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脱水桶不转卡住了(洗衣机脱水桶转不动怎么修理呢)

洗衣机脱水桶不转卡住了(洗衣机脱水桶转不动怎么修理呢)

首页家电维修洗衣机更新时间:2021-12-18 07:25:25

前几天刷抖音,被一个“话痨”小女孩萌到炸。

肇庆一小女孩洗澡时脚不慎滑入了便池口,在尝试无法自行取出后家人便报警求助。

消防员救助的过程中,小女孩全程不哭不闹,只是嘴巴一直没停过,话痨本质展露无遗。

“要花洒!”

“好怕怕的!”

“下次要小心,妈妈拿花洒过来...”

消防员:“痛不痛?痛就说哦~”

“嗯!”立马中气十足的回答:“痛!”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秒拍视频)

连妈妈都忍不住吐槽,“都这样了你嘴巴还不停的...”

最后使用工具将便池砸碎才成功的将女孩的腿抽了出来。为她捏了一把汗,又实在被勇敢的话痨女孩的小奶音萌到不行。

很多网友也大呼太可爱了,女儿就是生这样的...

笑过后我们也要关注一下事情的本质:【孩子的手脚被卡住】

1

每年夏天

孩子“被卡住”的高发期

家长们在身边或者通过网络,肯定都看到过很多孩子被“卡住”的事件。

当然,熊孩子们被卡住的身体部位各不相同,有手指,有手部,腿,甚至还有整个身体被卡住的;卡的地方也是千奇百怪,门缝、便池、甚至水果去皮刀、洗衣机等等...

尤其到了夏天,孩子穿的少,行动方便,好动指数飙升,各种扣、钻、缩,总是让家长防不胜防。

夏天也就成为了孩子被“卡住”这类意外的发高期。不仅忙坏了消防员蜀黍,更是把家长们吓得够呛。

5月30日,山西大同一小学生就被卡在两根承重柱中间出不来。连消防员到场后都惊呆了...

试试了千斤顶、液压扩张器等工具都不行。最后还是用工具将墙体一点一点的砸掉后,男孩才被安全救出。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18年10月,桂林桂林市人民医院,一7岁小孩头被卡在按摩床的床洞内。最后将病床木板整个拆除才获救。

(图片来源:桂林生活馆官方微博)

18年5月,山东4岁男孩趁妈妈不注意爬进洗衣机甩干桶中被卡住,出不来。经过半小时才将孩子成功解救。

看到这些“熊孩子”的遭遇,真的无奈又忍不住想笑,好再最后都安全被解救了。

然而有的孩子,却没那么幸运了...

17年2月,宁波一名3岁半男童将左手食指伸入削皮刀中被卡住。

男童爸爸试图把孩子手指拔出来,却没想到一拔反而卡得越深,并且削皮刀的刀刃往外,硬是往回拉的话,孩子的皮还会被全部拉开。

随后还是报警求助,消防员用专业工具将刀片剪掉,孩子的手指才成功取出。

18年9月,宁波一2岁女童将手伸进家庭作坊中正在工作的切割机中,右手四根手指被瞬间切断,鲜血直流。

最后经历了11个小时的手术才将手指成功接活。

同是在山东,一名4岁男童爬进洗衣机后被机内存水呛死...

孩子喜欢抠、钻各种缝隙的行为平时看起来或许无伤大雅,但其实却是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

2

孩子为何热衷缝隙/洞洞?

周末去姐姐家玩的时候就发现,9个月的小侄女总是趴在爬爬垫上把手伸进沙发低下划拉。

家长们肯定也发现了,孩子总会有一段时间小手不是那么的安分,并且对各种缝隙、洞洞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家长抱着时抠爸爸妈妈的嘴巴、眼睛、耳朵;

自己玩耍时抠地板缝隙、抠椅背的洞洞,手指伸进抽屉夹缝、插排插口...

