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led日光灯灯具(led灯日光灯规格)

智能化led日光灯灯具(led灯日光灯规格)

首页家庭维修灯具更新时间:2022-02-02 10:40:41

---第一条雷达感应LED日光灯是如何诞生的

近日笔者有幸拜访了中山好美科技照明的刘总,听刘总讲到雷达感应灯管的故事,对于今天的LED行业转型升级深有感触,值得借鉴。

刘总以前是做DVD行业的,在中山东莞工作过,曾经担任过中山小霸王公司和金正DVD公司的开发部经理,属于技术型的领导,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候,DVD行业日益没落,刘总回到了中山,寻找机会,开始自己创业的历程。

2008年的时候,LED照明行业刚刚兴起。刘总利用自己在大学所学无线电专业的优势,和在电子产品行业负责产品开发的丰富经验,开始涉足LED灯具的电源驱动产品。那时,LED驱动还没有专门的驱动IC,也没有方案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产品的原理图只能利用传统的开关电源驱动电路进行改进,电路做的比较复杂,成本也较贵,但是,当时做的人比较少,刘总也喝到了头啖汤,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随着LED照明行业的迅猛发展,2010年左右,许多方案公司进入,提供技术支撑,行业门槛迅速拉低, 做驱动产品的企业大量介入,行业竞争加剧,产品鱼龙混杂,驱动行业快速进入微利时代。刘总开始思考企业转型升级的问题。

在2011年4月份的时候,好美的成都经销商郑总专程从成都飞过来,讨论地下车库节能照明的事情。原来,郑总是专门做地下车库节能改造的,当时的替代方案一般是用28W的T5节能灯或插件灯珠的18W LED灯管代替普通40W荧光灯管。市场上开始出现用声控开关控制LED灯管的工作状态,灯管只能亮或灭,在灭的时候,车库里面一片漆黑,效果不理想,经常受到业主的投诉,郑总也很苦恼。所以,郑总想寻求一种解决方案,希望把LED灯管做到车来全亮,离开后延迟一段时间微亮,在同刘总电话沟通可行性后,第二天就专程飞过来了。

当时市场上已经出现PWM可调光的IC,刘总凭借自己电子产品开发的经验,和开发工程师很快就勾勒了产品的电路拓扑结构图。用咪头检测车辆的声音,用PWM调光IC来控制LED灯管的工作状态,并着手开发灯头的专用模具放置感应模块。产品在2011年5月底上市了,首批700条发往成都,以为大功告成。

声控灯管在地下车库使用不到一个月,接到的投诉就越来越多了,主要问题是经常全亮,节能效果不明显,刘总派人到现场分析,发现声控的灵敏度偏高,地下车库一般安装有抽风设备和空调设备,而且车库靠近闹市区,街上噪音很大,有一点声音,灯管马上触发。因此,首批700多条全部退回工厂返工,更改灵敏度,把灵敏度调低,在7月份的时候,重新安装到位。同样,过了一个多月,仍然投诉不断,投诉的问题刚好相反,反映一些灯不会触发,一直在微亮状态。刘总再次派人到现场分析,发现有的灯管灵敏度太低确实不能触发,而且不同的车发出的声音不同,静音好的靓车触发不了声控。就这样,碰到声控的灵敏度易受环境影响的问题,产品做了700条后,不敢再生产了。

虽然声控不能解决灵敏度受环境影响的问题,但刘总非常看好地下车库节能照明的市场,一直在寻求更佳的解决方案,也尝试了热释电人体红外感应的解决方案,在8月份用热释电红外感应做了300条LED灯管发到各地经销商试用。由于当时正是夏天,环境温度较高,而红外感应易受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越高,感应距离大大降低,有的甚至同样不能触发,用户的投诉仍然很多。一时间,刘总陷入了苦恼之中,两种感应模式的灯管都不敢大规模生产。在10月份的时候,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真明丽公司负责户外照明的范总拿了一个雷达感应开关要刘总分析,这个雷达感应开关是用来控制投光灯亮灭状态的。刘总是学无线电技术的,大学里学过微波和天线的课程,对微波原理非常了解(微波又可以叫雷达),得到这个开关,如获至宝。为何不用微波感应模式来控制LED灯管的双亮状态呢,评估可行性后,马上组织技术人员分析研究。用微波来检测车辆的移动,灵敏度比声控距离远,而且不受周围环境噪声和温度的影响。

微波感应器最难做的是微波平面天线,由于微波特性,当时微波天线体积比较大,做成的感应头也比较大,感应器不能内置灯头,只能挂在外面,看起来比较丑陋,但第一条双亮度的雷达感应灯管总算成功了。(见下图)。在产品试制过程中,刘总意识到产品专利的重要性,并提前布局准备相关资料,进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在2011年年底就提交了专利申请。2012年新年过后,第一批产品发到各地经销商试用后,得到非常好的称赞,解决了声控和红外的困扰。但是,由于天线挂在灯头的外面,到现场后发现许多感应头脱离或损坏。郑总鼓励刘总,能否把微波天线做小型化,做到灯头里面,不要外挂,使产品更美观,如果成功了,产品将会非常畅销。

从此,解决微波天线小型化的问题一直是刘总的攻关方向。如果微波平面天线不能小型化,雷达感应灯管就不可能大规模生产。刘总检索了很多资料,发现市场上还没有微型平面天线。找到一家宁波做微波开关的同行,想委托他们开发。对方说,微波天线定型后很难更改的,一款新的天线很难调试出来,而且开发调试周期至少需要半年以上,开发试验费用至少要3万元。

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刘总不想坐以待毙,决定自己开发小型微波平面天线。把大学学过的微波原理书重新温习,和大学老师及同学沟通,规划了开发思路,以量取胜,从中选优。就是一次设计各种形状的微波天线形状,从中挑选灵敏度最好的方案。第一次设计了10款线路,经调试后,没有一款成功的,大部分是感应距离短,达不到要求,但已经见到了曙光,刘总和工程师并不气馁,经过分析后,第二批又设计了15款线路,样板做好后,一款一款地调试比较,终于找到了一款符合要求的微波天线板。这就是目前最流行的S形天线板,目前被大多数同行仿造。微波天线成功后,刘总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马上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保护。

小型微波天线板的成功试制,开创了雷达感应LED双亮日光灯的先河。之后刘总又规划了雷达感应相应的系列产品,相继开发了雷达感应球泡灯,感应筒灯,感应吸顶灯和感应太阳能灯系列。并主动放弃了常规通用LED照明产品的生产,专注于雷达感应系列,成为好美照明的支持产业。

要做好LED照明,刘总认为,企业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优势,要不断地创新和升级,最主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开发能力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洞察能力,同时要重视企业知识产权的意识。好的创意要及时申请相关的专利,一方面是可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可以对侵权厂家进行清理。LED照明比传统照明时代具有更多的创新空间,不但外观可以创新,控制电路利用现代的微电脑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无限的发挥空间。未来的LED照明,智能化必将是大趋势,也是LED照明企业新的主战场。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