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洗衣机不读程序(西门子洗衣机程序走不完)

西门子洗衣机不读程序(西门子洗衣机程序走不完)

首页家电维修洗衣机更新时间:2022-03-01 11:01:43

等了12年,处罚终于来了。

4月10日,因对平台商家提出“二选一”的要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做出182.28亿元的罚款。

这是自2008年中国反垄断法正式实施以来,官方对境内企业做出的最大金额罚单。

而在此12年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于阿里、腾讯、百度、京东、滴滴等这些巨头,好像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尽管对于巨头的诉讼时有发生,结果,要么不立案,要么立案也没结果。

比如,那场著名的“3Q大战”。

2010年11月3日,腾讯在全国QQ用户电脑右下角发出一个“二选一”的弹窗,要么卸载360,要么就无法使用QQ。

2年后,360以腾讯滥用其在即时通信市场的支配地位,发起反垄断诉讼。

结果,最高人民法院终审,以QQ不具备市场支配地位,驳回360的上诉。

尽管业界普遍认为,“如果腾讯在其即时通信产品上都没有支配(垄断)地位,其他企业就更不可能有了。”但判决结果显示,腾讯不构成垄断。

再比如,2016年8月1日,滴滴合并优步中国。合并后,滴滴拿下国内专车约9成市场。

8月,新华社在微信做了一个调查:你认为滴滴合并优步,是否涉嫌垄断?

短短几个小时,1300名网友投票。其中,8成网友认为,已经形成事实垄断。

9月,商务部根据《反垄断法》等法案对滴滴合并案进行调查。

调查进行了2年,也没有看到结果。

再者就是,2017年11月28日,京东以阿里滥用在中国大陆B2C网上零售平台市场的支配地位对商家实施“二选一”,向北京高院提起诉讼。

关于北京高院是否具有管辖权,就争议了2年。是否构成垄断,一直悬而不决。

根据《南方周末》统计,反垄断法实施后的10年期间,仅有17件与互联网平台相关的案例,大部分是收购案。有明确处罚的仅微软与百视通设立合营企业一案,双方仅各自罚了20万元。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大厂,无一受罚。

而论起收购,腾讯、阿里,不遑多让。反垄断法落地的12年间,腾讯并购了760多家企业,阿里并购了540多家。

2018年,又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一年,原本分散在商务部、发改委、工商局三个部委的反垄断执法部门,集中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反垄断局。人员也缩减到45人。

同期对比美国的反垄断部门,有2000多人,欧盟也是2000多人。

这么大的中国,人手够吗?

也正是反垄断局人手缩编的这一年,腾讯、阿里也创下年度并购高峰。这一年,腾讯并购了151家企业,阿里并购了121家。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互联网大厂也正在吸纳体制内的反垄断人才。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旭曾公开表示,至少有三名原商务部反垄断局官员离职后,供职于腾讯、阿里。

长期以来,这些互联网大厂似乎一直行走于“法外之地”。

如今,为何法刀突然落下?并且,一出手就是创纪录的巨额罚款。

其实,不仅是阿里,在今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也根据反垄断法对腾讯、百度等12家公司进行处罚。

要知道,在特朗普一轮接一轮加长实体清单的过程中,腾讯、阿里等巨头始终没有被制裁。

即使是拜登上台后,再度加长实体清单,还是没有上述互联网巨头。

对于这些大厂,美国没有挥舞大棒攻击,我们为什么突然加强了“自查”?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01

客观来说,美国在“自查”垄断巨头方面,要比我们早多了,也严多了。

美国第一起、也是最出名的一起反垄断事件,就是标准石油案。

这家公司背后的大老板,名气更大——全球史上最富有的人洛克菲勒。

自幼贫寒的洛克菲勒对财富有着超强的欲望,为了挣钱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让自己的石油产品占满市场,他与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达成合作,让自己的石油装满火车之后才发车,导致沿途石油公司无车可用。

其他公司,如果不同意被洛克菲勒低价收购,就会在价格战中被耗死。等垄断市场后,标准石油再把亏损的钱,涨回来。太阳底下无鲜事,当下互联网大厂烧钱、圈地战术,师出同门。

