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老店、正规公司、30年质保……”在“58同城”网上搜索“防水补漏”,排名靠前的几家“防水补漏”服务商家都打出类似口号,一时间让樊女士看花了眼。
比对几家店铺的评价后,她选择了一家好评较多的名为“雨宏防水补漏技术服务”的店铺,没想到还是掉进商家早就设好的陷阱中,花大价钱不说,漏水问题压根没解决。樊女士日前向本报反映:“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大家提个醒,一定要提前多了解一些,防止被骗。”
4平方米灌了15000元防水材料
3月7日,邻居告诉樊女士,紧挨着樊女士卫生间的房间墙角出现大片水渍,应是漏水所致。但樊女士不懂管道捉漏,看了半天也没找到管道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于是,她登录58同城,以“防水补漏”为关键词搜索,希望找个专业商家帮助排查漏水点。
樊女士在58同城上搜索“防水补漏”。
搜索结果显示,“防水补漏”店铺五花八门,各家的修漏价钱从每平方米25元到33元不等。樊女士仔细查看店铺评价,一家拥有1457条评价的店铺吸引了她。“看评价还不错,关键是零差评。”而且,相关店铺详情界面显示,该店铺是平台11级的钻石商家,超过72%的同行,再加上店铺加入了平台的“服务保障计划”,让她放心不少。
这家11级的钻石商家,超过72%的同行店铺吸引了她的注意。
选定商家后,樊女士根据店铺留下的虚拟电话与其联系,店铺表示会尽快安排专业维修人员。不一会儿,维修人员便打来电话,索要家庭住址。不到一小时,一名男子拎着两大桶“防水材料”来到樊女士家。初步排查后,维修人员表示,卫生间排水管道周围防水没做好导致渗漏,提议采取“微创”打胶水方式补漏。咨询怎么收费,维修人员介绍,防水材料明码标价,150元一斤,用多少收多少,“一般十几斤就够了”。樊女士表示同意。
只见该男子在卫生间地上打了几个孔,开始注入“防水材料”。半个小时后,男子称修漏工作完成,共计耗材100斤,需支付1.5万元。“怎么用了这么多?”樊女士惊呆了。维修人员称她家中地面比较高,耗材多。此时,樊女士才看到,这名维修工人拎来的两个25千克的桶里,防水材料已然用了个精光,桶外并无文字、图案等标识。“用都用了,付吧。”樊女士只好付给对方1.5万元,得到一张手写的收据。事后,樊女士越想越不对劲,“我卫生间那么小,4平方米的地板怎么会用100斤材料?”上网一搜才发现,众多网友与自己有着相同遭遇,她意识到自己请来的恐怕不是正规公司。
付款后,对方开了一张手写的收据。
一桶防水材料实则不过数百元
3月15日下午,记者从58同城平台上也搜到这家“雨宏防水补漏技术服务”店铺。平台显示,该店铺在同类商家里排名第二,还是已注册认证一年的“会员企业”。不过店铺详情里,并未显示包括营业执照认证在内的相关企业认证信息,仅完成了包括微信、银行卡等信息在内的“个人认证”。
记者尝试联系商家,发现消费者要想联系店铺,必须点击店铺下方“查看电话号码”按钮,点击后会出现一个电话号码。每180秒该电话便变化一次。记者拨通提示的电话号码称要咨询维修事宜,接线客服人员表示,具体情况需维修人员上门查看再做判断。记者又打听如何收费,对方称“不给打听”便挂断了电话。不过,稍后联系记者的一名维修工人表示,如果确实是卫生间漏水要修,防水材料按照120元一斤价格计费,“还能提供合同”。
这种修漏方式真的管用吗?业内人士介绍,液体防水是早前市场上常用的修漏办法,防水材料通过瓷砖缝隙进入下方水泥砂浆的空隙中,几小时后凝结成果冻状,填充缝隙,从而起到防水效用,但效果一般。而且,通常情况下,4到5平方米的卫生间灌入一桶25千克的防水材料足够,材料费也只需几百元。商家利用消费者信息不对称,故意多用材料,乱报单价。“1.5万元实在有些离谱,都足够把卫生间敲掉重新做防水了。”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看到,“防水补漏”的相关投诉超过250条。不少网友反映,最终漏水问题根本没得到解决。
黑猫投诉平台看到,“防水补漏”的相关投诉不少。
规范“平台经济”,58同城躲得了吗?
渗漏维修往往需要专业的防水人员来做,相关商家正是利用消费者对防水工程不了解,堂而皇之地欺骗消费者。由于是通过网络平台下单,消费者并不掌握店铺背后的具体企业、地址、联系方式等维权必备的信息,且商家提供的还是信息模糊的手写收据。这种情况下,平台的监管尤为重要。樊女士认为,基于对平台的信任,她才在58同城上选择相应的服务,平台应当尽到监管义务,保障消费者权益。
记者留意到,在对应的商家下方,平台标示了“商家已缴纳保障金”“已加入58服务保障计划”等信息,这家店铺显然已经通过平台审核。所谓的58服务保障计划,指的是当消费者使用已加入58服务保障计划的商家服务中,如遇信息虚假或无效(包括但不限于商家冒用品牌、实际没有该服务),财产受到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提前收取定金之后联系不上、交钱后服务未完成),58同城将提供现金赔偿并严惩企业。
店铺并未进行企业认证,但显示已加入服务保障计划。
平台承诺能做到吗?3月8日,樊女士在平台上举报了提供服务的商家,但平台显示投诉“未通过”。随后她又向黑猫平台举报,出示了付款凭证、收据等相关材料。这次,接单的58同城客服人员表示已将情况反馈至审核人员核实。截至3月17日,她仍未得到回复。不过,樊女士告诉记者,事后她曾多次跟维修工人沟通,已挽回5000元损失。
58同城网上存在不法商家的问题已屡被曝光。近日,央视3·15晚会上曝光了多起平台企业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例。对于诸如58同城之类提供生活服务信息的平台来说,如何健全平台管理,及时弥补规则空白和漏洞;如何维护公众利益,维护用户隐私,保障商品和服务的质量,都是平台应该坚守的底线责任。
栏目主编:毛锦伟 文字编辑:毛锦伟
来源:作者:栗思
,