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范欣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也标志着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事实上,工信部从2019年起就开始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工作,至今已陆续发布了三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并发布了《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2021~2025年将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对大多数人而言,专精特新这个概念比较陌生。“专”指专业化与专项技术,“精”指产品的精致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特”指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与特色化,“新”指自主创新、模式创新与新颖化。这些中小企业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且尚处于发展早期。
之所以要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多而不强的问题,另一方面则在于当前形势下需要大力发挥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作用。
先说第一方面。截至2019年末,我国企业法人单位数量达到2109.1万个,中小企业占比约为99%以上,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50%以上税收、60%以上GDP、70%以上技术创新、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企业数量。可以说中小企业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全社会就业的稳定,属于典型的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器”。客观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大中小企业多而不强,虽然数量较大但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中小企业仍在采用较为传统的经营模式,制造业企业产品深加工程度不足、经济附加值不高,难以与发达国家小而精的中小企业相提并论;二是受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租金成本、融资成本等提升特别是去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影响,中小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加;三是广大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也处于下行区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16~24岁城镇青年的调查失业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
再说第二方面。近年来我国在诸多科技领域出现了“卡脖子”问题,对此从国家层面到大企业层面都越来越重视科技研发投入和新产品的转化,科研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需要注意的是在制造业的科技研发领域,大企业虽然是主力军,但同样不能忽视广大中小企业的巨大作用。一方面一般一个大型制造业企业周围会集聚产业链上的数个中小企业为其做配套,如果仅是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而广大中小企业跟不上大企业的步伐,则容易出现产成品质量仍与国外企业有较大差距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科研创新领域很多发明创造其实最早出自中小企业,有很多中小企业凭借在某一领域的深耕可以“一招鲜吃遍天”,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凭借出色的创造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为大型企业,当前很多全球知名企业都是依靠发明创造而在短时间内成长为大型企业的,例如在手机领域本世纪初还是诺基亚的天下,而随着苹果公司推出了智能手机,其短时间内快速成长为全球手机巨头。
其实,发达国家在中小企业发展上已经探索出一套成功举措,值得我们借鉴。在全球以制造业闻名的德国,人们往往对其制造业的印象是有西门子、奔驰、宝马等大型企业,却忽视了其存在大量生存得相当好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不仅为德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更解决了大量的就业。据统计,德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9%,拉动了62%的就业,贡献了54%的增加值。更进一步,德国这些中小企业往往集中于某个细分市场,通过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不断对技术进行革新、对工艺进行改善提高产品质量,把一个产品的工艺和质量做到极致,要知道把一个产品的良品率从90%提高到99%所需要的时间远远大于从50%提高到90%所需要的时间,德国中小制造企业就是凭借这样的韧性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其在市场生存的根本不在其价格而在质量。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我们的邻国日本,日本也存在很多只生产一种产品、专攻一种技术的中小企业,比如在高铁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偏心式自锁螺母就是来自日本的一家中小企业——Hard Lock公司。
因而,当前我国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十分必要且非常紧迫的。要实现这一目标,未来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首先,继续加大推广职业教育,德国和日本的中小企业在制造业上获得巨大成功与其完善的职业教育密不可分;其次,持续加强对技术和专利的保护力度,只有如此才能对创新者形成正向激励;再次,有序推进资本市场的建设,很多中小企业深耕某一领域并获得了一定市场,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上,这些企业能够顺利上市,这对于企业的创立者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好的正向激励措施;最后,稳步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不仅需要持续有效抑制资本在虚拟经济上的过度炒作,更需要在中小企业融资、税负、员工社会保险等领域继续推进降成本。近年来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并在上述领域稳步落实相关政策,只有继续推动政策落实才能让中小企业得到真正实惠,才能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稳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