在此过程中,标准石油创造40天收购22家炼油厂的纪录。

洛克菲勒家族是1870年1月才成立了标准石油公司,结果,只用了短短10年时间,即1879年底,就控制了整个美国90%的炼油业。

洛克菲勒家族

1882年,洛克菲特提出“托拉斯”概念(垄断),成为各个行业效仿的典范。

美国另一家超级托拉斯——美国钢铁公司,成立之初,就吞并和掌控700多家企业,控制了全美60%的钢铁。

此外,托拉斯财团还进入肉类、蔬菜、水果、电话电报、煤炭、威士忌等各个行业。

经济学上有个共识“任何一个组织控制了一个工业领域80%的产量,也就决定了剩下20%的价格。”

垄断盛行,导致美国财富快速向富人阶层汇聚,贫富差距急剧拉大。

1900年代,占人口仅2%的美国富人,拥有了全美60%的国民财富。其中,洛克菲勒和摩根家族,两家占据了全美1/3的财富。

摩根家族

与此同时,美国中小型企业、农场主、手工业者利益被无限盘剥、破产,创新、创业空间被压缩,广大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恶化,导致美国各地相继掀起反托拉斯运动。

为了维护政体稳定、缓和社会矛盾,美国国会在1890年就出台了《反托拉斯法》。但是,这部法案,对于贸易、联合、限制等关键词定义含糊,留下了大量扯皮空间。

为了维护财团利益,法院甚至假借法案对工人运动进行镇压。这一举动,也再度激化舆论反击以及工人运动,罢工、破坏铁路等行为此起彼伏。

直到1908年,美国反托拉斯杰出人物罗斯福担任了美国总统,此事才有了实质性进展。

经过旷日持久的诉讼程序,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标准石油是一家垄断机构。并将其拆分成34家地区性石油公司。

“标准石油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

这标志着一家公司无论有多么通晓政策、市场手段,不论实力有多强大,一旦遏制了竞争、阻碍经济发展,都必然受到制裁。

标准石油之于当时的美国,绝对胜过阿里巴巴之于当下的中国。

而有了标准石油的先例,1984年,美国司法部根据《反托拉斯法》,将美国通讯业垄断巨头AT&T公司,拆成了一个专营长途电话的公司和另外7个本地公司。

西方经济学集大成者约瑟夫·熊彼得曾指出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逻辑——技术进步。同时,他还指出,适当的垄断才能保证足够利润,而利润则是企业保证技术投入的必要条件。

换句话说,持续做大的企业,迟早要走到垄断这一步。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企业究竟要不要做大?做到垄断级别了,又该怎么办?

美国的另一家企业——微软,很有资格回答这一问题,甚至为垄断级企业指了一条路。

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曾这样表示,“我心目中的赚钱英雄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洛克菲勒。”

比尔盖茨的做法,也的确很像洛克菲勒,走的也是托拉斯之路。

而在1994年,美国司法部就对微软提起了反托拉斯诉讼,理由是微软要求电脑制造商“二选一”,或者用微软操作系统,或者其他。

官司最终和解了,微软退了一步,不再强调排他性协议。

但是,微软生态已经形成,除了Windows系统,电脑制造商几乎没有其他选择。 微软,垄断的事实,依旧没变。

紧接着,微软又因为另一件事被反垄断起诉了——绑定安装IE浏览器。

因为操作系统预装IE浏览器,1996年,IE市场份额达到20%,1998年达到40%,2000年飙升到80%。曾经一度占据80%份额的网景浏览器被压缩到13%。

1996年美国司法部就对微软进行了反垄断调查,经过几番拉锯战,到了2000年微软终于被判决一拆为二。

然而,最后的关卡,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竟然以7:0驳回判决,认为微软捆绑IE是合法的创新。1年后,美国司法部也撤销了对微软的指控。

一场全球瞩目的反垄断案,不了了之。

另一条线的故事,结果却大不相同。

在美国本土起诉微软的2年后,即1998年,欧盟委员会也对微软利用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打压对手进行调查。

经过5年的调查,2003年,欧盟对微软开出4.97亿欧元的罚单。与此同时,日本、中国等国家也对微软展开反垄断调查起诉。

不只是微软,美国的另一大垄断巨头——谷歌,也有同样的遭遇。

早在2007年,美国就对谷歌进行了反垄断调查。美国司法部副部长罗森甚至表示,如果美国政府不起诉谷歌,美国可能再也见不到下一个谷歌。

由于谷歌CEO施密特与奥巴马政府关系良好,并帮助后者竞选,2013年1月,美国政府就宣布不会对谷歌采取措施。

而自2011年,欧盟就对谷歌进行反垄断调查,理由是谷歌在安卓设备“独家”预装谷歌搜索,设备生产商又被“二选一”。

2018年7月,经过8年抗争,欧盟对谷歌做出43.4亿欧元的反垄断罚款。于此同时,印度、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也相继对谷歌进行反垄断起诉。

至今,微软操作系统,还占据全球操作系统50%以上份额。谷歌,则占据全球搜索引擎市场约8成。

他们的垄断事实,仍不容置疑。

尽管美国之外的国家都在积极惩处,美国自己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为什么?

