音棚、影院,能通勤,未来还可以实现无人驾驶,有很多应用场景可以被开发出来。

「王总你疯了吗?」这是周鸿祎第一次听到王传福准备把汽车像手机一样打造成开放平台时的想法,他认为安全隐患太大。

对此,王传福自信地回复道,「不能因为担忧就把汽车的开放给堵住,我相信通过全球合作者的合作,可以把汽车平台的安全问题解决掉。」

今天,智能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新赛道,汽车行业的竞争也进入了软硬并重的新模式,开放的智能汽车生态系统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而王传福决定开放的这一步,再一次让世界看到了比亚迪创新不止的决心。

2021年5月19日,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汉EV,正式下线,标志着比亚迪成为首个进入新能源汽车「百万辆俱乐部」的中国品牌。秉承王传福所说的「全产业链 全市场」的电动车战略,如今比亚迪已成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导者,完成了从自力更生到改革开放的战略转变。

王传福感言:比亚迪肩负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向上发展的责任使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他非常乐观。在接受采访时,王传福说:新事物发展速度从来不是等比例的,行业格局调整速度比想象的还要快。我们相信,到2025年,比亚迪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3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希望企业能做大,不要倒闭。」在企业实现高速发展之后,王传福认为企业要最大化地产生社会价值,「作为一个企业家,钱已经不是大问题了,更多想的是,通过产业来报国。」

2010年3月,比亚迪内部OA系统上发布第一份关于轨道的标准法规文件——《轨道车辆结构用铝合金挤压型材配焊丝》。外界传言比亚迪要制造电动火车,这种传言一直持续6年。直到2016年,比亚迪才对外正式宣告进军万亿级轨道交通领域。

在2021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上,王传福演讲说,「过去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化率从45%提升到64%,汽车千人保有量从50台提升到200台。许多国家,城市化和汽车普及化分为两个时期,但在我国是同时叠加的,这导致城市出现了两大瓶颈:一个是交通拥堵,一个是空气污染。对此,比亚迪提出用电动车治污、云巴治堵的战略,看好中小运量轨道交通发展。未来,在中国的城市一定是用轨道的方法,才能真正解决城市的拥堵。周一到周五就是坐轨道、坐公共交通,周六周日开私家车出去。这才是中国城市未来发展模式。」

王传福表示:以东京为例,东京面积是北京的1/8,人口接近北京的2倍,而人口密度更是北京的5倍;东京汽车保有量超800万台,北京汽车保有量超600万台,但东京的交通很少出现严重堵车现象。最重要原因在于,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里程3100公里,居世界第一,地铁线仅有约350公里,其余是中小运量等各种轨道交通作为地铁补充。中国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修路治标不治本,真正解决拥堵要借鉴东京经验,打造轨道上的城市。我国需要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给地面做「减法」,打造「轨道上的城市」,把地下、地面、空中全部利用起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2021年4月,比亚迪重庆云巴示范线正式开通运营,这是比亚迪第一条商业化云巴运营线。与此同时,由比亚迪打造的全球首条跨海云轨在深圳坪山正式下线,比亚迪也成为中国首家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出海的民营企业。

自2011年开展轨道交通技术研发以来,比亚迪累计投入超百亿元资金,通过完全自主创新,填补了国内自主创新中小运量轨道交通技术和产业空白。关于行业未来,王传福说,「就像我们在十多年前说电动大巴,公交电动化应该是优先的,现在已经是全球共识。相信小运量轨道交通也是一样,会成为行业里面城市规划的种子,未来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

4

比亚迪是一家非常神奇的企业,善于把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比亚迪第一时间捐款捐物,并自制口罩机援产口罩。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量产、24天做到全球第一、最高日产口罩1亿只,为全国乃至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防疫物资,这种速度一度让外界瞠目结舌。

据官网介绍,比亚迪是一家致力于「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布局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对王传福而言,他的小目标是要将比亚迪打造成为一家百年老店。如今,王传福仍时常穿着工作服,在比亚迪的食堂吃工作餐。他珍惜当下艰辛却充实的工作,并将每天的工作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在比亚迪内部流传着一则轶事:除了搞研究,王传福婚后的乐趣之一是跳舞。

在接受采访时,王传福曾表示,「我首先是一个工程师,然后才是个企业家。因为技术可以改变生活,改变城市的痛点。我们每天都在奋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只要灵魂不屈,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资料来源:

1.比亚迪官网

2.《财富》年度封面:无为英雄,财富中文网,杨安琪

3.福布斯中国专访比亚迪王传福:「市场如战场,竞争像打仗」,福布斯,Russell Flannery

4.资本市场三十年系列报道·人物│王传福:东方的马斯克?,上海证券报,邱德坤

5.王传福:没有深圳就没有比亚迪,不相信中国人造不出顶级汽车!,证券时报,杨苏

6.领航者 | 比亚迪王传福:智能汽车使人有家不想回?,凤凰卫视

7.巴菲特谈到他最欣赏的四个CEO,比亚迪的王传福名列其中,澎湃新闻

图片来自网络

本篇作者 | 大军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