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机清洗发朋友圈的文案(老板油烟机清洗宣传文案)

油烟机清洗发朋友圈的文案(老板油烟机清洗宣传文案)

首页家电维修油烟机更新时间:2022-03-09 06:29:32

炊烟,村庄永续不断的

人间烟火

作者:大华——乌鲁木齐刘庆华

在老家数日,没事会到西洼转转,站在沟渠边向村庄遥望。

伫立在故乡的黄昏里,我又看到了,村子农家的屋顶升起的炊烟,闻到了一股浓浓的、原始的,麦秸棒秸燃烧的乡野之味。

这是村庄永续不断的人间烟火,我再熟悉不过了。

乡村的炊烟,清晨,钓起一轮红日;黄昏,托出一弯明月,捧来一堆星星。乡村的炊烟,总是最早迎接着黎明,与落日一起走进黄昏。

“炊烟”,这个一直被文人写进诗词文章,涂在画板里的烟火气,在乡村永续不断地升腾着、飘荡着。

在朴实的老家人的语境里,极少说“炊烟”的。因为,说“炊烟”过于诗化文气,有点别口,不像说谁家谁家的“烟囱冒烟”了,又直白又顺口,朴实好懂。

透过乡村近黄昏的雾霭,我看到,村庄人家屋顶稀拉拉冒出的烟,轻曼地升起、飘散,不由想起邓丽君的“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

暮色中, 昔日的低矮草房,已不见了。稀拉拉的吹烟,也不如从前密集。这是因为,有的人家做饭用上了电饭煲、液化气。虽有嗞啦嗞啦的炒菜声,也有诱人的饭菜香,却不见烟囱冒烟。

稀拉拉的吹烟,是有的人家舍不得扔掉地里收回来的柴禾,恐怕也是为了省点电费和买液化气的钱,仍保留烧柴禾做饭的习惯,延续着“烟囱冒烟”的烟火。

我想为这些人家点个赞,谢谢他们,让我看到了吹烟!

家乡的小村庄,与过去相比,虽然缺少人气,但“烟囱冒烟”还是让我看到了。于是,便想起余秋雨先生说过的一段话: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

小村庄,地处苏北,这里没有山谷,但不缺美——熨帖着大地的“美”。

温煦的美色,应是一个综合体。

这里,我不说家乡大平原上的麦浪千重,秧苗葱绿;也不说油菜花金黄,意杨树挺拔。单说留在我记忆深处,家家户户院落、屋顶冒出的那一缕缕炊烟。

吹烟,村庄永续不断的人间烟火。

炊烟,不属于城市,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属于浑厚的黄土地;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是乡村生活的图景,是村庄的代名词,是村庄的代言人,是村庄的魂。

不管你走到哪里,有炊烟升起的地方,就一定有村庄。

村庄因为有了吹烟,才更有生机,更有活力,更生动有趣。

袅袅炊烟,把我带进童年、少年时光。炊烟下,农家烧饭香。缭绕着热气水汽的锅灶上,奶奶忙碌着,爷爷在锅灶后烧火添柴,这温暖,焐热了我的童年,烘烤着我的少年。

那时,我曾在烟气迷漫的锅台旁,一笔一划的写“上下来去”,一边写一边眼馋地向锅里张望,奶奶总是将刚烧好的饭菜,先舀点给我吃。

吹烟是能辨认的。烧什么柴,就冒什么烟。爷爷奶奶经常烧干硬的树枝,冒出的烟淡淡的,也不呛人;没干硬树枝的人家,烧的是“穰草”(稻、麦草),特别是烧潮湿的“穰草”或“麦糠瓤子”(秫秸瓤),冒出的烟又黑又浓又呛人。

炊烟,熏染了我纯真的童年,迷漫着我如梦的少年,升腾着一个青年对未知世界的憧憬和期待。

我是带着家乡的炊烟,踏上了远行的路。这些年,我虽走过许多地方,见过不少风景,但无论走到哪里,家乡那一缕缕、袅袅飘升的炊烟,始终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在外多年的我,也看到过火焰炽热的炉膛冒出轻飘飘的煤烟,也看到抽油烟机抽出的丝丝油烟。但这都不像记忆中的炊烟,煤烟油烟缺失的,正是家乡炊烟特有的秸草元素。

炊烟,于不知不觉中,走远了、模糊了。但又仿佛还在眼前,从没离开。

城市里是没有炊烟的,烧炒蒸煮全被天然气、液化气、煤气取代,想看看烟囱冒烟,也成了奢望。

是高兴,是惆怅,是失落。经历过了,自会有答案。

“西洼”沟坎上的这个老者,就这样痴傻地站在黄昏的傍晚,专注地朝村庄遥望。搜寻着、捕捉着稀拉拉的吹烟,直到晚霞隐去,与沉寂的小村庄一起,融进了漆黑的夜色。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