答案,其实不难想象。

整个美国只有约3亿人,然而,全球微软系统的用户是15亿,安卓活跃用户的规模是20亿。

并且,不论是微软还是谷歌的产品,都是互联网的基础建设,是路,也是水和空气。沿着这些基础建设,美国更多的企业都可以顺势出海。

路,是谁修的,谁就能决定怎么走,让谁走。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看待这个问题。

当年,托拉斯主义盛行的时代,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主要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市场,是加剧美国的内卷。后来的美国电信巨头AT&T,同样是如此。

换句话说,在美国,做企业做到垄断,如果只是加剧窝里斗,会被罚。如果能跨国打遍全球,就算其他国家都制裁你,本国也不会制裁。

事实上,不仅不会制裁,还会想尽一切办法帮你。

《美国陷阱》中,法国工业明珠阿尔斯通,被美国“长臂执法”抓捕其高管,逼迫阿尔斯通低价卖给美国跨国巨头通用电气的案例,美国通过同样的长臂制裁华为的案例,就在眼前。

并且,在美国审判阿尔斯通时,作为阿尔斯通的对手——通用电气的高管,赫然在列。

这就是美国的法则。当然,也是大国和巨头的共生法则。

根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以来的3年多时间,美国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等巨头,就至少在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遭遇84起以上反垄断调查。

所以,又如何呢?

难道,我们要等着美国来主持正义?

02

其实,大国之间经济博弈,很简单。有了实力,别人才会听你的正义。

而最大的实力,不是窝里斗的能耐,而是能走上国际的大厂规模如何、实力有多强。

我们这边的故事可以从1992 年讲起。

邓总设计师南巡之后,到了首钢视察。7月,国务院给首钢下发了“三项特权”,一是投资立项权,一是资金融通权,一是经贸自主权。

总而言之,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给了你,就看你的表现了。

首钢也不负众望,来了一个大手笔。这年底,首钢斥资1.2亿美元收购秘鲁铁矿公司98.4%的股份。

要知道,从改开到1992年,有超过2万家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对外投资总额都不超过10亿美元。首钢的那次收购,堪称当时的天价。

此举,让首钢成为成功并购外国公司的第一家中国国有企业。并且,首钢只用了1年时间,就让秘鲁铁矿公司产量翻番、扭亏为盈。

首钢的这次举动,证明了中国企业是敢走出去,也能走得出去的。

当然,并不是财大气粗才能走出去。只要不想内卷,都可以走出去。

就在首钢收购秘鲁铁矿这一年,国内通讯行业,交换机的8种制式被AT&T、诺基亚、爱立信等7个国家企业垄断的局面,正在被国内巨龙、大唐、中兴、华为打破。

并且,“巨大中华”突破技术封锁之后,凭借价格优势正重新夺回市场。

然而,“怕死”的任正非却这样想:

“我们的队伍太年轻,而且又生长在我们顺利发展的时期,抗风险意识与驾驭危机的能力都较弱,经不起打击……

不趁着短暂的领先,尽快抢占一些市场,加大投入来巩固和延长我们的先进。

我们应在该出击时就出击,我们现在还不十分危险,若3至5年之内建立不起国际化的队伍,那么中国市场一旦饱和,我们将坐以待毙!