对于“扣洞洞”的热爱,其实也是孩子老是被“卡住、夹住”的主要原因。

而孩子的这个“喜好”,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0-10岁的孩子其实处于儿童敏感期。

这个时期,孩子由于智力、行动力、观察力等发育的需求,会对环境、动作、感官等一系列的敏感情况。

4个月-3岁的孩子正好处于手的敏感期,所有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很喜欢用手去摸、抠、倒等。

其实这也是孩子在完成一个对世界、空间的探索认知以及感受的过程。都是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

敏感期是孩子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些探索行为能进一步促进大脑和智力的开发和提升。

处于敏感期的孩子会一直持续对于某种事物的特殊感受性,直到这种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

儿童敏感期决定了孩子那源源不断的好奇心与行动力。

但孩子对于危险还是缺乏一定的判断了。

如何保证孩子在探索世界时避免危险的发生,这就是家长们需要认证学习的问题咯。

3

如何避免悲剧发生?

据统计,全国每年有统计,全国每年有超过10万儿童的手指、脚趾、四肢被不同程度夹伤!

都说十指连心。这些意外轻则孩子手脚疼痛留疤,严重的甚至孩子手脚趾难保。

避免这些意外发生,家长应该注意:

1、明确家庭中的安全隐患

运行中的电器:

孩子的手指很细小,成年人手指伸不进去的缝隙孩子能轻易伸进去。

例如电风扇的外罩、吹风筒的前后气孔、插排孔等。这些“带电”的孔洞尤其要注意。

家长在使用这些电器时最好不要让孩子靠近,更不能让孩子单独使用。

插排孔可以用安全塞塞住。

硬质、锋利的玩具:

坚硬的塑料制组合玩具容易摔出裂口,或翘开,形成坚硬锋利的缺口。

孩子去抠这些缝隙时就容易被划伤、夹住。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玩具时可以尽量选择一些木质、棉布、优质塑料、硅胶玩具会更好。

储水:

家有幼童的尽量不要留有储水。孩子不小心翻倒进去起不来,盆、桶、浴缸里的一点点水都会成为伤害孩子的致命武器。

2、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抠洞洞”是孩子在成长与探索,但这些都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当孩子去触摸这些危险物品、缝隙时,家长要及时制止。

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什么地方能碰,什么地方不能碰。

4

孩子手脚被“卡住”怎么办?

发现孩子手脚被卡住后,家长第一反应往往是尝试自己给孩子“施救”。

但孩子“施救”也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如果家长在慌乱中使用不当的方法“施救”,不仅无法帮助孩子,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

「门缝夹手指」来说。据不完全统计,门缝,应该是卡住孩子手指最多的地方。

随便一搜就是一堆。

家长发现孩子手指被门缝夹住,第一反应一定是尝试向外拉扯,试试能不能拉出来。再反向推门看看能不能打开更大的缝隙。

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

实验人员找来了一个仿真假手,模拟孩子手被夹的情况。

从实验可以看出,顺着手被夹住的方向正向推门,假手有非常明显的被继续挤压的情况,局部已经严重变形。

如果夹着的不是假手,势必会对孩子造成严重伤害和强烈的疼痛感。

那么如果我们反方向来推门呢?

很显然反方向推门的方法也不可取,同样会对假手造成严重挤压。

当孩子手脚被卡住,家长不要条件反射的扯、拽,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固定住“伤害物”,避免二次伤害

当夹住孩子手脚的物品为“可活动物”时,应先将其固定住,避免物品活动带来二次伤害。

例如:被门缝夹手,先用硬物塞住门缝,避免门缝错位,缩小空间或造成二次伤害。

2、用软布护住孩子

使用衣物或纱布、棉布等包裹孩子的手、脚等被夹住部位,减小伤害。

3、增加空间/利用润滑剂处理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增加空间/利用润滑剂等办法施救。

如:被木质门夹住手指,可以用工具试着从缝隙上下两端施力撬开一道缝隙,将手拿出;

4、及时报警

当情况比较危机或尝试之后仍然无法取出时,一定要及时报警,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夏天,孩子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

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在这个夏天尽情的欢笑、成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