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抽油烟机哪个型号性价比高(抽油烟机是新科的好还是新飞的好)

新科抽油烟机哪个型号性价比高(抽油烟机是新科的好还是新飞的好)

首页家电维修油烟机更新时间:2021-12-08 00:01:30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今天这篇,我们不谈电影。

——或者说,谈许多许多电影。

对,今天Sir要说说中国盗版电影的一生。

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个中国影迷,都看过盗版。

盗版,是中国影迷的“原罪”。

看片量越多,背负的罪债越重。

而,随着版权监督的逐步规范,我们也可看到,这些“罪”,正在一项项被追责。

绝非耸人听闻,元旦刚过去一天,又有一个定罪的。80万罚款,3年牢狱。

为什么Sir说“又”?

因为去年开春,广州就宣判了一案。

在一个Sir从没听过的网站,“MTV235在线手机电影天堂”,犯罪人汤某非法上传各种大片大剧,谋利近万。最终被判罚款4万一年牢狱。

这些还是判得轻的。

思路网老板周志全,因拒不认罪,被重判罚款100万元,坐牢5年!

三年前,快播创始人王欣,潜逃韩国济州岛,被活生生抓回来。

罪行:侵犯版权 传播淫秽物品。2.6亿罚款,三年半牢狱。

你是不是瞬间条件反射,想到自己硬盘里还藏着五个T的大片。要不要赶紧埋土里保命?

那倒不至于。

至少目前没有下载盗版的影迷被判刑(如果要那监狱肯定装不下)。

但,我们也不得不惊醒——

不花钱(或者花一点点钱)就能无止境看电影的时代,快翻篇了。

我们确实违法30年了。

这种违法,既有主动选择,也有被逼。

对于一个从无到有的国度,从贫瘠到产生选择意识的发展过程中,什么是“对”的?

当然是,能满足饱腹感的,能持久使用的,且物美价廉的,就是“对”的。

盗版,某种程度,也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一个段子——

小布什当总统后,有一年,访问中国高校,当着台下中国莘莘学子开玩笑。

说:你们中国变化真大,十几年前我和老爸来的时候,你们穿的衣服都是一样的,谁都认不出来。

这就是物质基础丰富后,选择的开始。

而电影,某种程度,就是根据各自的审美,形成各自的“人”的形态的开始。

这种选择的代价一开始过于昂贵(且根本没有渠道消费),这才给盗版喘息的空间。

Sir是80后。

没赶上前辈们把“性与谎言”当“圣经”传阅的录像带时光。

Sir第一次接触盗版,是另一个“神器”。

——现在95后、00后肯定听都没听过。

新科三碟连放VCD!!

——Sir的迷影启蒙。

没错,这机器运作起来,就像《机械战警》走进《猎鹿人》的世界。

Sir对它的第一次开光,是1998年碾压全中国的史诗爱情片(哈哈哈),《泰坦尼克号》。

三个小时片长,足足用三张VCD才能完整翻录。

新科三碟连放VCD比一般VCD机先进的地方就在于,你不用看到一半,不得不扫兴地把屁股从沙发上挪开去换碟。

它,一气呵成。

但,这套三碟连放系统,也在Sir脑海中刻下另一种锚点。

比如,想看那段温斯莱特羞羞艺术鉴赏,要调到第二张碟第❤❤分钟。

比如,想看大场面,第三张碟直接放,第一场戏就是肉丝拿斧子劈锁救杰克,然后一路奔逃,大船腰折。

今天,嘲笑好莱坞大片没内涵,连小学生都可以理直气壮。

但,在精神娱乐还处于蛮荒期的90时代,看好莱坞大片,几乎是“身份与品位的象征”。

当时,每年只能引进十部美国大片,说是这么说,但在乡镇,几乎不可能第一时间触及,你要等一线城市首轮放映结束,才有可能在第二,第三,第四轮看到。

这无疑加速了盗版的发展。

1995年到1997年,短短三年,中国VCD影碟机几何倍增长,从一年几百万台,到一年6000万台。

厦新、万利达、金正、先科……这些厂牌都是盗版观影的“先锋”。

甚至还有一款叫万燕的VCD机,在各种厂牌分割完市场后横空出世,广告词无比嚣张——

世界上第一台VCD在广东的万燕诞生啦!

山寨的口气都这么大?