2年后,也就是1994年,中俄结成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一年,华为走进了俄罗斯。

不过,当时华为的名气还很小,俄罗斯并不认华为。并且,爱立信、西门子等跨国巨头在俄罗斯的跑马圈地已经基本结束。

所以,华为进入俄罗斯的第一年,一个地方拜访两个星期,结果连客户面都没看到。

此后两年多华为组织了数十个代表团访俄,前后数百人次,并邀请俄罗斯代表团多次访问华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陷入大萧条,市场更加难做。

期间,任正非甚至指着大厦窗户,对自己的爱将——负责俄罗斯市场主管李杰说:

“李杰,如果有一天俄罗斯市场复苏了,而华为却被挡在了门外,你就从这个楼上跳下去吧。

在日本电气、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国际巨头纷纷撤资减员的情况下,华为坚持不撤,并反其道而行之,实施“土狼战术”,派出100多人的营销队伍,在经过严格培训后,派到俄罗斯进行市场开拓。

来到俄罗斯的第4年,华为终于从俄国家电信局接了一单生意,价值38美元。

2000年,华为拿下乌拉尔电信交换机和莫斯科MTS移动网络两大项目;次年,与俄罗斯国家电信部门签署了上千万美元合同,全年,华为在俄罗斯市场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

在俄罗斯打开销路之后,华为并没有闲着。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华为进入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以及中东、非洲等区域市场。

2006年,华为与沃达丰合作,打开了欧洲的大门。

道理很简单,着眼于全球,蛋糕才更大。

如今,华为在全球通讯设备占有率达到30%,全球第一。几乎同期海外布局的中兴,全球市占率11%,排名第四。两家占了全球41%。

如果当初都留在国内内卷,绝对不会有现在的成绩。

福耀玻璃的曹德旺,也一早算清了这笔帐。

1995年,福耀玻璃正在以年增幅近30%的速度,占据国内市场。曹德旺在美国投了1000万美元建仓储,虽然没有成果,但是,他杠上了。

他反复强调,“全球化是所有企业的终极目标”。

但,现实并没有这么顺利。

凭借着价格优势,2001年入世那年,福耀玻璃在国内市占率达到51%,在美国已经高达12%。

美国本土玻璃企业正面打不过,就通过美国政府对福耀进行“反倾销”调查。

放弃美国市场也没关系,但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于是,曹德旺将美国商务部以及几家相关公司都告了,花重金请了美国最好的律师。他还以个人名义,在北京外经贸大学赞助了一个反倾销中心。

为了这场官司,曹德旺准备了几百公斤的文件。正如他所说,“中美贸易,中国从来没有占过美国的便宜,所以不怕美国政府的流氓手段。”

最后,福耀玻璃胜诉美国商务部。

如今,福耀玻璃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玻璃制造商,全球市占率达到25%,版图覆盖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地区。

自己行得正,又何惧美国政府的胡搅蛮缠。福耀玻璃一案证明,只要斗下去,就能赢。

事实上,国内企业出海的速度,也在加快。

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加入世贸组织多年、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对外投资更是逆势增长,海外并购一路攀升。

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41宗、2009年49宗、2010年188宗……连年递增。

其中,2010年3月28日吉利收购沃尔沃,同样值得一提。

当天,新华社发文《新闻分析: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意义重大》。

8月2日,在资产交割仪式上,新华社又发了一篇:《吉利完购沃尔沃中国踏上汽车强国路》。

而这篇稿子的标题,是李书福亲自改定的。理由是,他当时很不服气,就想出一口气。

因为吉利控股决定并购沃尔沃汽车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看好。

甚至,在2008年的6月李书福跟时任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聊吉利想要并购沃尔沃的时候,袁小林的第一反应也是:

这不可能。

毕竟,在跨国并购领域有一个“七七定律”,即70%的并购都没有实现预期的商业目标,而其中70%的原因是并购后文化融合失败。

但李书福直接说,“那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把它变成一个真实的可能。”

2010年吉利控股并购沃尔沃汽车后,成为国内第一家跨国汽车公司。自2012年起,吉利控股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475位。此后9年,更是攀升了232位。

去年,记者采访李书福时问到:

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国内外企业在全球拓展中遇到了不少新课题,如何看待企业全球化发展?

李书福仍坚定回答:

一定要全球化。现在全球化碰到了困难,接下去要考虑,如何能够在“全球化”“逆全球化”这样两种不同理念的对冲过程中,找到发展空间。这是每一个致力于实现全球化发展的中国企业的课题。

此时,我们再回顾2008年我国正式实施的反垄断法。

从落地以来,整整12年,为什么对于国内互联网巨头似乎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不只是互联网巨头,对于国内的任何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我们做出过如此大金额的惩处吗?

