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文/胡毓靖 编辑/庄怡)或许你还记得原定5年前上映的电影版《三体》吗?
最近Netflix版和企鹅影视的剧版《三体》都快上线了,让我又想起了这部2015年就拍完的“半流产”作品,它的上映日期已经改到了2025年。
电影版《三体》10年未填完的巨坑,有着影视寒冬里投资方离场、视觉效果太难达到标准、团队管理和运作效率过低多重原因。
电影版《三体》完成拍摄后10年都未完成后期制作
其中一位参与者就曾表示,国内科幻片导演自己没读过几本科幻小说,不少对数字特效运用十分陌生,把目光都聚焦在大制作上,但其实视觉效果和影视工业化水平根本达不到要求。
这或许就是我国影视工业化低水准下的一个作品缩影。剧组仍然是“小作坊”形式,技术介入水平低、视效水平羸弱、高度依赖导演或者制片人、盲目崇拜大制作、剧组运转效率极低,基本没有工业化水准来支撑所谓的“大制作”。
老话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曾经亲自了解过好莱坞著名科幻电影《终结者》的制作宣发流程,他将体验的感受称之为“震撼”。
“电影制作的整个过程都是可以量化拆分的,电影被拆分成一个个项目组,分门别类对接道具、摄影、特效等工种,高效地完成任务”。
他震撼之余表示,推动国产电影工业化十分紧迫。他向业界普及:电影工业化,不像很多人直观理解的重工业、机械化、大齿轮,它的内核是强调流程、协同与分工,意味着流程的整合、观念的改变。
《流浪地球》剧照
所谓的影视工业化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初,“美国戏剧之父”麦克·塞纳特在其所属的启斯东(Keystone)公司中,首创电影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将电影创作切分为不同环节,交由不同部门负责,优化成本提升效率。
尽管在文化研究、创意批评学者眼里,这种电影工业是对艺术性和诗性的背离,但这并不妨碍资本青睐高速保质的影视制作,让启斯东推出卓别林经典系列喜剧,催生出专业、细分的特效工作室、制片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影视工种,并成为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立身之本。
其实,郭帆的《流浪地球》已经在向工业化靠拢,尽量做到了流程标准化和多项目的协调分工。
据郭帆讲述,“前期筹备的8个月里,我们完成了上百万字的剧本、3000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正式筹备期间,又做了1万件道具,搭建10万延展平方米的实景;前后7000多人参与制作,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职业……”
视效公司希娜魔夫为《流浪地球》设计的驾驶舱细节图,图源:微博@连凯andrew
这样的大制作显然不是小作坊模式能完成的,因为对剧组而言,成本在燃烧,标准化和效率化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好事情。
影视工业化能降本增效,但为什么我国推进得这么慢,多数剧组仍然沿用的是“小作坊”和“包工头”模式呢?
从21世纪初,张艺谋、冯小刚等大导演开始向大制作电影转型,我国电影市场也开始从文艺小众加速进入商业化快车道,凑巧的是明星的商业价值这一时期也被最大化挖掘,看电影成了一件大众的日常消费,票房被卡司和明星左右。
但是观众多了,专业影迷并不多,“看电影”的行为大于实际看的电影内容,粉丝爱看流量明星,资方花钱请明星就能保证票房,何必大动干戈来革新制作和宣发流程呢?