完全不是。

这家万燕VCD,确实是史上第一台VCD,确实也是中国货。

早在1992年,计算机教授姜万勐去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取经,看到一种全新图像解压缩芯片技术,惊为天人,随后,他以这种技术做基础,联合小伙伴,就研制出史上第一台VCD影碟机。

可惜。

运营的思想远远落后于技术。

因为没有申请专利,万燕VCD仅以样机形式售卖,结果被全国各家厂商疯狂copy。

等市场被分割得汤都不剩了,它才意识到要打广告,要“维权”。

晚了。

可以说,90年代中期,中国最高端家用电器,不是新飞电冰箱,不是格力空调,不是老板抽油烟机,是爱多VCD和步步高VCD。

双方也默契地分别选择成龙和李连杰代言。

——据说每人广告费近500万人民币。

两大厂家轮番争抢广告位。

每天《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刚一结束,你就能看到成龙在雨中奔跑,李连杰在沙漠里耍刀……

Sir还没消失的记忆中,《夺宝奇兵》《终结者》《侏罗纪公园》系列,还有后来的《碟中谍》等好莱坞大片 ,就是始于VCD时代。

盗版商也理解影迷的饥渴,也在与时俱进。

一张VCD承载容量只有50分钟左右,一部片要用两张碟,成本不够精致哇。

必须有新载体出现。

DVD应运而生?

不!

一种配合VCD影碟机“超强纠错”功能,只有80后小镇青年和农村少年才懂新光盘开始抢占全国各大地摊。

来,一起大声念出它的名字——

DVCD!

什么鬼?念起来像结巴。

DVCD,说白了,就是把VCD光盘轨道密度增加一倍,但不改变激光参数,也就是说,它就一张可以容纳100分钟影像的VCD碟片。

还记得这种四四方方,套个纸壳,封面P图P成后现代原创解构什么主义的“小卡片”么。

十有八九就是DVCD。

当年,DVCD可是港片迷福音。

因为港片一般就90分钟片长,一张DVCD能放进一整部港片,价格还是VCD一半,5元一张。

如果你去批发市场,还能和老板讲价,10元三张。甚至5元两张。

很多人的第一个全套(周星驰、成龙、周润发、李连杰)就是这么来的。

——要不Sir为什么对星爷表情包这么熟。

那时候,大巴车上放的也是DVCD。

——因为司机师傅可以全程专心开车,不用频繁换碟。

一片到底,一路顺“疯”。

当然也遇到过“无良处理”的。

成龙呕心沥血之作《奇迹》,长达139分钟,长到DVCD都装不下了。

怎么办?

盗版商竟然弃卒保车,为了剧情完整生生把最后两场打戏删了!

哎。

只能说“被删版”,从一开始就是中国影迷的魔咒。

要不要这么文本主义……

Sir记得,当年最较真的影迷,仅仅从一张盗版碟,就能看出它是三碟连放的《泰坦尼克号》,还是没有高潮打戏的《奇迹》。

这也是一种对迷影的本能。

但很快,无论VCD,DVCD,都被淘汰。

2000年,空降DVD。

2001年,全国普及,无数VCD厂商倒闭。

中国的盗版迷影时代,正式进入2.0。

称之为——“九区DVD”时代。

什么是“区”?

简单说,就是美国电影公司的江湖规矩。

他们把全世界分成了不同区码,每个地区,只能播放一种格式的DVD。

换言之,你从日本买来的DVD,不能在中国的DVD机器播放,因为日本在“2区”,和欧洲一个区码。

这么做是为了保护各地区发行商的版权利益。

而。

“九区DVD”是中国独有“发明”。

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单独地区。

因为,它就是万能的数码破解版!

知识点来了——

中国的“九区DVD”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DVD机上播放。

这也是许多非洲留学生酷爱在中国买DVD影碟的原因。

绝非戏言。

《战狼2》那个向吴京兜售光碟的“干儿子”小胖,他卖的,极可能就是九区盗版。

——吴京还是做了功课的。

看过《大江大河》的都知道,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国没有足够的世界流行文化补给。

也因为意识形态隔阂,无法快速得到这种补给。

由此,DVD在当时逆天的清晰度和容量(4.7G),还有它独特的非正片赠送内容(一般是电影预告片或花絮),简直是对VCD时代观影体验的全面升级。

甚至可以说重启。

千禧年初始,中国影迷圈诞生了一个新名词。

“淘碟”

仔细品品这个词,很有意思。

不是“买碟”,不是“购碟”,也不叫“收碟”,而是“淘”。

一个运气与耐心缺一不可的动作。

“淘”这个词,意味着要在知识量累计的体系下做出新探寻。

它的动机,不是简单的“需求满足”,是一种“渴望”。

比如,突然间在成箱的港片,大片中,发现一张特吕弗的《四百击》,一张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死亡密码》,一张马修·卡索维茨的《怒火青春》。