即使微信和QQ在即时通讯工具市场使用率高达92.6%和87%,移动端搜索引擎百度占到84.6%,福耀玻璃在国内份额高达65%……

因为,放眼全球,我们的这些企业,还不够大、不够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还处在弱势地位。

2020年8月10日,《财富》杂志全球同步发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强排行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无疑是中国公司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中国大陆(含香港)公司数量达到124家,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121家。

如果算上台湾省的上榜企业,其实中国在2019年的129家就已经超过了美国。

1996—2020年,中国上榜企业从4家增长到133家,增长33倍。

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巨头企业数量能够以如此迅猛的速度增长。

不客气地说,我们拥有一支全球潜力最强的出海兵团。

然而对比美国、欧盟动辄2000人的反垄断部门、本土跨国企业的“护卫”部门,我们执法部门只有45人,我们的执法能力也不够大、不够强。

但我相信,随着我们出海企业维权的需求增加,她一定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03

短短20年的时间,中国企业取得的成绩可喜可贺。

但中国走出去的企业还是太少了,力度太小了,尤其是互联网企业。

凭良心说,这20年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指数级增长算得上一个奇迹,但他们在海外开疆拓土的战况远远配不上他们所占据的财富。

这几年,中国互联网界的大佬们早已取代地产商,站在了中国首富的铁王座上,互联网企业的掌门人更是占据了胡润百富榜前10名的半壁江山。

而撑起他们巨大财富的,自然是互联网公司如日中天的市值。

毫无疑问,腾讯、阿里、美团、拼多多等互联网公司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攫取了大量财富。

对于出海而言,资本便是子弹。

有一说一,中国互联网企业们,在出海上是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尤其是在东南亚这片战场上。

出海历来要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文化隔阂,从零做一个适合当地人使用的应用难度可见一斑,于是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大多采用的战略是控股。

2016年4月,阿里重金控股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这是一个法国人创办的公司,业务覆盖了东南亚6个国家,而阿里占据了90%的股份。

诞生于东南亚的Lazada原本就符合当地人的购物习惯,阿里输入的技术、服务和资源,更是让Lazada如虎添翼,连续数年坐稳东南亚电商霸主的位置。

腾讯也不甘落后,成为了有着“东南亚版腾讯”之称的Garena的最大股东。

深耕游戏、社交的Garena做出了电商平台Shopee,并借着移动化优势在资本的助力下快速崛起。

2020年第二季度,Shopee问鼎东南亚最大电商平台宝座。

如果说Lazada是天猫,Shopee就是淘宝特价版,他们共同占据着东南亚电商前二的宝座。

这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出海战争中取得的最亮眼的成绩之一。

但放在全球范围内,站在阿里腾讯们的位置上,这些成绩还远远不够。

历来人们都说,美国有FAAG(Facebook、Apple、Amazon、Google),而中国有腾讯、华为、阿里、百度。

什么意思呢?如果说中国和美国在世界版图上两军对垒,这些企业就是要代表两个国家出战的兵。

华为取得的成绩已经有目共睹,甚至让美国不惜出动整个国家的力量去封杀,我们已经不必再提。

那么其他几个互联网企业呢?

靠着对本土的了解,在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他们都取得了胜利,但在国际上就远没有那么理想了。

如今已经远远落后的百度,我们暂且不提,就来聊一聊腾讯和阿里,他们的直接对手是Facebook和亚马逊。

早在2013年,马化腾就看到了国际化的机会,并拿出20个亿支持微信国际化。那时,他还决定和Facebook正面刚。

但在中国如鱼得水的微信,在国际上却水土不服,面对Facebook和WhatsApp这样的劲敌,微信更是毫无招架之力。

最终,腾讯决定出价几十亿收购WhatsApp,但Facebook直接以将近200亿元的价格,把WhatsApp收入了囊中。

至此,Facebook完成了自己移动应用帝国的建立。

全球总共70亿人口,2020年第三季度,Facebook全产品的平均日活高达25.4亿,月活跃用户更是超过30亿。

而同期,微信WeChat的月活仅为12.13亿,QQ为6.17亿,加在一起也不过18.3亿,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于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

如果Facebook除去美国本土市场,腾讯除去中国本土市场,这个数字简直可以用难看来形容了。

也就是说,在社交国际化的战场上,面对Facebook,腾讯几乎没有招架能力。

再看阿里和亚马逊呢,阿里在国内的版图,几乎已经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证明了阿里的能力和魄力,我们不必赘言。

但我们已经说过,这是一场世界版图上的全面战争。

在电商领域,阿里巴巴在国际上推出了速卖通,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甚至占据了俄罗斯60%的市场份额。