这样做的恶果是,资方和明星把钱赚走了,还水涨船高拉高了片酬,让市场越来越畸形,电影成本越来越高,票房风险越来越大,但观众审美在觉醒,对好内容的需求在增加,二者的矛盾就愈演愈烈。
新意
游族影业的《三体》电影版就是《流浪地球》的反例。
电影版《三体》原本应是小说影视化的首部作品,2013年就通过了广电总局的影视备案,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拍摄。
但后期过程中,视效团队换了一波又一波,制作人也离职了。由于《三体》体量大、改编又困难,而且电影工业化要求高、视效非常复杂,开发周期又长。
《三体》的预告片和剧照被网友吐槽像网游
总之,最后《三体》从2015年拍摄完成至今也没有上映,目前的上映时间已经排到了2025年,而Netflix和企鹅影视拍的《三体》电视剧都快要上线了。
两相对比,《流浪地球》从开拍到上映不足两年,而电影版《三体》则延宕10年,效率和管理可见低下。
对于影视公司而言,分工模糊、协调不当、流程不够标准化,一方面可能拉长拍摄和制作周期,降低产出,影响影视市场的内容供给,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流程中的风险过多,作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票房不利则营收不利,最终引得业绩爆雷。
由于上述这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加上长视频平台开始不光播影视剧,也开始自制影视内容了,互联网公司基因的他们哪忍得了这种效率和风险,改革的意愿也越来越强。
近年来,爱奇艺的CEO龚宇在不同场合多次讲到影视工业化和智能制作。当然了,老话重提背后自然有深层的动因。
一个来自技术层面的革新。5G、AI、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逐步成熟,影视工业化有了实际依托,而掌握这些技术的长视频平台往往背靠科技公司,爱优腾均是如此,它们开始更多介入影视制作的上中游,希望提升行业效率。
二是低劣的影视作品一再刷新观众体验下限,观众欣赏影视作品的需求与影视公司/平台提供的内容矛盾越来越激化。比如,此前播出的《嘉南传》,被观众批评演员不入戏、配音补贴脸、妆发不适配,逻辑上仍是此前讲到的用流量演员赚流量,偷懒取巧拒绝标准化和观念转变的“非工业化”作品。
《嘉南传》的特效被网友吐槽太假,图源:微博@火星元气少女
三是疫情助推影视行业从末端的宣传发行逐步线上化。像2021春节档的冠亚季军《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和《刺杀小说家》都在“冲击播”进行了线上路演,据淘票票的数据,上热搜、增想看、拉预售的成绩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有效性有目共睹。
在这些原因共同推动下,影视工业化再次被摆在台面上,并借助互联网的能力逐步延展应用的场景。从线上宣发到AI识别观众情绪,又比如进行全线上的财务管理和看片审片,再溯到更上游的智能工具帮助拍摄、流程管理、剧本的拆解体检。
云尚制片的剧本体检功能
这方面,阿里和爱奇艺算是互联网行业里动作较快的了。比如阿里影业的云尚制片、爱奇艺的智能制作都可以进行剧本拆解、在线看片、财务管理、拍摄管理和流程管理。
拿剧本拆解这个功能来举例,它可以快速生成顺场表、场景数和角色戏量,全部线上展示,基本能解决郭帆之前抱怨的剧组剧本格式不统一、版本混乱,场景数量太多不好统筹管理的问题。
互联网公司之外,安捷秀这样的制片平台也服务电影从立项、剧本完成、拍摄、财务、后期和审片全部流程,让搞艺术的导演能专心去搞艺术。
安捷秀的后期视效管理功能
灵河文化CEO白一骢就表示,这样可以减少大量信息耗损,避免甩锅和扯皮,提高协同效率,把真正做品控的制片人的工作时间节省出来,留出更多时间关注品控。
随着制片流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一些更为垂直细分的影视行业现在也似乎迎来了更好的发展阶段。比如给《刺杀小说家》做特效的墨境天合,它借助云计算,把特效渲染迁到云上,在疫情期间也没有耽误电影的后期制作。从视效出发,墨境天合还在给影视公司做分镜合动态预演、现场视效的指导,还有特效制片的管理。