这是Sir的同事法兰西胶片的亲身经历,三部黑白片处女作,像上帝恩赐一般,有意地引导你走向迷影不归路。

那是在2003年。

一个中学生,早餐兼零花钱一个月100块撑死,单靠扛饿是淘不全你要的宝贝的。

这时,智慧的光芒闪过。

他往往会把看上的《地下》《绿洲》《破浪》,藏到碟店书架最靠里的死角。

——等到有钱,再收了它们。

这种偷偷摸摸的“快感”,感觉就像自己与电影原教旨精神有了神性的互动。

说句不好听的,那个年代,进入盗版碟店,每个影迷都是快乐的法盲。

盗版碟店,到处是心心相印的奇人。

纪录片的《排骨》就讲述了一个为了糊口的年轻盗版商,苦学世界电影史的过程。

这段话,就让Sir读出看周星驰喜剧的荒诞感和悲壮感。

对大师作品,排骨看不懂,看几分钟或者十来分钟就想睡觉。

但这无碍他成为散播大师作品的大家。

DVD时代中后期,“九区DVD”一张D9的容量,已可以从4.7G发展到容量8.5G。

这给“排骨”等“大家”施展更大才华的空间。

简单说,他们会把各个国家,地区发行的不同版本碟片素材,取其精华,统一到自己光盘。

这是一种编辑思维啊。

比方说,某部文艺片,把它德国版DVD的幕后访谈摘取出来,把它日本版DVD的导演评论音轨摘取出来,再一起放到这部电影美国版最新修复画质的DVD。

由此组成一款超强内容DVD。

如果这时碟片容量还没到8.5G,可以多放两个国家的字幕进去,拿去学小语种,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印尼语日语……

咦?怎么还没填完,还剩下半个G。

好,再放一个文艺片历史新闻资料片,结合电影上映时代背景,辅助观看!

盗版商迷影起来,简直没有人性!

发烧级影迷们从此养成一个淘碟规定动作——

等。

等某位“专业”、“懂行情”的盗版商,等融合关于这部电影的最强版本。

越痴迷电影的人,越能等。

21世纪头十年,中国盗版碟商竞争激烈。

Sir还记得当年两大影迷熟知的盗版碟商,他们给自己品牌起的名字都很拉风——

英皇&威信。

盗版商精通电影不在话下。

最“权威”的盗版商,还必须有敏锐的市场意识。

你必须从整个电影史的角度判断,重做一套《七武士》更有价值,还是先出一套简单的《电车男》更能赚。

你见过一个卖碟的,跟你聊好莱坞黄金时代哪部作品最被高估吗?

Sir见过。

还和他互加QQ,每当有新的迷影神作到货,他就会QQ群里提示大家。

然后相约一栋神秘公寓楼,进入一间神秘屋子,做一场神秘交易。

一点不浮夸地说,现在各家传统媒体的主编级人物,都得到过这种盗版碟片的滋养。

因为对他们而言,电影不仅仅是正片,电影幕后的硬知识同样珍贵。

但,这些知识在书本,杂志,网络,都近乎空白。

你只能从碟片里汲取。

他们是随着盗版碟长大的第一代金字塔尖的电影媒体人。

想想看,中国cult电影文化的启蒙是《大话西游》,世界cult电影文化启蒙可能是《洛基恐怖秀》《粉红色火烈鸟》,但对于中国迷影一代,从《大话西游》的认知走到《洛基恐怖秀》,只用了不到十年。

DVD之前,中国影迷几乎不知道,当代世界竟然还有如此多的导演。

格斯·范·桑特,拉斯·冯·特里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让-皮埃尔·热内,达内兄弟,吉姆·贾木许,理查德·林克莱特,大卫·林奇……

正是从那时候开始,绝大多数中国人开始接触“闷片”,开始尝试理解“闷片”,一小部分人,也因为孤独理解了孤独,黑暗照亮了黑暗,真正走入了闷片的世界。

最终自己造“梦”。

最近典型例子——

就是塔可夫斯基与毕赣。

但,借来的,总是要还的。

时代要进步,法律要完善。

对内容生产者而言,盗版就是实实在在伤害了他们该有的权益。

20年前,陈佩斯联合朱时茂控告央视“盗版”。

9年前,冯小刚在大学生电影节diss盗版,并把炮火烧向己,说看盗版的人“连狗都不如”,但话锋一转,“我曾经也看过盗版,说我连狗都不如,我没意见”。

4年前,徐峥在国庆档谴责《港囧》被网络盗版,声称是行业灾难,但最终不了了之,因为举证太难。

3年前,蔡明亮单枪匹马挑战优土、百度网盘、蓝影网、B站、腾讯视频……要求停止对他电影的侵权,“血洗”业界。

版权时代的到来不可阻挡。

这才是对的。

因为“对”的事,不在于对“谁”好,对谁有利,对,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事实上,我们现在看电影的环境,比以前好太多太多。

今天,全中国6万块银幕,腾讯,爱奇艺等视频平台,会员数量已突破5000万。

像《海王》这样的好莱坞大片,我们甚至能领先北美两周观看,带起整个世界的观影节奏。

只是,在某个午夜,当Sir打开视频APP,看到琳琅满目的选择,鼠标的右键竟不知道该点何处。

即使转向D盘E盘,也往往在游览一圈选择右上角关闭。

这总让Sir不免怀念当年的淘碟岁月。

那种急于把自己献祭给另一个精神世界的狂热。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