但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流量还是销售额,都远远比不上亚马逊。

有人说,阿里的另一大增长点是阿里云,的确,2019年阿里云的收入超过50亿美元,是中国云计算市场的老大。

但在全球范围内,亚马逊的AWS依然保持着绝对领先地位,占据了32%的市场份额。

更何况,阿里云前面还有微软Azure和谷歌云,他们分别占据着20%和7%的市场,阿里只占到了6%。

也就是说,在社交和电商、云计算领域,不管腾讯和阿里在国内看起来多么强大,在全球市场上,和Facebook、亚马逊比起来,他们就是落于下风的。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我只是无法看着阿里和腾讯靠着自己垄断的地位和巨无霸的个头,在国内疯狂内卷,逼迫各种互联网企业站队,再逼着商家二选一,进行着日复一日的惨烈厮杀。

没错,饿了么和美团、优酷和腾讯视频、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四通一达和京东物流、淘宝和京东、拼多多......在国内,你能看到的各种互联网公司,背后几乎都站着阿里和腾讯,实质上就是阿里和腾讯的竞争。

这两大巨头靠着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当然,还有自己的艰苦奋斗,在短短20年内迅速崛起。当红利吃尽,厮杀的便是一片红海,资本便是从国内赚来的钱和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的996和007。

这样做,意义是什么呢?总共就这么大个市场,他们厮杀得越激烈,大家便卷得越厉害。

而外面的世界,才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说句实话,在这个方面,我打心眼里欣赏字节跳动。

同样是互联网领域,作为后起之秀,张一鸣靠着独到的眼光和魄力,不靠收购,而是从零做出了一个Tik Tok,在英语国家中,和Facebook正面刚。

关键是,他成功了,出海短短3年,Tik Tok在全球范围内下载超20亿次,活跃用户高达8亿,一举超过YouTube,成为全球移动应用收入榜冠军,逼得美国动用国家力量去绞杀。

Tik Tok出海成功最起码证明了一件事情,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人做出受英语世界用户喜欢的应用,这件事是切实可行的。

在中国吃了20年人口红利、享受了无数政策优待、拥有更雄厚资金实力的腾讯和阿里,则更加责无旁贷。

作为中国互联网界的排头兵,他们更应该率先走出去。

作为平台级的企业,他们走出去的意义则更加不同。因为他们可以搭建起一个通往外部世界的桥梁,带动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去。

比如说阿里,倘若电商出海成功,更多的中国卖家就可以通过阿里的平台,把好的中国制造卖到全世界去,这背后带动的将是又一批上游产业。

他们一起走出去,赚取全世界的财富,然后回来投入中国的科技创新,然后增强中国的国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才是今天动荡的国际局势下、内卷的国内环境中,中国头部互联网企业们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尾声

2021年4月10日,阿里被罚182亿,这一天我们等了12年。

但与其说等了12年,倒不如说,在国家的保护下,阿里茁壮成长了12年,如今孩子终于长大了,到了出去闯世界的时候了。

我相信,阿里被罚,只是中国互联网界反垄断的开始。

因为其他互联网企业,同样在国家的保护下,成长了这么多年,如今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一片森林里的阳光、水分、养料始终是有限的,它们需要把枝丫伸出去,甚至把根扎出去,吸收外界的养分,回来反哺这片森林。

因为地始终在那儿,你不去开垦,别人就会开垦,你不去扎根,别人就会扎根,然后长大后变成对付你的武器和弹药。

森林和森林之间,本就在进行一场更为残酷的战斗。

今天,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身为其中一方的国民,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也必将承担这场战争的后果。

我们996、007,原本皆是在为这场战争的中方提供弹药,但大家就职的企业才是战斗的排头兵。

如果企业的刀对准内部,一心只想着扩大国内市场,一心只想着垄断,其结果将会是更加灾难般的内卷。

关于阿里被罚,一位阿里的员工匿名在脉脉上发了这么一段话:

这段话真假未知,但我却希望是真的。

我希望阿里和腾讯能够结束内卷、结束无休无止的二选一、结束把彼此排除在外面,能够抱团发展,把拳头一致对外。

我也希望,他们能从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在服务好国内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基础上,干脆地走出去,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昂首挺胸地站在国际巨头面前。

希望他们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企业,成为中国企业出海最强有力的排头兵。

赚取别人的钱,回来发展自己,才是真本事。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