当这个行业开始在各个流程上数字化,这就意味着它的标准化更容易了,因为数据在一个小团体内会要求格式和形式统一,方便上传下载剪辑和审核,而当一个团体开始标准化和数字化,行业的整体工业化也会慢慢加速。
总而言之,从互联网企业的科技和效率追求出发,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些影视工业化的苗头,细分垂直的领域也在慢慢把云计算、AR、VR技术用到影视制作上,让行业在标准化和协作效率上有了一次拔高。
走向上游
当然,长视频平台背靠科技互联网公司,输出智能制作能力,只是他们做了什么的表层,要把故事全部说圆,还需要把爱优腾的老大难问题——盈利放进来考虑。
这么多年来,三大长视频平台作为影视行业的下游,仍然在亏钱,但是用户看视频付钱的习惯已经被培养起来了,长视频平台对上游的创作拍摄和下游的宣传发行,都有想革新的意愿,而影视工业化则很可能一次性帮助它们解决提效降本和拓展营收来源两大问题。
爱优腾分别依托于百度、阿里和腾讯,本质上是科技互联网公司,崇尚效率和ROI。理工科出身、一直被冠以技术宅男标签的龚宇曾多次申斥,影视行业项目周期可控性差、影视项目管理有问题、缺乏客观标准、简单重复工作量大等。
当然,长视频平台常年亏损,要打包出售这些互联网基因和技术基因的能力给中上游,也是为了解决收入上开源的问题。
从长视频行业内部来看,用龚宇的话说,影视工业化是不得不走的“破局之道”。因为全行业会员增长已经到达瓶颈期,短视频的冲击也持续不断。
拆分来理解一下,长视频平台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和会员两大块,主要成本是版权采买。智能制作可行后,一是行业效率上去了,内容就多了,供应就上来了,会员可能就会多一点。
你可能认为现在长视频的内容已经够多了,但实际上观众常常还是觉得没有好剧、好电影可看,转而投向了短视频和B站,也就是说长视频因为内容生产更难,很多用户需求都被其他平台承接走了。
爱优腾的剧集上新数量从2019年开始放缓
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抖音和快手的月活分别是6.7亿和5.7亿,B站是2.67亿,而爱奇艺和腾讯视频订阅会员数则相当惨淡,已经连续多个季度在1亿出头的位置徘徊。
要知道的是,这一亿出头的用户的背后,是每年两百亿的内容成本(每季度50亿左右),爱奇艺三季度的财报发布以后,各家证券机构也指出,内容成本还需要优化,内容供给不足。
独立上市的爱奇艺,相关机构研报均认为内容成本过高
既然长视频平台能借助数字化技术和管理,来达到流程标准化、分工协作效率化,一定程度上实现影视工业化,那么内容的成本和产出率也会提上来,这也能缓解部分成本压力。
另外,爱优腾之前因为搏收入,开发除了超前点播、会员付费看登等让用户不满的收费模式,市场满意度已经有些岌岌可危,各大平台也及时察觉到这一点,于是取消了超前点播,收入来源就少了一项。
从广告这块来讲,目前教育、房产、互联网都在被监管,广告主并不好过。长视频的招商也自然受到影响,比如爱奇艺三季度的广告收入就同比减少了9.8%。
也就是说,爱优腾已经没有别条路可走了,广告不景气、内容成本又太高、供应也不足,导致会员也涨不上去。
而通过技术和数字化能力推动影视工业化,可以有效解决内容供应、成本和会员这三个绑定在一起的问题,还能卖给影视公司开源增收,何乐不为,所以龚宇才说影视工业化是“破局之道”。
不过,长视频和科技公司推动影视工业化,解决的问题也是有限的。影视行业上游的内容生产效率差、可控性和管理水平低这些问题可能被解决,下游的宣发也能被覆盖,但剧本是语言、思想架构的艺术,表演、摄影和剪辑更是需要专业、风格和经验的积累,不是工业化可一言蔽之的。
说到底,互联网科技企业做影视工业化,是把人工智能、云计算、AR、VR等数字化等能力赋予影视行业,让这个相对“小作坊”的行业变得标准化、高效化,也顺带解决自己的问题。
对于我们普通观众而言,影视剧制作专业后,艺术性和有深度的大片可能还是不会突然增多,但流量明星赚快钱、特效尴尬的影视剧可能会少一些,真心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参考资料:
【1】国盛证券,爱奇艺(IQ)行业拐点将至,关注“提价降本”带来的成长弹性。
【2】全现在,中国科幻电影十年之痛,背后是《三体》填不完的巨坑。
【3】人民日报,《流浪地球》导演:电影工业化是难题。
(来源:观察者网·科工力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